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49)
2023(9831)
2022(8260)
2021(7537)
2020(5847)
2019(13533)
2018(13028)
2017(25113)
2016(13509)
2015(14793)
2014(14790)
2013(14591)
2012(13955)
2011(12936)
2010(13634)
2009(12483)
2008(12222)
2007(11088)
2006(10357)
2005(9630)
作者
(39201)
(32821)
(32493)
(31041)
(21118)
(15566)
(14802)
(12762)
(12653)
(11871)
(11236)
(10925)
(10613)
(10362)
(10286)
(10235)
(9752)
(9553)
(9466)
(9373)
(8317)
(8111)
(7960)
(7563)
(7489)
(7323)
(7277)
(7186)
(6570)
(6472)
学科
(63484)
经济(63427)
管理(35761)
(34096)
中国(24691)
(24320)
企业(24320)
地方(23349)
(19422)
方法(16717)
数学(14427)
业经(14354)
数学方法(14225)
农业(13299)
地方经济(12324)
(12199)
(12100)
(11464)
银行(11455)
(11281)
(11277)
金融(11276)
环境(11253)
(11248)
(10873)
贸易(10860)
(10812)
(10643)
(10365)
发展(8732)
机构
学院(194059)
大学(190560)
(83902)
经济(81836)
研究(74855)
管理(71254)
理学(59245)
理学院(58387)
管理学(57477)
中国(57351)
管理学院(57083)
(45233)
科学(44031)
(39066)
(37515)
中心(33659)
研究所(33452)
(31658)
(30797)
北京(29897)
(29471)
师范(29265)
财经(29238)
(27662)
(26392)
业大(25821)
(25729)
经济学(25072)
农业(23550)
师范大学(23507)
基金
项目(122239)
科学(97676)
研究(92638)
基金(87178)
(74877)
国家(74184)
科学基金(64213)
社会(59819)
社会科(56816)
社会科学(56807)
(48058)
基金项目(45757)
教育(41256)
(40997)
自然(39529)
自然科(38605)
自然科学(38599)
自然科学基金(37844)
编号(37757)
资助(35127)
(32967)
成果(31354)
课题(28049)
重点(27657)
发展(27254)
(26798)
(26223)
(25010)
国家社会(24256)
创新(23395)
期刊
(105864)
经济(105864)
研究(67547)
中国(44944)
(29662)
管理(27713)
(27022)
科学(25917)
教育(24632)
学报(24230)
(23990)
金融(23990)
农业(20178)
大学(19099)
业经(18479)
学学(17624)
技术(16976)
经济研究(16520)
问题(15190)
财经(13973)
(12136)
(11644)
(10767)
现代(10535)
(10074)
资源(9749)
国际(9587)
世界(9555)
商业(9512)
技术经济(9377)
共检索到3188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黄士正  
从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我国大城市空间发展机制的转变和趋势分析出发 ,探讨了进入 2 1世纪后北京城市空间布局调整的政策思路和政策措施。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鹭  王淑芬  
北京城城址几经移动,城市位置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现代北京城市的生长与变化也不可避免。建国以来,对现代北京城市的位置定位与选择,进行了多次探讨与激烈论争。在论争中形成的诸多城市定位方案,既是今天城市发展的重要参照,又不可避免地带有当时的历史局限性。需要从生态的角度对北京城市今后位置的迁移与选择进行探讨,从超越城市本身的宏观空间角度对新的城市位置进行思考。从生态屏障的角度来看,北京城市的位置不应当向西北部移动,而应当向东南部移动。同时要严格保护北京城市的西北农田、森林和城市水源地,形成城市与西部山区间的缓冲地带,使北京城市的发展对西北部山区生态屏障不至于产生严重的负面扰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钟春艳  王敬华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得全球人口数量与平均寿命不断增长,人类发展与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农场尝试在市区进行农业生产,为城市居民提供新鲜农产品,节约耕地,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很多国家都在尝试发展各种模式的城市农场。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发展城市农场尤为必要。本文界定了城市农场的内涵与功能,阐述了国内外城市农场的发展现状,在对北京市发展城市农场进行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提出了适宜北京的城市农场发展模式和有关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孙洪铭  
