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81)
- 2023(3865)
- 2022(3418)
- 2021(3177)
- 2020(2881)
- 2019(6703)
- 2018(6727)
- 2017(12351)
- 2016(7424)
- 2015(8185)
- 2014(8002)
- 2013(7896)
- 2012(7695)
- 2011(7114)
- 2010(7390)
- 2009(6899)
- 2008(7015)
- 2007(6355)
- 2006(5717)
- 2005(5050)
- 学科
- 济(26915)
- 经济(26878)
- 管理(15887)
- 业(15756)
- 企(12937)
- 企业(12937)
- 学(12678)
- 方法(12361)
- 数学(10466)
- 数学方法(10261)
- 农(6822)
- 中国(6292)
- 财(6250)
- 地方(6166)
- 业经(4991)
- 制(4925)
- 农业(4578)
- 理论(4575)
- 和(4345)
- 贸(4253)
- 贸易(4252)
- 环境(4051)
- 易(3980)
- 税(3953)
- 壤(3855)
- 土壤(3842)
- 森(3817)
- 森林(3817)
- 林(3794)
- 务(3689)
- 机构
- 大学(113066)
- 学院(109337)
- 研究(47248)
- 科学(36624)
- 济(35622)
- 经济(34789)
- 管理(34435)
- 中国(33364)
- 农(31871)
- 京(29882)
- 理学(29659)
- 理学院(29058)
- 所(28334)
- 管理学(27962)
- 管理学院(27800)
- 研究所(26598)
- 业大(25892)
- 农业(25188)
- 北京(19910)
- 中心(19273)
- 院(17729)
- 江(17705)
- 省(17678)
- 财(16905)
- 室(16852)
- 农业大学(16484)
- 范(15943)
- 师范(15720)
- 实验(15580)
- 科学院(15488)
- 基金
- 项目(79156)
- 科学(59540)
- 基金(56751)
- 家(55150)
- 国家(54775)
- 研究(46852)
- 科学基金(43210)
- 自然(32752)
- 自然科(31940)
- 自然科学(31924)
- 自然科学基金(31332)
- 基金项目(30466)
- 省(30250)
- 划(27922)
- 社会(26925)
- 社会科(25278)
- 社会科学(25268)
- 资助(24076)
- 教育(21213)
- 重点(19538)
- 计划(19305)
- 科技(18725)
- 发(16576)
- 科研(16465)
- 编号(16231)
- 部(16060)
- 创(15172)
- 专项(14797)
- 创新(14376)
- 成果(13811)
共检索到1644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薛文悦 戴伟 王乐乐 戚俊 李晓红
为探讨北京山地森林土壤酶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并进一步评价其肥力水平,对北京雾灵山、十三陵地区和密云水库区的落叶松、侧柏、白皮松和油松4种针叶林下不同层次土壤的脲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及其动力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数学方法,研究了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林型下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酶促反应的最大速度(Vmax)、酶促反应速度反映指标(Vmax/Km)都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米氏常数(Km)无规律变化;各林型间土壤酶特征参数变化各异,表现出不同的酶促反应特点;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Vmax、Vmax/Km等特征参数和...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乐乐 聂立水 戴伟
该研究选取了北京山地人工油松林、人工白皮松林、天然油松林和人工落叶松林4种针叶林型下0~0.2 m和0.2~0.4 m土层的土壤,通过测定不同的底物浓度、培养时间及培养温度下的放氨量,计算出脲酶的各项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探讨了北京山地4种针叶林型下土壤脲酶酶促反应特征。结果表明,4种林型下土壤酶促反应的Vmax值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Km值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土壤脲酶酶促反应的变化规律;土壤酶促反应K值和Ea值均表现出随温度和土壤深度变化而变化的规律,但变化特点因林型而异;酶促反应ΔH和ΔG值随温度和土壤深度的变化而呈规律性变化;ΔS为负值,说明土壤脲酶酶促反应体系中有序性...
