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61)
2023(4310)
2022(3645)
2021(3315)
2020(2843)
2019(6740)
2018(6640)
2017(12812)
2016(6752)
2015(7849)
2014(7486)
2013(7452)
2012(7111)
2011(6236)
2010(6382)
2009(5660)
2008(5354)
2007(4593)
2006(3978)
2005(3580)
作者
(20430)
(17181)
(17108)
(16247)
(11098)
(8357)
(7813)
(6695)
(6688)
(6237)
(5905)
(5892)
(5702)
(5470)
(5393)
(5299)
(5241)
(5125)
(4972)
(4896)
(4278)
(4270)
(4167)
(3929)
(3789)
(3779)
(3731)
(3696)
(3530)
(3477)
学科
(25266)
经济(25246)
(15890)
管理(14042)
地方(10722)
方法(8537)
(8221)
企业(8221)
(8095)
数学(7706)
数学方法(7612)
(7364)
贸易(7358)
中国(7354)
(7352)
(7079)
服务(6631)
工作(5766)
农业(5455)
服务业(5072)
业经(5024)
(4983)
地方经济(4784)
环境(4552)
(4095)
(3682)
读者(3673)
(3473)
制度(3464)
税收(3448)
机构
学院(89149)
大学(89108)
研究(34731)
管理(33062)
(32630)
经济(31674)
理学(27825)
理学院(27332)
管理学(26668)
管理学院(26499)
中国(26322)
科学(24342)
(22958)
(18049)
(17937)
中心(17093)
研究所(16552)
业大(15565)
北京(15051)
(14432)
农业(14171)
(13964)
(13787)
师范(13625)
(13292)
(12224)
(11871)
师范大学(11272)
科学院(10987)
财经(10790)
基金
项目(66021)
科学(51493)
基金(47441)
研究(45167)
(43215)
国家(42893)
科学基金(36122)
社会(28004)
社会科(26421)
社会科学(26413)
基金项目(25989)
自然(24853)
(24631)
自然科(24191)
自然科学(24183)
自然科学基金(23726)
(22582)
教育(18679)
资助(18598)
编号(18503)
(15516)
重点(15454)
成果(14536)
计划(13442)
(13179)
(13063)
科研(12867)
课题(12739)
创新(12339)
科技(11837)
期刊
(38184)
经济(38184)
研究(25814)
中国(20909)
学报(17082)
科学(15552)
(15182)
大学(12296)
学学(11306)
农业(10218)
管理(10162)
图书(9435)
(8804)
资源(7747)
教育(7588)
(7408)
金融(7408)
书馆(7004)
图书馆(7004)
技术(6672)
业经(6534)
经济研究(6169)
(5897)
问题(5068)
(4630)
林业(4518)
财经(4416)
科技(4321)
业大(4304)
(4285)
共检索到1404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邓婷婷  吕斌  
大都市商务区是服务经济时代带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近年来老一代商务区面临功能单一、活力缺乏、吃饭难及"死城"等问题。一些国际先进大都市已完成转型,而我国商务区因缺乏对商务区服务功能需求特征的理解,未能汲取其成功经验,仍陷于转型的困境中。以北京市东二环总部经济区为例,通过问卷访谈及实地调研的方法,研究商务区服务功能需求的总体时空特征,以及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美体健身及生产性服务等各项服务功能需求的时空特征。并据此提出商务区内部提升质量、改善配套设施,商务区周边社区同商务区协同发展的建议,以改善大都市商务区的空间活力,推动大都市商务区的转型。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邓婷婷  吕斌  
大都市商务区中大量的从业人员对于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美体健身及生产性服务等零距离服务功能均具有强烈的需求。本文以北京东二环总部经济区为例,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及访谈等方法,首先研究商务区内各类零距离服务功能的发展现状,其次对需求时段、类型及商务区内外的零距离服务功能需求分布进行探讨,以求了解商务区的需求现状,进而分析零距离服务功能的满意度,并通过需求分布密度、提升因子及需增加的内容三方面分析他们对于满意度的影响,进而总结出需求的时空特征。最后,讨论东二环总部经济区与其周边区域的互动发展,从而更好地满足大都市商务区零距离服务功能需求。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施昱年  张秀智  
本文以北京市东二环交通商务区服务业和楼宇为研究对象,通过产业感应度与影响度分析、关联度R值计算及数据包络分析法,探讨商务区服务业集群内各个楼宇的行业集聚多样性与其行业生产效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楼宇内聚集的行业越单一,越能发挥规模化的优势,提升自身的生产效率;入住了总部企业的楼宇,总部企业规模越大,楼宇的生产效率越高。因此,服务业的空间布局应追求楼宇内单一行业的高度集聚,以提高生产效率。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扬  刘慧  金凤君  汤青  
