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87)
- 2023(10072)
- 2022(8730)
- 2021(7938)
- 2020(6824)
- 2019(15891)
- 2018(15616)
- 2017(30614)
- 2016(16434)
- 2015(18688)
- 2014(18953)
- 2013(19111)
- 2012(18323)
- 2011(16917)
- 2010(17287)
- 2009(16219)
- 2008(15795)
- 2007(14571)
- 2006(13044)
- 2005(11731)
- 学科
- 济(94295)
- 经济(94141)
- 管理(41074)
- 业(38483)
- 方法(34595)
- 数学(29243)
- 数学方法(29033)
- 企(28978)
- 企业(28978)
- 地方(24657)
- 农(22814)
- 中国(21138)
- 学(20654)
- 业经(17929)
- 财(16062)
- 农业(15516)
- 地方经济(14931)
- 和(13811)
- 贸(13447)
- 贸易(13441)
- 制(12981)
- 易(12824)
- 环境(12342)
- 理论(11342)
- 经济学(11045)
- 融(10431)
- 金融(10428)
- 土地(9984)
- 发(9879)
- 银(9712)
- 机构
- 大学(248776)
- 学院(247506)
- 济(111255)
- 经济(109029)
- 研究(93095)
- 管理(90561)
- 理学(76908)
- 理学院(75856)
- 管理学(74507)
- 管理学院(74030)
- 中国(69361)
- 科学(57877)
- 京(55943)
- 所(49178)
- 财(47364)
- 农(46407)
- 研究所(44679)
- 中心(42362)
- 江(38662)
- 业大(38648)
- 财经(37636)
- 农业(36382)
- 北京(35923)
- 经济学(35344)
- 经(33949)
- 范(33283)
- 师范(32982)
- 院(32885)
- 经济学院(31629)
- 州(30204)
- 基金
- 项目(160797)
- 科学(125049)
- 基金(115791)
- 研究(114562)
- 家(101936)
- 国家(101114)
- 科学基金(84867)
- 社会(74699)
- 社会科(69692)
- 社会科学(69665)
- 基金项目(61818)
- 省(61711)
- 自然(54299)
- 划(53103)
- 自然科(52884)
- 自然科学(52866)
- 自然科学基金(51889)
- 教育(50734)
- 资助(47264)
- 编号(45677)
- 成果(37197)
- 重点(36828)
- 发(36710)
- 部(35364)
- 创(32131)
- 课题(32020)
- 科研(30771)
- 国家社会(30483)
- 创新(30258)
- 计划(29813)
- 期刊
- 济(132355)
- 经济(132355)
- 研究(74824)
- 中国(52186)
- 农(42313)
- 学报(41470)
- 科学(38684)
- 财(36759)
- 管理(31837)
- 大学(30304)
- 学学(28666)
- 农业(28136)
- 经济研究(21367)
- 融(21219)
- 金融(21219)
- 技术(20825)
- 教育(20228)
- 财经(19631)
- 业经(19497)
- 问题(17764)
- 经(17080)
- 业(14897)
- 资源(14280)
- 技术经济(13799)
- 贸(12952)
- 统计(12717)
- 世界(12198)
- 版(12075)
- 商业(11291)
- 现代(11236)
共检索到3826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宋金平 赵西君 王倩
近十年来,北京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建设用地不断向外扩展,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异常明显。丰台区作为北京城市边缘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具有典型性,在分析丰台区12年间土地利用的类型变化、数量变化、程度变化和区域变化特征基础上,对形成这种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从社会经济方面进行了剖析,并在统计软件SPSS的支持下对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指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大,土地利用程度增加;耕地、园地和未利用地净减,而建设用地和林地净增,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驱动力主要是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并且这些因素的驱动力指数是逐年增加的,政策的干预作用也不容忽视。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驱动力 丰台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许月卿 崔丽 孟繁盈
大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化最敏感、变化最大、最迅速的地区,也是土地利用变化最显著的地区,研究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时空过程及其驱动机制,对实现大城市自身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数理统计与综合分析方法,对北京市平谷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与GDP、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城镇化以及人口等社会经济发展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6~2004年,平谷区农用地面积持续减少,其中耕地减少较多,园地增长速度较快,林地略有减少。建设用地持续增加,其中交通用地增长速度最快。平谷区的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城镇化发展、消费结构变化以及人口增长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社会经济发展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徐勇,沈洪泉
