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10)
2023(6821)
2022(5999)
2021(5501)
2020(4830)
2019(11414)
2018(11067)
2017(21746)
2016(12139)
2015(13781)
2014(14063)
2013(14138)
2012(13514)
2011(12301)
2010(12382)
2009(11706)
2008(11829)
2007(10859)
2006(9301)
2005(8384)
作者
(36780)
(31082)
(31048)
(29456)
(19584)
(15067)
(14329)
(12223)
(11658)
(10998)
(10523)
(10499)
(9891)
(9874)
(9822)
(9704)
(9622)
(9223)
(8929)
(8929)
(7763)
(7591)
(7565)
(7118)
(7083)
(6933)
(6911)
(6758)
(6326)
(6225)
学科
(58598)
经济(58551)
管理(29860)
(28640)
方法(26115)
数学(23717)
数学方法(23540)
(20664)
企业(20664)
地方(17791)
(16226)
中国(15024)
(11927)
(11914)
农业(11005)
地方经济(10237)
业经(9964)
(9748)
贸易(9748)
(9307)
(9033)
环境(8572)
(8194)
(7455)
金融(7453)
(7089)
银行(7067)
(6773)
财务(6759)
财务管理(6737)
机构
大学(180533)
学院(179200)
(74881)
经济(73254)
管理(66825)
研究(63857)
理学(57423)
理学院(56626)
管理学(55594)
管理学院(55249)
中国(47359)
(41332)
科学(40831)
(33642)
(33414)
(32223)
研究所(30717)
中心(30090)
业大(28556)
(27668)
农业(26485)
北京(26398)
财经(25909)
(25204)
师范(24994)
经济学(23664)
(23410)
(22483)
(22121)
经济学院(21614)
基金
项目(119907)
科学(93694)
研究(86251)
基金(86000)
(74962)
国家(74354)
科学基金(62867)
社会(54438)
社会科(51473)
社会科学(51453)
(46644)
基金项目(46393)
自然(40439)
(40427)
自然科(39403)
自然科学(39388)
教育(39201)
自然科学基金(38668)
编号(35509)
资助(34867)
成果(28768)
(27539)
重点(27420)
(26577)
课题(24768)
(24147)
科研(23136)
创新(22732)
计划(22365)
教育部(22200)
期刊
(82207)
经济(82207)
研究(51940)
中国(34413)
(29712)
学报(29588)
科学(27617)
(24698)
大学(21651)
管理(20487)
学学(20308)
农业(19905)
教育(16730)
技术(15081)
(14999)
金融(14999)
业经(13291)
经济研究(12815)
财经(12640)
问题(11833)
(10865)
(10666)
资源(10351)
技术经济(9443)
统计(9364)
(9164)
理论(8857)
商业(8680)
(8569)
(8413)
共检索到2631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齐心  
介绍了迁居原因的分类体系。依托2008年对北京全境大规模电话调查所获数据,描述了北京居民迁居原因的总体分布特征、时间变动特征和空间模式特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牛强   胡金鹏   梁晓倩   刘晓阳   伍磊  
准确把握城市内部人口动态变化规律,有助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社会空间结构。既有研究多集中于宏观尺度的人口总量及分布变化,对于城内迁居导致的人口动态变化过程缺乏关注,其测度方法、特征规律等尚待探讨。论文基于手机信令大数据,以武汉市为例展开实证分析,构建人口动态变化的“规模—方向—动静”三维测度指标体系,运用聚类分析方法,解析城内迁居带来的街区尺度人口动态变化特征,探究人口动态变化综合类型及分异规律。结果表明:(1)中心城区到近郊区的人口动态变化具有“高活跃→中活跃→非活跃”的规模特征、“出入大致平衡→严重失衡”的方向特征以及“静态为主→动态为主”的动静特征;(2)武汉都市发展区人口动态变化综合类型共有5类,其中高活跃增长动态型和高活跃流失弱动态型主要穿插分布于中心城区和近郊区组团的核心区,中活跃微流失弱动态型主要分布在上述两类的外围,低活跃微增长强动态型与低活跃平衡动态型分布于中心城区边缘和近郊区组团外围;(3)武汉都市发展区内部人口动态变化综合类型具有“中心—外围”嵌套结构,中心城区与近郊区之间人口动态变化的空间分异主要与区位、居住环境品质有关,中心城区内部、近郊区组团内部的空间分异则主要与产业发育及类型有关。研究拓展了人口迁移和人口变化研究领域的理论方法,为优化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精细化制定居住空间供给政策等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徐瑛  蒋立红  
本文从住宅供给量和存量房市场两方面对北京、上海进行对比分析 ,从供给角度剖析北京市房价偏高的原因。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汤雪梅  
目前,尽管大家都在使用“流动人口”这个名词,但每个人对它的解释并不完全一致。这一概念在使用时所包含的意义和内容并不统一。只有弄清楚流动人口的定义,分析与研究才能顺利进行。 迁移人口是指既改变了居住地又改变了户籍所在地的人口,而流动人口一般指不改变户籍关系但改变了居住地的人口,二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本质区别在于户籍是否改变。现在,流动人口定义中“不改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高升  
为更好地发挥首都核心功能,建设宜居之都,中央和北京市正大力推进在京高校的外迁工作。北京市高校外迁可供选择的模式有三种:迁往北京郊区的大学城、迁往河北省、迁往京津冀外的其他省市。无论哪种模式的外迁,外迁高校都应做到:传承高校文化;稳定教师队伍;确保招生质量和就业质量;处理好附属单位问题。高校外迁是建设"双一流"的教育战略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深度融合的产物,为相关高校开辟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高校应以此次外迁为契机,大力推进学校的转型升级,抒写改革、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衎  樊宝敏  
准确认知并促进城市人口与森林之间的和谐关系,是建设和谐宜居城市的重要内容。文章以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为背景,在分析森林覆盖率与人口密度关系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人林和谐度评价方法,对北京各区及4大功能区的人林和谐度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来看,不同区的森林覆盖率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加而呈乘幂式减少;人林和谐度也表现为从生态涵养发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到城市功能拓展区、首都功能核心区的依次递减趋势,其中人林和谐度处于Ⅰ级的有延庆、怀柔、门头沟、平谷和密云,而西城、东城则处在Ⅳ级的水平。为解决各区之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翟振武  段成荣  毕秋灵  
