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65)
- 2023(7174)
- 2022(6016)
- 2021(5470)
- 2020(4337)
- 2019(10052)
- 2018(9635)
- 2017(18537)
- 2016(10071)
- 2015(11018)
- 2014(10965)
- 2013(10739)
- 2012(10150)
- 2011(9271)
- 2010(9722)
- 2009(8938)
- 2008(8724)
- 2007(8020)
- 2006(7320)
- 2005(6143)
- 学科
- 济(41146)
- 经济(41107)
- 业(29239)
- 农(27948)
- 管理(24087)
- 农业(18744)
- 企(16880)
- 企业(16880)
- 方法(14782)
- 数学(13655)
- 数学方法(13467)
- 财(12678)
- 业经(12142)
- 中国(12065)
- 收入(10795)
- 地方(10694)
- 策(9870)
- 制(8997)
- 及其(7849)
- 发(7653)
- 贸(7618)
- 贸易(7615)
- 农业经济(7555)
- 政策(7382)
- 易(7373)
- 方针(6924)
- 银(6777)
- 银行(6760)
- 学(6633)
- 述(6603)
- 机构
- 学院(144247)
- 大学(140176)
- 济(62741)
- 经济(61404)
- 管理(55251)
- 研究(50121)
- 理学(47484)
- 理学院(46930)
- 管理学(46180)
- 管理学院(45894)
- 中国(38500)
- 京(31621)
- 农(30779)
- 科学(28937)
- 财(28779)
- 所(24459)
- 中心(23707)
- 业大(23101)
- 农业(22835)
- 江(22344)
- 研究所(22026)
- 财经(21723)
- 北京(20368)
- 范(19996)
- 师范(19861)
- 经(19724)
- 经济学(18855)
- 院(17448)
- 州(17238)
- 经济学院(17076)
- 基金
- 项目(95267)
- 科学(75643)
- 研究(73344)
- 基金(68839)
- 家(58917)
- 国家(58299)
- 科学基金(50156)
- 社会(48131)
- 社会科(45435)
- 社会科学(45427)
- 省(37051)
- 基金项目(35871)
- 教育(32925)
- 划(31152)
- 编号(30974)
- 自然(29898)
- 自然科(29174)
- 自然科学(29167)
- 自然科学基金(28673)
- 资助(27626)
- 成果(26222)
- 发(22176)
- 课题(21404)
- 部(21089)
- 重点(20905)
- 国家社会(19830)
- 创(19268)
- 性(19253)
- 发展(18447)
- 制(18436)
共检索到2209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胡艳霞 曹均 王富荣 马艳阳
文章以北京市民委认定的116个少数民族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走访12个区县、54个乡镇,对其中人均劳动所得低于万元的低收入民族村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思想观念、产业结构等进行分析,明确了北京少数民族村低收入问题的本质原因及发展对策。结果表明,北京山区交通干线通达性很强,山区的环境优势和生态功能凸现,生态搬迁、新农村建设等政策实施力度较大,因而,偏远的自然环境不是限制低收入民族村发展的关键因子。人力资本不足、自我发展能力弱,使得社会分工发展缓慢,是北京少数民族村收入低下的原因。如何快捷、有效地解决北京市18个民族村的低收入问题,必须依靠政府、民族村、村民等多方力量,加大定向扶助;同时,把农民...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胡艳霞 曹均 王富荣 马艳阳 孙明德
文章以北京市民委认定的123个少数民族村(2014)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走访12个区县、54个乡镇,对其产业发展和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少数民族村产业结构符合"配第-克拉克定理",其主营业务收入和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符合库兹涅茨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从2006~2012年,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产及一产从业人员比重下降;而三产从业人员和三产比重相对上升;由于坚持发展产业、多途径推动村庄改造、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加大政策集成等措施实施,少数民族村民致富能力得到加速发展;但仍存在远郊、近郊、城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产业发展特色不明显、少数民族村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较低,组织化程度...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东晖 靳永爱 刘涛
少数民族生育转变是中国人口转变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少数民族生育转变为认识中国生育转变历程提供了多样视角。使用历次全国人口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微观数据描述了不同少数民族生育指标的变化,并使用分层线性模型区分了民族内部以及民族之间的差异如何解释不同民族生育行为的差异。研究发现,各民族的总和生育率都呈现下降趋势,2000年以后大多数民族的总和生育率接近或低于更替水平,部分民族的总和生育率近年来略有回升。少数民族生育行为存在很强的异质性,不同民族生育模式不同。民族特征对生育行为的影响仍然存在但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民族内部的个体社会经济特征差异超越民族之间的差异成为影响少数民族生育行为的主导因素。
关键词:
少数民族 生育转变 总和生育率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何丽 王雅洁
以北京某理工类大学英语民族班的41名新生为受试,采用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考察他们对本民族语、汉语普通话、当地汉语方言以及英语的语言态度。结果显示两个民族的新生对本民族语和英语的语言态度积极,对汉语普通话及当地汉语方言的语言态度存在差异。藏族新生对汉语普通话和英语的认同度略高于维吾尔族新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范才成 沈再新
文章通过湖北土家族与汉族两个民族农民收入差异的比较分析,指出正式制度虽然对收入分配起着决定作用,但非正式制度对收入分配特别是收入差异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并强调少数民族群众收入差异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现象,它同时也是社会文化现象,其根源不应只在经济方面去探索,还要看到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场景。
关键词:
散杂居少数民族 农民收入 非正式制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兆峰 刘庆芳
选取2014和2017年两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运用地理集中指数、不均衡指数、G指数、核密度分析,揭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空间异质性特征,进而利用地理探测器、叠加分析和邻域分析等方法,探测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空间异质性的形成因素。结果显示:①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呈集聚分布态势,西南地区和长江中游地区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数量占比高达63.58%;在省区层面上,贵州、云南等较为集中,总体呈由西南地区向西北地区和沿海地区逐渐减少的趋势。②热点区大部分位于西南地区,冷点区为东部和东北部地区,次冷点区和次热点区呈大幅扩展趋势。③高密度核心区位于湘桂黔三省交界处,辐射区主要分布于云南和四川南部地区,微型核心区连接成线形成次密集绵延带。④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分布受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民族文化的整体作用力较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总体上趋向于长江中上游、地形起伏度较小且距离中心城市较远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何忠伟 桂琳 刘芳