驱动力机制是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核心和主要方向,而将人文要素数据匹配到土地利用单元的方法研究是探讨人文因子驱动土地利用变化机制的基础工作之一。本文在详细阐述人口和经济产值与土地利用单元匹配方法的基础上,进而以北京市丰台区为例,采用人居密度和土地经济产值密度指标,定量计算并分析了1999年丰台区人口居住和土地经济产出的空间分异特征。丰台区人居密度差异巨大,最高与最低相差近29倍;土地经济产值密度高低差异主要体现在非农业用地与农业用地之间,最高的城镇用地是最低的粮食种植用地的45倍。研究结果表明将人文要素数据匹配到土地利用单元的方法是可行的。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高峰 陈丽
由于土地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如何利用好现有的土地资源,如何整合区域内的相关土地资源,成为了现今城市发展与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土地资源利用与整合潜力研究是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理论研究。本文选择北京丰台区作为我国城乡结合部发展的典型案例,就如何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和特征、挖掘土地潜力提出了解决思路。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立群 李冰 郭轲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经济有了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出现了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恶化等问题。运用生态足迹方法对北京市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1980-2009年的生态足迹较大,且始终存在生态赤字。运用PLS模型从社会经济方面分析发现:北京市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居民消费结构、常住人口等因素都对生态足迹有着显著影响。
关键词:
生态足迹 PLS模型 可持续发展 北京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甄茂成 高晓路 袁海红
城市产业集中区在推动城市产业发展和人口就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在发展过程中,对周边人口和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突出。鉴于现有研究对城市内部空间的环境效率研究不足,论文从环境性能的概念入手,结合产业集中区环境的复杂性、综合性特征,提出了包括社会经济贡献、环境负荷与环境风险3个维度的环境性能评估指标体系,并对污染源识别、空间单元选择等科学问题进行了探索。以北京市丰台区污染源普查数据、注册企业数据及风险源数据为数据基础,采取空间分析方法,定量评价其环境性能空间差异性。主要研究结果包括:提出了选取城市产业集中区环境性能评估空间单元的原则,并将丰台区划分为1 379个500 m×500 m格网单元,论证了环境性能评估的空间尺度效应,表明在更加精细的格网尺度上有利于探查局部空间分异格局;基于北京市丰台区案例,发现环境负荷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太平桥、方庄、西罗园、马家堡等东北部街道;环境性能低值区具有明显的中心城区指向、沿快速环路分布和批发市场指向等特征;根据评估结果建议从产业布局、定点管理、生态空间设置以及人口调控等方面为实施精细化的环境空间管控提供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甄茂成 高晓路 袁海红
城市产业集中区在推动城市产业发展和人口就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在发展过程中,对周边人口和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突出。鉴于现有研究对城市内部空间的环境效率研究不足,论文从环境性能的概念入手,结合产业集中区环境的复杂性、综合性特征,提出了包括社会经济贡献、环境负荷与环境风险3个维度的环境性能评估指标体系,并对污染源识别、空间单元选择等科学问题进行了探索。以北京市丰台区污染源普查数据、注册企业数据及风险源数据为数据基础,采取空间分析方法,定量评价其环境性能空间差异性。主要研究结果包括:提出了选取城市产业集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明圣
北京中心城区周边的城乡结合部主要分布在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四区。这四个区的区情各异,但也有若干共同点:过去都是近郊区,现在都是首都城市功能拓展区,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重要载体,均面临着城市化、现代化、国际化的主题,均存在文化短板的问题。以丰台区为例,探讨了首都城乡结合部地区在城市化、现代化、国际化进程中,构建文化支撑体系的问题。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 丰台 文化支撑体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闪闪 赵言文
以浙江省为例,根据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与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分析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变化态势及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利用SPSS 13.0软件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和农业科技进步是浙江省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政治经济政策的制约、市场经济的引导,也是不可忽略的因子。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迎春 闫雅梅 张文新
基于1992、2012年土地利用矢量数据,利用GIS和数理统计方法,引入"土地利用流量"的新概念来分析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区际差异。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流量能很好地分析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数量、方向,以及转化程度、方向;(2)从土地利用流量来看,北京市近20年来耕地减少最为严重,流出面积为2408.97km2,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是流入面积最大的土地类型;(3)从土地利用流量比的角度分析,耕地和其他土地均为负值,而其他类型均为正值;(4)从土地利用变化速度来看,北京市土地利用年均变化速度达到1.15%;(5)根据土地利用变化区际差异,将北京市16个区县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迅速变化区、较慢变化区和...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韩会然 杨成凤 宋金平
