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76)
- 2023(7314)
- 2022(6643)
- 2021(6113)
- 2020(5477)
- 2019(12985)
- 2018(12778)
- 2017(25010)
- 2016(13799)
- 2015(15797)
- 2014(15870)
- 2013(15891)
- 2012(15245)
- 2011(13787)
- 2010(13968)
- 2009(13152)
- 2008(13238)
- 2007(12303)
- 2006(10690)
- 2005(9463)
- 学科
- 济(59441)
- 经济(59266)
- 管理(37300)
- 业(35888)
- 方法(30457)
- 企(29051)
- 企业(29051)
- 数学(25468)
- 数学方法(25244)
- 农(17315)
- 财(15870)
- 中国(15082)
- 学(14366)
- 业经(12510)
- 地方(11668)
- 农业(11198)
- 和(11040)
- 制(10895)
- 贸(10567)
- 贸易(10565)
- 理论(10380)
- 易(10179)
- 务(8990)
- 财务(8970)
- 财务管理(8941)
- 企业财务(8470)
- 银(8166)
- 环境(8159)
- 银行(8126)
- 融(7833)
- 机构
- 大学(207973)
- 学院(204129)
- 济(83530)
- 经济(81764)
- 管理(76984)
- 研究(72512)
- 理学(66407)
- 理学院(65576)
- 管理学(64332)
- 管理学院(63972)
- 中国(53648)
- 京(47679)
- 科学(46813)
- 农(42215)
- 所(38724)
- 财(37995)
- 研究所(35314)
- 业大(34851)
- 农业(33742)
- 中心(33274)
- 江(31294)
- 北京(30616)
- 财经(30229)
- 经(27373)
- 范(26864)
- 师范(26505)
- 经济学(25749)
- 院(25289)
- 州(24068)
- 经济学院(23295)
- 基金
- 项目(135639)
- 科学(105411)
- 基金(98583)
- 研究(94510)
- 家(87561)
- 国家(86789)
- 科学基金(72828)
- 社会(60552)
- 社会科(56113)
- 社会科学(56088)
- 基金项目(52575)
- 省(51937)
- 自然(48702)
- 自然科(47565)
- 自然科学(47545)
- 自然科学基金(46746)
- 划(45266)
- 教育(43745)
- 资助(41143)
- 编号(38172)
- 成果(31532)
- 重点(30838)
- 部(30558)
- 发(28812)
- 创(27320)
- 科研(26907)
- 课题(26331)
- 计划(26190)
- 教育部(25640)
- 创新(25551)
共检索到3022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燕芳 陈颖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北京市大兴城区居民在"限塑令"实施前后环保意识变化进行调查研究,并运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了解"限塑令"的实施对北京市大兴城区居民的影响和意义,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使"限塑令"实施更加有效。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玉玲 肖潇 郑春晖 郭永锐 李文明
研究借助社会交换理论构建环境行为驱动模型,解释环境管制约束下居民生态保护行为发生的原因。选取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社区为案例,采用便利抽样法收集199份有效问卷,通过方差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保护区内、交叉地区与保护区外居民在感知成本和保守型环保行为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感知收益和激进环保行为不存在显著差异;2)居民感知到环境管控带来的收益能够有效激发其实施保守型环保行为和激进环保行为,然而感知成本则对两种环保行为均无影响。研究结论为环境管制约束下,如何激发居民实施生态保护行为、促进生态功能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群 曹丽丽 严强
为了了解城市居民环保行为的影响因素,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了不同群体环境态度和环保行为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城市居民环境态度对环保行为的内在影响机理。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发现,环境认知、环保责任和环保意愿都是个人环保行为的显著性影响因素。不同年龄、学历和籍贯的公民在环保态度和环保行为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政府及社会应该注重培养公民形成良好的环保态度,并采用制度设置促进居民环境态度与环保行为的一致性。特别要加强对县、乡、农村地区和低学历人群的环保宣传教育。
关键词:
城市 公民 环境态度 环保行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群 王军芳
为了解中国城市居民环保行为的影响因素和这些因素的作用机理,文章首先通过模型分析来探索各种相关因素之间的作用路径,而后以南京市雾霾天气为案例,采用问卷调查研究方法考察居民的环境态度和环保行为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公民环保行为的政策建议。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赵志毅
对德育评价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社会学的分析和建构在我国尚未完全开展,本文对此做一尝试性探讨。 一、开展德育评价社会学研究的意义 德育评价是学校德育目标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方法。长期以来,学校德育评价缺乏一套科学的内容、标准和方法。以考代评(以思想品德课考试成绩代替品德评定)和包办代替(以班主任一次期末操行评语代替品德评定)的现象普遍存在,旧的德育评价模式因其脱离日新月异的社会现实而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欧阳斌 袁正 陈静思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扩张,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境保护日趋重要。采用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城市居民数据,测度了各省际居民环境意识、环保行为、环境知识和环境现状认知。分析发现:环境意识、收入水平、环境知识、环境现状均对我国居民的环保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教育水平和政治身份对环保行为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环境意识 环保行为 NEP量 影响因素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何兴邦
