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84)
2023(15320)
2022(13276)
2021(12429)
2020(10303)
2019(23526)
2018(23242)
2017(43961)
2016(24185)
2015(26869)
2014(26924)
2013(26718)
2012(25030)
2011(22657)
2010(22807)
2009(20517)
2008(19960)
2007(17607)
2006(15343)
2005(13718)
作者
(73215)
(61009)
(60370)
(57465)
(38650)
(29353)
(27364)
(23929)
(23232)
(21812)
(20956)
(20816)
(19678)
(19444)
(18943)
(18732)
(18366)
(18050)
(17415)
(17402)
(15408)
(15172)
(14751)
(13837)
(13623)
(13542)
(13534)
(13332)
(12532)
(12161)
学科
(97337)
经济(97242)
管理(62869)
(61175)
(48748)
企业(48748)
方法(39511)
数学(33837)
数学方法(33422)
中国(28903)
(26866)
地方(26296)
(24350)
业经(22247)
(21293)
农业(18374)
(17797)
(17293)
贸易(17279)
(16647)
环境(15991)
(15729)
银行(15650)
(15596)
技术(15568)
理论(15524)
(15439)
金融(15437)
(15046)
地方经济(14141)
机构
大学(341384)
学院(339714)
(129552)
管理(129005)
经济(126412)
研究(124201)
理学(110894)
理学院(109457)
管理学(107291)
管理学院(106686)
中国(90046)
科学(81620)
(77654)
(64795)
(63933)
研究所(59339)
(58127)
业大(56681)
中心(54904)
(50949)
北京(50254)
农业(49645)
(47438)
师范(46939)
(46242)
财经(46126)
(42031)
(41828)
(39393)
技术(38028)
基金
项目(236632)
科学(183766)
基金(168831)
研究(167841)
(150299)
国家(149043)
科学基金(125671)
社会(102699)
社会科(97233)
社会科学(97208)
(93664)
基金项目(90355)
自然(84236)
自然科(82210)
自然科学(82185)
自然科学基金(80675)
(79583)
教育(76357)
资助(69562)
编号(67432)
成果(54705)
(53806)
重点(53771)
(50309)
(48498)
课题(48144)
科研(45727)
创新(45289)
计划(44944)
大学(42641)
期刊
(148771)
经济(148771)
研究(101264)
中国(70681)
学报(62777)
(58056)
科学(56479)
管理(47206)
大学(46555)
学学(43803)
(41613)
教育(41288)
农业(40227)
(29488)
金融(29488)
技术(28629)
业经(25669)
经济研究(22900)
财经(21639)
(21150)
问题(19516)
图书(18845)
科技(18668)
林业(18617)
(18394)
(16778)
业大(16750)
资源(15908)
理论(15862)
技术经济(15527)
共检索到5096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牛树奎  王叁  贺庆棠  孙武  陈锋  
以北京山区主要针叶林(侧柏林和油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林分中乔木、灌木、草本和枯枝落叶层的可燃物负荷量进行调查与分析,定量研究了森林可燃物的垂直分布规律。根据各可燃物种类负荷量垂直分布和树冠火发生的关系,建立了可燃物垂直连续性指数和评估等级,对2个针叶林的树冠火发生的危险性进行了评估与分析。结果表明:侧柏林发生树冠火的可能性较高,油松林相对较低;从垂直连续性指数看,侧柏林为1.002,高度连续,油松林为0.893,中度连续;侧柏林发生树冠火的危险性大于油松林,说明该指标能较好地描述和解释针叶林的可燃物垂直连续性及树冠火发生的危险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牛树奎  贺庆棠  陈锋  王叁  许格希  孙武  
