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91)
2023(9539)
2022(8633)
2021(8233)
2020(6887)
2019(16257)
2018(16217)
2017(31135)
2016(17252)
2015(19336)
2014(19222)
2013(18958)
2012(17274)
2011(15460)
2010(15218)
2009(13720)
2008(13188)
2007(11249)
2006(9663)
2005(8194)
作者
(51184)
(42426)
(42143)
(39992)
(26680)
(20475)
(18985)
(16996)
(16182)
(15002)
(14613)
(14207)
(13355)
(13314)
(13098)
(13018)
(12925)
(12692)
(12065)
(11936)
(10811)
(10243)
(10218)
(9541)
(9499)
(9475)
(9395)
(9269)
(8612)
(8559)
学科
(63765)
经济(63697)
管理(46503)
(44352)
(37461)
企业(37461)
方法(31494)
数学(27015)
数学方法(26713)
(16825)
(16769)
中国(15617)
(14712)
业经(14454)
地方(14324)
农业(11338)
理论(11316)
(11280)
贸易(11271)
(11263)
(10890)
环境(10580)
技术(10424)
(9901)
(9626)
财务(9568)
财务管理(9553)
(9287)
教育(9120)
企业财务(9039)
机构
大学(239176)
学院(237397)
管理(96332)
(86272)
经济(84265)
理学(84264)
理学院(83280)
管理学(81737)
管理学院(81339)
研究(80268)
中国(56457)
科学(54786)
(54294)
(44088)
业大(41669)
(41492)
研究所(38595)
(36990)
中心(35205)
农业(35024)
北京(34755)
(32789)
(31316)
师范(30991)
财经(30501)
(29436)
(27831)
(27023)
技术(26093)
师范大学(25237)
基金
项目(173695)
科学(134359)
基金(124215)
研究(122564)
(110747)
国家(109863)
科学基金(92754)
社会(73665)
社会科(69653)
社会科学(69631)
(68184)
基金项目(67440)
自然(63605)
自然科(62061)
自然科学(62044)
自然科学基金(60891)
(58856)
教育(55219)
资助(51009)
编号(49993)
成果(39745)
重点(39192)
(36971)
(36821)
(36021)
课题(34457)
计划(33961)
科研(33834)
创新(33548)
大学(31493)
期刊
(90342)
经济(90342)
研究(65644)
学报(45259)
中国(41298)
(39426)
科学(39343)
管理(33768)
大学(32718)
学学(30769)
农业(28047)
(26018)
教育(25940)
技术(19651)
业经(15370)
(15007)
金融(15007)
(14974)
图书(14272)
经济研究(13702)
财经(13608)
科技(13597)
业大(12326)
理论(12205)
林业(12176)
问题(12066)
(11601)
资源(11563)
实践(11519)
(11519)
共检索到3293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瑞恒  刘勇  于海群  李国雷  刘辉  王玉江  
为探讨山地森林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对北京延庆山区6种植被类型下不同层次土壤的脲酶、蛋白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各种林分类型之间所测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指标有显著性差异,并且随着土层的加深,均表现出不断减小的趋势。蔗糖酶、脲酶、蛋白酶、过氧化氢酶4种酶活性在不同林分类型中均表现出阔叶林优于针叶林,而多酚氧化酶活性却表现出相反的趋势。所测5种酶活性在6种林分类型A层表现出聚集分布,以脲酶最具代表性。相关分析表明: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与所测5种酶活性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正显著相关,而有效磷与各种所测酶活性均呈负相关。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萍  王兵  戴伟  王丹  邓宗付  赵超  
以江西省大岗山地区的天然次生林及其更新后的杉木林、马尾松林、马褂木林和马褂木-桤木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比较了不同林分下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土壤脲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及其动力学参数,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5种林型下土壤肥力的整体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更新后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以及土壤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除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Km值外,其他各项酶指标都具有一定的土壤肥力评价意义;天然次生林的更新会导致土壤肥力降低,各林型土壤肥力由高到低依次表现为:天然次生林>马尾松林>马褂木-桤木混交林>杉木林>马褂木林。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连金  赖光辉  孙长忠  辛学兵  孔庆云  
