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61)
2023(11060)
2022(9329)
2021(8581)
2020(7351)
2019(16823)
2018(16293)
2017(31184)
2016(16956)
2015(18291)
2014(17660)
2013(17036)
2012(15534)
2011(13752)
2010(13509)
2009(12131)
2008(11689)
2007(9950)
2006(8380)
2005(7082)
作者
(49960)
(41798)
(41470)
(39208)
(26376)
(20349)
(18775)
(16471)
(15765)
(14663)
(14165)
(13947)
(13404)
(12964)
(12963)
(12857)
(12745)
(12366)
(11963)
(11858)
(10640)
(10192)
(9890)
(9516)
(9435)
(9193)
(9034)
(9011)
(8626)
(8398)
学科
(66442)
经济(66371)
管理(43318)
(43107)
(34391)
企业(34391)
方法(33317)
数学(30409)
数学方法(29934)
(17474)
(15267)
(15172)
中国(15047)
地方(13436)
业经(13279)
(12328)
贸易(12324)
农业(12012)
(11928)
技术(10557)
环境(10083)
(9965)
(9900)
财务(9878)
财务管理(9863)
理论(9773)
企业财务(9366)
(8737)
(8697)
金融(8695)
机构
大学(228833)
学院(228728)
(88529)
经济(86799)
管理(85344)
研究(78638)
理学(75896)
理学院(74891)
管理学(73105)
管理学院(72691)
中国(56626)
科学(54305)
(50586)
(49959)
业大(43278)
(40805)
农业(40675)
研究所(38149)
(37421)
中心(36077)
(31991)
财经(31178)
北京(30824)
(29113)
师范(28625)
(28584)
(28573)
农业大学(27507)
经济学(27287)
(25616)
基金
项目(170514)
科学(133232)
基金(125165)
(113847)
研究(113200)
国家(112959)
科学基金(95630)
社会(72843)
社会科(69148)
社会科学(69128)
(67288)
基金项目(66853)
自然(66101)
自然科(64700)
自然科学(64680)
自然科学基金(63530)
(57956)
教育(52160)
资助(51110)
编号(42676)
重点(39070)
(36262)
(36185)
(35910)
计划(35165)
科研(33967)
创新(33638)
成果(32240)
科技(30848)
大学(30803)
期刊
(85061)
经济(85061)
研究(57884)
学报(48583)
(43821)
中国(41200)
科学(40752)
大学(35145)
学学(33559)
农业(29808)
管理(28318)
(28206)
教育(20488)
技术(17759)
(16728)
金融(16728)
(16609)
经济研究(15171)
财经(14550)
业经(14343)
业大(14052)
(13229)
(12455)
科技(12086)
统计(11991)
问题(11870)
农业大学(11726)
资源(11496)
(11468)
技术经济(10663)
共检索到3133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虞晨阳   陈瑾羲  
文章以提升城市街道可步行性为目标,以北京大院生活型街道为例,对街道边界空间要素对可步行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分析了3条北京大院生活型案例街道的边界要素构成及组合模式,并基于街景图像对街道可步行性进行评分,将要素与可步行性评分进行相关性研究,指出对可步行性影响高的边界要素及其作用,为大院生活型街道的更新设计提供参考。研究表明,要素的数量、感知边界要素的类型、要素的细部设计对街道可步行性有较高影响。此外,绿地要素的灵活运用能够显著提升街道的可步行性。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石金莲  王兵  李俊清  
本文运用POE(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基本研究方法,对北京玉渊潭公园做了调查研究。通过观察公园使用者的各类活动,采访公园的使用者以及发放抽样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北京玉渊潭公园的使用状况,并对调查所获直接、真实的信息和数据做分析、整理,得到POE评价分析报告。该报告可为玉渊潭公园改善服务设施、提高管理水平提供依据,也可为其它类似公园的设计管理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钱学昭  
