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07)
2023(5879)
2022(5236)
2021(4878)
2020(4333)
2019(10452)
2018(10418)
2017(20357)
2016(11456)
2015(12970)
2014(13182)
2013(13309)
2012(12615)
2011(11502)
2010(11741)
2009(11042)
2008(11188)
2007(10274)
2006(8793)
2005(7884)
作者
(34919)
(29382)
(29231)
(27964)
(18468)
(14267)
(13517)
(11605)
(10997)
(10530)
(9991)
(9833)
(9372)
(9365)
(9245)
(9164)
(9115)
(8616)
(8470)
(8435)
(7419)
(7170)
(7121)
(6712)
(6699)
(6559)
(6478)
(6417)
(5982)
(5916)
学科
(50922)
经济(50878)
管理(29801)
(27334)
方法(24697)
数学(22293)
数学方法(22123)
(20013)
企业(20013)
(15371)
地方(13248)
中国(13180)
(12113)
环境(11564)
(11337)
农业(10205)
(9084)
贸易(9084)
业经(9059)
(8707)
(8284)
(8065)
(7129)
生态(6850)
(6654)
财务(6640)
财务管理(6618)
地方经济(6603)
(6458)
金融(6456)
机构
大学(168042)
学院(167067)
(68614)
经济(67116)
管理(62662)
研究(59486)
理学(53791)
理学院(53074)
管理学(52059)
管理学院(51750)
中国(44203)
(38903)
科学(38727)
(33009)
(31687)
(29746)
研究所(28995)
业大(28275)
中心(28210)
农业(26088)
(25705)
北京(25138)
财经(23918)
(22808)
师范(22599)
(21580)
经济学(21299)
(20826)
(20485)
经济学院(19480)
基金
项目(111748)
科学(86545)
基金(79824)
研究(79337)
(69978)
国家(69418)
科学基金(58378)
社会(49356)
社会科(46659)
社会科学(46639)
(43606)
基金项目(43367)
自然(38220)
(37820)
自然科(37149)
自然科学(37135)
自然科学基金(36457)
教育(35656)
资助(32662)
编号(32344)
成果(25828)
重点(25566)
(25155)
(24498)
(22409)
课题(22389)
科研(21741)
计划(21518)
创新(21061)
大学(20418)
期刊
(75995)
经济(75995)
研究(47209)
中国(31982)
(29063)
学报(28637)
科学(26363)
(23044)
大学(20734)
农业(19564)
学学(19547)
管理(18740)
教育(14272)
(13570)
金融(13570)
技术(13556)
业经(12742)
财经(11434)
经济研究(11400)
问题(10893)
(10882)
资源(10388)
(9781)
(8756)
技术经济(8687)
统计(8569)
理论(8357)
商业(7758)
(7645)
实践(7640)
共检索到2444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齐明珠  李月  
利用生态足迹方法对北京市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利用IPAT模型对北京市的生态足迹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测量。结果表明,北京市自1980年以来生态足迹总量持续迅速增加,人均生态足迹量也总体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状况不断恶化。通过对北京市生态足迹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发现经济因素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后依次是技术因素和人口总量因素,而人口城镇化率在过去30年间对北京市的生态足迹并无显著影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亚菲  
本文将投入产出分析技术引入生态足迹模型,使用北京市历年投入产出表数据对1995年到2005年期间北京市生态足迹规模的变化、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做出情景预测。结果表明:北京市生态足迹的最终需求、流入量与流出量都持续增加,农业和其他服务业的生态足迹部门构成呈下降趋势,其他部门均有所提高;资源生产能力的提高,使生态足迹有减少的趋势;最终需求变化,是引起生态足迹增加的最主要的因素;在未来,北京市产业发展落实"三二一"的发展方针,优化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后,能够更好地处理经济建设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提出倡导创意农业、技术创新和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盛亦男  童玉芬  
文章通过梳理历年北京市外来人口调控政策,利用多元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分析了不同滞后期条件下外来人口调控政策的实施效果。结果显示,虽然外来人口调控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但成效有限,这可能是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客观规律,以及外来人口在经济理性下自身选择等原因所导致的。此外,通过设立"一揽子"的政策体系措施有助于有效实现人口调控目标,制定政策时应关注政策的长期时滞所带来的问题,使政策效果达到最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童玉芬  
在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从申办、启动以及正式开始的整个过程中,奥运活动对首都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流动人口的变动由于受到奥运投资和消费等一系列经济活动与经济后果的影响,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本文通过奥运活动对流动人口影响的定性及定量的分析,揭示了奥运活动对流动人口的影响机制和程度,以期为政府和相关决策部门提供提要必要的咨询参考,也为学术界提供方法和理论上的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亚菲  陈长  
生态足迹是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测度指标之一。本文将投入产出分析技术引入生态足迹模型,使用北京市2005年投入产出延长表等数据衡量了北京市的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北京市2005年生态足迹总需求为3853.8万公顷,约为北京市土地总面积的23倍;人均生态足迹为2.51公顷,高于其生态承载力,北京的经济发展尚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何光瑶,洪荧,李承惠  
In this article,authors make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to the income disparity of urban residents in Beijing during 1996 and 1997.They calculate the Gini coefficient,measure and analysis the impact on gini coefficient by major factors related to income disparity such as high income stratum,employment rate,illicit income and revenues created by financial assets. rmer is relatively uncommon and possesses a preservative function.The latter possesses both preservative and practical functions,and occurs when the proportion of uxorilocal marriage is relatively high.Using data from a survey in Lueyang and Sanyuan counties in Shaanxi province,this paper employs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in a quantitative comparative study of determinants of the two types of uxorilocal marriage in rural China.We show that the functions of the two types of uxorilocal marriage differ and their determinants are also different.The results indicate the potential importance of encouraging uxorilocal marriage in rural areas as a means of mitigating demographic and social problems that are projected for China's future.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蒋莉  陈治谏  沈兴菊  郭娜  
