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32)
2023(3403)
2022(2662)
2021(2420)
2020(1837)
2019(4523)
2018(4382)
2017(7964)
2016(4437)
2015(5005)
2014(4832)
2013(4674)
2012(4480)
2011(4038)
2010(4294)
2009(3797)
2008(3834)
2007(3691)
2006(3335)
2005(2544)
作者
(13349)
(11235)
(10925)
(10574)
(6999)
(5178)
(5002)
(4371)
(4274)
(4049)
(3887)
(3800)
(3624)
(3613)
(3436)
(3350)
(3298)
(3296)
(3206)
(3024)
(2834)
(2718)
(2687)
(2543)
(2533)
(2470)
(2323)
(2308)
(2285)
(2238)
学科
(18112)
经济(18099)
中国(9906)
管理(9084)
地方(8980)
城市(6453)
(4924)
(4850)
城市经济(4605)
(4513)
环境(4127)
方法(3875)
(3613)
业经(3397)
地方经济(3367)
数学(3280)
农业(3251)
数学方法(3239)
方城(2748)
生态(2707)
理论(2649)
(2632)
(2616)
森林(2616)
(2611)
企业(2611)
(2560)
教育(2457)
资源(2419)
土地(2235)
机构
大学(57940)
学院(57483)
研究(24142)
(20399)
经济(19637)
管理(19387)
(18401)
中国(17175)
科学(16356)
理学(15546)
理学院(15214)
管理学(14841)
管理学院(14723)
北京(12765)
(11927)
业大(11440)
(10967)
中心(10857)
研究所(10853)
(10372)
(9547)
(9421)
师范(9364)
(8379)
(8200)
农业(7914)
研究院(7828)
师范大学(7673)
(7672)
科学院(7064)
基金
项目(41429)
科学(31563)
研究(29488)
基金(27889)
(25241)
国家(25031)
科学基金(20964)
社会(17769)
社会科(16701)
社会科学(16696)
(16100)
基金项目(15529)
(14361)
自然(13855)
自然科(13454)
自然科学(13454)
自然科学基金(13166)
教育(12796)
编号(11630)
资助(10617)
(9828)
重点(9638)
课题(9566)
成果(9126)
计划(7916)
发展(7820)
(7713)
科研(7642)
(7632)
(7609)
期刊
(27343)
经济(27343)
研究(19489)
中国(15275)
学报(11111)
科学(10198)
教育(9210)
(9186)
大学(8879)
学学(8007)
城市(7524)
林业(6890)
管理(6305)
农业(5867)
问题(5797)
技术(5609)
(5278)
业经(5239)
(5208)
图书(4628)
资源(3921)
书馆(3738)
图书馆(3738)
科技(3577)
(3546)
金融(3546)
现代(3492)
发展(3452)
(3452)
职业(3320)
共检索到957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道瑛  王雁  苏雪痕  
作者在调查北京市28片城市隔离片林基础上,指出目前片林在植物选择、种植结构、养护管理诸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探讨;认为要使城市隔离片林发挥更大的效益,必须对片林进行改造.文中对片林的布局、植物材料的选择、增加单位面积绿量、完善片林种植结构及因地制宜、多种途径的改造等提出了建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道瑛  王雁  苏雪痕  
为提高城市隔离片林生态效益及景观面貌,片林结构除简单的乔木层外,还应具有一定面积的复层混交种植结构.该文推荐76种适合北京城市隔离片林各层次应用的园林植物,设计“林景型”的“春花秋实”、“林生型”的“防护”、“林经型”的“药用”3类3种复层混交种植结构模式,并改造金盏片林(局部),建立较为理想的复层混交种植结构的示范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弘  
北京"单中心、同心圆式"的城市空间格局,使城市功能过度集中于中心城区,给中心城区造成了严重的交通拥堵和环境压力,限制了北京综合承载能力的提升,影响到北京的可持续发展。东京、巴黎等都通过建设"副中心"解决了城市发展中的空间矛盾。北京应借鉴国际大都市发展经验,启动建设京西副中心、通州—亦庄副中心和顺义副中心,打造分散疏解中心区功能的重要空间载体,解决北京城市发展中的空间结构矛盾。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唐志伟  
浅论首都“分散集团式”布局与市区绿化隔离地区绿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订后的思考唐志伟历时三年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订工作已经完成,并经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可以说总体规划对今后首都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鹏飞  王玉海  刘学敏  
北京城市副中心是我国首都可持续发展的产物。在新时代背景下研究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功能及其效应,有利于特大城市在优化城市发展模式中积累经验,对将通州建成副中心示范区具有现实意义。基于北京市2012~2016年各区的人口与GDP数据,运用地理集中度、不一致指数、空间相关性指数和分形理论等方法探究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效应,结果表明:(1)整体来看,北京城市副中心在承接非首都功能方面初见成效,人口集聚的经济导向性明显,但人口集中度与经济集中度的变化存在差异。(2)通州区构建了"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保障了人口和经济的稳步集聚,但南北差异较大,辐射带动作用有待加强。(3)北京城市副中心在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与雄安新区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两翼",构建了京津冀地区"一核、双城、两翼、三轴、四区、多节点"新的空间格局,加强了京津对河北省各市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最后,从管理机制、内在要素间的关联性方面提出了促进北京城市副中心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戚本超  周达  
举办奥运会给首都城市建设带来良机和新要求,最近几年,依照新北京、新奥运要求,实践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首都在城市道路、公用事业、房地产开发、城市市容、古都风貌保护和奥运专项工程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首都已经成为一座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国际大都市。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袁熹  
