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66)
2023(10891)
2022(8912)
2021(8195)
2020(6610)
2019(15140)
2018(14899)
2017(28340)
2016(15073)
2015(16945)
2014(17014)
2013(16801)
2012(15760)
2011(14901)
2010(15696)
2009(14728)
2008(14084)
2007(12883)
2006(11705)
2005(10254)
作者
(45826)
(38601)
(38150)
(36409)
(24394)
(18127)
(17304)
(14840)
(14570)
(13648)
(13338)
(13072)
(12525)
(12073)
(11863)
(11752)
(11202)
(10971)
(10835)
(10830)
(9788)
(9455)
(9231)
(9047)
(8654)
(8615)
(8316)
(8165)
(7842)
(7527)
学科
(89555)
经济(89483)
管理(36248)
(34562)
方法(30819)
(28952)
数学(27796)
数学方法(27243)
地方(23983)
(23077)
企业(23077)
农业(19627)
中国(19310)
业经(18586)
(17551)
地方经济(14704)
(12474)
环境(12054)
(11879)
(11658)
金融(11655)
(11064)
理论(10747)
(10295)
银行(10277)
(10252)
(10087)
贸易(10079)
(9999)
(9579)
机构
学院(230774)
大学(229123)
(101700)
经济(99597)
管理(84040)
研究(83987)
理学(72010)
理学院(71032)
管理学(69389)
管理学院(68960)
中国(63745)
(51460)
科学(51278)
(42952)
(42223)
(40694)
研究所(39115)
中心(37602)
(34757)
业大(33994)
财经(33616)
北京(33191)
(32766)
师范(32524)
经济学(32340)
农业(30669)
(30332)
(29745)
经济学院(28687)
(27628)
基金
项目(151587)
科学(119522)
研究(110765)
基金(109495)
(95422)
国家(94658)
科学基金(80606)
社会(72231)
社会科(68234)
社会科学(68216)
(59062)
基金项目(56922)
自然(50263)
教育(50026)
(49883)
自然科(48986)
自然科学(48972)
自然科学基金(48008)
资助(45074)
编号(44586)
成果(36857)
(35127)
重点(34677)
(32615)
课题(31682)
(30417)
国家社会(30135)
创新(28640)
发展(28465)
(28046)
期刊
(124356)
经济(124356)
研究(69494)
中国(46455)
(42219)
学报(35573)
科学(34738)
管理(30762)
(29422)
农业(28285)
大学(27856)
学学(26362)
教育(23359)
(21938)
金融(21938)
技术(21010)
业经(20566)
经济研究(19624)
财经(16784)
问题(15782)
(14572)
统计(14026)
技术经济(12864)
(12702)
(12423)
资源(12205)
(11957)
世界(11906)
决策(11369)
经济问题(10383)
共检索到3520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沛林  刘春腊  
沟域是山区古村落分布的理想区域,发展沟域经济可为山区古村落保护提供物质基础,保护山区古村落是沟域经济文化发展的重点。在分析沟域经济典型模式(文化创意先导模式、特色产业主导模式、龙头景区带动模式、自然风光旅游模式和民俗文化展示模式)及其特点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阐述了沟域经济典型模式对山区古村落保护的启示,即注重生态保护、激活文化潜能、开展差别保护、发展特色产业、展示个性元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春腊  刘沛林  
近年来,北京山区沟域经济蓬勃发展,这对山区古村落保护和开发提出了新的课题。沟域经济建设和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存在原生态保护的一致性、特色文化传承的相关性、旅游价值开发的紧密性、社会建设与文化传承的互补性等内在关系。从古村落结构、古村落文脉、古村落活力等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运用专家评分法,得知当前北京山区古村落价值高,具有保护与开发的价值。针对北京山区古村落的特征及保护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在明确保护与开发重点的基础上,提出要从完善规划编制、建立古村落资源数据库、培育沟域经济发展的古村落产业、对古村落个体实施整体建设、实施科学定位和错位发展等方面着手,对北京山区古村落进行保护与开发,促进沟域经济建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穆松林  
沟域经济是山区生态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山区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和发展的不均衡性,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以沟域为视角的生态经济发展路径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针对北京山区发展的问题与机遇,基于沟域经济的内涵和发展特点,通过构建重点发展区域——沟域的评价指标体系与分析模型,甄别出重点沟域作为沟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梳理和归纳不同类型沟域经济的发展路径,以期为优化北京山区人地关系、加速科学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克勤  
在考察北京门头沟区30余座古村落的基础上,总结了这一地区的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运用SWOT分析对古村落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该区可持续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这些主要问题包括缺乏整体管理、旅游产业规模小、旅游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等,限制了该区旅游业的发展。此外,还提出了整体性保护、特色性保护和动态性保护的遗产资源保护对策,包括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农业旅游、休闲旅游、民俗旅游等,以促进北京门头沟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缪园  