本文根据2006年“北京市1‰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分析了北京市流动人口的结构、分布、经济状况和居住状况等特征。研究发现,北京市流动人口正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其家庭化的趋势明显;北京的经济优势是吸引流动人口来京的最主要原因;流动人口在京滞留时间较长,很多人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北京人”;流动人口的流动渠道和实现就业的渠道具有“非正规”的特性;流动使绝大多数人实现了职业身份的“非农化”,但在进城后流动劳动力继续向上流动的机会减少。另外,本文也探讨了在京流动人口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居住条件等方面面临的困境和问题。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傅桦  毕维铭  
本文论述了人口环境容量评估的方法 ,据此提出解决北京山区人口问题的对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高凌,夏萍,刘小兰  
本文用1995年北京市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对北京市统计的出生性别比的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指出,90年代以来,北京市统计的出生性别比呈上升趋势。这主要是其中一孩性别比上升的缘故。在低生育率的环境下,选择性生育有可能是统计的出生性别比上升的主要原因。转变人们的传统观念,创造男女平等的社会条件,是使出生性别比恢复正常的关键所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齐明珠  李月  
利用生态足迹方法对北京市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利用IPAT模型对北京市的生态足迹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测量。结果表明,北京市自1980年以来生态足迹总量持续迅速增加,人均生态足迹量也总体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状况不断恶化。通过对北京市生态足迹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发现经济因素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后依次是技术因素和人口总量因素,而人口城镇化率在过去30年间对北京市的生态足迹并无显著影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孟向京,姜向群,宋健,万红霞,陈艳,韩中华,何云燕  
根据对北京市流动老年人口的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结果 ,分析目前我国大城市流动老年人口的特征和流动原因 ,了解他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研究表明 ,中国老年人口流动主要以家庭团聚为目的 ,老年人口流动是基于老年人与子女之间的理性决定。决定老年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老年人口的自身因素、流入地子女的经济状况和与老年人的关系以及流入地的自然社会环境因素。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衎  樊宝敏  
准确认知并促进城市人口与森林之间的和谐关系,是建设和谐宜居城市的重要内容。文章以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为背景,在分析森林覆盖率与人口密度关系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人林和谐度评价方法,对北京各区及4大功能区的人林和谐度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来看,不同区的森林覆盖率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加而呈乘幂式减少;人林和谐度也表现为从生态涵养发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到城市功能拓展区、首都功能核心区的依次递减趋势,其中人林和谐度处于Ⅰ级的有延庆、怀柔、门头沟、平谷和密云,而西城、东城则处在Ⅳ级的水平。为解决各区之间人林和谐度严重不平衡的问题,建议充分结合各区具体情况,合理运用疏解人口、造林增绿两大举措,推进北京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卡  
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教育资源均等化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社会空间协调的重要保障。以北京市为例,借助学龄人口分布数据和教育资源格局的统计数据,运用空间距离协调度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并进行历史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的教职工分布、学校分布,以及幼儿园的招生分布格局与学龄人口的空间协调度较高,各区县幼儿园、小学的学校数和教职工数量与学龄儿童的空间协调度不高;丰台、昌平、朝阳、大兴四个区的教育资源比较匮乏,其中昌平、大兴和通州的教育资源匮乏现象比6年前更加严峻,东城区、西城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常住人口有大量盈余;复合指标的历史对比显示,2012年的人口—教育资源协调度低于六年前;制约人口与...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振山  吴笛  杨定  
迁居行为及其意愿反映了城市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揭示了城市居住环境是否能够满足居民的需要。论文从迁居意愿的视角,将地方依赖和社区认同引入迁居研究中,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城市居民的居住选择。运用Williams量表,在292份调查问卷和52份深度访谈的基础上,对北京中关村地区展开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关村周边社区居民对就业和子女教育具有明显的地方依赖和较高的社区认同感。在292名被调查者中,共有115名居民有迁居意愿,占被调查者总数的39.4%。其中,在就业和子女教育地方依赖程度较低的调查人群中,这一比例分别上升至47.2%和54.2%。此外,有迁居意愿的居民大多社区认同感不高,在115名有迁居意愿的居民中,仅有4人对所在社区具有强烈认同感。论文从地方感的角度丰富了居住空间的研究内容,为理解当代城市居住空间的特点、提升城市空间建设质量提供了参考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