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07)
2023(9913)
2022(8861)
2021(8243)
2020(6826)
2019(16109)
2018(16123)
2017(31045)
2016(17335)
2015(19377)
2014(19311)
2013(19069)
2012(17560)
2011(15726)
2010(15427)
2009(13598)
2008(12839)
2007(10953)
2006(9345)
2005(7820)
作者
(51143)
(42707)
(42098)
(39959)
(26682)
(20408)
(19017)
(16978)
(16192)
(15112)
(14634)
(14256)
(13326)
(13263)
(13122)
(13018)
(12933)
(12677)
(12169)
(11954)
(10798)
(10232)
(10203)
(9565)
(9522)
(9513)
(9342)
(9166)
(8549)
(8543)
学科
(63278)
经济(63212)
管理(48712)
(42852)
(35952)
企业(35952)
方法(30758)
数学(26707)
数学方法(26393)
(18540)
(16317)
中国(15296)
环境(15112)
(14750)
地方(14006)
业经(13743)
(11944)
农业(10962)
理论(10713)
(10613)
贸易(10609)
(10577)
(10246)
技术(10030)
(9885)
(9529)
财务(9464)
财务管理(9448)
企业财务(8946)
教育(8874)
机构
大学(238534)
学院(236049)
管理(95667)
(85730)
经济(83719)
理学(83674)
理学院(82713)
管理学(81106)
管理学院(80715)
研究(79855)
中国(56486)
科学(55158)
(54389)
(43759)
业大(42834)
(41037)
研究所(38233)
(36350)
中心(35651)
北京(34898)
农业(34281)
(32422)
(30835)
师范(30541)
财经(29963)
(29782)
(27316)
(26737)
技术(26176)
师范大学(24799)
基金
项目(174652)
科学(134879)
基金(125077)
研究(122700)
(111211)
国家(110357)
科学基金(93451)
社会(73527)
社会科(69536)
社会科学(69516)
(68741)
基金项目(67989)
自然(64409)
自然科(62781)
自然科学(62765)
自然科学基金(61591)
(58915)
教育(55027)
资助(51416)
编号(49748)
重点(39228)
成果(39064)
(37059)
(36586)
(35838)
科研(34287)
计划(34197)
课题(34142)
创新(33463)
大学(31653)
期刊
(89284)
经济(89284)
研究(64173)
学报(45993)
科学(40064)
中国(39922)
(38909)
大学(33626)
管理(32823)
学学(31701)
农业(27418)
(25435)
教育(24929)
技术(19575)
业经(15759)
林业(15040)
(14973)
金融(14973)
图书(14665)
(14194)
科技(13980)
经济研究(13320)
财经(13125)
业大(12773)
理论(12179)
问题(11977)
(11894)
资源(11740)
实践(11535)
(11535)
共检索到3271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耿玉清  余新晓  岳永杰  李金海  张国桢  刘松  
为探讨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以北京山地典型针叶林和阔叶林为对象,对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密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土壤易氧化碳含量和土壤颗粒有机碳含量逐渐递减。在0~10cm和10~20cm土层内,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均显著地高于针叶林土壤。土壤有机碳密度随土层深度变化的趋势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似,但针叶林与阔叶林之间不同深度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差异没有规律性。土壤易氧化碳占土壤总有机碳的比率范围为0.36~0.45,土壤颗粒有机碳占土壤总有机碳的比率范围为0.28~0.73,且随土层深度增加比率减小。土壤活性有机碳与土壤总有机碳极显著相关,土...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刘肖肖  戴伟  戴奥娜  
为研究北京山地阔叶林土壤酶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探讨土壤酶活性与动力学参数作为评价土壤肥力指标的可行性,选取刺槐Robinia psedoacacia,山杨Populus davidiana-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槲树Quercus dentata和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等4种阔叶林林型,利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0~20, 20~40, 40~60 cm土壤脲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和动力学特征及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酶促反应的最大速度(Vmax),酶促反应速度反映指标(Vmax/Km)都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P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秋芳  姜培坤  沈泉  
为了解灌木林生长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采样分析了灌木林表层 (0~ 2 0cm)土壤的有机碳含量 ,并与相同生境的阔叶林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灌木林土壤微生物量碳 (0 6 2 3g kg)、水溶性有机碳 (0 189g kg)及它们占总有机碳的比率 (分别为 3 94 %和 2 2 7% )显著高于 (P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乐乐  聂立水  戴伟  
