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79)
2023(4704)
2022(3883)
2021(3511)
2020(2868)
2019(6607)
2018(6095)
2017(12034)
2016(5724)
2015(6341)
2014(5967)
2013(5725)
2012(5210)
2011(4573)
2010(4943)
2009(5021)
2008(3848)
2007(3393)
2006(3142)
2005(3087)
作者
(14887)
(12236)
(11753)
(11396)
(7383)
(5709)
(5611)
(4732)
(4627)
(4195)
(4040)
(4011)
(3973)
(3685)
(3654)
(3571)
(3552)
(3516)
(3451)
(3293)
(2935)
(2810)
(2785)
(2782)
(2720)
(2640)
(2591)
(2498)
(2481)
(2452)
学科
(24585)
金融(24584)
(22545)
经济(22526)
(21235)
银行(21234)
(20730)
(16968)
管理(15106)
中国(14811)
(14807)
企业(14807)
中国金融(10851)
(8174)
地方(8154)
(7529)
方法(7194)
业经(6568)
数学(6190)
数学方法(6131)
(5888)
财务(5867)
财务管理(5862)
企业财务(5651)
(5437)
贸易(5428)
(5285)
(5098)
(5086)
理论(4756)
机构
大学(73875)
学院(73712)
(33650)
经济(32928)
管理(28108)
中国(26940)
研究(24562)
理学(23493)
理学院(23207)
管理学(22881)
管理学院(22734)
(18950)
(16397)
(14677)
中心(14441)
银行(14218)
(14148)
金融(13878)
(13318)
财经(12955)
北京(12920)
科学(12432)
(11830)
人民(11524)
经济学(11396)
(11069)
国人(10532)
中国人(10481)
中国人民(10409)
经济学院(10398)
基金
项目(48449)
科学(38865)
研究(37299)
基金(36100)
(30172)
国家(29916)
科学基金(26923)
社会(25132)
社会科(24026)
社会科学(24022)
基金项目(18755)
(17780)
自然(16007)
教育(15923)
自然科(15712)
自然科学(15712)
自然科学基金(15447)
(15172)
编号(14867)
资助(14590)
成果(12329)
(11213)
(11108)
重点(10803)
国家社会(10708)
(10633)
创新(10374)
(10162)
课题(9992)
项目编号(9855)
期刊
(34951)
经济(34951)
(25734)
金融(25734)
研究(24784)
中国(16399)
(12204)
管理(10510)
学报(8861)
科学(8268)
(7578)
大学(7446)
学学(6774)
教育(6759)
财经(6433)
经济研究(6194)
技术(5855)
(5479)
业经(5160)
理论(5064)
中国金融(4680)
实践(4651)
(4651)
国际(4648)
图书(4252)
农业(4206)
问题(4130)
(4006)
现代(3611)
商业(3413)
共检索到1222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北京市金融工作局会同北京市发改委发布了《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金融业发展规划》。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北京将加快推进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建设,充分发挥中关村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的先行先试作用;探索发行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建立保障性住房长效融资机制;引导商业保险参与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争取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戴国强  邓文慧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已进入到了最后的关键阶段。上海、北京和深圳凭借各自的优势金融资源,相应提出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框架。本文通过对比总结三地的金融发展布局和现有成果,试图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戴国强  邓文慧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已进入到了最后的关键阶段。上海、北京和深圳凭借各自的优势金融资源,相应提出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框架。本文通过对比总结三地的金融发展布局和现有成果,试图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旭路  
本文围绕北京市构建国际金融中心问题,针对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将北京与其他国际金融城市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分析认为北京凭借其丰沛信息资源以及储备大量高层次研究人员及其他方面的优势,已经具备了成为金融中心的潜质;同时为了避免金融中心的重复建设问题,文章从国际、国内以及市内金融功能区三个角度,对北京市未来金融中心的功能进行了定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谢太峰  
北京市委、市政府正式发布的《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将北京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的目标,要顺利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要增强北京对国际国内金融资源的吸引力和积聚能力,而且还必须对所拥有或所聚集的金融资源在区内进行合理配置。本文在分析北京市金融业发展空间布局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金融资源空间布局调整的基本原则与思路,探讨了北京市金融资源空间整合的模式选择。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党开宇  吴冲锋  
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支柱之一,也是知识密集型产业。随着因特网已广泛地进入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带来了一场“端到端的革命”,金融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本文介绍了金融中心的状况,分析了互联网对金融业、金融中心的深远影响,提出了今后中国金融业的发展重点与方向。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陶冶  
