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96)
- 2023(5966)
- 2022(5454)
- 2021(5076)
- 2020(4625)
- 2019(11100)
- 2018(11028)
- 2017(21621)
- 2016(12081)
- 2015(13654)
- 2014(13857)
- 2013(13971)
- 2012(13379)
- 2011(12052)
- 2010(12196)
- 2009(11357)
- 2008(11494)
- 2007(10548)
- 2006(8912)
- 2005(7972)
- 学科
- 济(51560)
- 经济(51495)
- 管理(31133)
- 业(30505)
- 方法(26306)
- 数学(23718)
- 数学方法(23548)
- 企(22937)
- 企业(22937)
- 农(15413)
- 财(13149)
- 地方(12089)
- 中国(11654)
- 学(11474)
- 农业(10242)
- 贸(9408)
- 贸易(9407)
- 业经(9294)
- 制(9050)
- 易(9020)
- 务(7613)
- 财务(7593)
- 财务管理(7568)
- 和(7502)
- 企业财务(7137)
- 环境(7074)
- 银(6866)
- 银行(6833)
- 融(6666)
- 金融(6664)
- 机构
- 大学(177089)
- 学院(175746)
- 济(70747)
- 经济(69167)
- 管理(67125)
- 研究(60276)
- 理学(58031)
- 理学院(57316)
- 管理学(56259)
- 管理学院(55939)
- 中国(44447)
- 京(40260)
- 科学(39621)
- 农(37106)
- 所(31982)
- 财(31314)
- 业大(30921)
- 农业(29631)
- 研究所(29364)
- 中心(28767)
- 江(26867)
- 北京(25657)
- 财经(25267)
- 范(23007)
- 经(22929)
- 师范(22738)
- 经济学(21669)
- 州(21343)
- 院(20930)
- 经济学院(19786)
- 基金
- 项目(118656)
- 科学(91792)
- 基金(85511)
- 研究(82141)
- 家(75886)
- 国家(75244)
- 科学基金(63190)
- 社会(51061)
- 社会科(48195)
- 社会科学(48173)
- 基金项目(46610)
- 省(45880)
- 自然(42730)
- 自然科(41728)
- 自然科学(41711)
- 自然科学基金(40986)
- 划(40096)
- 教育(37695)
- 资助(35219)
- 编号(33602)
- 成果(26766)
- 重点(26765)
- 部(26365)
- 发(25626)
- 创(23971)
- 科研(23433)
- 计划(23366)
- 课题(23003)
- 创新(22500)
- 教育部(21915)
共检索到2533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贾晓朋 孟斌 张媛媛
近年来北京市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交通拥堵、居住地和工作地分离、过度通勤等问题也极大地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通勤行为研究对理解城市结构、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具有重要作用。以北京市政策性住房、胡同社区、单位社区和商品房四类居住区居民为对象,通过2012年城市居民职住分离抽样调查问卷获取了不同社区居民的居住地和工作地、通勤行为及居住满意度等基本数据,运用统计分析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这些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试图理解社会极化加剧背景下不同社区居民通勤行为差异,丰富城市地理研究内容。结果发现:不同社区居民通勤行为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四类社区中政策性住房居民平均通勤时间最长为50.4 mi...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德起 许菲菲
城市通勤问题不仅影响着居民的"幸福指数",而且还决定着城市的运行效率以及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因此是提升居民生存质量,提高城市运行效率继而整体功能的关键切入点。近年来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交通拥堵、通勤不畅,已经成为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困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问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设置通勤时间、通勤距离、通勤类型以及居民满意度等指标,揭示北京市通勤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功能更新、城市交通规划以及居民职住均衡抉择,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
北京市 通勤问题 问卷调查 职住均衡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姚永玲
通过对北京市中心城区就业人员进行筛选式问卷调查,获取了职居分离及其通勤行为的实证数据,并运用GIS工具对职居空间距离进行测算,分析了不同人群从中心城区向外围迁移的特征;认为北京市老城区就业人员中,有能力主动迁移的人群往往选择在更远的地方居住,而没有能力主动迁移的人群则只能依赖就业地点被动迁移,使城市演化呈现出主动迁移与被动迁移交错的过渡特征。
关键词:
职居分异 城市演化 通勤行为 郊区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琪延 刘志勇
本文运用2006年8月和2011年5月分别在北京进行的生活时间分配调查数据,对近5年来北京市居民工作(学习)时间和通勤时间进行了比较研究,反映了北京市民工作(学习)和通勤等领域的时间变化情况。
关键词:
工作(学习)时间 通勤时间 变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红霞 安玉发 李志博
本文以对北京市社区居民蔬菜购买行为的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影响居民蔬菜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根据影响因素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将蔬菜购买市场分为"完美型"、"大众型"和"品质型"3个细分市场,并根据每个细分市场的不同居民特征给出相应的营销策略。
关键词:
蔬菜 北京市 购买行为 营销策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郑思齐 曹洋
在中国城市增长和空间重构的过程中,"居住—就业"空间关系逐渐由"职住合一"向"职住分离"演变。基于城市空间结构及区位选择的经典理论和最近的理论创新,结合中国城市的制度环境特点,建立了对通勤时间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理论框架,并利用北京市的两套就业者微观样本实证研究了各种制度因素和市场因素(分为就业机会、公共服务设施和住房机会三大类)对通勤时间和通勤流量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相关理论能够较好地解释北京市的"居住—就业"空间关系。工作机会、住房机会和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是影响"居住—就业"空间关系和通勤时间的三个重要因素。同时中国城市中特有的历史路径依赖性和制度转型特点,增加了"居住—就业"空间...
