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33)
- 2023(15917)
- 2022(13168)
- 2021(11869)
- 2020(10262)
- 2019(23569)
- 2018(23423)
- 2017(45957)
- 2016(24586)
- 2015(27965)
- 2014(27894)
- 2013(28006)
- 2012(25947)
- 2011(23503)
- 2010(24243)
- 2009(23142)
- 2008(23007)
- 2007(21178)
- 2006(18869)
- 2005(17134)
- 学科
- 济(133554)
- 经济(133421)
- 业(98930)
- 企(80713)
- 企业(80713)
- 管理(80074)
- 方法(53623)
- 农(48331)
- 数学(44348)
- 数学方法(43752)
- 业经(35837)
- 农业(32117)
- 财(31409)
- 中国(28476)
- 地方(27632)
- 制(22402)
- 务(21641)
- 财务(21594)
- 财务管理(21554)
- 技术(21165)
- 学(20678)
- 企业财务(20354)
- 贸(19851)
- 贸易(19841)
- 和(19393)
- 易(19165)
- 理论(18994)
- 策(18570)
- 划(17320)
- 体(17277)
- 机构
- 学院(373079)
- 大学(364339)
- 济(170157)
- 经济(167069)
- 管理(148980)
- 理学(127879)
- 理学院(126619)
- 管理学(124591)
- 管理学院(123920)
- 研究(121638)
- 中国(95889)
- 京(77682)
- 财(73737)
- 科学(71459)
- 农(70002)
- 所(61856)
- 财经(58594)
- 江(57969)
- 中心(56432)
- 业大(55920)
- 研究所(55503)
- 农业(53693)
- 经(52803)
- 经济学(52155)
- 北京(49227)
- 经济学院(46910)
- 州(44992)
- 范(43462)
- 师范(43100)
- 经济管理(42785)
- 基金
- 项目(237316)
- 科学(188294)
- 研究(175171)
- 基金(172809)
- 家(148230)
- 国家(146895)
- 科学基金(128029)
- 社会(114666)
- 社会科(108634)
- 社会科学(108602)
- 省(94875)
- 基金项目(91211)
- 自然(80711)
- 自然科(78884)
- 自然科学(78864)
- 教育(78128)
- 自然科学基金(77503)
- 划(76987)
- 编号(71086)
- 资助(70994)
- 成果(55657)
- 发(53659)
- 重点(52587)
- 部(52339)
- 创(51620)
- 课题(48016)
- 创新(47627)
- 国家社会(47287)
- 业(46789)
- 教育部(45004)
- 期刊
- 济(201551)
- 经济(201551)
- 研究(108450)
- 中国(70262)
- 农(69366)
- 财(59763)
- 管理(58030)
- 学报(51295)
- 科学(51017)
- 农业(46564)
- 大学(40403)
- 学学(38724)
- 业经(36743)
- 技术(35925)
- 融(35520)
- 金融(35520)
- 经济研究(31281)
- 财经(30008)
- 教育(28540)
- 问题(26647)
- 经(26053)
- 业(25219)
- 技术经济(23694)
- 统计(21208)
- 世界(20107)
- 策(19592)
- 商业(19104)
- 贸(18513)
- 现代(18192)
- 经济问题(17696)
共检索到5633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兰彦平 王瑞波 周连第 姚砚武
通过实地问卷调查获取北京山区板栗循环农业的数据,对栗菌模型-1,栗菌模型-2等五种板栗循环农业模式经济效益进行了估算;在此基础上,将5种循环农业模式按照替代与互补关系进行组合,估算了北京板栗产业全部推广应用这些模式组合将可能产生的经济收益,为北京山区板栗产业循环农业模式的选择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
北京 板栗 循环农业模式 经济效益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瑞波 兰彦平 周连第
本文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北京市五种板栗产业循环农业模式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综合评价,为北京市板栗产业循环农业模式的选择和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北京市 板栗 循环农业 效益 综合评价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俊峰 杨红 李虎 陈晨 王秀东 闫琰 魏宏娜
[目的]北京山区是首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也是北京重要的水源地、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重要风景旅游区。发展具有山区特色的农业产业,不仅对推进山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加快山区农民增收步伐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而且对保证整个首都城市经济的良性发展不容忽视。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动和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对首都山区的生态屏障功能带来各方面的影响。合理发展生态友好型循环农业,是协调和解决产业发展与生态屏障之间的关系和矛盾,确保北京山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之一。[方法]文章采用文献综述与案例分析的方法详细地分析了北京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钟春艳 王敬华
构建多层次、多功能、高效益的林农复合生态系统,是开发山区有限的土地资源,振兴沟域经济的重要内容,也是山区林业发展的方向。本文总结了北京山区主要的农林复合生态产业模式,对典型模式进行了评价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北京山区农林复合产业布局思路,并从产业扶持政策、技术推广培、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特色精品等方面,提出加快北京山区农林复合产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山区 农林复合产业 模式 对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胜 梁淑敏 付秀平 路明
本文对蟹岛系统集成创新模式、"前店后园"的生态旅游经营模式及其效益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蟹岛构建了完整的生态型产业循环链,形成了物质循环、能量逐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的立体复合系统。通过在各系统引进使用新型能源,广泛采用新技术,蟹岛具有显著的系统集成创新的特征,实现了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蟹岛模式已经成为北京都市循环农业的典范,可以作为都市农业的一种发展模式进行推广,对今后都市郊区农业的发展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