采用CGSS(2013)数据,实证研究了社会互动对个人环保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社会互动显著影响了公众环保行为,并有助于居民环保行为的改善。但是,社会互动对不同环保行为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社会互动对垃圾分类、自备购物袋等日常性环保行为的影响较大,而对居民参与民间团体组织环保活动这一非日常性环保行为的影响较小。
关键词:
社会互动 环保行为 影响机制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靳淑平
本文以现代农技推广理论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对北京部分郊区的农户环保技术采用情况进行了实地访谈,了解被调查农民的个体情况以及推广服务情况,以此为基础将农民个体因素和推广服务因素对农民环保技术的采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加强环保技术采用政策支持、技术集成、社会化服务和科技示范等建议。
关键词:
环保技术 影响因素 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贺爱忠 唐宇 戴志利
为探索城市居民环保行为的规律性,根据行为科学相关理论,结合我国城市居民环保行为特征构建了城市居民环保行为内在机理模型。通过问卷调查,运用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对假设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以人口统计变量为调节变量进行了多群组分析。假设检验结果表明,环保知识、环境问题感知、环保责任意识对环保行为意向正向影响较为显著,个人消费观念对环保行为意向正向影响不显著;环境问题感知、环保行为意向对环保行为产生直接正向影响,但环保知识、环保责任意识、个人消费观念对环保行为正向影响不显著。多群组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婚姻状况、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等调节变量在不同假设路径中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城市居民 环保行为 内在机理 多群组分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伟丽 叶民强
本文首先建立了一个关于环保部门检查与不检查、企业治污与不治污、环保部门滥用职权与不滥用职权、企业行贿与不行贿的两方动态博弈模型,并将信誉机制引入模型,求出模型的均衡解。然后根据对均衡解的分析得出环保部门与企业之间容易产生寻租行为,由此提出政府对环保部门进行监督的重要性,并建立了政府与环保部门的动态博弈模型以及得出该模型的均衡解。最后通过对两个动态博弈模型均衡解的分析,提出了治理污染和保护环境的对策。
关键词:
政府 环保部门 企业 动态博弈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秦萍 陈颖翱 徐晋涛 王兰兰
基于2010年北京市居民工作出行调研数据和随机参数Logit模型,从微观层面实证分析了影响北京市居民选择出行方式的个人/家庭、交通通达度以及出行(方式)的相关特征等各类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了出行方式的时间价值、时间弹性和价格弹性,为交通政策的评估与建议提供实证资料。实证分析发现,人们对公交、地铁的车内时间价值表现出较高的敏感度,因此节约公交出行时间的交通政策(如建设快速公交、增加地铁的线路和班次等)可能会更有效地调节人们选择公交出行的方式。同时也发现降低公交/地铁的价格可能不足以有效吸引北京开车出行人群转用公交。发展快速公交可能比"低价公交"政策能更有效地吸引人们转用公交地铁等交通工具。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徐海宁
吴贻芳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其教育思想是在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得以升华的。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为社会培养人才是吴贻芳教育目标观的核心,为女子的教育机会而抗争是其性别教育观的主题,“家庭式”教育氛围的营造是其教育管理观的特色。吴贻芳的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和个性特征。
关键词:
吴贻芳 金陵女子大学 中国近代大学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郭玉莉,姜琪
市场经济的浪潮,使我国以传统医德维系的医德关系面临着巨大冲击。我国现实医疗服务中所存在的“小红包”正是在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存在的仕会现象。客观地认识、分析这一社会现象,对深化医院的改革有着特殊的意义。 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法则,而在这方面的需要必然和医疗卫生服务发生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对自身认识的深化,人们对医疗卫生的需求愈来愈高。医生和患者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便突出出来了,小红包现象便是这种矛盾的表现形式之一。为什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马红亮
当前人们对虚拟学习社区的理解还相当模糊。由于社区研究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从社会学角度分析虚拟学习社区能揭示出虚拟学习社区的许多新特征。本文首先从社会学角度剖析了社区的定义、要素以及虚拟社区的内涵,然后着重分析了虚拟学习社区的社区特征,强调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社会互动和社区意识的重要性,最后从社区性质和功能的角度把虚拟学习社区划分为远程教育型、校园教育辅助型和社会教育型三类。
关键词:
虚拟学习社区 社区 社会互动 社区意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