以北京市山区主要针叶林(侧柏林和油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林分树冠可燃物的负荷量、结构、理化性质及火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建立了树冠可燃物水平连续性指数D和评估等级,并对侧柏林和油松林的可燃物水平连续性进行评估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可燃物负荷量对火蔓延速度的影响显著,随可燃物负荷量增大,火蔓延速度增加,增加幅度受到可燃物紧密度的影响;风速对火蔓延速度的影响十分明显,对可燃物水平连续性的影响程度大于坡度;相同风速下,油松林树冠火的蔓延速度大于侧柏林;侧柏林D的平均值为1.470(高度连续),油松林D的平均值为0.933(中度连续),侧柏林树冠火蔓延的危险性大于油松林,一旦发生火灾,侧柏林比油松林更容...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丽  牛树奎  马钦彦  刘艳红  阚振国  
为研究易燃可燃物负荷量及空间分布对林火种类、火行为等的影响,该文以北京市八达岭林场4种针叶林型为研究对象,比较4种林分相同垂直层面和不同空间层次上的易燃可燃物负荷量及分布,分析不同林分的火种类、林火行为和森林火险,并基于林分总负荷量评估森林燃烧性。结果表明:侧柏林易发生高强度林火,由于冠层易燃可燃物较少,可以发生树冠火,但不利于蔓延;油松林不易发生地表火,因为地表可燃物清理迹象严重,但一旦起火,易形成蔓延速度较快的树冠火;华山松林可以发生火灾并形成中强度地表火;华北落叶松林可以发生地表火,但树种本身难燃,在极端环境条件下,可以发生树冠火。4种林分的燃烧性为:侧柏林>油松林>华北落叶松林>华山松...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黄小荣  谭一波  申文辉  何峰  欧芷阳  何琴飞  
广西三门江森林公园的松栎异龄林有着大量的地表可燃物和梯状可燃物,树冠呈连续分布,易发生树冠火。设计了5种方案来处理该区域5个样地的可燃物。处理Ⅰ、Ⅱ、Ⅲ主要是砍除灌木和修剪小树,提升冠基高;处理Ⅳ除砍灌之外,去除了2/3的1、10h时滞可燃物;处理Ⅴ为处理Ⅰ+处理Ⅳ。针对桂中地区的气候和物候特点,设置了低、中、高3种燃烧条件。利用FCCS计算各种处理的火行为参数,参照Van Wagner树冠火模型,分析可燃物处理前后可能发生的林火的类型、强度,比较了几种可燃物处理方案在减少树冠火风险上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就减少树冠火发生的有效性而言,处理Ⅴ>处理Ⅳ>处理Ⅲ>处理Ⅱ>处理Ⅰ。在低燃烧条件下,4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田晓瑞  戴兴安  王明玉  舒立福  高成德  
利用北京市土地利用图和LandsatTM影像,采用监督分类方法对可燃物进行分类,获得可燃物分类图,并对各类可燃物的特征进行详细描述。结果表明:可燃物可分6类,即O-1草地(中低盖度)、O-2草地(高盖度)、S-1灌丛、S-2幼林、C-1针叶林、M-1针阔混交林和B-1阔叶林。由于TM卫星影像分辨率的限制,很难分别出林分垂直结构的差异。这一分类结果,可以满足森林火险等级预报的需要,但对于火行为预报,还需要根据林分燃烧性、林分垂直结构及可燃物分布状态进一步分类。对当前的可燃物分类方法与制图途径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讨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陶长森  牛树奎  陈锋  李连强  陈羚  张鹏  
【目的】树冠火作为一类对森林生态系统特别是针叶林造成严重损害的森林火灾,一旦发生树冠火,其在林火蔓延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通过对针叶林潜在火行为大小和冠层危险指数的探究,以及其在一天中的变化情况,了解树冠火危害大小及发生的条件,为预防及扑救林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以北京山区主要的针叶树种油松和侧柏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种林分可燃物的载量、理化性质、分布规律的调查,计算林分潜在火行为随风速变化的趋势,并利用树冠火发生和发展的气象因子临界指标来建立冠层危险指数。最终,结合该地区的气象资料,选取外业调查期间的2 d为例,计算冠层危险指数,判断2种林分可能发生树冠火的类型、时间、持续时长以及林分潜在火行为大小。【结果】2种林分的理化性质差距较小,但冠基高度上相差较大;在高风速(40 km/h)天气下,油松林发生连续型树冠火,蔓延速度和火线强度分别为17.0 m/min、16 079 k W/m,侧柏林发生间歇型树冠火,蔓延速度和火线强度分别为11.4 m/min、5 290 k W/m,油松林和侧柏林分别在风速为30、37 km/h时达到高强度火;油松林的冠层危险指数TI(torching index)和CI(crowning index)值随时间分别在17.1~29.6 km/h和33.9~38.8 km/h范围内波动,侧柏林的波动范围分别为11.9~21.1 km/h和47.5~54.9 km/h,油松林在48 h内发生地表火、间歇型树冠火、连续型树冠火的时间占比分别为87%、9%、4%,其最高速度和火焰最大强度分别为17.5 m/min、8 598 k W/m,而侧柏林只能发生地表火和间歇型树冠火,其比例为56%、44%,最大潜在火行为指标分别为14.5 m/min、4 506k W/m。【结论】2种林分中,冠基高度是树冠火发生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林分整体潜在火行为随风速变化明显,且能在5级风速下形成高强度森林火灾;侧柏林更易形成树冠火,油松林发生极高强度火灾的可能性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明玉  舒立福  赵凤君  任云卯  田晓瑞  
