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41)
- 2023(6944)
- 2022(6098)
- 2021(5763)
- 2020(5139)
- 2019(12272)
- 2018(12189)
- 2017(22942)
- 2016(13213)
- 2015(15282)
- 2014(15393)
- 2013(14859)
- 2012(14044)
- 2011(12465)
- 2010(12745)
- 2009(11949)
- 2008(12129)
- 2007(10956)
- 2006(9348)
- 2005(8379)
- 学科
- 济(52274)
- 经济(52223)
- 管理(31449)
- 业(30252)
- 方法(25923)
- 数学(23297)
- 数学方法(23098)
- 企(22836)
- 企业(22836)
- 中国(17550)
- 农(14774)
- 财(13643)
- 地方(11481)
- 学(11004)
- 业经(10390)
- 农业(10008)
- 贸(9825)
- 贸易(9822)
- 易(9450)
- 制(8977)
- 教育(8590)
- 务(8293)
- 财务(8277)
- 财务管理(8254)
- 银(8250)
- 银行(8225)
- 融(8041)
- 金融(8039)
- 理论(7929)
- 行(7781)
- 机构
- 大学(186502)
- 学院(178903)
- 济(72790)
- 经济(71175)
- 管理(65832)
- 研究(63494)
- 理学(56378)
- 理学院(55630)
- 管理学(54427)
- 管理学院(54084)
- 中国(46775)
- 京(42848)
- 科学(39556)
- 农(33679)
- 所(33266)
- 财(33160)
- 研究所(30048)
- 中心(29763)
- 业大(29088)
- 北京(27897)
- 江(27447)
- 农业(26643)
- 财经(26233)
- 范(25938)
- 师范(25709)
- 经(23778)
- 经济学(23013)
- 院(22154)
- 州(21472)
- 经济学院(21019)
- 基金
- 项目(117452)
- 科学(90746)
- 研究(86499)
- 基金(82845)
- 家(71861)
- 国家(71233)
- 科学基金(59793)
- 社会(53004)
- 社会科(50109)
- 社会科学(50090)
- 省(45967)
- 基金项目(44013)
- 教育(41217)
- 划(39808)
- 自然(37951)
- 自然科(37057)
- 自然科学(37045)
- 编号(36686)
- 自然科学基金(36338)
- 资助(34356)
- 成果(31372)
- 重点(26825)
- 部(26253)
- 发(25493)
- 课题(25462)
- 大学(24326)
- 创(24185)
- 科研(22979)
- 创新(22432)
- 教育部(22357)
共检索到2756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伟
为了深入开发利用第四次人口普查抽样数据带,推广有关普查数据分析软件,P04项目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课题委托北京大学人口所主办的“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与分析研讨班”于1月6日~1月16日在北京大学举行。 1月6日的开幕式由课题负责人之一曾毅教授主持,国家统计局人口司孙怀阳司长、国家教委P04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马正亮
受教育部委托,兰州大学于1983年8月1日至26日举办了“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与分析讲习班”,这次讲习班是在联合国人口基金援助下举行的。 为这次讲习班讲学的有: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者查瑞传副教授,比利时人口学者默顿斯教授,英国人口学者希尔教授,美国人口学者屈塞尔教授。中外专家学者联合讲学,是这次讲习班的一个特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钱玉琨
1989年12月8日,国务院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在京召开了工作会议。国务院总理李鹏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和当前治理整顿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需要。近些年来,随着经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沈益民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是在任务重、时间紧、经费少、难点多的情况下进行的。与前三次人口普查相比,这次人口普查不仅人口基数空前增大,调查项目也增至21项,普查任务明显加重。如果从1989年5月国务院下达《关于进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算起,到普查登记仅有一年多,比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乔晓春
国家教委接受联合国人口基金援助的P04项目“中国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分析”课题组于1991年11月18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了“高校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分析学术讨论会。”与会的47名正式代表主要来自于受联合国人口基金P04项目资助的各高校人口研究所,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统计局,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计划委员会、民政部、全国老龄委员会等单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乔晓春