人口老龄化现已成为当今主要的人口问题之一,并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人口老龄化进程与老年人口空间分布特征研究是未来人口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基于ESDA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利用北京市第四次和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以及1995和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北京市县域尺度老龄人口分布总体和局部空间差异的变化趋势、特征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北京市老龄人口空间分布各区县差异较大,且呈现出明显的圈层结构特征,中心四城区老龄人口比重较高,近郊区老龄人口比重较全市平均水平低,远郊区老年人口比重又有所回升;同时,北京地区老年人口各区县的空间分布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扩大,中心老城区呈现不断增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磊  刘晓明  张玉钧  
以北京二环快速路为着眼点来研究北京城市发展的特点。在城市交通、城市空间和城市文化三个层面,探讨二环路的建设给北京城市形态带来影响,历史地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二环路的形成是新旧两种城市文化发展冲突的结果,曾是造成古城风貌的破坏典型工程,逐渐转变成为北京新城市文化的载体。二环路形成一种老北京和新北京交织融合的城市形态。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峰  毛萌  周东  黄振芳  
为分析通州区线层地下水水化学特性的时空分布特性,在19个监测站位采集了2007—2013年的丰、枯水期的浅层地下水样品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丰水期和枯水期地下水水化学组分差别较小,地下水阴离子中HCO-3占绝对主导地位且含量相对稳定,枯、丰水期的浓度均值分别为423和452mg/L,而SO2-4和Cl-受环境影响浓度变化较大;阳离子则以Na+、Ca2+为主,枯、丰水期的浓度均值分别为82和90mg/L与74和79mg/L,而K+的浓度变异最大。丰水期和枯水期各组分间的相关关系基本一致,2007—2013年研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关兴良  张佳丽  鲁莎莎  
基于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分街道(乡镇)数据,运用象位分析法和缓冲区分析法细致地考察了北京市六环以内核心区的人口增长及其变动规律。结果显示:①21世纪以来是北京市人口增长最快时期,年均增长近60万人,其中2015年是一个拐点年份,结束了2000年以来连续14年人口增长超过20万人且年均增长高达56. 3万人的超高速增长阶段;②核心区以21. 47%的国土面积集聚了全市83. 76%的常住人口,年均增速高达44. 5‰,占全市人口比重10年间增长了5. 42个百分点;③核心区人口快速增长区域主要位于正北及正东方位,包括中关村、西二旗、上地、回龙观、天通苑以及国贸、通州等大型人口居住区和就业区,而包含亦庄新城在内的核心区南部方位,人口增长并不突出,但人口集聚速度显著;④核心区人口集聚力持续提升,其中三环至六环区域集中了全市56. 89%的人口,六环外区域人口比重下降了4. 5个百分点;⑤核心区人口分布及增长呈现明显的"外围化"特征及"摊大饼"蔓延式扩张,这是未来北京市制定人口发展战略和人口管控需要考虑的重要命题。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贾宝全  仇宽彪  
【目的】第二道绿化隔离区是北京城市重要的生态屏障,利用城市森林的理念和3S技术手段,开展其生态变化动态监测,一方面可对其生态建设成效作出评估,另一方面也揭示其景观生态格局变化的过程、趋势与动因,进而为该区域进一步的生态建设和生态基础设施维护提供借鉴。【方法】利用0.5 m分辨率的2002年航片和2013年的worldview2卫片信息,以国际上森林城市通用的城市林木树冠覆盖(UTC)指标为核心,在eCongnition遥感解译技术平台下,利用景观格局指数、转移概率矩阵、斑块尺度、土地利用动态度、缓冲区分析等景观生态学分析方法,对第二道绿化隔离区内的UTC格局特征与变化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第二道绿化隔离区的林木树冠覆盖(UTC)从2002年的28 839.84 hm~2增加到了2013年的63 709.95 hm~2,同期的林木树冠覆盖率增加了21.4%,不透水地表与草地占比同期分别仅增加了8.89%和7.8%,而耕地、水域和裸土地则呈现了面积下降的变化; 2002年景观基质为农田斑块与不透水地表斑块, 2013年为UTC斑块与不透水地表斑块,表明该区域生态化过程对区域的控制作用在逐步增强;从景观斑块的稳定性看,最稳定的景观斑块类型为不透水地表和UTC斑块,其保持自身不变的面积比例分别为64.59%和60.34%,而裸土地斑块类型95%以上的面积都发生了变化;从总体景观格局变化看, 2013年总斑块数量比2002年减少了176 979个,而斑块的分维数和斑块形状指数分别降低了0.052和0.128,景观斑块水平的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也分别降低了0.136和0.076;从UTC斑块的变化来看,斑块数目净减少154 437个,而总的斑块面积增加了34 860.79 hm~2,斑块平均面积也净增了2 528.3 m~2;小、中、大和特大型UTG斑块数目与面积均呈现减少的动态过程。【结论】整个二道绿化隔离区景观的破碎化程度、斑块的复杂性与空间分布的不均匀程度都在降低,研究区域内景观斑块的自然化程度在提高; UTC斑块的变化趋势表明,第二道绿化隔离区UTC面积在快速扩大,其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潜在作用也越来越大。从变化动因看,二道绿化隔离区规划的实施、城市总体规划、新农村建设政策、永定河与温榆河等大型河道生态治理和百万亩平原大造林等工程的实施都是最重要驱动因素。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祝鑫海  张远智  杨少斌  