通过对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和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教学评估系统的评介, 探讨了美国两种教学评估模式在评估目的、内容、形式上的典型特征与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高珊  包宗顺  金高峰  
江苏在新农村建设中有不少好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通过实地调研和对江苏省已有经验的总结,重点分析了以村为单位的八种建设模式,简介个案经验及特色,明确每种类型的基本内涵、适用范围及着力点。并归纳出认清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统筹各部门构建长效机制、立足区域差异分类指导、培育新型农民等在内的四点启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田至美  
分析了北京山区的战略地位和职能,划分出了山区经济发展的五个阶段,进而分析了山区产业结构的基本特征,并提出了北京山区优化开发的模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兰彦平  王瑞波  周连第  姚砚武  
通过实地问卷调查获取北京山区板栗循环农业的数据,对栗菌模型-1,栗菌模型-2等五种板栗循环农业模式经济效益进行了估算;在此基础上,将5种循环农业模式按照替代与互补关系进行组合,估算了北京板栗产业全部推广应用这些模式组合将可能产生的经济收益,为北京山区板栗产业循环农业模式的选择提供参考和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俊峰  杨红  李虎  陈晨  王秀东  闫琰  魏宏娜  
[目的]北京山区是首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也是北京重要的水源地、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重要风景旅游区。发展具有山区特色的农业产业,不仅对推进山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加快山区农民增收步伐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而且对保证整个首都城市经济的良性发展不容忽视。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动和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对首都山区的生态屏障功能带来各方面的影响。合理发展生态友好型循环农业,是协调和解决产业发展与生态屏障之间的关系和矛盾,确保北京山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之一。[方法]文章采用文献综述与案例分析的方法详细地分析了北京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余新晓  耿玉清  牛丽丽  岳永杰  
不同覆被条件下土壤质量演变规律的研究是持续利用森林土壤资源的基础(Naeletal.,2004)。由于山地地表起伏不定且植被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不同的格局,导致了森林土壤巨大的空间变异性,并给森林土壤研究造成了巨大的障碍。国外不少学者利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乐菲菲  朱孔来  马宗国  
2003年以来,山东坚持把县域经济发展放在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总体战略中统筹谋划,制定并实施了"促强扶弱带中间"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以及"双30工程"(重点支持30个经济强县加快发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熊超  夏健  
村民是古村落保护的主体,研究认为村民的组织动员及意愿表达机制是村民参与保护的关键。通过"村民本位"的社会网络建构将原子化的村民组织起来,通过村民参与的自上而下的保护和村民自下而上的日常性保护措施健全村民参与的意愿表达机制,最终建构村民参与的古村落保护模式。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陶卓  黄卫东  闻超群  
随着数字治理应用场景的不断升级,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形成了三种典型模式,分别是"政府数据平台+政企合作机制+精准治理"模式、"产业化联盟+产学研合作机制+协同治理"模式、"数字经济产业园+数据交易机制+迭代治理"模式。在归纳总结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经验启示与制约瓶颈的基础上,我国加速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应加快明确数据交易范围,推动数据开放利益平衡,推进数据流通技术创新,构建数据价值转化渠道,实现数据资源的标准化,优先布局大数据产业链。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新瑜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休闲农业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农业旅游是农业发展的一种新兴模式,对于农业生产在地区经济占据很大部分的农业区域,大力发展农业旅游项目,为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新模式,促进地区农业的多元化发展。本文对农业旅游发展模式及其创新路径的探索,在深入了解中国实际现状的前提下,通过汲取和借鉴国外成功的、可取的农业旅游发展典型模式,搭建一套真正适合并有助于中国农业旅游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新型模式。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管洪彦  孔祥智  
农地"三权分置"改革形成了若干典型模式,既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又坚守了政策底线,但也出现了违背农民意愿流转土地、虚假土地流转、确权不彻底以及配套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应该预见到"三权分置"的可能风险并建构系统化的防控机制。本文在总结实践经验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鼓励各地结合资源禀赋循序渐进地推进改革,为改革政策的制度化、法律化提供支撑,还应充分重视承包地"三权分置"的制度辐射效应,系统化推进农地产权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