本文认为,发展国际金融中心是北京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北京国际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发展的需要,是北京金融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北京长远发展战略的需要;发展国际金融中心,北京有得天独厚的金融地缘优势,有优良的经济发展环境,有完善的金融业态和金融监管体系,有巨大的投资空间,有大量的金融研发机构和丰厚的人才储备,同时有着丰富的国际交往经验。文章提出,北京发展国际金融中心,应立足于我国现实情况,有特色,有创新;注重整合周边省市资源,领衔区域经济发展;加强金融领域软硬件方面的建设,加大在金融方面的开放程度。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郭云钊  张鹏  
全球离岸金融中心的地域分布及其特征离岸金融中心全球范围分布状况全球离岸金融中心地域分布呈现出显著的地缘性和时区性特征。地缘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小国、岛国型离岸金融中心的形成及发展。典型的如巴林、开曼群岛、新加坡等就是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起来的全球著名离岸金融中心。地缘性特征还表现为一些边缘区域(岛国型、小国型)离岸金融中心,其或者依赖某个主要经济区,或者完全切断与其他经济区的联系。如蒙特塞拉特就是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史蒂芬·柯恩  
金融中心之间的国际竞争极为激烈,而全球金融危机将加速其格局的改变。美国和欧盟的金融市场仍旧提供着全球近四分之三的金融服务,但危机之后,它们在许多市场领域的活动都明显萎缩了。新兴金融市场,尤其是亚洲,在过去几年内迅速增长,并且开始加速它们对传统金融中心的追赶步伐。北京、首尔、深圳、上海和迪拜等新兴金融中心自2007年以来国际排名迅速提高,在竞争力水平方面,首尔上升了42%,北京27%,孟买22%,上海16%。关于金融中心的未来竞争态势,我们总结出了四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第一,由于既有的市场优势和良好的经济环境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容  潘明清  曾志庆  谢清华  
基于当前城市网络和金融地理研究,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城市金融中心性指标以衡量金融发展水平,并运用中国2005-2019年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对金融中心性和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中心性指数的增强显著提升城市创新能力,且这种促进作用呈现明显的"边际效应"递减的非线性特征;城市金融中心性的提高不仅能直接作用于区域创新能力,而且可以通过加快生产资本形成、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加大外商投资力度产生积极影响;中、西部区域创新系统将从城市金融中心性提升中获益更多,金融危机前后城市金融中心性的提高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明显不同,危机后的作用效果上升明显。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恒   殷志高  
基于城市网络视角探讨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差距的影响,对完善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体制机制、推动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使用2011—2020年中国284个地级以上城市数据,实证检验金融空间关联网络的平衡发展效应。研究表明,金融网络中心性能够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缩小城市经济差距,有利于推动经济平衡发展。地理区位和城市群类型差异会诱致金融网络中心性的平衡发展效应产生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对东部地区和核心城市群地区的影响更为明显。在宏观层面,金融网络中心性能够通过增强城市经济韧性和市场潜能缩小城市经济差距,而企业进入和企业成长则是金融网络中心性推动城市经济平衡发展的重要微观基础。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网络中心性会缩小城市内部差距和南北地区差距,但并不利于城乡之间的经济平衡发展。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何理  董笑蕊  韩雯  李昕昕  
本文在路径依赖理论框架下,分析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路径和关键事件对国际金融中心变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梳理、分析和总结了伦敦和纽约金融中心演进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后续效应和经验启示。基于上述案例研究,结合北京经济金融发展现状,本文提出了北京金融中心建设能够运用的关键事件及其路径选择。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2021年9月24日,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联合英国智库Z/Yen集团发布第30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lobal Financial Centres Index)。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从营商环境、人力资源、基础设施、金融业发展水平和国际声誉五个维度对全球金融中心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以展示全球金融中心发展水平,探讨全球金融中心发展规律,研究分析全球金融中心发展的新趋势和新问题(图1)。全球金融中心指数自2007年3月正式问世以来,每年3月、9月更新一期,由于其评价的公信力和及时性,被誉为全球金融中心的"晴雨表"。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武澎  王恒山  
文章主要将超网络和特征向量中心性的理论方法运用于社交网络信息交互过程中重要节点的评判研究,在对社交网络信息交互系统构成及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一个社交信息超网络模型,并通过例子构建超网络的邻接矩阵和网络直观图。根据现有方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向量中心性的社交信息超网络节点信息交互综合能力的评判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了验证与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辉  申玉铭  王伟  邓秀丽  
在全球金融服务业呈现集群组织背景下,金融机构在城市之间及城市内部相互作用影响,形成了复杂的网络关系。以北京市金融街为例,利用社会复杂网络研究方法,通过网络节点中心度、网络密度和网络集中度定量测度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服务业网络特征,结果发现:①金融服务业网络存在明显的等级性,"一行三会"处于金融网络关系的中心位置,在相关金融服务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和作用;②不同类型金融服务业机构间存在紧密联系性,网络密度较高;③整个金融服务业网络中银行服务业及金融管理机构在网络中发挥着主要作用;④最后,借助Porter菱形理论从区位、历史文化、信息、金融资源、政策等不同角度探讨金融服务业集群的基础、引力和推力等因素,为北京金融中心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