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02)
2023(11523)
2022(9573)
2021(8468)
2020(7356)
2019(17119)
2018(16803)
2017(32866)
2016(18066)
2015(20164)
2014(20186)
2013(20607)
2012(19374)
2011(17203)
2010(17510)
2009(16229)
2008(16468)
2007(15126)
2006(13131)
2005(12031)
作者
(54231)
(45706)
(45570)
(43162)
(29088)
(21974)
(20769)
(17950)
(17078)
(16370)
(15523)
(15251)
(14704)
(14316)
(14205)
(14144)
(14048)
(13597)
(13301)
(13153)
(11528)
(11206)
(11148)
(10415)
(10382)
(10208)
(10127)
(10090)
(9351)
(9045)
学科
(85225)
经济(85135)
(79681)
(71157)
企业(71157)
管理(66362)
方法(39229)
数学(31106)
数学方法(30902)
(27951)
(27786)
业经(26663)
农业(19858)
(19799)
财务(19768)
财务管理(19738)
中国(18713)
企业财务(18620)
(18363)
贸易(18360)
(17854)
技术(17211)
(16392)
地方(16362)
环境(16100)
(15692)
(15342)
(15063)
(13338)
(13196)
机构
学院(268939)
大学(264576)
(116015)
经济(113895)
管理(107352)
理学(91986)
理学院(91008)
管理学(89740)
管理学院(89252)
研究(87772)
中国(69317)
(58145)
科学(54883)
(52873)
(52785)
(45634)
业大(43151)
(42097)
财经(41955)
农业(41851)
研究所(41258)
中心(40918)
(38030)
北京(36619)
经济学(35242)
(32774)
经济学院(32267)
(31483)
财经大学(30683)
(30667)
基金
项目(175980)
科学(138902)
基金(128633)
研究(125652)
(112111)
国家(111135)
科学基金(96062)
社会(80614)
社会科(76520)
社会科学(76496)
(69646)
基金项目(69051)
自然(63322)
自然科(61849)
自然科学(61828)
自然科学基金(60766)
(58218)
教育(55591)
资助(52102)
编号(49524)
(39580)
重点(39466)
(39310)
(39087)
(38729)
成果(37830)
创新(36099)
科研(34412)
课题(33577)
国家社会(33056)
期刊
(130922)
经济(130922)
研究(75426)
中国(49368)
(48541)
(44894)
学报(41990)
管理(41309)
科学(39599)
农业(32918)
大学(31407)
学学(30014)
技术(24452)
(23625)
金融(23625)
业经(23344)
财经(21025)
(20458)
经济研究(19976)
教育(18302)
(18166)
问题(18079)
技术经济(16684)
(15445)
现代(13661)
财会(13525)
商业(13367)
世界(13234)
资源(13220)
(12816)
共检索到4004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谭琼  谭娟  
以1995~2010年北京市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应用投入产出模型,对北京交通运输业与其他产业碳排放的关联特性和发展规律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交通运输业单位最终使用的增加,将导致国民经济碳排放总量有较大程度的增加,并且随着经济发展,表现出逐渐增强的态势;交通运输业对总体碳排放水平的推动能力大于拉动能力;既要重视与交通运输业直接关联产业的节能降耗,也要注重协调产业网络中中间需求产业的减排、控排工作,提高北京市交通运输业的能源使用效率也尤为重要。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吴雯  李玮  
通过建立LMDI模型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分析各个因素的影响效应并且进行省级比较。研究表明:经济增长是碳排放量增加的最主要原因,降低能源强度有利于减少中部交通能耗,而能源结构变化影响很有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紫薇  袁长伟  云虹  
为分析各因素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量的直接与间接影响,文章构建了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通径分析模型。模型引入了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占比、能源结构、交通发展水平等影响因子,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求得通径系数,并对影响因子间的相互影响作用进行分析。实例应用结果显示:中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交通发展水平的提高。交通发展水平对碳排放产生正向影响达到0.9883。结果表明模型能描述影响碳排放量的各因素间相互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魏庆琦  赵嵩正  肖伟  
量化分析了我国交通运输行业能耗、排放与需求,以及面临的能源、排放约束。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交通运输模式的特性及其比较优势,结合各管理部门规划中的节能减排方案,从新的视角提出了基于体系结构优化的交通业节能减排路径和对策。该路径与对策能够充分挖掘不同交通运输模式的潜力,更具经济和时间优势。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闫新华  
本文利用建国五十年关于交通运输业的资料数据 ,运用齐次Markov链对我国运输业结构进行了分析。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兰梓睿  张宏武  