关键词:
北京山地 针叶林 脲酶 动力学 热力学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耿玉清 余新晓 岳永杰 李金海 张国桢 刘松
为探讨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以北京山地典型针叶林和阔叶林为对象,对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密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土壤易氧化碳含量和土壤颗粒有机碳含量逐渐递减。在0~10cm和10~20cm土层内,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均显著地高于针叶林土壤。土壤有机碳密度随土层深度变化的趋势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似,但针叶林与阔叶林之间不同深度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差异没有规律性。土壤易氧化碳占土壤总有机碳的比率范围为0.36~0.45,土壤颗粒有机碳占土壤总有机碳的比率范围为0.28~0.73,且随土层深度增加比率减小。土壤活性有机碳与土壤总有机碳极显著相关,土...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刘肖肖 戴伟 戴奥娜
为研究北京山地阔叶林土壤酶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探讨土壤酶活性与动力学参数作为评价土壤肥力指标的可行性,选取刺槐Robinia psedoacacia,山杨Populus davidiana-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槲树Quercus dentata和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等4种阔叶林林型,利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0~20, 20~40, 40~60 cm土壤脲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和动力学特征及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酶促反应的最大速度(Vmax),酶促反应速度反映指标(Vmax/Km)都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P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乔沙沙 周永娜 刘晋仙 景炬辉 贾彤 李毳 杨欣 柴宝峰
【目的】分析环境与空间因素在寒温性针叶林土壤细菌群落构建中的作用,为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关帝山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华北落叶松林(Lp)、青杄林(Pw)以及油松林(Pt)4个土壤细菌群落(LpMC1、LpMC2、PwMC和PtMC)的结构,同时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探讨细菌群落结构与森林类型和土壤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1)在该区域的森林土壤细菌群落中,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疣微菌门、浮霉菌门、酸杆菌门、厚壁菌门、芽单胞菌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葵仙 叶永昌 莫罗坚 黄倩琳 沈德才 刘颂颂
【目的】本研究探讨了抚育间伐对人工林土壤因子的重要影响。【方法】以东莞大岭山林场4种种间伐强度(CK:0%,M1:30%,M2:70%,M3:100%)的12年生尾叶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间伐7年后林分土壤的理化性质、微生物和酶活性在冬季和夏季的变化。【结果】(1)间伐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季节变化存在不同程度影响。冬季,间伐提高了土壤电导率、铵态氮、速效K、交换性Mg和交换性Na含量,M1显著减低土壤硝态氮,M1和M3林分显著减低土壤交换性Ca;夏季,间伐提高土壤全N、铵态氮、硝态氮和全P,降低土壤交换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其强 马和平 钱登峰 叶彦辉 韩艳英 边巴多吉
【目的】探讨藏东南原始林生长季土壤呼吸特征,以了解藏东南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循环过程及其关键驱动因子。【方法】在色季拉山东坡林芝云杉林和急尖长苞冷杉林中各设置典型样地3块,用LI-8100土壤碳通量仪测定土壤呼吸速率,并取土样测定其理化特性,以此分析2种原始林土壤呼吸速率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子。【结果】(1)林芝云杉林和急尖长苞冷杉林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均呈近似"n"型,日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3.25±0.74)和(2.95±0.62)μmoL/(m2·s);不同月份下2种原始林土壤呼吸速率均表现为7月>8月>6月,同月份下为林芝云杉林大于急尖长苞冷杉林;林芝云杉林土壤呼吸速率对温度的响应...
