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93)
2023(12955)
2022(11283)
2021(10508)
2020(8695)
2019(20181)
2018(20112)
2017(38169)
2016(20962)
2015(23586)
2014(23630)
2013(23362)
2012(21776)
2011(19809)
2010(19831)
2009(17947)
2008(17327)
2007(15229)
2006(13511)
2005(11926)
作者
(62575)
(52004)
(51539)
(48659)
(32798)
(24859)
(23297)
(20533)
(19832)
(18620)
(17825)
(17571)
(16573)
(16444)
(15912)
(15906)
(15523)
(15309)
(14760)
(14750)
(13055)
(12910)
(12488)
(11740)
(11673)
(11578)
(11514)
(11410)
(10518)
(10273)
学科
(86363)
经济(86279)
管理(55457)
(53874)
(43051)
企业(43051)
方法(34522)
数学(29388)
数学方法(29041)
中国(25716)
地方(24327)
(23833)
(20829)
业经(20062)
(17886)
农业(16348)
(14776)
贸易(14763)
环境(14380)
(14196)
(14167)
(14146)
技术(13861)
理论(13829)
(13452)
银行(13408)
地方经济(13219)
(13158)
金融(13156)
(12975)
机构
大学(294577)
学院(293964)
管理(115161)
(112646)
经济(110022)
研究(105088)
理学(98734)
理学院(97533)
管理学(95772)
管理学院(95249)
中国(77362)
科学(68098)
(67634)
(54347)
(52421)
(49751)
研究所(49721)
业大(47719)
中心(46451)
北京(44138)
(43504)
(41026)
师范(40639)
农业(40580)
财经(39351)
(38832)
(35886)
(35709)
师范大学(32849)
技术(32488)
基金
项目(202767)
科学(157609)
研究(147366)
基金(143732)
(126618)
国家(125515)
科学基金(106246)
社会(89233)
社会科(84392)
社会科学(84371)
(80182)
基金项目(77042)
自然(70323)
自然科(68587)
自然科学(68573)
(68182)
自然科学基金(67282)
教育(66642)
编号(60723)
资助(59191)
成果(49160)
(47297)
重点(45863)
(42994)
课题(42776)
(41738)
创新(38899)
科研(38754)
计划(37458)
发展(37110)
期刊
(130124)
经济(130124)
研究(88583)
中国(59766)
学报(50632)
(48034)
科学(46181)
管理(42576)
大学(37670)
教育(36816)
学学(35188)
(35075)
农业(33688)
技术(25821)
(25424)
金融(25424)
业经(23507)
经济研究(19826)
财经(18060)
图书(18038)
(17502)
问题(17234)
科技(16150)
(15275)
林业(15260)
理论(14643)
资源(13999)
技术经济(13953)
现代(13651)
实践(13586)
共检索到4416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戴伟  向师庆  
通过对北京山地长石质岩类森林土壤的形成条件、剖面形态、微形态特征、理化性状和粘土矿物种类的分析,研究了该类土壤的发生和分类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土壤均属淋溶褐土(我国1978年分类)或普通褐土(我国1991年分类).此外,为了使“首次方案”能更准确地反映出北京地区这类土壤的分类位置,在分类上提出了“中性棕壤”的概念。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向师庆  戴伟  
正长岩和花岗岩森林土壤矿物质的钾素释放研究,得出了我国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山地土壤矿物质的钾素释放量、年平均释放速率、释放度、缓效性钾素贮量和待释放年限,初步解决厂长石质森林土壤矿物质释放养分有关测定和计算的一系列问题,从而进一步开拓了生态岩类在森林土壤养分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长石质岩类森林土壤矿物质所释放的钾素,完全可以满足这一地区主要造林树种松、栎纯林及其混交林吸收利用的需要,同时也使森林养分循环收支平衡系统的定量计算更趋完整。长石质森林土壤的林地和苗圃地一般无需施用钾肥。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向师庆  聂立水  张凤荣  
利用剖面形态、微形态、理化分析、粘粘x衍射分析等结果,对北京中山地区土壤的发生过程和分类问题进行了研究。首次提出尘暴降尘物质对土壤发生过程的滞缓作用。若土壤分类上采用pH(KCI),北京中山地区非石灰性土壤应属于暗棕壤。在土壤分类特征上,为在山地普遍应用中避免估算和推测造成混乱,建议采用反映该地区水分和温度状况的植被。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耿玉清  余新晓  岳永杰  牛丽丽  
森林土壤是维持林木健康生长的基质,其肥力特征影响并控制着林木的健康状态(Fisher et al.,2000)。森林退化与土壤肥力的衰退有密切的联系(La Mannaetal.,2004)。因此,对森林土壤特征的了解,可及时为森林健康经营提供依据。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森林健康理念的发展,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谭笑  
该文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作为土壤分类的基础,研究了北京妙峰山低山森林土壤的分类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根据1995年《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该土壤属雏形土纲,湿润雏形土亚纲,简育湿润雏形土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志清  李昌哲  刘创民  张理宏  
通过主成分分析找出了10个环境指标是构成森林土壤肥力的主要因子;系统聚类分析划分出来的4个肥力类型所表明的土壤肥力差异,对合理利用、恢复土壤资源及营林有实际生产意义;并经Fisher判别方法检验了聚类分析的分类结果是正确的.典范相关及简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了坡向、海拔、土层厚及A层厚在宏观上综合地反映了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耿玉清  孙向阳  