根据地统计学原理,通过GIS方法研究探讨了北京市五环内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分布情况及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内4种土壤养分的变异系数在24.19%~56.14%之间,属于中等变异,说明4种养分的地域分布相对均衡;通过半变异函数拟合,发现4种养分呈中等空间相关性,且有机质与有效磷的空间相关性相对更强,速效钾的空间相关性尺度最大,变程达到17 325 m,其他3种养分空间相关性尺度依次为有机质>有效磷>碱解氮;通过空间插值分析,得出4种土壤养分在研究区内的分布特征,经过与全国第2次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对比分析,发现研究区内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较高,有效磷在全区域达到三级至二级水平,速效钾在97.71%的区域达到三级以上水平.有机质与碱解氮的含量较低,有机质的含量有80.97%的区域处于四级及更低水平,其中四级区域占比达到72.36%;碱解氮整体含量偏低,四级及以下的区域达到99.48%,其中四级占比40.09%,五级占比52.55%,六级占比6.84%,养分缺乏形势比较严峻.总体上,研究区内有效磷与速效钾的含量较为丰富,有机质与碱解氮的匮乏现状有待改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夏兵  余新晓  宁金魁  王小平  秦永胜  陈俊崎  
该文对北京市怀柔区2002年5月的ETM影像数据进行解译处理,利用FRAGSTATS软件计算景观指数,对景观格局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浅山区由于自然地貌条件制约以及人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破碎化程度最高;城区景观类型在人为有目的的经营活动干扰下,整体形状比较规则,表明人为的景观规划活动直到了明显作用,但各斑块形状仍处于较不规则状态,说明内部规划改造活动强烈;深山区的景观类型破碎化指数值主要受地形因子的影响,灌木林地的破碎化程度最高;浅山区的景观多样性指数值最大,为1.36,城区和深山区分别为1.26和1.28,说明适度干扰对景观多样性有较大影响。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邵晖  吕思琦  
公共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关系着居民生活品质,更对治理"城市病"、缓解社会空间分异和培育城市功能多中心有重大意义。本文以北京市教育、医疗公共服务资源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对其人均规模聚类模式进行横向比较。研究发现,各类公共服务资源分布的核心-边缘格局使得区际和圈层分化突出,设施规模总体上从中心向外蔓延扩散,尚未形成明显的多中心格局;热点分析显示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聚类模式存在明显差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湛东升  张文忠  党云晓  虞晓芬  吴倩倩  
公共服务设施是社会服务业的物质载体,其空间合理布局对城市的宜居性和居民生活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基于北京市9大类公共服务设施空间点要素数据,综合运用最近邻指数、最近邻层次聚类和Ripley’s K函数等空间点模式分析方法,对北京市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集聚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公共服务设施分布的热点集聚区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中心集聚现象,其具体空间分布又各具特色;(2)不同公共服务设施分布均具有空间集聚特征,且经营性设施的空间集聚趋向更加明显;(3)不同公共服务设施在不同空间尺度均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但空间集聚强度和空间特征尺度却存在明显差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韩景华  
对北京市就业结构的演变历程进行了分析,运用曲线回归方法探讨了就业结构变动对就业水平的影响,并通过计算就业结构变化K值对就业结构变动的速度进行了动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就业结构日益高级化,在结构转化的过程中,就业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梁鹏  单林幸  曹丹丹  
商务服务业的发展不仅对北京市经济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对于推动北京市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北京乃至全国产业整体竞争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商务服务业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出商务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因子分析法提取主要影响因子,测算出北京市六大商务服务业集聚区的竞争力水平,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如何提高各集聚区商务服务业竞争力的对策及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邱莹  施先亮  马依彤  周森  
以北京市食品冷链企业为对象,基于核密度分析和标准差椭圆方法,研究食品冷链物流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迁过程,进而提出时空变迁的演化路径。结果表明:北京市食品冷链物流时空集聚特征显著,呈现出显著的时空扩散特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非首都职能疏解的背景下,呈现"跳跃性"扩散特点。时空变迁的演化路径包括6个阶段,未来一段时期内食品冷链物流的时空集聚、时空扩散特征将进一步增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