人口性别年龄结构是人口现象的动态和静态的综合反映,它既是出生、死亡运动的结果,又是人口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对第四次人口普查10%机器汇总资料进行分析以前,检验和评价普查汇总资料的准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孙兢新
《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办法》是根据国务院有关做好1990年人口普查的指示和原则,在试点和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的。 为了尽早拟定《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办法》,认1988年3月起,曾多方征求有关部门和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马元颉
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取得了圆满成功,普查中的数据收集、资料编码、录入以及汇总处理都达到了高质量。这次人口普查数据处理的全部数据达400亿字符,采用中央和省分散式两级电子计算机处理,技术上难度较大。对于这样大规模的数据处理系统,怎样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如何制定必要而合理的精度要求?又怎样分配各工作环节的允许误差?是系统设计中至关重要的问题。由于分散处理中采用统一的工作流程和处理程序,我们在数据处理实施过程中注意搜集各环节质量指标,尝试从省级处理角度反映人口普查数据处理的质量情况,分析研究误差传递规律。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郭志刚
家庭户是我国人口最基本的社会组织,是人们生活的微观环境,它的发展将直接影响到生育子女、养老事业、货币储蓄、商品消费、住房建设、迁移流动等各个方面,影响到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的发展。研究家庭户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不仅有理论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该作为我国基本国情的一个组成部分加以深入研究,并应该针对它对人们行为和社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胡华清,刘旭
基于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的迁移年龄模式研究①胡华清刘旭ABSTRACTBasedonthemigrationdatafromthefourthcensusofChina,theauthorspro-poseamethodtoestimatethea...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耀臣
人口普查是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科学决策和科学治国的重要基础工作。人口普查时间紧、要求高、任务重。本文作者系湖北天门市统计局长,亲自领导和参加了第四次人口普查,对人口普查存在一些问题谈了他独到的见解和体会,很令人深思。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林富德
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由于六十年代初起持续十余年的生育高潮,我国正面临婚育人群急剧回升的形势;与此同时,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亦给人口的流动、分布、结构以强烈影响。全面、及时地确定这些影响的程度,对于完善人口政策,加强人口的计划管理,预见人口发展趋势,是完全必要的。联合国曾多次要求成员国能在“0”年或附近年份定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胡耀岭 原新
数据一致性是反映人口普查数据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文章以第三、四、五、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充分考虑人口死亡因素,比较同一出生队列人口在不同普查年份的人口规模,以此对人口普查数据一致性进行检验。研究中主要有三点发现:一是分时期进行分析,在"三普"至"六普"的28年间,九成以上出生队列人口存活率大于1,发生正偏离现象;二是对四次人口普查中的相邻两次普查依次进行比较,普查时处于0~90岁的91个出生队列人口偏离量逐渐增大,偏离率渐次上升;三是分性别来看,1982~2000年出生队列人口偏离程度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相当数量的出生队列人口出现系统性正偏离,表明在人口普查中存在较为严重的人口漏报、人口重报或死亡漏报。
关键词:
人口普查 出生人口队列 偏离率 数据质量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周皓
文章对 2 0 0 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的调查时点进行调整以后 ,重新估计了我国1 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的漏报率 ,结论认为 ,1 990年四普的漏报率远高于四普公布的漏报率 ,其中低年龄段的漏报非常严重。因此四普数据的质量并没有我们以前所认为的那样好
关键词:
人口普查 数据分析 漏报率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汤雪梅
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流动问题日益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经济问题。流动人口特征及对城区的人口、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常住流动人口性别年龄结构的特征及影响是怎样的?本文以北京市东城区1982年、1990年两次人口普查100%机器汇总数据及统计年报资料为主,结合已有的流动人口研究资料,比较分析了东城区常住流动人口的性别年龄结构特点以及对城区人口老化、性别比、文化结构的影响,希望对进一步研究流动人口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