人口变化是北京近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本文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分析 ,指出北京近代人口变化的几个显著特征。第一 ,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第二 ,人口自然结构变化明显 ,外来人口比重大于本市人口 ,性别比高 ,青壮年人口占城市总人口一半以上 ,等 ;第三 ,人口社会经济结构呈多方向变化 ,家庭人口趋于缩小 ,从旗人为主到汉人为主的变化 ,教育程度两极分化 ,职业结构的近代色彩 ,等 ;第四 ,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最后 ,本文指出 ,这些人口变化和人口问题体现了北京城市转型期的特点 ,而这些人口问题的解决程度 ,也将成为衡量北京近代化水平的尺度。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黄荣清  
城市作为现代人普遍生活、工作的场所,对其研究已成为多学科关注的焦点。城市的空间构造,是城市研究的基本内容。文章从人口研究的角度,分析了作为特大城市北京的地域构造,以及北京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者认为,形式上的“市”和实质城市的区分、城市的“工作地人口”和“居住地人口”的区分、“昼夜人口比”、城市地域的“功能区”与“居住区”的划分等基本概念与方法,在城市地域构造研究中有普遍意义。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海轩  金桂香  吴鞠  孙鹏  刘畅  徐程扬  
城市化进程加快引发了城市热岛效应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城市森林的温湿效应能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是居民夏季户外活动舒适及健康的保障。以北京城市公园内17处片状林为研究对象,以林分面积和林内到林缘的距离(林内不同深度,L)作为林分规模的参数、以叶面积指数(LAI)作为表征林分结构的参数,对城市森林面积、L、LAI等参数与城市森林降温、增湿程度及温湿指数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森林规模和林分结构对城市森林的温湿效应有显著影响:1)城市森林温湿效应随林分面积增大而增高,61.67%的相对降温程度(d T)、69.44%的相对增湿程度(dRH)、55.63%的相对温湿指数(d THI)变化是由城市森林面积...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钱学森同志关于北京城市建设的一封信编者按钱学森同志对城市的环境建设及景观建设十分重视。在此信中,他针对北京的情况,提出了把园林艺术与立交桥结合起来的设想,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经中国城科会鲍世行同志征得钱老同意,我刊特发表钱老的信及陈希同同志的意见。中国...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倩  张文忠  余建辉  曹靖  党云晓  
利用北京2009年大规模居民调查问卷数据,以各街区居民为研究对象,根据收入状况将调查人群划分成贫困家庭、工薪家庭和富裕家庭。采用隔离指数分析方法,研究北京47个街区3类家庭的居住隔离空间分布状况,运用聚类分析法对隔离度值分类,提取出14个居住隔离显著的区域进行重点分析。结果表明,三环以内无居住隔离显著区域,居住隔离现象从四环以外开始显著;富裕人群聚集区内居民学历和工作职位都相对较高,大多拥有自购商品房,而贫困人群聚集区内居民学历和工作职位都较低,一般居住在经济适用房和破旧民宅中;贫困、富裕人群聚集区域对于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数量、质量等方面的占用比例差异很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韩西丽  
绿化隔离带概念已经有大约 10 0年的历史 ,特大城市周围建设绿化隔离带是国际上很多城市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和防止城市蔓延的一种重要举措。虽然绿化隔离带规划思想在当时是进步的 ,但是它缺少同时代的绿色通道概念具有的生态和休闲等内在优势。本文主要以北京市绿化隔离带为例 ,从分析其规划思想和建设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入手 ,详细阐述了北京市从绿化隔离带到绿色通道转化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并提出具体实施策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成旭东  张平  
通过对北京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现行土地制度研究发现,这一地区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建设资金短缺,上楼后的农民就业与养老不落实等问题大都源于土地制度的不完善,其中,土地利用补偿制度对绿化隔离地区建设具有重要影响。试图通过研究在北京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建设过程中的三方利益主体—政府、农民和开发商在建设中的角色和经济上的相互关系,提出对农民和开发商进行土地利用补偿的依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肖随丽  贾黎明  汪平  李江婧  
20世纪中叶,到森林中休闲游憩的人数剧增,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游憩体验,美国林务局的管理者和专家发展了游憩机会谱(ROS)理念和管理框架,其主要以游憩需求为导向,依据"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管理环境"指标对游憩区进行分类分级,编制游憩机会清单,对资源进行清查、规划和管理。本文在介绍ROS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市民森林游憩的需求特征和森林游憩区当前的管理体制和开发利用现状,筛选出"自然程度"、"偏远程度"、"游客密度"和"管理强度"4个评价指标,分析提出了北京山地森林游憩机会谱,将北京城郊山地森林游憩区分为城郊开发区域、城郊自然区域、乡村开发区域、乡村自然区域和半原始区域五个游憩机会等级,并结合目前的北京市游憩资源的利用和管理现状,用GIS作图直观展示了各游憩机会的分布,分析比较了各游憩机会的供需状况,为北京城郊森林游憩的规划和管理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磊  刘晓明  张玉钧  
以北京二环快速路为着眼点来研究北京城市发展的特点。在城市交通、城市空间和城市文化三个层面,探讨二环路的建设给北京城市形态带来影响,历史地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二环路的形成是新旧两种城市文化发展冲突的结果,曾是造成古城风貌的破坏典型工程,逐渐转变成为北京新城市文化的载体。二环路形成一种老北京和新北京交织融合的城市形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