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863)
- 2023(21490)
- 2022(18513)
- 2021(17025)
- 2020(14679)
- 2019(33436)
- 2018(32975)
- 2017(63194)
- 2016(34672)
- 2015(39196)
- 2014(39064)
- 2013(38550)
- 2012(35704)
- 2011(32451)
- 2010(32574)
- 2009(30332)
- 2008(29950)
- 2007(26845)
- 2006(23491)
- 2005(20979)
- 学科
- 济(150692)
- 经济(150505)
- 管理(101281)
- 业(94793)
- 企(78992)
- 企业(78992)
- 方法(64529)
- 数学(56096)
- 数学方法(55412)
- 财(38356)
- 农(37879)
- 中国(36075)
- 学(34646)
- 业经(32278)
- 地方(31472)
- 制(29296)
- 贸(25343)
- 贸易(25331)
- 农业(24996)
- 易(24472)
- 务(23961)
- 财务(23872)
- 财务管理(23817)
- 理论(22665)
- 企业财务(22580)
- 环境(21901)
- 和(21724)
- 银(21629)
- 银行(21537)
- 技术(21363)
- 机构
- 大学(505569)
- 学院(502767)
- 济(204068)
- 经济(199729)
- 管理(192028)
- 研究(172940)
- 理学(165808)
- 理学院(163874)
- 管理学(160803)
- 管理学院(159898)
- 中国(127031)
- 科学(109599)
- 京(108649)
- 财(94313)
- 农(90427)
- 所(89067)
- 研究所(81185)
- 业大(79895)
- 中心(78365)
- 财经(75179)
- 江(75156)
- 农业(71403)
- 北京(68452)
- 经(68128)
- 范(64934)
- 师范(64137)
- 经济学(62270)
- 院(62124)
- 州(59917)
- 经济学院(55937)
- 基金
- 项目(341186)
- 科学(265760)
- 基金(246540)
- 研究(241393)
- 家(217657)
- 国家(215891)
- 科学基金(183497)
- 社会(151830)
- 社会科(143896)
- 社会科学(143858)
- 省(133877)
- 基金项目(130559)
- 自然(121715)
- 自然科(118828)
- 自然科学(118789)
- 自然科学基金(116656)
- 划(113138)
- 教育(111136)
- 资助(102321)
- 编号(96744)
- 成果(78700)
- 重点(77097)
- 部(74450)
- 发(72700)
- 创(70196)
- 课题(67455)
- 科研(65818)
- 创新(65722)
- 计划(63758)
- 教育部(63181)
- 期刊
- 济(226725)
- 经济(226725)
- 研究(145797)
- 中国(95360)
- 学报(89099)
- 农(81733)
- 科学(77345)
- 财(74069)
- 管理(70194)
- 大学(66081)
- 学学(62665)
- 农业(55173)
- 教育(50128)
- 技术(43048)
- 融(42797)
- 金融(42797)
- 财经(37744)
- 经济研究(36609)
- 业经(35643)
- 经(32415)
- 问题(29559)
- 业(28420)
- 版(25485)
- 技术经济(24946)
- 科技(24205)
- 统计(23917)
- 图书(23638)
- 理论(23210)
- 业大(22681)
- 贸(22321)
共检索到7406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蔡彤娟 郭小静 刘宇飞
本文在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下对地区产业集聚进行界定,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维度构建PDTC模型,并以北京市为例对区域产业集聚的影响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990~2016年北京市的产业集聚程度基本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劳动力成本、资本、区域交换网络、对外经济联系程度、市场规模以及区域外部市场对内部市场的替代或挤压度是影响北京地区产业集聚的主要因素,其中劳动力成本对北京地区产业集聚的影响为负,其余五个因素的影响为正。总的来看,基于政治经济学框架的分析模式能够较好地解释地区产业集聚现象。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北京市 PDTC模型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再高 覃剑
根据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文章对区域产业集聚进行了重新界定。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包含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大子系统在内的PD TC模型,用以分析区域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并以广东省为案例进行了实证检验。
关键词:
产业聚集 PDTC模型 广东省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池建宇 姚林青
本文使用北京市各区县2008-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效应很显著,而且郊区县的集聚效应大于市区。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 集聚效应 区位熵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国胜 陈瑛
在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满足农民工的公共服务、权益保护等需求会产生相应的社会成本。这种成本根源于农民工劳动的制度性贬值与基本权利缺失,并具有动态累积的特征。面对社会成本的巨大挑战,我国农民工市民化需要构建一个成本分摊机制。这就需要以培育农民工具有城市经济适应能力分摊私人成本、矫正经济主体的行为实现外部成本内部化、公共财政分摊不可内部化的外部成本为思路,"循序渐进"地在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创新劳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公共服务制度与户籍制度等,以及"平行推进"制度创新的相互协调与政策衔接等。
关键词:
社会成本 分摊机制 农民工市民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琳 车士义
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通过政府、高校和企业的互动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本文运用全要素生产率法对北京市高等教育的影响进行分析,认为高等教育和固定资产投资一样显著促进了北京市经济增长,因此应该继续发挥北京市的高等教育优势,促进其由外延式提升向内涵式提升的转变,进行适度规模的收费,并促进收费多元化。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人力资本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盛斌
贸易的政治经济学将公共选择的分析范式引入传统贸易理论,从收入分配而非经济效率的角度出发,从政策决策过程的视角来探究贸易干预的水平和结构。本文将这一贸易保护的"内生化"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实证分析,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适用于中国"国家战略主义"体制下的贸易保护的政治经济模型,并通过计量回归的实证研究来验证若干理论假说的真实性和显著性,从而说明中国工业不同时期跨部门的贸易保护结构的政治经济决定因素。
关键词:
中国工业 贸易保护 政治经济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梁越 程惠芳