关键词:
原始暗针叶林 土壤呼吸 土壤理化特性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青青 张桂莲 伍海兵 仲启铖 何小丽 陈平 朱清 徐冰 梁晶
土壤有机碳影响着全球气候生态系统的平衡。城市林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碳含量和密度的高低是评价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以上海市7种典型林地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林、阔叶混交林、其他软阔林、其他硬阔林、针阔混交林、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林、经济林为对象,分析了不同林地、不同土层(0~10, 10~30, 30~100 cm)的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密度分布特征,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和逐步剔除回归法探讨了有机碳质量分数与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上海市林地0~100 cm土壤有机碳平均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其他软阔林、樟树林、经济林、阔叶混交林、水杉林、针阔混交林、其他硬阔林。各林地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在0~10和10~30 cm存在显著差异(P<0.01),与电导率、全磷的相关性不显著。樟树林、其他软阔林、其他硬阔林、水杉林的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与容重显著负相关(P<0.05)。阔叶混交林、其他软阔林、其他硬阔林的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樟树林、水杉林的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与速效磷显著正相关(P<0.05)。除阔叶混交林、水杉林的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全氮,樟树林、其他软阔林、其他硬阔林和针阔混交林的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变化的主控因子为碱解氮。表5参34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履一 翟明普 林平
采用FOXPRO数据库和C语言编制成《土壤理化性质分析与图形制作》通用计算机软件,可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直观地输出土壤理化性质随土壤深度的分布图和数据文本.应用该软件,对京西山地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土壤种类试验地的土壤质地、土壤容重、比重和孔隙度以及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盐基饱和度、pH值、全氮量、速效磷、速效钾等理化性质随土壤深度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土壤理化性质,棕壤,褐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耿玉清 余新晓 岳永杰 牛丽丽
森林土壤是维持林木健康生长的基质,其肥力特征影响并控制着林木的健康状态(Fisher et al.,2000)。森林退化与土壤肥力的衰退有密切的联系(La Mannaetal.,2004)。因此,对森林土壤特征的了解,可及时为森林健康经营提供依据。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森林健康理念的发展,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小花 陈宗铸 雷金睿 吴庭天 李苑菱
[目的]从土壤酶活性的角度分析清澜港红树林不同群落类型湿地土壤质量状况,为海南省红树林湿地土壤碳汇监测与生态修复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对5种红树植物群落类型的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和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1)不同群落类型表层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和微生物熵碳皆是榄李群落最低,且显著低于个别群落;土壤微生物熵氮在不同群落类型间无显著差异。(2)不同群落类型表层土壤酶活性基本表现为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脲酶。不同群落类型的土壤酶活性存在差异,表现为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以角果木群落的最高,均显著高于海莲和正红树群落;蔗糖酶活性以杯萼海桑群落的最高,显著高于海莲和正红树群落。(3)土壤脲酶活性与含水量(SWC)、有机碳(SOC)、微生物量碳(MBC)、全氮(TN)、全磷(TP)、全钾(TK)和还原性物质总量(RS)呈极显著正相关;磷酸酶活性与SWC、MBC、MBN和RS呈极显著正相关,与TN、TK呈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与SWC、SOC、MBC和TN呈极显著正相关;蔗糖酶活性与SWC、SOC、MBC、TN和MBN呈极显著正相关。(4)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SWC、MBC和RS是影响清澜港红树林植物群落土壤酶活性的主要因子。[结论]可以通过土壤酶活性来表征清澜港红树林湿地土壤质量状况。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杨娟 刘占军 任振强 娜荷芽 赵娅茹 吴梦瑶 陈林 李学斌 周金星 万龙 庞丹波