以北京西山魏家村林场为研究区域,通过样地调查和森林清查数据将可燃物划分为针叶林、阔叶林、混交林和疏林地。根据样地调查和树木生物量模型计算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可燃物载量、厚度和高度。根据2000—2006年当地气象数据,确定历史平均最大风速的平均值和主风向,在此背景下对风场进行模拟,进而对地表火和树冠火进行模拟计算,计算出不同类型火发生时火蔓延速度、火强度和火焰高度的分布图。地表火的蔓延速度为0.01~0.22m.s-1,树冠火的蔓延速度为0.12~2.25m.s-1;地表火的火线强度为144~6595kW.m-1,树冠火的火线强度为3214~189002kW.m-1;地表火的火焰高度为0.37...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康锋   罗永忠   逯真佳   马立鹏   张存焘   郭鹏   马婧   赵亮生  
【目的】探究陇南市主要森林类型死可燃物特征,并对森林火灾危险性进行评估,为区域森林火灾预防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陇南市4种主要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森林类型死可燃物载量、干鲜比、平衡含水率、燃点和热值差异,并采用隶属函数模糊评价法对不同森林类型火灾危险性进行评价。【结果】4种森林类型死可燃物总载量呈油松林>落叶松林>栎类林>华山松林,且油松死可燃物总载量(16.02 t/hm2)显著高于其他3种森林类型(P <0.05),死可燃物中腐殖质和枯落物1载量显著高于枯落物2和枯落物3(P <0.05)。油松枯落物1死可燃物干鲜比显著高于落叶松(P <0.05),枯落物2死可燃物干鲜比最高(58.21%~66.47%),腐殖质最低(51.29%~55.56%)。栎类死可燃物平衡含水率最大,落叶松最小;枯落物3死可燃物平衡含水率最高(16.78%~20.38%),腐殖质层最低(12.22%~13.86%);死可燃物平衡含水率与可燃物直径成正比。腐殖质燃点显著高于枯落物,热值则与之相反(P <0.05)。隶属函数模糊评价结果表明4种森林类型中油松火灾危险性最大,其次是栎类和落叶松,华山松最低。【结论】不同森林类型和组分死可燃物载量、干鲜比、平衡含水率、燃点和热值存在差异。油松可燃物总载量最高,燃点和平衡含水率最低,导致其火灾危险性最大,因此在陇南市森林的经营和林火预防工作中,应加强对油松林可燃物管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凤君  王秋华  舒立福  杨丽君  刘柯珍  
【目的】研究大兴安岭林区主要针叶树种可燃物样品的超临界CO_2萃取物含量与热值和燃点的相关性,寻求简单、快速、准确获取可燃物抽提物含量的方法和技术,为林火管理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方法】从兴安落叶松、樟子松、鱼鳞云杉、红皮云杉、偃松、兴安桧6个针叶树种中按针叶和小枝分别采集可燃物样品,风干后用植物粉碎机粉碎。利用优选法确定可获取最大萃取物含量的超临界萃取条件,采用美国PARR 6300全自动氧弹量热仪测定可燃物样品的热值,DW-2点着温度测定仪测定可燃物样品的燃点。【结果】可燃物样品超临界萃取物含量与热值显著相关,但与燃点相关性不显著。基于相关性分析,推断优选条件下获得的超临界萃取物主要为脂肪...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高宝嘉  张桂娟  周国娜  张鸿军  于志勇  李利学  迟宝利  
The dead surface combustibles of artificial coniferous forests in Chengde were focused in this paper.Predicting models between fuel loading and the stand and landform factors,as well as between water ratio of combustibles and weather factors were established with a regression analysis method.The mod...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洁  朱敏  刘晓东  任云卯  王奇峰  金莹杉  