如何科学制定贸易政策,决定着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和以开放促发展的我国,在国际贸易格局变化中自身经济的走向和未来命运。然而直至目前,国内学界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却相对少见。藉此本文立足政治经济学框架,基于我国国体和新型市场经济体制所特有的"三维"贸易政策制定决策机制,拓展Tovar(2009)模型使之适用于我国国情,在分析损失规避心理对决策行为影响的同时,采用1999-2010年我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来实证研究和检验若干理论假定的真实性与显著性,以及中美两国在贸易保护倾向上的差异,从而证实促使我国贸易政策妥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梁越 程惠芳
如何科学制定贸易政策,决定着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和以开放促发展的我国,在国际贸易格局变化中自身经济的走向和未来命运。然而直至目前,国内学界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却相对少见。藉此本文立足政治经济学框架,基于我国国体和新型市场经济体制所特有的"三维"贸易政策制定决策机制,拓展Tovar(2009)模型使之适用于我国国情,在分析损失规避心理对决策行为影响的同时,采用1999-2010年我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来实证研究和检验若干理论假定的真实性与显著性,以及中美两国在贸易保护倾向上的差异,从而证实促使我国贸易政策妥善制定和有效实施的内在机理。并且由此提出深入推进我国供给侧改革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建勤
从宏观角度介绍了新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从政府、政策和政治三个角度阐述了宏观新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分析框架。在政府部分,讨论了政府的三个特征:善良的还是邪恶的、抽象的还是具体的、机会主义的还是党派型的;在政策部分,介绍了新政治经济学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一般框架;在政治部分,对利益集团、改革和非民主政体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新政治经济学 政府 政策 非民主政体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陈良文 杨开忠 沈体雁 王伟
地区间劳动生产率差异是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根据北京市2004年经济普查数据分析发现,市内各地区的劳动生产率差异非常显著,其差异程度不亚于各市间、各省间的差异水平。我们从经济集聚密度的视角对北京市内的劳动生产率差异进行解释,结果发现劳动生产率与经济密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劳动生产率对单位面积上产出和单位面积上就业的弹性分别为11.8%和16.2%,高于欧美的4%—5%的平均水平。这一分析结论验证了集聚经济效应的存在,也为解释我国地区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理论视角。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劳动生产率 经济密度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顾颖 岳永 房路生
本文从理论角度讨论了以往对中小企业发展认识及其出现分歧的基本原因。模型分析表明,即使在垄断竞争市场上,只要准入政策不存在障碍,当企业个数增加时,垄断市场的效率也会趋近于一般均衡。以往的企业政策加剧了行业收入差距,抑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特别是使地方政府缺乏有效的激励去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关键词:
中小企业 收入差距 竞争秩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丁小浩 翁秋怡
职业权力反映了各类职业所拥有的社会资源及对资源的获取能力和影响力。把职业权力纳入以往纯粹的经济分析框架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影响我国教育资源配置状况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在对优质教育资源权力寻租的情况下,高职业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家庭的教育支出,带来物美价廉的教育机会。职业权力的经济价值在初级教育阶段比高级教育阶段更加显著,在行政层级较低的区域比层级较高的区域更加显著。以职业权力代表的政治资源的差异进一步加剧了本已严重的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平等,具有更高职业权力家庭的子女通过不公平的分配机制以更低的经济成本获取了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因此,在公共教育资源和市场教育资源的双重配置机制下,我国教育资源分配...
关键词:
家庭教育支出 职业权力 教育机会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赵磊
确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否属于实证科学的依据,不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某个观点是否已经实证,或者是否具有实证的可能性,而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是否具有实证的性质。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实证性质奠定了坚实的方法论基础。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实证性质是嵌入在逻辑起点、理论内核以及认识过程之中的。唯物辩证的"抽象力"是政治经济学实现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实证性质的具体路径。用计量经济模型"跑数据"虽然能够实证出经济变量之间的真实关联,但这种关联背后的内在根源仍然有待经济理论的进一步的揭示。马克思揭示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内在规律的《资本论》,是不可能依靠计量经济学的"跑数据"来完成的。《资本论》既是马克思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发生、发展内在规律的结果,同时也是马克思通过资本主义的宏观样本数据对唯物史观进行实证检验的过程。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胡进
作为新政治经济学在公司治理领域的应用,公司治理的新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议题就是研究"公司治理的政治性决定因素"。在新政治经济学视野里,公司作为一个政治约束的经济体,利益不一致性必不可少,当然解决利益冲突的机制就不可能是新古典经济学中的单纯的市场解决机制,而表现出更多的政治机制。这些政治性因素包括利益集团之间政治权力角逐及投票行为、共同代理人(政治家或政府官员)行为偏好与选举体制等都深刻地影响了公司治理的政治均衡,从而影响各种利益相关者(股东和雇员)权利保护程度、公司内部权力平衡及其治理模式。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盛斌
本文对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的实证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与评论。通过大量的跨部门、跨国、时间序列和案例研究表明行业的经济社会特征以及政治寻租活动、决策者的目标和理念、宏观经济和政治周期、国内外制度约束等因素对贸易保护的水平、结构及其变化有显著性的影响,从而验证了理论模型中的重要假说。但同时现有的实证研究也受到信息瓶颈的制约和存在技术上的若干的缺陷。
关键词:
贸易政策 政治经济学 实证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