该研究选取了北京山地人工油松林、人工白皮松林、天然油松林和人工落叶松林4种针叶林型下0~0.2 m和0.2~0.4 m土层的土壤,通过测定不同的底物浓度、培养时间及培养温度下的放氨量,计算出脲酶的各项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探讨了北京山地4种针叶林型下土壤脲酶酶促反应特征。结果表明,4种林型下土壤酶促反应的Vmax值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Km值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土壤脲酶酶促反应的变化规律;土壤酶促反应K值和Ea值均表现出随温度和土壤深度变化而变化的规律,但变化特点因林型而异;酶促反应ΔH和ΔG值随温度和土壤深度的变化而呈规律性变化;ΔS为负值,说明土壤脲酶酶促反应体系中有序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清奎  汪思龙  冯宗炜  
森林土壤有机碳库占全球土壤有机碳库的70%,其贮量的微小变化,都可显著地引起大气CO2浓度的改变.为了解森林类型转换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作者于2005年5月在中国科学院会同森林生态实验站采样分析了杉木纯林和常绿阔叶林0~10 cm和10~20 cm土层内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杉木纯林土壤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自由态和闭锁态轻组有机碳含量均显著低于阔叶林土壤(P<0.05).但各活性有机碳组分占土壤有机碳的比率没有规律;两种林分土壤的自由态、闭锁态轻组有机碳和重组有机碳含量与土壤有机碳总量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而土壤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仅在常绿阔叶林下与土壤有...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薛文悦  戴伟  王乐乐  戚俊  李晓红  
为探讨北京山地森林土壤酶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并进一步评价其肥力水平,对北京雾灵山、十三陵地区和密云水库区的落叶松、侧柏、白皮松和油松4种针叶林下不同层次土壤的脲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及其动力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数学方法,研究了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林型下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酶促反应的最大速度(Vmax)、酶促反应速度反映指标(Vmax/Km)都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米氏常数(Km)无规律变化;各林型间土壤酶特征参数变化各异,表现出不同的酶促反应特点;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Vmax、Vmax/Km等特征参数和...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义贵   徐干君   白明   张冲  
【目的】针叶林与阔叶林构成了森林类型主体,研究二者的林分结构特征和碳汇功能差异对于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和森林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巫山针叶林与阔叶林森林为研究对象,共142块乔木林样地(针叶林70块,阔叶林72块),调查分析样地内乔灌草的群落结构特征,计算植物物种多样性和地上碳储量,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立地环境、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对碳汇功能的响应关系。【结果】1)针叶林内共有乔木30种,隶属于28科30属,灌木16科20属20种,草本15科21属21种。阔叶林内共有乔木36种,隶属于30科36属,灌木16科21属21种,草本17科19属19种。乔木层中,针叶林和阔叶林的Patrick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存在显著性差异;2)群落结构对森林碳汇功能的总影响系数为2.466,平均影响系数为0.352,在群落结构特征的7个观测变量中,对森林固碳功能影响最大的因子是胸径(0.832);物种多样性对碳汇功能的总影响系数为0.859,平均影响系数为0.215,对固碳功能影响最大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因子是优势度指数(0.32);立地环境对碳汇功能的总影响系数为2.253,平均影响系数为0.563,对森林固碳功能影响最大的立地因子是海拔(0.753)。对碳汇功能影响最大的因子是立地环境;3)在巫山,针叶林林分收获固定的碳是阔叶林的2.50倍,即针叶林的碳汇功能是阔叶林的2.50倍。【结论】本研究以巫山大量野外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南方针叶林、阔叶林的乔灌草植物组成特征、物种多样性与碳汇功能差异进行详细分析,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对立地环境、群落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的量化因子对碳汇功能的影响系数进行分析,相关结果可为南方针叶林、阔叶林的碳汇功能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建议开展不同树种组成的针叶林、阔叶林林木生长长期监测,加强森林质量提升,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增文  米彩红  潘岱立  杨森浩  李卓青  罗伟  
【目的】研究不同针、阔叶树种的种间关系,为通过针、阔混交或枯落叶客置来防治人工针叶纯林土壤的极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北部半干旱风沙区的靖边县,选择覆盖度达到90%~100%的22年生油松和25年生樟子松纯林,建立20 m×20 m的标准地,以5样方(1 m×1 m)混合采样法采集0~10 cm土层腐殖质土壤和附近不同针、阔叶树种的当年枯落叶后,进行室内混合培养试验。【结果】油松纯林会导致土壤养分含量、部分酶活性降低及真菌、放线菌数量明显减少的负向极化发展趋势,樟子松纯林会导致土壤部分酶(脲酶、蔗糖酶)活性降低和细菌数量明显减少的负向极化发展趋势。引入阔叶树种枯落叶防治油松纯...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萌  岳天  李永夫  李永春  何洁  肖永恒  姜培坤  周国模  