以北京市为例,利用1985、2000和2010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从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土地利用转移方向等方面,揭示了北京市1985—20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相关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1985—2010年,北京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林地面积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耕地面积、水域面积减少较为迅速,建设用地扩张最为明显。21985—2000年,北京市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为0.99,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较为平缓;2000—2010年,北京市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为1.64,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速度呈加速趋势;从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来看,林地与建设用地的增加速度不断提升,由1985—2000年间的0.1383%、3.7808%增长到2000—2010年间的0.2078%、4.0088%;耕地、草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其中水域面积的减少速度最快。3从转移矩阵来看,1985—2000年,74.54%的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13.30%、11.24%的耕地转化为林地与水域;2000—2010年,耕地依然是各类用地增量的重要来源,建设用地向其他类型用地的转化面积是前一阶段的13.8倍。4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政府政策等方面研究了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时空特征 驱动机制 北京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邹亚荣 张增祥 周全斌 赵晓丽
以遥感与GIS为技术支撑,运用专家知识,结合实际,从农牧交错区的实质出发,定量地计算出我国的农牧交错区。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农牧交错区近10年的耕地、草地变化的空间格局。整个农牧交错区的耕地以变林地、草地为主。耕地的变化以内蒙古的变化为大,主要分布于它的中、东部地区。草地主要以变耕地、城镇为主,分布于内蒙古与东北三省接壤处。最后探讨这种格局的成因。耕地变化受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农业结构等驱动,主要表现为人文作用。草地变化受人为与自然的驱动,主要为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为经济发展与草地过牧。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顾蕾 吴春骏 王鑫
以浙江省临安市为研究区,利用1991年、1998年和2007年3期遥感获取资料和地形图,对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动态度以及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变化进行探讨分析,并结合自然、社会经济和制度等因素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临安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现为耕地锐减,建设用地大幅增加,林地小幅减少,水域略增。研究区土地利用程度、动态度以及各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程度差异较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静雯 王红旗 张欣 张亚夫
以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为研究区,基于ArcGIS 9.2和ENVI 4.8平台,以2000年、2004年和2010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首先提取NDVI、MNDWI和森林郁闭度来建立决策树并执行分类;然后对分类结果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动态度进行变化分析;最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导致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因子。结果表明:决策树分类可适用于该类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分类,且分类精度较高;研究区地物类型有显著的变化,区域的主要土地利用变化表现为林地和居民地面积的大幅增长,疏林地和草地的大面积丧失;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人口和经济发展、农业生产条件和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等是促进该区土地...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兆礼 陈晓宏 曾乐春 魏清泉
以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系统为例,用灰色关联方法确定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并判别其最大驱动力,结果表明:深圳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变化与外资利用额的关联系数最大,达到0.8491,其次为基础建设投资额、第三产业产值、工业总产值及总人口数量;耕地、林地、荒地、水域面积变化则与城市化率的关联系数最大。以1991-1999年间的建设用地面积作为灰色系统特征数据序列,选取与其关联系数最大的五个驱动因子序列数据作为相关因素数据系列,建立GM(1,6)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的计算值和实际值的相对误差最大为11.11%,最小为-0.25%,平均相对误差也只有3.41%;检验结果表明,2000-2004年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