本研究在北京西山林场选择不同疏伐强度油松林,疏伐强度分别是未疏伐林分(CK)、低强度疏伐15%(L)、中强度疏伐35%(M)、高强度疏伐50%(H)。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和室内试验,研究不同疏伐强度对林分可燃物载量及分布特征影响;应用Behave Plus林火软件,研究不同林分潜在火行为特征。结果表明:1)油松林地表可燃物载量随疏伐强度加大而增加,即H>M>L>CK;2)各林分可燃物负荷量垂直分布均以02 m层最大,随着高度的增加呈现减少的趋势;3)不同疏伐强度对林分潜在火行为指标(火蔓延速率、火线强度、火焰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李伟克  张晨  谷兴翰  牛树奎  殷继艳  刘晓东  
【目的】针对北京西山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林可燃物分布特征,实施不同强度可燃物调控措施,并依据调控后林下植被的生物多样性和光合特性的变化,对可燃物调控措施的影响进行评价。【方法】在北京西山试验林场,选取华北地区针叶林—侧柏林,通过对林分可燃物分布特征的调查和分析,制定以修枝、割灌为主的调控措施,分别为未调控(ck)、修枝高度2.5 m并适当清理地表凋落物(P_1)、修枝高度3.0 m和割灌并适当清理地表凋落物(P_2)、修枝高度3.5 m和割灌并适当清理地表凋落物(P_3),每个处理设置3块20 m×20 m的标准地,对比调控与未调控林分的林下植物多样性和优势灌木的光合特性变化。【结果】不同强度可燃物调控措施均改变了林下植被的生物多样性,其中P_2调控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优势度和多样性及灌木层的物种均匀度显著高于对照;调控林分的林下优势灌木(主要是孩儿拳头Grewia biloba var.parviflora和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光补偿点、暗呼吸速率均比对照增加,而表观量子效率则减小,其中P_2调控措施下的林下植物光合产物的积累更明显。【结论】调控措施改变了林分结构,使林下光照强度增加。不同调控强度对植被生物多样性和光合特性的影响存在差异,P_2调控最有利于研究区域的林分恢复。图2表4参26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家来  曾祥福  胡仁华  漆荣  王少元  辜忠春  邓先珍  薛家翠  熊艳平  宋政清  李爱华  鲁黎  
对湖北 6大生态区 11个县 (市 )不同类型森林可燃物及潜在火行为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湖北森林可燃物按树种组成、可燃物空间分布连续性等指标划分 7种类型 ,按火强度等指标将潜在地表火行为分为 4级。高强度地表火发生在易燃系列的Ⅰ~Ⅲ种类型中 ,Ⅳ、Ⅴ类型只发生低强度地表火。不同类型的可燃物应用不同模式的防火林带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 ,湖北省绝大部分森林以单层灌木防火带为主 ,部分地区必须建立乔灌复层防火林带防止树冠火 ,而单层乔木防火带不宜采用。难燃树种 (包括防火树种 )与目的树种块状混交是条带状防火林带模式的变形 ,可以有效地防止树冠火 ,是一种可以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模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牛树奎  张永贺  段兆刚  
该文通过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易引发森林火灾的林缘地带进行的样带调查 ,研究林缘下草本可燃物的分布规律 ,分析不同方向林缘、不同修枝高度对林缘下枯草可燃物的影响 ,同时探讨枯草负荷量和火焰高度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该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缘采取 2 .5m高的修枝措施 ,可有效防止树冠火的发生 .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金波  孙萍  孙龙  
为了探究可燃物含水率的研究方法,以利于森林火灾监测系统的完善,于2016年当地防火期内进行,通过对昆明地区6块样地可燃物含水率的监测,同时收集样地相关的气象因子数据,建立气象要素回归模型,并评估其预测精度。结果表明:在自建模型中,死可燃物的预测模型适用性更好,活可燃物其含水率变化可能并不是单一的只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其自身的生命活动也会影响到其含水率的变化,使得含水率的研究更加复杂;坡向对含水率变化的影响并不明显;而对于模型外推,通过有限的20组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对于死可燃物普遍表现出不错的适用效果,证明了模型有一定的使用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