【目的】探讨贺兰山西坡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干旱区森林生态系统土壤酶活性变化、养分循环模式和调节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贺兰山西坡土壤为研究对象,按照海拔梯度依次选择荒漠草原(海拔1 349 m)、灰榆Ulmus glaucescens林(1 905 m)、蒙古扁桃Amygdalus mongolica灌丛(2 134 m)、油松Pinus tabuliformis林(2 150 m)、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山杨Populus davidiana混交林(2 160 m)、青海云杉林(2 635 m)和亚高山草甸(2 664 m)等7种典型植被类型。每个植被类型设置3个重复样地,通过野外调查取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壤理化性质(含水率、容重、pH、有机碳、铵态氮、全氮、全磷、有效磷)和酶活性(β-葡糖苷酶、纤维二糖水解酶、α-葡糖苷酶、β-木糖苷酶、蔗糖酶、淀粉酶)进行测定,利用方差分析和冗余分析探明不同植被类型土壤酶活性质量分数差异,并分析其影响要素。【结果】0~10和10~2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有机碳质量分数随海拔上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而土壤容重随海拔上升在0~10与10~20 cm土层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土壤全磷、全氮、铵态氮和有效磷质量分数以及pH在0~10和10~20 cm土层中随海拔上升无显著变化规律;在不同海拔植被带0~10 cm土层土壤各酶活性高于10~20 cm土层;土壤纤维二糖水解酶与β-葡糖苷酶随海拔升高在0~10 cm土层呈上升趋势,淀粉酶活性随海拔升高在0~10 cm土层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趋势,而α-葡糖苷酶、β-木糖苷酶和蔗糖酶活性在不同植被带不同土层之间均变化幅度较小且差异不显著;在0~10与1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磷、铵态氮、含水率是土壤酶活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海拔梯度变化引起贺兰山西坡土壤理化性质显著变化,进而调控森林土壤酶活性沿海拔及土层分布的变化,其中土壤有机碳、pH及含水率是土壤酶活性的主要影响因素,能较好地解释土壤酶活性的海拔梯度差异。图4表1参36
关键词:
贺兰山 植被类型 土壤酶活性 理化性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谭笑 孙向阳 阎海平 王铁柱 任云卯 董俊岚
该文研究了北京西山地区针叶林林窗的形成方式及其特征 .结果表明 :在西山人工针叶林中 ,林窗形成最主要的方式为人为砍伐 ,占 76 7% ;其次是由病虫害和干旱形成的 .林窗以 10~ 2 0m2 所占的面积比例最大 ,为2 7 93 % ,而以
关键词:
人工针叶林 林窗 扩展林窗 人为干扰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许俊丽 张桂莲 张希金 高志文 仲启铖 张亚萍 宋坤 达良俊
人工林是城市具生命绿色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是人工林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上海市域范围内选取5种主要人工林群落类型样地34个,分层采集0~100 cm土壤剖面样品,对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与植物群落特征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上海市人工林土壤容重偏高(1.07~1.67 g·cm~(-3)),土壤pH 5.7~8.3,土壤电导率(EC)为0.03~0.40 mS·cm~(-1),碱解氮(5.4~183.4 mg·kg~(-1)),有效磷(1.4~80.5 mg·kg~(-1))和有机质(3.33~42.88 g·kg~(-1))相对匮乏;土壤pH值、碱解氮和有机质随土层加深表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并在不同土层间差异显著;土壤容重、有效磷和EC在各土层间无显著变化规律。(2)有机质分别与土壤容重、pH值、碱解氮和有效磷在0~30 cm土层显著相关(P<0.05),碱解氮和有机质与样地乔木平均胸径和草本层盖度显著正相关(P<0.05)。受城市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在对人工林进行管理时,应考虑城市人工林的复杂性与差异性,针对不同类型林地制定相应的个性化管理措施,促进人工林长效健康可持续发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庆 刘世荣 安树青 蒋有绪 林光辉
根据2003年夏季测得的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亚高山暗针叶林地区3个不同群落的降水、土壤水、浅层地下水(泉水)氢稳定同位素含量(δD),分析土壤剖面各层次土壤水氢稳定同位素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水分迁移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表层(枯枝落叶层)水δD受降水δD的直接影响,并且与降水δD有相同的变化趋势;2)A、B、C群落土壤垂直剖面的土壤水δD空间分布形式反映了降水δD的时间变化特征。0~20cm上层土壤水δD值很低,20~40cm时迅速升高,50~60cm时基本稳定,50~60cm深层土壤水δD受浅层地下水δD的影响增强;3)土壤水δD介于降水δD与浅层地下水δD之间,表明卧龙亚高山暗针叶林土壤水源...
关键词:
土壤水 氢稳定同位素 暗针叶林 四川卧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