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34)
2023(6295)
2022(5016)
2021(4613)
2020(3388)
2019(7746)
2018(7428)
2017(13607)
2016(7512)
2015(8224)
2014(7862)
2013(7677)
2012(7181)
2011(6537)
2010(6851)
2009(6029)
2008(6050)
2007(5245)
2006(4783)
2005(4209)
作者
(22932)
(19372)
(19166)
(18304)
(12382)
(9148)
(8588)
(7480)
(7399)
(6811)
(6742)
(6653)
(6193)
(6049)
(5960)
(5954)
(5686)
(5657)
(5587)
(5581)
(4838)
(4799)
(4628)
(4497)
(4327)
(4261)
(4212)
(4083)
(3914)
(3775)
学科
(29889)
经济(29849)
管理(16330)
(13840)
中国(12123)
(9895)
企业(9895)
地方(9566)
方法(9104)
(8919)
(8523)
数学(7682)
数学方法(7527)
城市(6679)
业经(6648)
环境(5982)
农业(5950)
(5310)
(5026)
城市经济(4824)
理论(4765)
(4719)
(4172)
地方经济(4084)
(4000)
(3893)
贸易(3890)
(3829)
(3812)
银行(3795)
机构
大学(108531)
学院(107716)
研究(42909)
(38350)
经济(37253)
管理(36330)
理学(31117)
理学院(30471)
中国(30301)
管理学(29722)
管理学院(29502)
科学(29458)
(27493)
(22305)
研究所(20735)
(19660)
中心(18690)
(18144)
师范(17976)
北京(17823)
业大(17417)
(17333)
(16521)
(16219)
农业(15607)
师范大学(14972)
财经(13940)
科学院(13132)
(13077)
研究院(12791)
基金
项目(77983)
科学(62053)
基金(56870)
研究(54469)
(51320)
国家(50914)
科学基金(43039)
社会(34860)
社会科(32906)
社会科学(32895)
基金项目(30826)
(29341)
自然(28565)
自然科(27893)
自然科学(27885)
自然科学基金(27341)
(27076)
教育(24223)
资助(21373)
编号(21049)
重点(18628)
(18220)
成果(17277)
(16234)
课题(15971)
(15797)
计划(15502)
创新(14862)
科研(14773)
国家社会(14571)
期刊
(43853)
经济(43853)
研究(33076)
中国(21269)
学报(20451)
科学(19747)
(17838)
大学(15059)
学学(14164)
教育(12754)
农业(12253)
管理(11723)
(11321)
城市(7818)
资源(7651)
问题(7346)
技术(7334)
(7213)
金融(7213)
业经(6932)
(6909)
经济研究(6425)
(6307)
(6200)
财经(6137)
现代(5698)
业大(5553)
(5345)
科技(5336)
地理(4716)
共检索到1591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纯  柴彦威  李昌霞  
运用时间地理学方法,通过对北京市3个典型城市社区中老年人24 h活动日志的问卷调查,描述北京城市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类型的一般时空特征。运用日活动路径分析,从微观层面探讨老年人的年龄、性别、收入、家庭结构等因素对一天的时间尺度内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通过考察城市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的一般性规律和个性化差异,为适应老龄化趋势的和谐城市规划建设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艳  柴彦威  郭文伯  
居民日常活动空间直接反映其对城市空间的利用状况及生活质量,从而得到地理学、规划学、社会学等领域的关注。中国城市在市场化转型、快速城市化等背景下,社会阶层分化与居住空间分异日益明显,城市社区无论在社会构成还是在建成环境上都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分异。基于对北京城市居民活动日志问卷调查数据,借助GIS可视化与空间分析方法,通过对北京城市不同类型社区居民日常活动的时空分布、活动空间形态及面积等特征的比较,揭示不同社区居民的日常活动空间的社区分异,试图将基于人口属性、设施供给的社区分异研究拓展到基于日常行为的居民对城市空间利用的社区分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景秋  刘欢  齐英茜  李雪妍  
本文以北京60岁及以上的老年群体为研究对象,使用第六次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数据,通过统计和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北京城市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及生活满意度。研究表明:1北京城市老龄化空间从市中心向外围,呈现出由高向低的波状结构,峰值出现在三环及其周边地区;在北京内城及西北和西南近郊区人口老龄化趋势较为明显;2北京老年样本人群的居住方式以2口之家为主,其次为4口和5口之家,且后者年龄层低于前者,独居和空巢老人样本年龄多集中在70岁以上;现有住户主要通过购买单位房和租用公共房来解决居住问题;3北京城市老年群体对其目前生活状态的满意程度总体呈中上水平,从收入、健康、生活状态和开心度4个方面来看,样本人群的开心度要略高于其他三项,对收入的满意度相对要低;4利用二分Logistic模型,从居住方式、邻里关系、周边配套服务设施、社区环境状况4个维度进行分析,发现大型购物设施、社区文体活动、邻里关系、社区认同感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正向影响度大,而空巢、医疗设施和物业管理水平对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产生负向影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茂军  苏海威  霍婷婷  