以北京九龙山辖区13种林分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土壤p H值、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碱解氮等肥力指标,按照不同林分对土壤肥力指标进行诊断,并用修正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土壤p H值呈弱酸性,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其中有约一半的林分处于Ⅰ级,但土壤全氮与有效磷含量较低,几乎所有林分都处于Ⅲ级和Ⅳ级,土壤速效钾与碱解氮含量中等偏下,几乎所有林分都处于Ⅱ级和Ⅲ级;土壤综合肥力系数(Pj)变幅为0.871.85,平均为1.20±0.30,其中肥力属于一般(0.9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顺安  常庆瑞  
选择黄土高原地区典型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土壤有机质和阳离子交换量(CEC)等理化特性为评价指标,研究了不同人工林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成龄油松和刺槐林对土壤的培肥效应超过其幼龄林;成龄油松林和刺槐林土壤几乎无石灰反应;在树龄相同的条件下刺槐林对土壤培肥效应优于油松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绍栓  陈淑容  马祥庆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s of three regeneration patterns, i.e. natural regeneration(N.R.), artificial measures promoting regeneration(A.M.P.R.) and artificial regeneration(A.R.) on stand structure, species composition, under~growth biomass and soil fertility of secondary broadleaved forests were st...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耿玉清  白翠霞  赵铁蕊  王树森  陈峻崎  
为探讨土壤健康的生物学指标,该文对北京八达岭地区不同植被类型0~5 cm土层的土壤酶活性及其与土壤肥力状况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酶活性有显著的区别,其中除过氧化物酶外,糠椴林的土壤酶活性均属最高水平,而灌草丛所有酶活性都属最低水平;灌木丛中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杂木林;华北落叶松林的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高于油松林.相关分析表明,脲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与土壤肥力状况的相关性较好;总磷酸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状况的相关性高于单项磷酸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与土壤肥力状况的相关性较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开敏  俞新妥  何智英  邱尔发  林思祖  
对29年生五种造林密度生物量结构及土壤肥力进行了全面研究,结果表明:平均单株及其各器官生物量随密度增加呈递减趋势;单位面积不同密度的杉木林分生物量及其生产力基本趋于一致;各种密度单位面积现存枯枝落叶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而林下植被生长及其生物量则相反;五种密度林分土壤自然含水量、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基本上以2805株/hm2和3750株/hm2较大;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均随密度增加而增大;土壤有机质、全N、全P、水解N和速效P的含量随密度增加而下降;而速效钾含量变化规律性不明显。因此,杉木初植密度尽量控制在2805—3750株/hm2之间,以利于杉木产量提高和地力维护。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家胜  曾燕如  黎章矩  
为探明油茶丰产原因,并为低产林改造提供依据,对以往调查研究认为典型的17块油茶丰产林的土壤肥力、林分结构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丰产林产茶油180~540kg/hm2,是一般油茶林的4~10倍,其中0.67hm2以下的小面积丰产林平均产油量高达420kg/hm2以上。丰产林的土层厚度、土壤全氮和速效磷、钾肥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林,土壤有效钙含量和盐基饱和度与油茶产量密切相关。丰产林的郁闭度为0.81~0.94,叶面积指数为2.36~5.37,叶效指数为7.15~16.57g/m2;坡地油茶林及树高、冠幅变异大的油茶林透光性好,受光面积大,叶效指数高。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耿玉清  孙向阳  亢新刚  谭笑  周运起  李东兰  陈宝升  
对长白山林区4种不同森林类型下的土壤肥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连栽落叶松林地有25cm厚的枯枝落叶层,且有15cm厚的部分完全分解,A层的有机质和多酚氧化酶含量最高,B层各项肥力指标均较低;②云冷杉林的枯枝落叶层的厚度和分解状况优于落叶松纯林,且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含量高;③天然云冷杉林的微生物总量大于次生云冷杉林;④多酚氧化酶与有机质和全N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80和0.9737.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耿玉清  余新晓  孙向阳  陈峻崎  姚永刚  
