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01)
2023(11271)
2022(9506)
2021(8611)
2020(7441)
2019(17407)
2018(17307)
2017(33761)
2016(18392)
2015(20785)
2014(21081)
2013(21181)
2012(19705)
2011(17519)
2010(18116)
2009(17048)
2008(17483)
2007(16185)
2006(14074)
2005(12959)
作者
(54122)
(45512)
(45151)
(42911)
(29120)
(21749)
(20889)
(17726)
(16927)
(16599)
(15328)
(15286)
(14595)
(14431)
(14255)
(13964)
(13952)
(13387)
(13269)
(13096)
(11249)
(11209)
(11059)
(10412)
(10377)
(10114)
(10069)
(10041)
(9281)
(9133)
学科
(82641)
经济(82543)
(81528)
(72455)
企业(72455)
管理(67256)
方法(37481)
数学(29018)
数学方法(28798)
(28242)
业经(27279)
(27191)
(20248)
财务(20221)
财务管理(20182)
农业(20072)
中国(19185)
企业财务(19049)
(17717)
技术(17127)
地方(16596)
(15646)
(15498)
贸易(15490)
理论(15115)
(14958)
(13835)
(13745)
(12836)
(12209)
机构
学院(271702)
大学(266316)
(112679)
经济(110209)
管理(109243)
理学(92705)
理学院(91740)
管理学(90444)
管理学院(89920)
研究(83893)
中国(68208)
(58565)
(53540)
科学(51027)
(48589)
(44503)
(43030)
财经(41886)
中心(40678)
业大(40131)
研究所(38288)
农业(38171)
(37751)
北京(37229)
(35340)
经济学(33320)
(32566)
师范(32263)
财经大学(30415)
经济学院(30374)
基金
项目(169935)
科学(133428)
研究(127013)
基金(121473)
(103782)
国家(102764)
科学基金(89542)
社会(79750)
社会科(75441)
社会科学(75417)
(68205)
基金项目(65082)
自然(57321)
教育(57220)
自然科(55958)
自然科学(55940)
(55759)
自然科学基金(55008)
编号(53558)
资助(49145)
成果(42705)
(38029)
(37719)
重点(37373)
(37278)
(37014)
课题(35732)
创新(34716)
项目编号(32649)
科研(32431)
期刊
(133520)
经济(133520)
研究(78353)
中国(54785)
(46510)
(44879)
管理(42301)
学报(37815)
科学(35627)
农业(30202)
大学(28758)
学学(26788)
技术(26613)
(25475)
金融(25475)
教育(25299)
业经(24667)
财经(20963)
经济研究(19835)
(18641)
(18125)
问题(17870)
技术经济(16526)
图书(16034)
财会(14800)
商业(14318)
现代(14013)
(13932)
理论(12989)
(12472)
共检索到4160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丽  薛雯卓  张东旭  张兼芳  
服务业早已成为北京市第一大产业,是支撑北京市经济稳定增长的主动力,北京成为全球服务业发展领先城市。本文利用北京市统计局数据,研究发现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过程中,北京市出现了“服务业之谜”现象,即服务业的增加值比重不断提升,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显著增强,但服务业的生产率相较于第二产业显著滞后;与此同时,服务业内部各部门发展情况也存在较大差异,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服务业部门在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及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而传统服务业部门发展滞后。针对北京市“服务业之谜”现象,本文认为可能出现的原因是对服务业测算的困难和对服务业生产率的低估,但北京市服务业仍需探究高质量发展之路。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慧妮  龙子午  
科技服务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实业界的重视,其对制造业的推动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然而,目前我国鲜有文献研究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问题。为此,本文以北京市为例,首先使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其次,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出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互为因果关系;最后,利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估计分析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短期与长期关系。由以上分析得出北京市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存在着协同发展的关系,希冀这一研究结果可以为北京市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发展提供相关的政策依据和借鉴作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姚永玲  陈卓咏  
本文从服务业类型划分的依据出发,对国际上几种主要类型划分进行了述评,提出了针对北京目前阶段经济特征的四级划分方案。在二级分类中,提出了成熟型服务业、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兴服务业和为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服务业的划分,突出了这几种行业对我国经济的引导作用。在此基础上,利用北京市2006年的数据,对新划分的类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希望能够为服务业类型的统一认识和分析提供参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曹毅  张伟  吴康  
利用修正后的区位基尼系数和集中-分散指标对北京市服务业地理集中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整体服务业呈现中心一外围的空间分布特征;服务业内部生产性服务业最为集中,公共服务业次之,消费性服务业最为分散;所有行业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集中和分散特征,14个服务业行业基本可以分为显著集中型、显著分散型、偏集中型、偏分散型、高度集中和广域分散型五种类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得出,影响北京市服务业地理集中的主要因素有市场需求、区位选择、产业政策和城市规划以及行业特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梁鹏  单林幸  曹丹丹  
商务服务业的发展不仅对北京市经济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对于推动北京市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北京乃至全国产业整体竞争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商务服务业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出商务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因子分析法提取主要影响因子,测算出北京市六大商务服务业集聚区的竞争力水平,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如何提高各集聚区商务服务业竞争力的对策及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京京  