关键词:
城市空间结构 居住 就业 通勤时间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徐菊凤
北京作为一个大都市,它不但是知名旅游目的地,同时也是国内外许多重要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客源地。然而在我国以往对于以城市为单位的出游群体的研究中,一直缺乏对北京这样一个特大型旅游客源地居民旅游行为的研究。因此,本研究选取北京居民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并分析他们的旅游产品偏好,旅游时间段选择及对“黄金周”出游的态度,旅游消费价值观,旅游感知,对目的地的评价及其依据等深层次的问题,获得了一些有启发意义的结果。
关键词:
北京居民 旅游行为 居民旅游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宝仁
居民消费在国民收入总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研究居民消费水平对于把握区域经济的宏观平衡和动态增长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通过区域居民消费倾向实证分析,能够更好地理解当前区域居民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本文应用计量经济方法对北京市GDP与居民消费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响人们当期消费最主要的因素是收入,但同时消费也受国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收入水平和增长速度直接影响消费需求的增长,进而也会影响整个经济增长的速度。从收入与居民消费动态计量经济学ECM模型可以看出,北京市GDP与居民最终消费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即国内生产总值与消费总额存在着动态均衡机制。
关键词:
GDP 居民消费 计量模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韩会然 杨成凤
以北京都市区为研究案例地,采用核密度估计法、Ripley’s K(d)函数分析了北京都市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分布特征与集聚强度,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层模型,重点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居民通勤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时间段内产业用地的集聚强度都要高于居住用地的集聚强度,说明居住用地出让的空间分布格局更为分散化,而产业用地出让的空间分布格局更为集聚。②土地利用格局显著影响居民的通勤行为,随着产业用地与居住用地密度的提升,居民的通勤时间与通勤距离都明显缩短,说明居住在土地混合程度越高区域的居民能够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来优化通勤行为;个体属性特征如性别、年龄、职业、住房产权以及邻里特征等因素也会显著影响居民的通勤时间与通勤距离。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潘建伟
北京城乡居民在食品消费总支出、消费种类、消费数量、增长速度上存在差异,主要原因是其收入水平存在差距。优化北京城乡居民食品消费结构,要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发展食品市场,增加食品种类,保证食品质量;大力发展餐饮业,提高服务水平;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尽可能使居民的不同需求得到最大化的满足。
关键词:
城乡居民 食品消费 恩格尔系数 消费结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航 任学慧
北京市能源消费总量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增加,本文对北京居民的能源消费行为进行实证研究。希望通过深入研究北京市居民能源消费行为,可以为今后政府加强和改进培养居民节能认知和节能行为的有关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参考,使节能理念转化为消费主体的自觉行为。
关键词:
居民能源 消费行为 实证研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孟斌 郑丽敏 于慧丽
以2005年和2010年两次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统计分析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北京市区居民通勤时间变化进行了细致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市区居民的通勤时间从2005年38分钟增加到2010年的43.6分钟,通勤时间增长显著。通过比较城八区居民的平均通勤时间,发现内城居民的通勤状况有所改善,而城近郊区居民通勤状况则不乐观,通勤时间的变化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而将社会经济属性不同的人群的通勤时间进行比较,也发现通勤时间变化和年龄、学历等因素关系更为密切。对通勤时间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地铁建设等交通发展因素以及居民通勤方式的变化对居民通勤时间大幅增加影响显著,同时通过对典型就业集中区域和居住功能为主区域进行比较,发现城市规划中对不同区域功能定位也对居民的通勤时间变化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军胜 马耀峰
不同群体对区域旅游的供给感知评价可为目的地协调发展提供参考。基于北京市入境游客与社区居民一手调查数据,建构两大群体旅游供给结构方程感知模型,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分析两大群体对北京旅游供给感知程度及其差异,以识别旅游目的地发展过程中不同群体所注重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1通过对入境游客与社区居民样本数据的公因子萃取,提取出两大群体旅游供给感知公因子,包括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与安全、交通服务、服务质量与设施、旅游活动、信息服务与营销、旅游景区等方面,并以此建构并验证两大群体结构方程感知模型;2入境游客与社区居民旅游供给感知存在宏观差异,入境游客注重旅游目的地整体发展水平与软件环境建设,注重旅游过程中的情...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金塘,郝虹生,倪跃峰,刘建伟,庞江倩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柳春明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收入分配问题变得异常重要。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构成和变动的分析,发现虽然收入差距扩大了,收入在不同文化程度、年龄的居民中的分配更加合理,但仍存在行业垄断等加剧收入差距扩大的因素。政府应规范市场、促进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以使劳动者可以公平地获得收入。
关键词:
城镇居民 收入差距 北京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