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25)
- 2023(7463)
- 2022(6608)
- 2021(6055)
- 2020(5452)
- 2019(12856)
- 2018(12645)
- 2017(24902)
- 2016(13834)
- 2015(15525)
- 2014(15620)
- 2013(15602)
- 2012(14823)
- 2011(13331)
- 2010(13486)
- 2009(12373)
- 2008(12621)
- 2007(11528)
- 2006(9588)
- 2005(8616)
- 学科
- 济(56519)
- 经济(56449)
- 管理(37780)
- 业(37567)
- 企(29934)
- 企业(29934)
- 方法(29663)
- 数学(26360)
- 数学方法(26116)
- 财(15793)
- 农(15287)
- 学(13823)
- 中国(13160)
- 地方(11015)
- 贸(10861)
- 贸易(10857)
- 制(10629)
- 易(10489)
- 务(10478)
- 业经(10474)
- 财务(10458)
- 财务管理(10428)
- 农业(10075)
- 企业财务(9952)
- 银(8938)
- 银行(8911)
- 和(8545)
- 融(8400)
- 金融(8398)
- 行(8384)
- 机构
- 大学(203055)
- 学院(200456)
- 济(81351)
- 经济(79673)
- 管理(76101)
- 研究(68726)
- 理学(66165)
- 理学院(65329)
- 管理学(64078)
- 管理学院(63709)
- 中国(51317)
- 京(45713)
- 科学(44991)
- 农(40702)
- 财(37249)
- 所(36422)
- 业大(34270)
- 研究所(33392)
- 农业(32475)
- 中心(32044)
- 财经(30104)
- 江(29558)
- 北京(28967)
- 经(27379)
- 范(25728)
- 师范(25399)
- 经济学(25237)
- 院(24142)
- 州(23245)
- 经济学院(23014)
- 基金
- 项目(136034)
- 科学(106634)
- 基金(100226)
- 研究(93919)
- 家(88988)
- 国家(88289)
- 科学基金(74737)
- 社会(58939)
- 社会科(55863)
- 社会科学(55844)
- 基金项目(53771)
- 省(52067)
- 自然(50761)
- 自然科(49608)
- 自然科学(49591)
- 自然科学基金(48752)
- 划(45241)
- 教育(43429)
- 资助(41242)
- 编号(37094)
- 重点(30958)
- 部(30510)
- 成果(30208)
- 发(28652)
- 创(27769)
- 科研(27060)
- 计划(26478)
- 创新(26053)
- 教育部(25634)
- 课题(25359)
共检索到2861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连强 牛树奎 陈锋 陶长森 陈羚 张鹏
【目的】森林燃烧性是森林被引燃的难易程度和着火后的火行为特征,分析可燃物火行为及燃烧性为妙峰山林场地表可燃物管理、火险区划及森林防火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林场内12种主要森林类型调查数据和二类清查资料,选择地表潜在火行为、火环境、可燃物理化性质及床层结构4大类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计算104个小班地表可燃物燃烧性并对地表可燃物燃烧性指数CI进行了排序。【结果】(1)无风条件下104个小班中,各优势树种小班地表潜在火行为有以下规律:针叶林普遍较大且地表火强度达到2 000 kW/m以上、蔓延速度3 m/min以上、火焰高度1.5 m以上,灌木林次之地表火强度700~2 000 kW/m、蔓延速度1.5~3 m/min、火焰高度1~1.5 m,阔叶林较小地表火强度700 kW/m以下、蔓延速度1.5 m/min以下、火焰高度1 m以下。(2)主成分分析表明,地表可燃物燃烧性与火行为指数正相关,与海拔因素负相关,与含水率负相关,与有效负荷量和床层高度正相关。(3)聚类分析表明,小班地表可燃物燃烧性指数CI分为5个等级:高燃烧性(Ⅰ)、较高燃烧性(Ⅱ)、可燃烧性(Ⅲ)、较低燃烧性(Ⅳ)、低燃烧性(Ⅴ)。