通过BR方法和标准方差椭圆的方法,解析了北京城市居民的空间认知扭曲,着重讨论了系统扭曲和系统扭曲的特点。分析发现:①北京城市空间认知的绝对扭曲结构表现为顺时针向心集聚,呈现出磁石效应,城市中心区明显小于城市郊区的差异可以用报酬假说中的城市中心吸引力较高解释。其中,绘图提示中的天安门发挥着组织北京城市认知空间的核心效能。②北京城市空间的系统扭曲较小,规则的环状路网发挥着城市居民空间认知基准线的作用,导致了高相似拓扑结构,小方向偏转的扭曲效果,折射出北京城市空间结构的鲜明特色。③具体到北京城市内各地点,位置认知差异性显著。集中性方面,郊区小于中心城区,远离环路地点小于环路及其附近地点;主导方向方面,郊区较中心城区明显,提示环路较非环路地点明显。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湛东升  张文忠  余建辉  谌丽  党云晓  
以北京市宜居要素空间数据库为基础,构建了城市宜居性客观评价的分析框架,运用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对北京城市宜居性空间特征进行综合评价,并探讨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北京城市宜居性由服务设施因子、环境健康因子和城市安全因子3个维度构成,且对城市宜居性的贡献度依次递减;(2)各宜居主因子空间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服务设施因子呈明显的内高外低特征,环境健康因子呈东部、北部高和西部、南部低特点,城市安全因子呈多中心分布格局;(3)北京城市宜居性总体格局呈现出典型的"中心-边缘"结构,且北城要明显优于南城,非参数计量方法进一步揭示出城市宜居性的距离衰减特征和人口密度分布特征具有相似性;(4)北...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吕陈  石楠  
从历史演变特征分析,不同时期影响北京城市贫困空间分布的主导因子存在较大差异:明、清时期的北京城市空间分化以身份、地位为基础,同时受制度与宗教的制约,形成皇族、贵族集聚于中心地带,底层阶级集中于城墙附近与外城(南城)的格局;近代北京城市在半殖民地化的社会过程中,经济地位成为空间分化过程的主导因子,城市空间呈现"中上层居住在中心,贫民迁居在外围"的圈层结构;现代北京城市贫困空间分布受政策、经济体制、城市化进程等多因子交互作用,城市空间由计划经济时期的均质化发展向市场经济时期的空间贫富分异态势演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娟娟  李吉跃  王继强  
为了更好地了解城市绿化树种的水分生理特性,在北京林业大学校园内,选择8个正常管理、正常生长的乔木和灌木树种为研究对象,在夏、秋季(5—10月)选择天气晴朗之日,用压力室法和改良的冲洗法测定小枝的水势和水力结构参数.实验结果表明:阔叶树种的水势和导水率变幅大于针叶树种,水势和比导率的日变化趋势并非完全一致.所测树种中导水率变幅的大小为国槐>女贞>黄栌>旱柳>油松>侧柏>沙地柏>小叶黄杨.木质部栓塞程度大小和树种有关,环孔材树种比导率的昼夜变幅高于散孔材,其大小为黄栌>国槐>旱柳>小叶黄杨,月均木质部栓塞程度为环孔材树种>散孔材树种>针叶树种,即无孔材.阔叶树木质部栓塞季节变化规律明显:夏季>秋季...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欣葵  
北京城市更新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精华保护与重点建设阶段、分散性破坏与城市运行瘫痪阶段、建设性破坏与整体风貌衰变阶段、整体创造和渐进式改造阶段。北京城市更新的特征是,城市更新实践偏离理论指导,城市更新实践的成功之处是延续和优化传统国都的城市功能和布局,适应经济发展优化旧区功能,创设新功能区,保持了城市中心的繁华和活力,但现代化建设破坏传统城市的尺度和风貌,长期忽视居民生活条件而致居住设施衰败。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雪瑞  王秀兰  冯仲科  
准确判别城市扩展规律,剖析演化过程,对于预测城市未来演化趋势,制定合理的调控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遥感对地观测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城市扩展变化数据,成为城市扩展监测的主要手段。本文以1988、1996、2004年TM遥感影像为依据,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并首次采用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提取了北京市城市实体边界,分析了北京市1988-2004年间城市扩展的面积、方向、扩展类型以及城市扩展的导向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近20年一直处于城市扩展的快速发展阶段,并受地形、环境、卫星城、交通干线及政府等方面导向影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孙丰硕  刘垚  齐磊  曹翰  隋金玲  