应用土壤培养法和硝酸盐消失法对北京低山区森林土壤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分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森林土壤有较强的硝化活性,且表土层比底层土强,同时根际土利于硝化作用进行,根际效应R/S在45左右;②淹水厌气培养24h,NO-3N的消失率为52%~58%,占第10天的55%~71%,且表土层NO-3N的消失率比底层土大;③参与同化反硝化作用的还原酶活性较强,在培养24h后,被还原的基质数量占加入基质数量的70%~9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万勤  王开运  
土壤酶在土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目前 ,在几乎所有的森林生态系统研究中 ,土壤酶活性的监测似乎成为必不可少的研究内容。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酶活性动态 ,植被特征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 ,土壤微生物与土壤酶的关系 ,植物 -土壤界面的土壤酶 ,森林土壤质量评价指标的土壤酶及人类活动干扰对森林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等是当前森林土壤酶学的研究重点。由于土壤酶的功能和生态重要性 ,森林土壤酶研究可能包括 :(1 )土壤酶系统分异 ;(2 )作为森林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指标的土壤酶活性 ;(3)植被动态与土壤酶的关系 ;(4 )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酶活性特征 ;(5 )人工林土壤酶活性...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罗汝英  
本文综合介绍了北美森林土壤晚近的主要研究方向、苗头、新趋势以及研究方法技术的发展等情况,并与中国森林土壤学研究作了相互比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余新晓  耿玉清  牛丽丽  岳永杰  
不同覆被条件下土壤质量演变规律的研究是持续利用森林土壤资源的基础(Naeletal.,2004)。由于山地地表起伏不定且植被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不同的格局,导致了森林土壤巨大的空间变异性,并给森林土壤研究造成了巨大的障碍。国外不少学者利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波  张会兰  王彬  王云琦  郭平  刘春霞  唐晓芬  
通过在2010~2012年8月份对重庆缙云山4种典型林分土壤进行野外取样和室内分析,研究了酸沉降对研究地森林土壤酸化的影响,并从多角度深入分析了4种林分土壤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酸化机理。结果表明:(1)在常年酸沉降的影响下,缙云山森林土壤酸化现象非常严重,pH值较低,表层土壤pH值为3.87~4.47,4种林分土壤pH值都随土层加深递增;(2)4种林分有机质含量相差较大,灌木林最高(37.7g/kg),毛竹林最低(11.44g/kg),且随土层增加而降低,这主要是受枯落物类型和来源的影响;(3)由于长期酸雨淋溶作用,4种林分土壤CEC含量均较低为12.76~19.73cmol/kg,表层含量最高,...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耿玉清  余新晓  岳永杰  李金海  张国桢  刘松  
为探讨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以北京山地典型针叶林和阔叶林为对象,对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密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土壤易氧化碳含量和土壤颗粒有机碳含量逐渐递减。在0~10cm和10~20cm土层内,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均显著地高于针叶林土壤。土壤有机碳密度随土层深度变化的趋势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似,但针叶林与阔叶林之间不同深度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差异没有规律性。土壤易氧化碳占土壤总有机碳的比率范围为0.36~0.45,土壤颗粒有机碳占土壤总有机碳的比率范围为0.28~0.73,且随土层深度增加比率减小。土壤活性有机碳与土壤总有机碳极显著相关,土...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开敏  叶发茂  李卿叁  郭玉硕  徐昪  赵长存  
采用室内模拟培养的研究方法,对4种森林生态系统(天然更新常绿阔叶林、一代杉木老龄林、二代杉木萌芽天然更新林、二代杉木人工林)土壤酚类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常温或冷藏状态下,各系统土壤总酚、复合态酚和水溶性酚含量基本上呈现明显降低的趋势,各系统土壤总酚、复合态酚和水溶性酚的总消解率分别为64.91%-91.21%、58.13%-83.24%和65.27%-83.78%.在冷藏状态下,土壤总酚的消解率比在常温状态的土壤低,说明低温抑制了土壤总酚的消解作用,而对土壤复合态酚和水溶性酚的消解率影响不明显.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总酚和复合态酚的消解率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森林生态系统...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萍  杨光滢  祁月清  
在森林土壤标准物质标准值的确定中,每一项目均采用两种以上准确、可靠的测定方法,其中多数是采用国家标准森林土壤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定值。共完成定值项目:石灰性褐土16个,黄红壤15个,杉木叶16个。定值数据的统计处理步骤为:可疑值剔除、正态分布检验、计算标准值及不确定度。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乐苏  周光益  邱治军  王志香  于彬  
通过对南方花岗岩发育的红壤样品的研究,得出以下初步结论:(1)由于降水对土壤硝态氮尤其对表土硝态氮的影响较强,因此测定土壤硝态氮的样品在采集时应避开降雨等特殊天气,最好在暴雨后1个星期或连续有3~5d未降雨的情况下进行;(2)误差分析表明:风干、冷藏和冷冻保存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8 16%、-5 18%、0 185%;样品保存方法以-6~-7℃下冷冻效果最好;(3)通过3组对比分析表明:土壤硝态氮提取过程中,样品振荡时间以30min为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