各燃烧性等级的小班优势树种分别为:油松、落叶松、侧柏等针叶林,位于林场东南、西北部;油松、落叶松、侧柏与栓皮栎、五角枫等针阔混交林,主要位于林场西北部;栓皮栎、黄波罗、五角枫等阔叶纯林,集中于林场东南、西北部;山桃、荆条等灌木林及少数栓皮栎林、黄波罗等阔叶混交林,分布在林场东北部;荆条、山杏、鼠李、绣线菊等灌木,主要位于林场西南和中部。【结论】以油松、落叶松等针叶林为主的小班地表潜在火行为普遍较大,极易形成高强度地表火,易发生树冠火;燃烧性受到火环境、火行为和可燃物的影响,特别是可燃物有效负荷量、床层高度、海拔和含水率因子;高燃烧性和较高燃烧性小班多数位于林场北部、西北部,要注重对不同燃烧等级小班分类管理、科学巡护。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连强 牛树奎 陶长森 陈羚 陈锋
【目的】林分结构与火行为密切相关,调整林分结构可以有效降低火行为,对森林防火工作有指导意义。分析北京妙峰山油松林分结构与地表潜在火行为的相关性,探究林分结构指数对地表火行为的影响,为妙峰山油松林可燃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以妙峰山地形相近、结构差异较大的油松林为研究对象,调查和测定样地中的乔木、灌木、草本和枯枝落叶数据,利用Rothermel模型计算油松林潜在火行为指标,采用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及方差分解法,研究油松林地表潜在火行为与林分结构的关系。【结果】(1)油松林地表潜在火蔓延速度(R)、火强度(I)、单位面积热量(HPA)取值范围分别在2~6 m/min、300~1 400 k W/m、4 000~5 500 k J/m2之间。(2)潜在火行为与结构指数相关性:乔木层R、I与平均树高呈显著正相关,与平均枝下高、平均冠幅、冠长率相关性较小。灌木层R、I与灌木密度、株数呈显著负相关,而与高度相关性较小; HPA与灌木高度呈显著正相关。灌木密度、株数过大或过小都有利于增强地表潜在火行为,反而灌木量适中时地表潜在火行为较低。草本枯枝落叶层I与床层高度、草本盖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紧密度与log I呈显著正相关与HPA呈极显著正相关。(3)对地表潜在火行为的解释力,草本枯枝落叶层结构指数>灌木层结构指数>乔木层结构指数,草本枯枝落叶层和灌木层结构指数的交互作用贡献率大于乔木层与草本枯枝落叶层、灌木层结构指数的交互作用。【结论】妙峰山油松林普遍处于低强度地表火,可引发中强度地表火,有引发高强度地表火的可能。地表潜在火行为与乔木层、草本枯枝落叶层结构呈正相关,而与灌木层结构呈负相关;其中,乔木层的树高,灌木层的密度、株数、盖度,草本枯枝落叶层的草本盖度、床层高度、紧密度对地表潜在火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各个层次的影响由大到小分别为草本枯枝落叶层>灌木层>乔木层。整体来看,地表潜在火行为大小主要受到地上可燃物的影响尤其是草本枯枝落叶层,而乔木层的影响相对较小。
关键词:
油松林 地表潜在火行为 林分结构 相关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陶长森 牛树奎 陈羚 李连强
【目的】树冠火是一类对森林生态系统特别是针叶林造成严重损害的森林火灾。了解针叶林冠层特征,探究树冠火发生、蔓延机制,估测潜在冠层火行为是预防和扑救树冠火的关键。【方法】本研究以妙峰山地区主要的针叶林,油松林和侧柏林作为研究对象,调查灌木、草本和地表枯落物负荷量,采用分段标准枝法对冠层可燃物负荷量进行了分层调查与测算,研究冠层特征(冠层密度、冠层可燃物负荷量)的垂直分布规律;并利用树冠火发生和蔓延模型以及火焰高度和强度模型,按照树冠火类型划分标准,研究针叶林树冠火发生的概率、类型和潜在火行为。【结果】油松林平均冠层密度为0.192 kg/m~3,侧柏林为0.127 kg/m~3,油松林冠层平均有效可燃物载量为1.21 kg/m~2,侧柏林为0.619 kg/m~2;油松林和侧柏林的下层(0~3 m)垂直分布差异性较大,油松林下层可燃物负荷量占整体负荷量10.5%,而侧柏林则高达21.1%;在中等和高的燃烧情况下,2种林分均表现出较高的潜在火行为指标,油松林最高蔓延速度、火线强度和火焰高度分别为:91 m/min、45 281 kW/m、23 m,侧柏林为85 m/min、19 911 kW/m、16 m。【结论】冠层密度和冠层可燃物负荷量随树高变化趋势相似;林分树冠火发生概率和类型与林分冠层可燃物和冠层密度的垂直分布关系密切;2种林分的连续型树冠火的潜在火行为估算指标具有蔓延速度快,火焰强度大,火焰高度高的特点,一旦发生树冠火,人为处置困难。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鲁绍伟 余新晓 刘凤芹 张振明 赵广亮 姚永刚