以中国区域交通运输业为研究对象,在全要素效率分析的前提下,基于30个省市自治区(西藏除外)2006-201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DEA模型对各个省份的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进行测算和评价。得出以下结论:我国绝大部分省份的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率在样本期间呈现出上下起伏不稳定的态势;全国和四大经济区域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率都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凹"型走势,其中东部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北和西部地区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作者] 钟明春  阙林志  练国富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交通运输业已成为碳排放的重要来源部门,识别碳排放的关键因素对于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与绿色发展至关重要。采用方差分析法对福建省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交通效能对碳排放的影响最为显著,交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次之,运输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不显著,同时存在交通效能和运输结构的显著交互作用。基于此,为了促进交通运输业绿色低碳发展,建议重点围绕着交通效能创新节能减排技术,对于交通运输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顾昭洲  梅磊落  
本文运用LMDI模型和C-D生产函数对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资本投入是碳排放量增长的关键因素,单耗水平、交通运输强度、技术水平、劳动力投入均抑制碳排放量增长,其中技术水平是有效抑制碳排放增长的关键因素。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本照  刘淇  王海涛  
文章以客运量和货运量为产出指标构建了新的DEA模型,测算了2005~2012年中国各省市交通运输业能源利用效率,并利用Malmquist指数对交通运输业能源利用效率进行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间,交通运输业能源利用技术效率不高,主要原因是其能源利用技术纯技术效率的低下;各地区能源利用效率的变化存在地区性差异,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能源利用效率在样本期间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东北部地区能源利用效率在样本期间有所下降,是其能源利用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共同下降造成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董会娟  耿涌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碳足迹越来越不容忽视。本文在综述国内外居民消费碳足迹的基础上,以投入产出法为基础,深入研究了北京市2007年居民消费直接碳足迹和隐含碳足迹的特征。结果显示:城镇居民碳足迹总量约7993万t,约为农村居民碳足迹总量1195.55万t的7倍。其中城镇居民碳足迹以隐含碳足迹为主,农村居民碳足迹以直接碳足迹为主。从居民消费隐含碳足迹构成来看,城镇居民以食品、交通和通信、文教娱乐用品和服务为主,分别为35.2%,14.1%和13.8%;农村居民主要以食品、居住、交通和通信为主,分别为32.4%,21.9%和12.3%。此外,居民消费隐含碳足迹随着收入水平...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鹏  
能源是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世界能源出现普遍短缺的背景下,降低运输业能源消耗强度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使用2000年~2013年交通运输业能源数据,建立拉氏因素分解和分位数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使用效率的显著提高是运输业能源消耗强度降低的主因。(2)各因素对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取决于能源使用效率的水平。当使用效率处于较低水平时,加大科研投入、提高能源价格,可以显著的降低运输业能源消耗强度,但当使用效率提高到一定水平之后,各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小,而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则一直是降低消耗强度的有效方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檀贺礼  
《财会月刊》2012年第4期刊登了冷琳的《改征增值税后交通运输业会计处理及税负变化》(简称"冷文")。冷文认为,交通运输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只需承担增值税,税负下降。对于原来的增值税纳税企业来说,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增值税实现了全产业链的抵扣,消除了重复征税,税负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亚菲  陈长  
生态足迹是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测度指标之一。本文将投入产出分析技术引入生态足迹模型,使用北京市2005年投入产出延长表等数据衡量了北京市的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北京市2005年生态足迹总需求为3853.8万公顷,约为北京市土地总面积的23倍;人均生态足迹为2.51公顷,高于其生态承载力,北京的经济发展尚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杨隽  
为进一步解决货物和劳务税制中的重复征税问题,完善税收制度,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国务院决定从2012年1月1日起,先在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改革试点。文章研究"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业税负的影响,主要分析了"营改增"前后营业税与增值税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对相关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利润及所得税的影响,最后提出"营改增"后交通运输企业加强税务管理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