为探讨油松林土壤健康经营措施,该文对北京市八达岭低山区油松和灌丛林土壤的发生层厚度、物理性质、有机质和养分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松林的凋落物层为4.0 cm,高出灌丛林地96.30%;油松林土壤的物理性质如粘粒、总孔隙度以及持水性能低于灌丛,但差异不显著;在0~5 cm的土层中,油松林土壤的pH值低于灌丛0.3个单位,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指标分别比灌丛土壤低31.86%、34.38%、22.28%、24.56%和22.86%,其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采用0~5 cm和0~20 cm土层厚度,比较油松和灌丛林土壤肥力指标的差异,所得结果不尽一致.研究认为,油松林能形成较厚...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国荣  李菊梅  徐明岗  高菊生  谷思玉  
【目的】研究化肥、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土壤有机质的影响,以及化肥氮磷钾、有机肥氮磷钾提高土壤养分的异同。【方法】依托祁阳站有机无机、肥水稻长期定位试验,分析历史样品及数据。【结果】有机肥与化肥氮磷钾配合施用对水稻高产稳定有显著作用;长期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对提高土壤有机质都有显著作用,但施用化肥只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至28.1g·kg-1,与试验开始时相比只提高了42%。凡施用牛粪能使土壤有机质平均最高增加到41.6g·kg-1,比试验开始时提高了91%;有机肥氮提高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的效果优于化肥氮,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比化肥处理提高了30%和16%。而施入的有机肥磷在土壤中累积较少,土壤全磷、...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玲  张杨珠  曾希柏  周卫军  周清  夏海螯  
为探明长期不同施肥结构对湖南省稻田土壤肥力的影响,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测定,研究了湖南省土肥站1986年冬季在全省各地建立的、持续了18年的6个土壤肥力与施肥效益监测长期定位试验点不同施肥处理对稻田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长期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能全面提高土壤氮、磷、钾、有机质以及CEC含量,能有效调节土壤pH.秸秆还田和施用NK肥都能显著提高土壤速效钾的含量,施用NK肥的处理比NPK肥处理平均高48.4%;秸秆还田处理比NPK肥处理平均高32.3%.施用NP肥能显著提高土壤的速效磷含量;各化肥处理的有机质含量总体上较为稳定,而施用有机肥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最有效途径,有...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彩虹  叶道碧  吴际友  王旭军  
基于野外调查和土壤样品分析数据,应用内梅罗(Nemoro)综合指数法,讨论了长沙市城乡交错带五种典型林分类型(枫香纯林、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湿地松纯林、杉木-桤木混交林、樟树纯林)土壤的综合肥力状况.结果表明:各林分林地均为有机质、有效磷含量中等,有效钾含量缺乏.五种林分土壤综合肥力系数的大小顺序为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杉木-桤木混交林>樟树林>枫香林>湿地松林.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马祥庆  范少辉  刘爱琴  陈绍栓  林上杰  
在全国杉木中心产区选择不同栽植代数 ( 1、2、3代 )、不同发育阶段 ( 5、10、15、2 0a)及不同立地 ( 14、16、18地位指数 )的杉木人工林 ,进行不同栽植代数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连栽导致了杉木林地土壤肥力的明显下降 ,随栽植代数增加 ,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林地水稳性团聚体、非毛管孔隙、毛管孔隙、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大持水量及土壤各项养分含量均呈下降趋势 ,而土壤结构体破坏率和容重却呈增加趋势 ,林地肥力朝不利方向发展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昆  张昌顺  马姜明  郑志新  
分析测定元谋干热河谷3个试验点8种不同人工林地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变化,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人工造林后的林地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人工林地的土壤肥力均有提高,尤其小叶型豆科树种及其与非豆科树种的混交林,对干热河谷退化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呈现出造林时间越长,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效果越明显的趋势。但应加强林地土壤管理,减少和杜绝人为干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