该文根据北京八达岭的自然条件和森林分布状况,对林区植被的易燃性进行了研究与分析.选取了八达岭林场121个小班作为研究对象,以其样地内的植物(树种)组成、郁闭度、坡度、坡向、海拔高度、灌草生物量、枯落物生物量、森林类型和平均枝下高等因子作为燃烧性分量,对各小班的燃烧性综合指标进行计算、排序,划分了5个燃烧等级,统计不同等级所包含小班的面积和所占百分比,并利用GIS绘制了八达岭林区燃烧等级分布图.结合目前所进行的森林健康经营,提出采用原生森林植被近自然恢复、游憩设施建设、现有林地肥力恢复降低火险等级综合措施、监测体系建设措施降低森林火险等级,对该地区森林防火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牛树奎 崔国发 雷鸣 李新彬 赵树田
该文根据北京市怀柔县喇叭沟门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条件和森林分布状况 ,对森林和林区植被的易燃特性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选取了植物 (树种 )组成、郁闭度、林分年龄、森林类型、坡向、坡度、海拔高度等 7个林分因子作为燃烧性分量 .通过对各小班的燃烧性综合指标的计算、排序 ,划分了 5个森林燃烧性等级 .并在此基础上 ,对喇叭沟门乡进行了防火区划分 ,为制定自然保护区规划和开展森林防火工作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森林燃烧性 防火区 自然保护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梅 温鹏 许惠敏 张永福 李伟克 刘晓东
【目的】油松林是华北地区典型针叶林分,易发生森林火灾。通过对油松林地表火行为模拟研究可以为森林可燃物管理,林火预防及扑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以北京市十三陵林场油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地表枯死可燃物(1、10、100 h时滞)和灌层可燃物,记录林分因子(第1枝下高、树高、林龄和胸径)和环境因子(坡度、坡向和海拔)。结合内业实验测可燃物含水率和热值,利用火行为模拟软件Behave Plus5.0,对1 h时滞可燃物设定不同含水率和风速值,模拟所研究林分地表火蔓延速度、火线强度、火焰高度以及单位面积发热量4个重要的火行为指标。【结果】1、10、100 h时滞和灌层可燃物占总可燃物载量比分别为78%、5%、4%和13%。基于实测可燃物载量和含水率,油松林地表火蔓延速度平均值为2.1 m/min,火线强度平均值为270 k W/m,火焰高度平均值为0.95 m单位面积发热量平均值为7 139 k J/m~2。油松林1 h时滞可燃物载量显著高于10 h时滞和灌层可燃物载量。在1 h时滞可燃物含水率为6%,风速为40 km/h的强风和干旱天气条件下,油松林地表火蔓延速度平均值为15.1 m/min,火线强度平均值为3 278.5 k W/m,火焰高度平均值为3.1 m,单位面积发热量平均值为12 337.5 k J/m~2。【结论】油松林内1 h时滞细小可燃物载量高于其他类型可燃物载量。地表火蔓延速度慢,火强度低,火焰高度低于第一枝下高,在正常天气条件下容易被扑灭。模拟结果表明油松林在低含水率的条件下,风速会显著增加地表火蔓延速度,难以人为扑灭,需清理地表可燃物,降低火险。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小雪 彭徐剑 胡海清
通过对黑龙江省48种主要草本可燃物理化性质的测定,并分析了草本间在各指标上的差异,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可燃物的燃烧性的各指标进行权重的确定,并计算各草本的燃烧性值,最后对草本的燃烧性进行排序。结果表明:各草本风干含水率在10.53%~104.55%,其中假升麻Aruncus sylvester Kostel.最低,铃兰Convallaria majalis L.最高;绝干含水率在135.29%~2200%,其中苔草Carex tristachya最低,水金凤Flos seuRadix Impatientis nolitangeris最高;灰分含量在4.52%~25.84%,其中耳叶蓼Po...
