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81)
2023(7306)
2022(6307)
2021(5870)
2020(4774)
2019(11436)
2018(11159)
2017(21026)
2016(11582)
2015(12806)
2014(12750)
2013(12543)
2012(11880)
2011(10722)
2010(11155)
2009(10181)
2008(10157)
2007(9400)
2006(8544)
2005(7834)
作者
(33097)
(27407)
(27373)
(26270)
(17770)
(13174)
(12538)
(10753)
(10618)
(10222)
(9329)
(9259)
(8980)
(8845)
(8808)
(8512)
(8360)
(8193)
(8002)
(7817)
(6990)
(6701)
(6694)
(6345)
(6320)
(6253)
(6070)
(6049)
(5587)
(5527)
学科
(47179)
经济(47140)
管理(33975)
(33855)
(28578)
企业(28578)
方法(16537)
(14461)
地方(14328)
中国(14024)
数学(13754)
数学方法(13482)
(11759)
业经(11632)
(11474)
(9700)
农业(9584)
(9151)
贸易(9141)
(8818)
(8202)
(7989)
环境(7748)
理论(7743)
(7647)
技术(7311)
(7091)
银行(7087)
及其(6923)
(6793)
机构
学院(161339)
大学(159031)
(66719)
经济(65115)
管理(64640)
研究(57669)
理学(54584)
理学院(53934)
管理学(53063)
管理学院(52730)
中国(44869)
(37468)
科学(34301)
(31320)
(28557)
中心(26718)
(26160)
研究所(25605)
(25005)
北京(24601)
财经(23338)
(22364)
业大(22306)
师范(22208)
(21796)
(21092)
(20819)
农业(19154)
经济学(18288)
(18135)
基金
项目(103795)
科学(82035)
研究(78588)
基金(73122)
(62720)
国家(62116)
科学基金(53803)
社会(48561)
社会科(46070)
社会科学(46057)
(40962)
基金项目(38092)
教育(35685)
(35124)
自然(34308)
自然科(33459)
自然科学(33450)
自然科学基金(32826)
编号(32786)
资助(30334)
成果(27079)
课题(24081)
(23756)
重点(23314)
(22388)
(21405)
创新(19861)
(19554)
发展(19432)
项目编号(19393)
期刊
(81722)
经济(81722)
研究(51070)
中国(36914)
管理(25887)
(23263)
(22470)
科学(21245)
教育(21042)
学报(20404)
(17251)
金融(17251)
大学(16079)
技术(16026)
农业(15353)
学学(14786)
业经(13455)
经济研究(12012)
财经(10664)
问题(10248)
(9229)
(8795)
现代(8560)
(8557)
资源(8543)
技术经济(8478)
国际(8234)
统计(7941)
(7747)
(7734)
共检索到2584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齐喆  张贵祥  
通过选取北京市区域交通、城市交通、公共交通和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构建交通综合承载力指标评价体系,并运用综合指标分析法对北京市2007~2012年的交通综合承载力进行测算,得出如下结论:城市交通承载力对交通综合承载力的影响最大;交通资源环境承载力提升显著;区域交通承载力呈现逐渐恶化的趋势;公共交通承载力引领交通综合承载力的能力有限。继而从中心区功能疏解、区域交通协同发展、发展个性化公共交通、征收拥堵费以及动静交通平衡等五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郭志伟  
文章根据北京市城市的性质、定位与发展的目标,对北京市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并以全新的视角对北京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设计与应用,进而为促进北京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齐心  赵清  
人类活动对水环境施加压力,水环境进行自我调节,而社会根据环境调节状况做出响应,以维持水环境系统的健康稳定状态。基于上述考虑,我们构建了一个"压力—状态—响应"框架的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北京市2003~2013年的数据进行实际评价后发现,北京市水环境压力呈现逐渐加大的态势,水环境状态基本稳定,全社会对水环境压力的响应稳步向好。总的来看,近十年来北京市水环境承载力在快速提升后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状态。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奎  
本文首先以自然生态系统的种群承载力为起始点,界定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内涵。其次根据指标选取原则,对应于承载主体和承载客体分别选取相应的评价指标。最后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城市综合承载力指数评价模型,并测算出北京市综合承载力指数。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已经由2009年前的超载状态逐渐转变为富余状态。但也建议北京市要警惕城市承载压力变化带来城市综合承载能力降低的可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月卿  
北京市是我国土地利用集约程度较高,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矛盾最尖锐的地区之一。本文利用生态足迹的原理和模型计算了北京市1990年~2003年的生态足迹和土地生态承载力,以期为适应北京大都市社会经济功能的特点,寻求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范围内实现该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对策。结果表明:1990年~2003年,北京市的人均生态足迹呈阶段性变化,1995年以前人均生态足迹逐渐增大,1995年以后呈逐渐减小趋势;而万元产值生态足迹呈持续减小趋势。1996年~2003年,北京市总的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足迹均大大超过其土地生态承载力,出现生态赤字。从横向比较看,北京市的人均生态足迹超出全球和中国平均水平。可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范英英  刘永  郭怀成  王树通  姜玉梅  
在对北京市水资源承载力特征及其影响政策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用系统动力学(SD)来定量研究不同政策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在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前提下,以北京市社会经济环境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北京市水资源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将水资源承载力指标融合在模型中进行计算。通过动态仿真模拟,预测北京市5项水资源政策———实施应急供水工程、推进再生水回用、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和提高用水价格对水资源承载力的长期影响,为确保北京市用水的长期安全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研究表明,应急供水工程政策对北京市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最大,而若同时实施这5项政策,到2010年,可承载的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鲁春阳  文枫  