玉渊潭见乌鸦有感 序:京城因建房舍、修公路,绿地日少。近年啄木鸟、杜鹃、乌鸦均已鲜见,使居民陷入枯寂的生存环境,听不到鸟鸣虫吟的各种天籁。记得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柏林里有野生灰鹤做巢其间;中南海之南海有大群天鹅栖息湖面。如果二十世纪的人们住在钢筋水泥的楼林里,将是多么可悲,可怕。十分赞成钱学森同志“山水城”、“园林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孙道胜  柴彦威  
在城市社区规划中,通常将社区视作各自独立的空间单元。这一方面导致对社区的内部空间结构缺乏考虑;另一方面,因为较少考虑与其他社区之间的关联,而容易出现区域协调较差、效率低下、重复配置、过度建设等问题。社区生活圈空间体系的构建有助于从居民行为出发,重新理解社区的微观结构,有助于在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中解决空间落地问题。研究采用"提出假设—实证验证"的方法,首先基于城市社区的"自足性"、"共享性"概念以及居民出行能力制约等因素,从理论上提出社区生活圈体系的三圈层结构:社区生活圈Ⅰ是自足性的圈层,以社区物理边界划定;社区生活圈Ⅱ是在居民出行能力制约下形成的,其中的设施主要面向本社区提供服务;社区生活圈Ⅲ是共享性的圈层,是多个社区生活圈之间重叠的部分。研究以北京市清河街道18个社区为案例,采用个体居民GPS数据,界定社区生活圈的时空范围,并通过社区生活圈内的"集中度"和"共享度"的计算,对案例社区进行社区生活圈层的划分。研究结果表明,社区生活圈体系的实际划分结果与理论假设相吻合。最后,研究提出了基于社区生活圈体系的公共服务设施空间优化策略,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分级落地提供了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孙道胜  柴彦威  
在城市社区规划中,通常将社区视作各自独立的空间单元。这一方面导致对社区的内部空间结构缺乏考虑;另一方面,因为较少考虑与其他社区之间的关联,而容易出现区域协调较差、效率低下、重复配置、过度建设等问题。社区生活圈空间体系的构建有助于从居民行为出发,重新理解社区的微观结构,有助于在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中解决空间落地问题。研究采用"提出假设—实证验证"的方法,首先基于城市社区的"自足性"、"共享性"概念以及居民出行能力制约等因素,从理论上提出社区生活圈体系的三圈层结构:社区生活圈Ⅰ是自足性的圈层,以社区物理边界划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徐伟星   曾鹏   刘蓓蓓   蔡良娃   施林丰  
以大连中心城区内7个地铁站点周边800 m范围内的步行空间环境为研究对象,通过对719名步行者进行问卷调查,借助结构方程模型,探析微观建成环境与站域可步行性的内在关联。研究发现,存在6个潜变量影响站域可步行性,“便捷性”占主导地位。结合实地调研情况,识别出建成环境中的人行道过街、天桥过街、地下通道过街和指示标识是高效失衡型指标,并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赵卫华  周芮  
在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城市社区关系也发生了变化。社区不仅是居民生活共享的地域概念,更凝结了居住在这里的居民的归属感、认同感。然而,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和城市改造,传统的单位制社区、熟人社区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邻里关系不再是亲密合作的关系,而变得越来越冷漠和陌生化。如何重构守望相助的邻里关系是现代社会进行社会整合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大栅栏街道社区的走访观察、个案访谈调研,结合社区的相关理论,分析了传统老旧社区邻里关系的变化及其成因。最后指出,在社会已经深刻转型的情况下,社区建设不能仅仅局限在地缘基础上的紧密关系构建,以互联网的普及为契机,通过"互联网+"重建地域社区的影响力越来越重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谭少华  李英侠  
对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片区进行街道步行安全的实证调研,通过文献查阅及问卷访谈,对10条街道开展了交通设施、空间环境及交通管理等三方面的安全性评价,并运用模糊数学法分析了各因素对步行安全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机动车速度、业态活力、路面占道停车是街道步行安全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模糊数学法在街道步行安全的评价和影响因素的重要度分析中,具有方法的合理性和创新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董晓峰  尹洪广  陈鹭  张亚娟  