关键词:
草本可燃物 燃烧性 理化性质 黑龙江省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凯 牛树奎
RotheRmel模型以燃烧物理学为理论基础,基于能量守恒定律,属于物理机理模型。基于RotheRmel模型,利用Behave Plus 5.0 5软件,采用自定义可燃物参数模型,通过输入不同的可燃物模型参数,包括不同时滞的地表枯枝负荷量、可燃物床层厚度、含水率、热值、风速、坡度等,研究计算了不同可燃物湿度条件下北京鹫峰国家森林公园潜在地表火行为状况,即蔓延速率、单位面积发热量、火线强度和火焰高度等。结果表明:4种林型火行为指标均随可燃物湿度、坡度增大而降低,油松Pinus taBulifoRmis林极易发生高强度地表火,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林易发生中强度地表火,华...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朱霖 李智勇 樊宝敏 张德成 苏立娟
【目的】评价妙峰山森林文化价值,对我国其他地区的森林文化价值评估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为全面开展中国森林文化价值量化评估探索路径。【方法】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调研受访者对森林文化的认同程度,评估妙峰山森林文化价值,继而采用逐步回归法分析受访者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古树名木、寓言典故和神山传说是受访者接触程度最高的文化符号;受访者了解森林文化的方式呈现多元化,互联网和书籍是最主要的途径;森林采摘是受访者最乐于接受的森林实践活动;94%以上的受访者认同森林具有文化价值,认可程度较高;舒缓心情是受访者最为认同的福利(占比为82.32%),其次为锻炼身体(占比为62.20%)和休闲娱乐(占比为45...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崔文彬 乔启宇 牛树奎 李慧清
通过两次地表火模拟实验,测量了地表火的主要燃烧参数,包括火蔓延速度、火焰高度、火墙厚度以及地表火火头前方的风速和温度,并计算得出对应的火线火强度.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在火头前方空气中某点温度主要取决火强度和该点与火头的距离;离火头较近时辐射起决定性作用,在离火头距离小于25m以后,随着火头的接近,火头前方的风速有增大的趋势;对于900kW·m-1左右的中能量地表火,火头卷吸作用的范围大于6.5m.定性地说,蔓延速度快,火墙厚度就增大.
关键词:
地表火,火强度,温度,风速,油松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小雪 彭徐剑 胡海清
应用SX2-10-13型马弗炉和电炉对黑龙江省主要草本可燃物灰分含量及燃烧速度进行了测定,分析了不同草本可燃物、同一科草本可燃物及科与科之间灰分含量及燃烧速度的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从灰分含量及燃烧速度综合分析得出,灰菜的灰分含量(25.48%)为20种草本可燃物中最高,其燃烧速度(0.723 4 s)为20种草本可燃物最慢,说明其阻火性能为20中草本可燃物最好;而唐松草的阻火性能最差,其灰分含量(4.85%)为20种草本可燃物中最低,燃烧速度(0.113 5 s)为20种草本可燃物最快;草本可燃物科与科之间灰分含量与燃烧速度比较分析得出,草本可燃物科与科之间灰分含量与燃烧速度没有固定的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敏 任云卯 周晓东 陈思帆 高钰 王会娟 顾泽 刘晓东
【目的】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对北京西山试验林场侧柏林冠层可燃物特征及其潜在火行为的影响,为冠层可燃物调控和预防高能量连续型树冠火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以北京西山试验林场侧柏为研究对象,设置3种间伐强度(低15%、中35%、高50%,均为株数强度)的处理,并设置对照样地,每种处理设置3块重复样地。基于标准枝法所调查冠层可燃物参数(枝条数量、长度、基径),对冠层可燃物载量建立线性回归模型,进一步计算冠层容积密度。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探讨不同间伐强度对冠层可燃物特征(冠层可燃物载量、冠层容积密度)的影响。利用Behave Plus 5.0软件,分别根据样地可燃物含水率和气象条件设置中度湿度条件和10 m高空风速(0~18 m/s),探讨不同间伐强度对树冠潜在火行为指标(树冠火蔓延速率、火线强度、火焰长度、单位面积发热量等)的影响,并依据树冠火转化模型研究抚育间伐对连续型树冠火发生的影响。