[目的]开展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是科学编制国土空间发展战略的基础。通过构建包含水土资源承载力、经济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3个维度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刻画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的特征与轨迹。[方法]运用均方差法,选取2010—2016年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分析其土地综合承载力特征。[结果](1)总体上,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不断增强,水土资源承载力呈现先升—降—升的动态演变特征;经济承载力持续增长,这源于郑州市土地经济效益的大幅提升;生态承载力呈现波动性增强的演变特征。(2)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经历了较低—中等—较高发展历程,但土地综合承载力处于低层次的较高阶段,仍有较大提升空间。(3)为提高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应加快"多规合一"规划的编制,科学划定城市增长边界和"三生"空间,转变城市发展理念,优化发展发展路径,提升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水平。[结论]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应加快建立土地综合承载力扩容的有效机制。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孙亚静  王靖鑫  刘畅  
近年来,国际大都市和经济发达的城市群、城市带层出不穷,进而加快了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化进程。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在城市经济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各类城市病亦纷至沓来,资源供给的有限性与人们对其日益增长的需求也不断冲突,种种残酷的现实已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健康发展。长春市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一员和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引擎,只有完善都市的空间规划体系,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才能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从而对周边城市的发展发挥有力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佳骏  董锁成  李泽红  
中国水资源短缺,加之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分布不匹配,水资源已成为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研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与水资源的协调发展关系,运用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通过选取特定年份相关数据计算其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数,描述中国各省区水资源承载力状况,以此综合分析评价中国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结果表明:中国水资源分布不均,与人口分布和经济布局不相匹配;西南省区水资源承载潜力相对较大;长江、珠江流域及东部沿海地区,已无水资源承载力优势;华北平原、西北地区如新疆、宁夏、甘肃等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水资源超载严重,水资源承载力渐趋枯竭。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树强  徐娜  
本文选取全国、河北省和高阳县环境承载力水平作为研究对照组,采用相对指数法对雄安新区大气、水和综合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发现,雄安新区的生态环境承载力综合指数低于全国和河北省平均水平,高于高阳县水平;水环境承载力分项指标显示,雄安新区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高于河北省平均水平和高阳县水平,说明雄安新区的水环境承载力具有相对优势;大气环境承载力分项指标显示,雄安新区指数与高阳县水平相当,但明显低于全国和河北省平均水平。提高雄安新区综合环境承载力需要以"减气增水"为目标,将产业升级、治理区域协同和治理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树强  徐娜  
本文选取全国、河北省和高阳县环境承载力水平作为研究对照组,采用相对指数法对雄安新区大气、水和综合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发现,雄安新区的生态环境承载力综合指数低于全国和河北省平均水平,高于高阳县水平;水环境承载力分项指标显示,雄安新区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高于河北省平均水平和高阳县水平,说明雄安新区的水环境承载力具有相对优势;大气环境承载力分项指标显示,雄安新区指数与高阳县水平相当,但明显低于全国和河北省平均水平。提高雄安新区综合环境承载力需要以"减气增水"为目标,将产业升级、治理区域协同和治理方式的市场化作为施政重点,多管齐下、综合整治。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史宝娟  郑祖婷  
本文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四方面建立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河北省为研究对象,基于熵值法确立指标权重,通过综合评价指数法计算河北省综合承载能力和各系统承压水平,指出河北省综合承载力平稳上升,资源、社会承压能力较弱,河北省应当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节约能源,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楠  
本文构建了包含人口、生态和经济因素的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使用主成分综合评价法对北京市1999-2007年间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指数化分析,并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比较法测度了同期北京市水资源承载压力度。研究发现,北京市水资源承载力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水资源承载状态处于"超载状态";同时,承压状态分析发现近年来北京水资源承压度出现逐年回升的态势,暗示北京市水资源的"超载"状态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一定缓解。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唐崇杰  关卉  朱永安  鲁磊  孙媛媛  
通过水环境容量模型计算,以湛江市为例分析了湛江市水环境承载力现状,设置情景分析定量预测未来湛江市重要开发活动与水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关系,并建立环境承载安全程度体系,判断水环境承载的安全程度,提出提高湛江市水环境承载力的针对性措施与策略。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田然  艾合买提·依布拉音  古丽夏提·阿不都拉  
构建我国建筑业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和熵值法对我国建筑业环境承载力进行测度;采用库兹涅茨曲线模型,论证我国建筑业经济与环境发展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给出提升建筑业环境承载力的策略,为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