以人为中心,全面、系统地满足居民的居住需求,具备一定韧性并与人居环境发展模式相适应的健康社区是建设健康城市的基础。在探讨健康社区内涵的基础上,建立了健康社区要素构成系统,并运用层级分析法、德尔菲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构建健康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并量化赋值。选取北京市海淀区上地街道4个典型社区进行实证研究,获得不同类型社区的健康社区建设差异性的原因。最后,针对研究中发现的社区短板,提出全面构建社区医疗保健、安全应急与生活服务体系、切实加强多层次社区体系建设、全面推进社区公共空间与园林绿地建设、促进社区街区的综合功能发展、有序完善社区便捷服务圈建设、完善社区营造与共建共享的优化对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黄经南  高浩武  但梦薇  
通过空间句法对武汉光谷步行街的空间可识别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一、二层平面中央环形轴线各空间句法变量值偏低,远离中心区域的多数区域整合度偏低(即平均深度较高),可达性较弱。剖析了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以使其成为组织更加良好的消费空间。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方远平  朱杏平  
城市游憩商业区具有旅游和休闲双重的功能,对消费者和游客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广州市北京路是广州具有代表性的游憩商业区,在广州城市旅游乃至城市商业格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北京路作为广州市的购物天堂被广泛认可,但其游憩功能开发明显不足。本文通过建立基于消费者行为的游憩商业区评价指标,通过对广州市北京路游客进行问卷调查,从消费者购物、游憩行为的角度进行分析,得出北京路游憩商业区的购物功能突出,但游憩功能设施不足,游客的满意度较低;而且北京路的历史文化景观开发不足。论文对北京路游憩商业区基本特征进行了总体评价,并从明确北京路国际RBD定位、加强游憩规划建设、提升历史文化品位等角度对北京路RBD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震   李佳萱   刘昉   张忠国   陈一涵  
为剖析服务供给与人群需求的失衡问题,文章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以北京市展览路街道为例,开展城市教育、文化、体育、绿地、福利、医疗等6类公共服务设施的全龄友好性评估与检验。研究揭示了居民主观体验对设施空间供给可形成有益补充,前往服务设施的便捷程度需要提升,设施空间供给与人群需求不够匹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及代际交互功能不够完备、人性化设计水平有待加强等问题。建议加强公交覆盖,提升步骑行体验;以人定量,优化设施空间供给;关注弱势群体需求,规范无障碍设计;提高设施使用效率,建设代际复合场地;提升人性化服务水平,鼓励公益性与营利性服务设施混合配置。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丁德明  廖飞  
审计过程是审计工作者运用知识将被审计对象的数据转化为审计信息的过程。审计工作者就是德鲁克所说的“知识工作者”,对审计组织而言,存在一个如何有效积累、共享、传递知识、促进组织知识增长的问题。本文以翠微支行汽车消费贷款审计为例,引入“信息空间”理论,分析了作为知识工作者的审计工作者在审计过程的知识应用,对国家审计组织的知识管理现状和策略做了一个探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尚意  罗梦婷  丁玥  景悦  
居家养老是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形式,它需要高效的商业和社会服务系统来支撑。在中国,许多城市推行"老年餐桌",以解决老年人做饭难的问题。在北京城区调查发现,"老年餐"的价位低,但承担"老年餐桌"服务的餐馆无力提供充足的送餐服务,原因在于居民需要的老年餐送餐总距离远远高于餐馆可提供的送餐总距离。为解决这个问题,本项目针对老年餐配送过程特点,建立包含客户需求时段、老年餐桌送餐成本等变量的数学模型,结合GIS的技术和物流的多种算法,探究老年餐配送系统在时间及成本限制下的最优送餐路线。所得解决方案为:第一,基于"旅行商"和"动态规划设计",建立了老年餐送餐集散中心模型,它可以解决老年餐送餐成本高的问题。第二,利用Arc GIS的网络分析功能,确定出最短的送餐线路,进而将最短的送餐线路起点作为老年餐的理想供餐点。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方榕  
针对当代中国新城街道被机动交通所主导、人行需求被忽视、街道生活消失,甚至出现难以建构宜人的街道环境的问题,认为规划和构建生活性街道是必要而迫切的。认为生活性街道的街道形态往往源于使用者自下而上的改造,而现有规划方法中对此少有相关的认识和描述。基于城市设计的视角,通过对典型生活性街道活动的观察,阐述了其运行方式,揭示了街道生活所依托的关键空间形态要素特征,提出了生活性街道的规划设计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