【结果】(1)林分冠层可燃物特征在不同间伐强度下存在差异,中度间伐强度下与未间伐样地差异最显著,冠层可燃物载量、冠层容积密度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减少,冠层可燃物载量由3.280 kg/m~2减少到0.540 kg/m~2,冠层容积密度由0.478 kg/m~3减少到0.056 kg/m~3。(2)不同间伐强度下林分冠层可燃物载量、冠层容积密度垂直分布特征为随树高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少。(3)树冠潜在火行为指标在中度间伐强度下与未间伐样地差异显著,其中火线强度、火焰长度以及单位面积发热量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减小,树冠火蔓延速率在抚育间伐后小于未间伐样地,但不随间伐强度的变化而变化,临界树冠火蔓延速率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在未间伐、低度间伐强度下样地将发生连续型树冠火,中度、高度间伐强度样地不发生;随着间伐强度增大,发生连续型树冠火时所需10 m高空风速由6 m/s逐渐增大到8 m/s,火线强度由6 930 kW/m减少到5 829 kW/m,火焰长度由9.7 m减少到8.6 m,单位面积发热量由47 817 kJ/m~2减少到40 667 kJ/m~2,树冠火蔓延速率由8.7 m/s增加到8.9 m/s。【结论】抚育间伐影响冠层可燃物特征、树冠潜在火行为指标。中度间伐强度对冠层可燃物特征和树冠潜在火行为指标影响显著,通过减少冠层容积密度,可以有效降低树冠潜在火行为,避免连续型树冠火的发生。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对侧柏林进行冠层可燃物调控时建议采取中度间伐处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梁瀛 张思玉 努尔古丽 张毓涛 程平
对天山中部林区9种主要树种的含水率、热值、灰分及抽提物进行测定,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和可燃性指数综合评价体系,对天山中部主要树种的变化特征进行综合评价。树种燃烧性大小依次为:方枝柏>天山云杉>黑果小檗>山楂>忍冬>欧洲山杨>山柳>天山花楸>宽刺蔷薇。这些研究可为新疆天山森林林火发生预报、林火行为预报、灭火指挥、营林用火、生物防火等方面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
天山 森林可燃物 燃烧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克 倪泽仁 刘晓东 张运生 何诚
【目的】研究南京市5个常见树种的燃烧性,为可燃物管理及防火树种的筛选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南京市老山林场常见的3个针叶树种(杉木、马尾松、侧柏)和2个阔叶树种(女贞、麻栎)为研究对象,利用锥形量热仪对其树叶和树枝的热释放速率、热释放速率峰值、有效燃烧性、总热释放量、点燃时间、质量损失速率6项燃烧性指标进行测定,并利用因子分析法综合比较各树种的燃烧性。【结果】与其他4个树种相比,马尾松叶的总热释放量、质量损失速率和枝的热释放速率峰值、总热释放量最高,分别为7.29 MJ/m~2、0.051 g/s、228.45 kW/(m~2·s)和15.01 MJ/m~2,可知马尾松是极易燃树种;杉木叶的热释放速率峰值为208.89 kW/(m~2·s),而且点燃时间最短,表现出较强的燃烧性;侧柏的各项燃烧指标居中;麻栎叶的质量损失速率最低,为0.032 g/s;女贞叶、枝的热释放速率峰值和总热释放量均最低,分别为95.79,87.47 kW/(m~2·s)和2.14,9.69 MJ/m~2,是当地较好的防火树种。【结论】5个树种的燃烧性由强到弱依次是马尾松、杉木、侧柏、麻栎、女贞。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友均 路端正 崔国发 王立宇 高山
该文运用标准地调查法对北京妙峰山风景区森林植被进行调查和分类研究 ,主要目的是为风景名胜区中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提供依据 .根据森林资源的数量、分布特征以及生态环境的相似性和分异性规律 ,提出了在风景名胜区中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小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途径 ,并制定了妙峰山风景区保护小区的规划方案 .功能区划分为严格自然保护小区、资源管理自然保护小区、景观自然保护小区和珍稀植物繁殖自然保护小区 ,并且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
关键词:
风景区 自然保护小区 保护规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