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94)
2023(14195)
2022(12419)
2021(11327)
2020(9571)
2019(22157)
2018(21807)
2017(43464)
2016(23044)
2015(25677)
2014(25615)
2013(25781)
2012(23964)
2011(21677)
2010(21700)
2009(20086)
2008(19303)
2007(16997)
2006(15153)
2005(13444)
作者
(66664)
(55795)
(55578)
(52980)
(35606)
(26580)
(25054)
(21755)
(21249)
(19974)
(18979)
(18953)
(17812)
(17685)
(17311)
(17166)
(16565)
(16110)
(15967)
(15781)
(13844)
(13738)
(13434)
(12703)
(12493)
(12379)
(12170)
(11980)
(11254)
(10838)
学科
(119019)
经济(118910)
管理(65349)
(62738)
(51000)
企业(51000)
方法(48852)
数学(42951)
数学方法(42614)
地方(27594)
(27088)
中国(26181)
(23988)
业经(23634)
(23317)
农业(18557)
(17737)
(17033)
贸易(17025)
地方经济(16500)
(16330)
(16026)
环境(15684)
理论(15046)
产业(14953)
技术(14924)
(14704)
财务(14645)
财务管理(14617)
(14380)
机构
大学(337450)
学院(334331)
(147848)
经济(145059)
管理(134438)
理学(116774)
理学院(115479)
研究(114841)
管理学(113736)
管理学院(113129)
中国(83954)
(73248)
科学(68515)
(64287)
(56668)
财经(52269)
研究所(51516)
中心(51100)
(50266)
(48080)
业大(48032)
(47543)
北京(46717)
经济学(46156)
(42818)
师范(42446)
(41640)
经济学院(41509)
农业(38932)
财经大学(38888)
基金
项目(228232)
科学(180571)
基金(167557)
研究(167240)
(144693)
国家(143542)
科学基金(124459)
社会(108223)
社会科(102840)
社会科学(102815)
基金项目(89310)
(87109)
自然(79757)
自然科(77876)
自然科学(77861)
自然科学基金(76513)
教育(75029)
(73283)
资助(69567)
编号(66678)
成果(53628)
(50930)
重点(50472)
(49761)
(46800)
课题(45408)
国家社会(44877)
教育部(44177)
创新(43703)
人文(43481)
期刊
(164977)
经济(164977)
研究(103392)
中国(58959)
学报(50573)
管理(49508)
(47316)
科学(46941)
(44730)
大学(38753)
学学(36280)
农业(30916)
教育(29920)
技术(28590)
(28212)
金融(28212)
经济研究(27576)
财经(26573)
业经(24880)
(22840)
问题(21702)
技术经济(18422)
图书(17633)
理论(16750)
现代(15569)
统计(15559)
科技(15281)
商业(15242)
(15086)
(15075)
共检索到4924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辉  王晓霞  
对比北京和全国的情形,本文分析了导致北京市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显著的若干因素。结合对现有文献中有关结构效应的争论的分析,本文在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方面得出了一般性结论: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仅和不同产业之间的资源配置效率的差距有关,也和资源在产业之间的转移方向有关。当不同产业之间的资源配置效率的差距较大时,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这导致了一个经济体的不同发展阶段的结构效应是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增长越依赖于技术进步。同时,由于工业化进程中资源转移往往发生于三大产业之间,较少发生于三大产业内部的各行业之间,三大产业内部的产业结构变迁对三大产业各自的产出...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刘亚荣  张兴  
现代教育经济学认为,教育的社会经济效益表现为多方面,主要是教育培养的各级各类劳动者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使经济得到增长。计算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教育经济学中的一个难点。许多学者都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过研究,主要方法有前苏联的劳动简化法;美国舒尔茨的教育收益率法,丹尼森的因素分析法。究其根源,其实都是生产函数法的变形。其中劳动简化法中系数的确定一般采用以劳动工资高低、教育年限长短或教育费用大小为简化依据。运用这些方法计算的结果,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约都在20%—30%左右。这些方法都有模糊性和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本文也试图对这个指标的计算进行研究。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林秀梅  郝华  
东北地区是建国初期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重点地区。改革开放后,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区域产业结构进行了相应调整,东北地区产业结构随之改变,失去了工业发展优势,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过产业结构调整,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趋向合理,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周晶  曹麦  
本文在界定文化创意产业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并运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未来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对其经济增长的贡献。预测结果显示,2020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将创造增加值6402亿元,吸收从业人员294万人,分别占北京市GDP和北京市从业人员的比重为14.8%和20.7%。最后,本文针对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国锋  
针对北京市流动人口规模庞大的现实,建立基于新经济增长理论指导下的具有C-D函数形式的北京市有效劳动模型,并强调基于人力资本水平调整的有效劳动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测算结论是2001~2007年外来劳动力资源对北京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11%以上,期间年均贡献率达11.3%。论文中使用的有效劳动投入量数据采用"从业人员数量×平均受教育年限"公式估计具有一定理论意义,测算结果对辅助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政策的优化调整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卢方元  曹治星  
本文利用2004-2005年河南省各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及一、二、三产业产出的横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建立Panel Data模型,测算了"十五"末期各产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通过"十五"末期的河南省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证明了扩大第二、三产业特别是工业产出在河南省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能引导河南省的经济良性增长。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慧  平芳芳  
基于河南省1978~2012年期间的年度时间序列数据,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指标进行了测度,并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等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河南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合理化能够带动经济增长,同时,产业结构高级化能促使产业结构朝更合理化的方向发展。结合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为河南省经济增长的提升以及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发展提出简要的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潘明清  
改革开放以来,西藏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其过去传统以农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根据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将西藏产业结构变迁过程分为4个阶段,并对各阶段产业结构调整的经济增长贡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西藏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大。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傅晓霞   吴利学  
文章简要评述了经济增长和增长因素分析理论,分析了中国20年来的制度变迁和经济增长,并从定量研究的角度出发,评估和计算了中国改革开放所导致的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通过分析市场化和开放型改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文章验证了制度创新与制度变革是中国经济增长主要因素之一的观点,指出中国的体制改革仍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中国的经济增长。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徐冬林  
本文对我国1978~2002年产业结构变化状况和产业结构变化趋势进行定量分析,考察产业结构变动引起各产业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作用的相应变化。实证检验表明,这一时期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基本符合工业化发展的演变规律,但从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看,产业结构转换仍滞后于总量增长的要求;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需要着力解决"三农"问题、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顾剑华  
本文运用偏离—份额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对广西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振华  孟卫华  
本文利用实证的方式就中部地区内各省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森  
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是一个同时进行的过程,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异步性。研究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探究如何更好地调整产业结构,从而带动经济快速发展,解决经济增长结构性障碍的关键所在。基于此,本文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以期为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性意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谢毅  汪独友  曹林峰  
通过测算苏北地区三次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及进行偏离—份额分析,揭示了产业结构对苏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以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借鉴并提出苏北地区优化产业结构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