本文设计了"北京市少数民族乡村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此分析"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少数民族乡村经济发展水平,为进一步准确掌握北京市少数民族乡村的资源禀赋和发展需求,全面实现北京市少数民族乡村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少数民族 乡村经济 评价 北京市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矗群 李福仙 张开宁
在少数民族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除了需求巨大、总量严重不足的供需矛盾外,还存在严重的"供需错位"的突出问题,并逐步上升成为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养老服务的主要问题之一。具体表现在政府的投入绝大部分在县、乡(镇)级,对村组(社区)投入少之又少,使巨大的居家养老需求得不到相对应和相适应的供给回应。另外,"重机构、轻居家",养老机构建设迅速但利用率低,公共资源闲置现象严重。破解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养老服务"供需错位"的难题,需要突破局部思维整体建设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借鉴卫生系统的三级服务网络经验建设农村养老三级服务网络;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沈鸿 赵永乐
在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设计出若干影响因素变量指标,先对广西壮族聚集地区农村发放35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11份,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影响因素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因素维度结构提出假设;再采用"配额"加"随机"的抽样方法,对广西、云南、贵州、四川4省的壮族、彝族、苗族、藏族、瑶族、布依族、侗族、哈尼族和傣族等9个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发放独立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652份;对原假设进行验证性分析,结果表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影响因素由6个维度构成,分别是教育与医疗、经济、民族文化、自然地理、人口、法律法规,...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余海波
文章阐述了民族认同的内涵,学校在少数民族学生认同构建中的作用以及影响,认为少数民族学生对本民族的认同以及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是两种不同层次的认同,两者的构建应该是和谐的。和谐是指"合而不同",是建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上的、尊重各民族文化差异之上的和谐。学校在引导青少年构建民族认同的过程中,应关注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背景,树立多元文化的教育理念,在学业和经济方面对少数民族学生给予关心。
关键词:
校园 和谐民族认同 制约因素 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程中海 罗芳
以新疆93户少数民族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统计分析了少数民族农户借贷行为特征,运用Probit模型及Tobit模型分别估计正规借贷、非正规借贷行为的借贷意愿及借贷规模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房屋价值、家庭总人口数、土地承包费用、对银行借贷政策认知、地区分布等因素共同影响正规借贷与非正规借贷的意愿;户主受教育年限、正规借贷利率共同影响正规借贷与非正规借贷规模,并且,正规借贷与非正规借贷的意愿与借贷规模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反向变化。
关键词:
少数民族农户 借贷行为 新疆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勇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人口离开家乡外出从事各类务工经商活动,使用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就业状况以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显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成为雇主和自营劳动者的可能性显著低于汉族流动人口,而成为雇员和失业的概率均显著高于汉族;并且不同的少数民族在就业状况方面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进一步的计量检验表明:女性、来自城镇、年轻或年龄偏大、受教育水平较高、跨省流动、流入东部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更可能从事雇员工作,而不是成为雇主或自营劳动者;而男性、中年、受教育程度较高、跨省流动、流入东部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失业的概率显著更低。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流动人口 就业状况 影响因素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郑新蓉 王学男
理科教育质量事关少数民族学生认知发展、就业前途以及社会和谐与稳定。本文分析影响少数民族理科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民族地区语言-教学模式处于新的探索阶段,理科教师的语言转换能力难度较大,理科课程标准难度过高,理科教师的招聘与配置不足,以及缺乏语言与文化适宜的教育资源等。应兼顾民族地区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的特殊发展需求,理科教育需定位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以及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实际能力。建议开设"语言与文化适宜的教学法"等课程,提高民族地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语言转化能力;加强基于教育与心理的实证研究与理科教学实践探索。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红娟 徐梦菲
低碳生产行为指农户在生产过程的各方面、各环节降低碳排放的行为。根据相关文献及少数民族农户的生产特点,分析影响农户低碳生产行为影响因素,运用Logit建立影响因素模型。选择云南耿马县200户佤族农户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农业收入、土地面积、周围人行为方式等3因素影响较为显著,政府在良种、化肥、农药和农机具方面的补贴,政府制定的环境制度规范,农业技术培训体系,农户年龄等4因素影响不显著。针对分析结果提出少数民族农户低碳生产行为的建议。
关键词:
少数民族农户 生产行为 碳排放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敏 杨红娟 刘海洋
家庭碳排放是构成生活消费间接碳排放的基本单位,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碳排放量不断增加。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农户由于消费习惯不同,家庭生活消费间接碳排放特征也不同。云南是少数民族集中的地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沿。论文选择云南壮族、纳西族、哈尼族、白族、苗族、回族、黎族、佤族、傣族等少数民族农户进行研究,采用PPS方法调查各少数民族农户2012-2014收入和消费数据,运用LMDI模型把户均间接碳排放增量分解为碳排放系数、消费结构、消费支出与收入的比、户均收入4个因素,分析各少数民族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得到消费支出与收入的比是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为了引导少数民族农户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