蟹岛 都市循环农业 模式 效益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秀丽 关小克 薛剑
基于北京山区7个区县的土地利用详查和变更数据,并利用该区2007年土地利用现状图,运用多样化指数、集中化指数以及组合类型对区域内的土地利用数量结构进行定量分析,利用空间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对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进行定量描述,区域地形地貌是土地利用结构形成的自然基础,根据定量、定性分析结果,并结合区域景观格局分析,在北京山区区县规划布局了山前城镇农业发展区、山前平原农田区、山前林果带和生态农业区,以实现北京山区在全市的功能定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曾玲玲 程晓琳 孙琳琳
农业供应链金融(ASCF)有效改善了弱势农户的金融排斥问题。但随着现代农业科技的进步,现有的"农村银行+农业供应链"和"电商平台+农业供应链"融资模式的短板逐渐暴露。运用SWOT分析对该两种融资模式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进行探讨,提出构建"农村银行+电商平台"ASCF优化模式的设想;引入夏普利(Shapley)值法,建立现有两种融资模式与新模式各参与方的收益模型,计算优化模式给各参与方带来的经济效益,证明了"农村银行+电商平台"ASCF模式在经济层面的可行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沛林 刘春腊
沟域是山区古村落分布的理想区域,发展沟域经济可为山区古村落保护提供物质基础,保护山区古村落是沟域经济文化发展的重点。在分析沟域经济典型模式(文化创意先导模式、特色产业主导模式、龙头景区带动模式、自然风光旅游模式和民俗文化展示模式)及其特点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阐述了沟域经济典型模式对山区古村落保护的启示,即注重生态保护、激活文化潜能、开展差别保护、发展特色产业、展示个性元素。
关键词:
古村落 沟域经济 模式 北京山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余伟玲 赵旭
本文从生态工业企业、工业生态园区、生态型供应链三个层次分析了生态工业模式的经济效益 ,说明生态工业不仅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还可以影响到一个城市的众多行业 ,推动城市经济快速而健康的发展。最后就如何发展生态工业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卢小宏 黄晶 史磊刚 陈阜
本研究利用投入产出法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了北京地区主要农作模式的碳投入、产出及碳效益情况。结果表明:氮肥和电能在总碳投入中占较大比重,达70%~90%;蔬菜类作物的碳投入远大于非蔬菜类作物,设施蔬菜模式的碳投入分别比麦-玉两熟、春玉米一熟、春花生一熟模式高80.4%、92.0%、94.3%,其余模式间差异较小。春玉米易于田间施肥等管理,资源利用率较高,其碳效益最高,为4.59;春玉米一熟模式的碳效益分别比麦-玉两熟、春花生一熟、蔬菜模式高30.8%、8.31%、96.8%。因此,北京地区种植春玉米有利于减少农田碳排放。
关键词:
作物 种植模式 投入产出 碳效益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石鹏飞 赵平 赵吉祥 杨东玉 郑媛媛 贾亮 王贵彦
随着种植业和养殖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种养一体规模化、集约化将成为今后华北平原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种植业和养殖业之间缺乏协调互补的"种养分离"模式造成种养系统间物质循环割裂,大量资源浪费、能量高耗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以华北平原河北省某种养一体化生态循环农业园区为例,采用实地调查和实证分析的方法,系统分析了该循环模式种植、养殖、沼气和有机肥发酵、饲料加工和秸秆青贮模块组成、相关接口技术体系以及对农业种植-饲料加工-生猪养殖-屠宰加工-销售和农业种植(饲草、秸秆)-肉牛、奶牛养殖以及养殖废弃物-沼气发酵-沼渣沼液-有机肥-蔬菜种植等多条循环链构成的物质资源循环再生模式进行了效益分析。结果表明:秸秆加...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田至美
分析了北京山区的战略地位和职能,划分出了山区经济发展的五个阶段,进而分析了山区产业结构的基本特征,并提出了北京山区优化开发的模式。
关键词:
北京山区,产业结构,开发模式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霞 蔡根女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对湖北省罗田板栗产业集群的作用及特点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培养新型农民,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路径。提出应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集群,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强化政府服务职能,鼓励和引导农民创业和企业分工合作,不断创新,利用产业集群打造区域品牌,促进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
农业产业集群 新农村建设 路径 启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穆松林
沟域经济是山区生态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山区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和发展的不均衡性,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以沟域为视角的生态经济发展路径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针对北京山区发展的问题与机遇,基于沟域经济的内涵和发展特点,通过构建重点发展区域——沟域的评价指标体系与分析模型,甄别出重点沟域作为沟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梳理和归纳不同类型沟域经济的发展路径,以期为优化北京山区人地关系、加速科学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季文华 蔡建明 王克武 王志平 René van Veenhuizen
研究北京农业雨水利用的历史与现状,并根据北京怀柔区示范点设施农业集雨利用典型模式的实际运行情况,分析了设施农业集雨利用系统运行的效率、效益及其推广。对示范点进行的水量平衡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表明,2008年示范点设施农业集雨利用系统的雨水收集效率为66%,设施农业雨水利用率为69%;从政府角度,集雨利用工程的效益成本系数达1.54;从示范点农户的角度,集雨利用工程的效益成本系数可达5.85。农业用水水资源价格影响集雨利用工程的应用,如果集雨利用系统不能带来额外的农业收入,只有当水资源价格高于2.2元/m3时,农户才会选择集雨利用的方式解决用水问题。在此基础上,就北京设施农业集雨利用工程实施中面临...
关键词:
北京 设施农业 集雨利用 成本效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