研究天然林改造为人工林对土壤养分库的影响,对于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论文为探明天然常绿阔叶林改造为板栗林对土壤氮磷钾库及酶活性的影响,在浙江省临安市三口镇采集了相邻的天然常绿阔叶林和板栗林(板栗林由天然常绿阔叶林改造而来)的表层(0~20 cm)与亚表层(20~40 cm)土壤,测定土壤不同形态氮磷钾素和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结果表明:表层和亚表层土壤pH值、水溶性有机氮(WSON)和微生物量氮(MBN)均显著降低,而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表层土壤全氮含量显著增加,而亚表层土壤全氮含量无显著变化;表层土壤树脂提取态磷(Resin-P_i)、碳酸氢钠提取态无机磷(NaHCO_3-P_i)、氢氧化钠提取态无机磷(NaOH-P_i)、盐酸提取态磷(HCl-P_i)和残余态磷(Residual-P)含量分别增加了61.4%、53.5%、19.2%、55.1%和25.3%,亚表层土壤ResinP_i、NaHCO_3-P_i、HCl-P_i和Residual-P含量分别增加了64.6%、61.2%、13.7%和17.3%;而表层土壤碳酸氢钠提取态有机磷(NaHCO_3-Po)和氢氧化钠提取态有机磷(NaOH-Po)含量分别下降了24.8%和18.3%,亚表层土壤NaHCO_3-Po和NaOH-Po含量分别下降了20.5%和7.7%;表层土壤的速效钾、缓效钾、矿物态钾和全钾含量均显著增加,亚表层土壤速效钾、缓效钾含量显著增加,而矿物态钾和全钾无显著变化;表层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下降,亚表层土壤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综上,上述林分转变对土壤无机氮磷钾库具有正面效应,而对土壤有机氮磷钾库与酶活性具有负面效应。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萌  岳天  李永夫  李永春  何洁  肖永恒  姜培坤  周国模  
研究天然林改造为人工林对土壤养分库的影响,对于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论文为探明天然常绿阔叶林改造为板栗林对土壤氮磷钾库及酶活性的影响,在浙江省临安市三口镇采集了相邻的天然常绿阔叶林和板栗林(板栗林由天然常绿阔叶林改造而来)的表层(020 cm)与亚表层(2040 cm)土壤,测定土壤不同形态氮磷钾素和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结果表明:表层和亚表层土壤pH值、水溶性有机氮(WSON)和微生物量氮(MBN)均显著降低,而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表层土壤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谭笑  孙向阳  阎海平  王铁柱  任云卯  董俊岚  
该文研究了北京西山地区针叶林林窗的形成方式及其特征 .结果表明 :在西山人工针叶林中 ,林窗形成最主要的方式为人为砍伐 ,占 76 7% ;其次是由病虫害和干旱形成的 .林窗以 10~ 2 0m2 所占的面积比例最大 ,为2 7 93 % ,而以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帅锋  刘万德  苏建荣  张志钧  刘庆云  
通过对云南普洱地区季风常绿阔叶林原始林、恢复15年及30年群落的野外调查及土壤种子库的萌发试验,探讨其土壤种子库的基本特征、变化规律及与地上植被的关系。结果表明:试验中共有1667粒种子萌发,分属30科65属76种;恢复15年群落土壤种子库密度最高,每m2达(361±69.87)粒,原始林次之,为(142.5±27.5)粒,恢复30年群落最低,为(108.33±30.01)粒;恢复30年群落土壤种子库多样性最高。种子生存策略与群落结构是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变化的主要原因,3种群落类型土壤种子库生活型主要由草本植物组成,恢复15年群落中1年生草本植物种子密度要显著高于恢复30年群落。恢复15年与3...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程彩芳  李正才  周君刚  吴亚丛  赵志霞  孙娇娇  
以我国北亚热带地区退化灌木林改造11 a后形成的木荷-青冈栎混交林和杜英纯林为研究对象,并以保留的退化灌木林为对照,分析了不同树种组成对林分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荷-青冈栎混交林和杜英纯林0 50 cm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比退化灌木林分别增加了52.33%96.13%和77.93%119.85%,土壤易氧化碳增加了57.89%100.90%和21.44%46.85%,土壤轻组有机质增加了74.50%93.75%和27.24%96.09%,而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变化不明显。不同树种组成林分土壤活性有机碳占土壤总有机碳的比率大小顺序,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土壤总有机碳为退化灌木林>木荷-青...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楚珺尧  王晶苑  王绍强  
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是土壤有机碳库的活性组分,DOC降解影响土壤有机碳的迁移转化过程、生态系统的养分平衡和微生物的能源供给。当前大气氮沉降的增加是影响我国南方森林生态系统碳固定过程的重要因素,已引起各方广泛关注。论文基于中亚热带红壤丘陵区三种人工针叶林过去5 a的施肥试验,重点分析了不同树种土壤DOC季节及0~30 cm土壤垂直剖面上的动态变化特征,对比分析了施肥对于不同人工林土壤DOC的影响。研究发现:1 DOC浓度季节变化:湿地松林为秋季>春季>夏季>冬季;马尾松林为秋季>春季>冬季>夏季;杉木林为秋季>夏季>冬季>春季。DOC浓度剖面变化特征如下:湿地松林为10 cm>20 cm>...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宇  陈丽华  余新晓  杨启红  杨新兵  肖洋  王小平  
该文通过比较油松和侧柏的蒸腾特性,为北京生态涵养带抗旱树种的筛选提供基础数据。采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仪在2006年5—10月对北京市密云水库典型针叶林(油松和侧柏)的蒸腾速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油松和侧柏的日平均蒸腾速率分别为2.18和1.95mmol/(m2.s),日平均水分利用率分别为3.52和3.04μmol/mmol。油松和侧柏的水分利用率均在11:00时达到峰值,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均为单峰曲线,且在12:00前后达到峰值。因此,油松和侧柏作为北京山区两种典型针叶树种具有相似的蒸腾特性,油松的日平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率均略高于侧柏,蒸腾作用受环境因子综合影响,气孔导度是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