【目的】探讨北京城市绿地冬季鸟类群落特征,为北京市未来绿化隔离带建设及冬季城市鸟类保护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年11月—2014年1月采用样线调查法对北京市六环内的城市绿地鸟类群落进行系统调查,并对鸟类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相似度指数等特征参数进行分析,使用SPSS 22.0中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类型绿地间群落特征的差异。研究涉及绿地共40处,根据绿地地理位置、功能结构等特征,分为郊野公园(n=18)、城区公园(n=7)、带状绿地(n=10)和校园绿地(n=5)4种类型。【结果】共记录到12目30科57种鸟,共8 853只,其中雀形目鸟类最多,共35种(61.40%),雁形目鸟...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永梅  杜鹏  
行为态度是个体对于某种行为的一种心理倾向并可以预测行为。文章基于多元人性假设提出理论框架,通过分析北京城六区抽样调查数据得到行为态度的结构,进而考察行为态度对于养老服务利用的解释作用。研究发现:样本中老年人对待社会养老服务的行为态度分为8个方面,即追求经济实惠、居行安全考虑、养老伦理失序、家庭照料压力、追求精神效用、认同养老服务、心理账户效应和信任养老服务;低收入老年群体对社会养老服务的认同感最高但信任感最低;绝大多数老年人(即中等受教育程度的老年人)非常看重社会养老服务的精神效用,但受养老伦理文化的牵绊最为明显;行为态度的权变性导致服务利用行为和行为意向相背离,为理解两者的背离提供了新视角。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潘建伟  齐慧子  
随着全球老年人口数量迅速增长,老年产业的兴起是老龄化社会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北京市统计局的最新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底,北京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已经达到了总人口数量的14.9%。面对如此庞大的特殊消费群体,市场上不同种类的消费产品不断增加。本文在北京市老年消费者增长的大背景下,运用实地调查法和个案研究法,研究阐述了北京市老年人口的消费现状和需求趋势,分析了北京市老年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特征,并针对目前北京市老年消费市场现状归纳出存在的问题。文章还通过分析市场外部机构和内部机制,对北京市老年消费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潘建伟  齐慧子  
随着全球老年人口数量迅速增长,老年产业的兴起是老龄化社会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北京市统计局的最新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底,北京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已经达到了总人口数量的14.9%。面对如此庞大的特殊消费群体,市场上不同种类的消费产品不断增加。本文在北京市老年消费者增长的大背景下,运用实地调查法和个案研究法,研究阐述了北京市老年人口的消费现状和需求趋势,分析了北京市老年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特征,并针对目前北京市老年消费市场现状归纳出存在的问题。文章还通过分析市场外部机构和内部机制,对北京市老年消费所出现的概念、政策、规模、管理、研发、人才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经过一系列对老年消费者的客观分析和研究后,文章最后对老龄产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期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曾曾   赵志龙   于法稳   张贵祥  
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论文对2010—2020年北京16个区的城市生态韧性进行测度及时空演化特征分析。结果发现:(1)2010—2020年,北京城市生态韧性的总体水平由较低升至中等。城市生态韧性评价指数的最高值一直在海淀区,城市生态韧性的热点区也一直以海淀区为中心,空间集聚特征明显。(2)中心城区是城市生态韧性的热点区,其城市生态韧性水平要高于非中心城区,城市扩展情况、建设用地面积、财政支出总额、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市道路里程等因素是北京城市生态韧性的主要影响因素。(3)2030年,城市生态韧性评价指数的最高值和城市生态韧性的热点区延续了自2010年以来形成的“高者恒高”“热点恒热”局面。论文深入探究北京城市韧性的演化特征,对于厘清首都城市韧性发展规律、促进首都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曾曾   赵志龙   于法稳   张贵祥  
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论文对2010—2020年北京16个区的城市生态韧性进行测度及时空演化特征分析。结果发现:(1)2010—2020年,北京城市生态韧性的总体水平由较低升至中等。城市生态韧性评价指数的最高值一直在海淀区,城市生态韧性的热点区也一直以海淀区为中心,空间集聚特征明显。(2)中心城区是城市生态韧性的热点区,其城市生态韧性水平要高于非中心城区,城市扩展情况、建设用地面积、财政支出总额、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市道路里程等因素是北京城市生态韧性的主要影响因素。(3)2030年,城市生态韧性评价指数的最高值和城市生态韧性的热点区延续了自2010年以来形成的“高者恒高”“热点恒热”局面。论文深入探究北京城市韧性的演化特征,对于厘清首都城市韧性发展规律、促进首都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