本文运用区位熵分析方法,对服务业就业在北京各区县的空间分布状况进行描述与分析,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在就业区位熵所表征的总体专业化水平、各区县之间区位熵水平差异方面均存在较大区别。生活性服务业具有分布的普遍性特征与总体上较高的专业化水平;相反,生产性服务业分布上具有不均衡性,各区县的专业化水平参差不齐。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复合性中心—专业性外围空间结构,并对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不同的的空间变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地租水平与集聚因子、行业特性、资源稀缺型以及政策引导是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布局及迁移的重要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红霞  
基于第二次和第三次经济普查的数据,以邮区为基本空间单元,从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微观视角实证分析了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格局演变及这一过程的影响因素。研究认为,在市域范围内,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分布具有显著的集聚特征,以城市中心为原点,随距离增加集聚程度先升后降;两次经济普查期间呈现向心集聚的发展趋势,但总体集聚度有所减弱。进一步地,距离最近地铁站的距离、距离机场的距离、到中轴线中心距离等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具有重要的负向影响,路网密度以及距离制造中心的距离的作用较弱;政策新区和发展区规划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具有重要的正向影响;集聚水平对当期的集聚影响较大,以上因素共同决定了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圈层+极化"的空间布局。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从影响因素着手,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集聚区位、集聚过程等进行科学引导的政策建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辉  王彦峰  袁汝兵  
目前,北京市信息服务业正处于高质量增长模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并以高增长态势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加快其发展是全面推进中关村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及提升其全国示范作用的重要支撑和着力点,是北京市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研究北京市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SWOT方法对北京市信息服务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与挑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有重点地提出了促进北京市信息服务业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薇  
北京市循环经济的发展重点是第三产业。依托北京市产业结构现状,大力发展循环型服务业对北京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北京市产业结构分析出发,强调了北京市发展循环型服务业的必要性,从传统服务业、知识型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三个层次探讨了北京市循环型服务业的发展模式,并对各层次的代表行业模式进行了重点分析。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韦良中  侯汉坡  刘春成  
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支撑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投入结构、产出结构和波及效应三个方面对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及其对其他部门发展的影响力进行了分析,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具有较高的产业关联性、对经济发展有较强的拉动和推动作用,最后从产业融合、发展策略和减少行业管制三个方面提出促进北京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于海静  吴国蔚  
本文借鉴贸易引力模型实证研究了北京市外商直接投资对服务业增长的作用机制,得出结论:北京市外商直接投资对服务业增长的六个增长路径中,产业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就业效应有正向推动作用,而资本效应、贸易效应和制度效应则不太显著。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弓永钦  
一、北京市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现状(一)国内竞争力比较北京的普通高校数量占到全国总数的11%左右,科研机构达到全国总量的36%,研究生培养机构占到全国总数的1/5以上;北京市有23所高校进入"211工程",占到全国总量的1/5以上,居全国首位,"985工程"中北京的高校占到全国总数的1/5以上。衡量教育机构师资力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生师比,北京高校的生师比一直大大低于全国普通高校生师比的平均水平,说明北京市师资比较充裕。全国前十大教育服务出口的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舒波  郝美梅  荣艳蕊  
信息服务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之一,在北京市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很大比重,对北京市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利用2005年北京市投入产出表,通过计算北京市信息服务业的产业关联程度,对北京市信息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数量比例关系进行分析,探讨北京市信息服务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联程度、信息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拉动作用以及各产业部门对信息服务业的推动作用等问题。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朱相宇  严海丽  
基于前人的相关研究,首先界定科技服务业的内涵与外延,然后以北京市为例,对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发现北京市科技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的占比已超1/2,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行业发展形势向好,但存在行业内部发展不均衡、劳动力短缺和产业发展效率低等问题。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国内省市的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合北京市科技服务业与发达国家和城市的对比分析,为北京市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发展路径。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北京市商务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课题组  
本文认为,发展商务服务业,是北京市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是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是解决北京产业“空心化”的现实选择,对其他产业具有巨大的乘数效应和辐射作用;加入WTO,为北京发展商务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2008年奥运会为北京商务服务业带来了巨大商机,区域经济合作的快速升温,为北京发展商务服务业形成了良好的区域优势。北京商务服务行业规模初显,但存在规模小,分布散,科技含量低,市场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文章提出,加快北京商务服务业发展,应坚持优先发展的原则,培育重点商务服务业;坚持产业集群与扩散的原则,形成有效的多赢格局;坚持科技创新的原则,打造世界级商务服务品牌;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