人口的膨胀和人类工业化进程的加剧,使得人类向自然界获取越来越多的资源,同时向环境源源不断地输入废弃物,已经严重超过了自然生态系统的供给能力和环境容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水土流失、草场退化、植被消亡、生物多样性锐减、全球变暖等情况已经严重到难以遏制的地步,危及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两大主题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关注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定量地讨论了中国各省(区市)1999年生态足迹大小与其影响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生态足迹的大小是各省(区市)的大中型企业个数、全社会固定生产投资等众多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总人口和GDP是生态足迹大小的主要影响因...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立群  李冰  郭轲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经济有了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出现了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恶化等问题。运用生态足迹方法对北京市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1980-2009年的生态足迹较大,且始终存在生态赤字。运用PLS模型从社会经济方面分析发现:北京市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居民消费结构、常住人口等因素都对生态足迹有着显著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涛  陈畅  
近年来北京市交通问题日益明显,市区交通拥堵路段日益增多;交通的阻塞使车辆低速运行,造成燃料的浪费和污染物排放增加,加剧环境的恶化;北京市车用燃油在其能源消费的比例以及道路建设用地在其总建设用地的比例大幅度上升。文章在对交通生态足迹模型进行改进,将其分为建设用地、化石能源用地、森林用地和水资源消耗四个账户的基础上,计算了北京市多种绿色交通工具的生态足迹,并与私人轿车的生态足迹作对比,计算结果表明:北京市私人轿车生态足迹与公用汽电车生态足迹的比例约为6.2,与地铁生态足迹的比例约为22.8,约是公共自行车生态足迹的19 402倍。因此,绿色交通在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减少交通污染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俊松  满燕云  
本研究拟基于北京市微观住房交易数据采用多重缓冲区方法、特征价格模型及GIS技术探讨高地价地块交易对城市住宅价格的空间影响。实证结果验证了高价地块交易显著提升了周边地区住房价格,且这种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递减规律。在控制区位和住宅特性的情况下,高地价地块成交以后,周边9km内住房价格上升6%~25%。实证结果还证实区位条件、住房面积、交易时间、开发商因素对房价的显著影响。因此,要调控住宅价格,政府进一步规范土地供应与出让制度,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邱雅  
"十一五"期间是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关键阶段,北京市零售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客观地定量分析北京市消费品零售的发展趋势,将有助于政府制定相关的政策,促进首都零售业的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柯水发  赵可可  李彪  刘娟  
分析了北京市近十年来总体碳足迹变化情况。研究发现北京市碳足迹在近十年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人均碳足迹则经历了从高速增长到缓慢减少的过程;从行业碳足迹分析来看,制造业、生活消费、交通等主要行业部门对北京市碳足迹的贡献度较大。最后从主要行业角度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如制定制造业的低碳标准,规划北京市绿色交通系统,倡导居民低碳生活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蔡海生  肖复明  张学玲  
为定量分析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问题,协调区内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促进保护区建设可持续性,以鄱阳湖自然保护区为例,通过分析保护区所在乡镇1985、1995、200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以及相应生态承载力变化和空间分异特征,结合生态足迹效率对生态补偿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保护区成立以来土地利用相对稳定,变化主要集中在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1985、1995、2005年保护区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效率分别为0.8284hm2/cap、669元/hm2,0.8568hm2/cap、2779元/hm2,1.0534hm2/cap、8382元/hm2。以2005年度保护区的生态足迹效率生态农业足迹效率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符海月  李满春  毛亮  刘永学  
我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势必要求对未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影响进行全面、科学、定量的评价。目前,生态足迹及其相关模型已延伸至诸多领域,但应用于土地利用规划领域的研究尚少。论文以廊坊市为例,通过计算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变化率和剪刀差,分析廊坊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规划实施期(1997—2004年)和规划影响期(2005—2010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变化趋势及差异,进而分析土地利用规划的生态成效。研究结果表明:①规划期(1997—2010年)廊坊市人均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呈反向发展趋势,人均生态赤字持续增加;②规划期(1997—2010年)廊坊市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燕  王效科  逯非  
生态足迹和水足迹作为定量测度人类对自然资本利用程度和可持续性发展的综合性指标,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我国的生态评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食物是人类首要的消费品,其消耗的生态足迹和水足迹将反映维持一个区域的人口基本食物需求所占用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本研究在生态足迹和水足迹理论和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北京市的现状,重新计算了均衡因子和单位质量虚拟水含量等模型关键参数,改进计算方法,计算和分析了北京市居民食物消耗的生态足迹和水足迹。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居民食物消耗人均土地面积达到1.967hm2/人,人均生态足迹为2.025hm2/人;北京市居民食品消耗人均虚拟水为1023.05m3/人,约为居民消耗实体水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