改革开放十余年来,首都与全国其他城市一样,经济社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但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有限的地域空间和资源形成尖锐矛盾。解决这个矛盾。单纯囿于北京辖区范围以内来考虑,已经远远不够了,太狭窄了。这就必须跳出北京辖区,从更大的地域空间研究北京的城市发展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朝华  
本文不仅提出北京城乡关系协调发展的主要目标,同时提出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在此基础上,分析实现目标的可能对策选择。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磊  刘晓明  张玉钧  
以北京二环快速路为着眼点来研究北京城市发展的特点。在城市交通、城市空间和城市文化三个层面,探讨二环路的建设给北京城市形态带来影响,历史地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二环路的形成是新旧两种城市文化发展冲突的结果,曾是造成古城风貌的破坏典型工程,逐渐转变成为北京新城市文化的载体。二环路形成一种老北京和新北京交织融合的城市形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敬淦  
分析了北京的自然资源状况,认为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依然是粗放的,是不可持续的;北京必须选择走"节约型城市"的道路,别无其他选择;提出了建设"节约型城市"的思路和方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龙瀛  
自2009年北京空间发展模型第一阶段顺利完成以来,北京市范围内的地块尺度的空间数据(地块和建筑)和精细化的社会经济数据(居民和企业等)均有了大量的积累;同时,在技术方法层面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具备了进行微观尺度模型研究的条件。因此本文以北京市空间发展的大量数据为依托,直接面向北京城乡规划实践,对空间发展模型的理论和技术架构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一套多尺度、多维度的城乡空间发展模型:BUDEM(BEijing UrBan DEvElopMEnt MoDEl)。该模型由土地开发模块(宏观与微观)、人口空间化与属性合成模块、居住区位选择模块、企业区位选择模块以及基于活动的交通出行模块构成,可以对城...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孙铮  石培基  
北京作为一个城市区域,各部分的均衡协调发展十分重要。本文在充分考虑基础设施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前提下,采用人均GDP和人口数为主要指标,对2001~2010年北京城市内部的区域差异进行了整体的分析测算,然后将北京市按照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生态涵养发展区这四大区域划分,运用锡尔指数计算了四大区域内部各区县间的差异。研究发现北京市的总体锡尔指数与大区间的锡尔指数都在下降,而区域内部的差异在上升,说明北京市区域发展的不均衡和不协调还很严重。文章最后根据区域差异的变动趋势提出了相关的发展思路。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倢  
论文以北京市为例,把传统的用来描述都市圈成长·衰退的都市发展阶段理论运用于城市内部,使对城市人口空间结构的动态考察成为可能。并在进一步总结城市中心区及郊区人口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参照沃尔泰拉微分方程理论,尝试构建城市中心区与郊区之间的人口空间演变模型,对进一步阐述城市中心区与郊区间的互动关系,以及人口规模发展拐点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并依据模型验证和预测了北京城市所处的发展阶段,为与之相对应的政策制定与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梁昊光  
新中国60年来,随着城市的转型,以及产业园区化、居住社区化、资源资产化和环境生态化,北京城市发展的空间格局面临诸多现实问题、科学问题与政策问题,虽然60年来城市空间结构变化的形态特征非常直观,但其发生发展的机理、动力及过程却十分复杂。本文利用时间和空间发展指标测度其地区资源、生态、文化、社会、经济及其与外围城市之间相互作用对北京城市发展空间的体现,并从立体趋势面分析政策、制度和经济社会变迁对空间干预的影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艳芝  鲁春霞  谢高地  李娜  胡绪千  
水短缺严重制约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本文基于2000-2012年间北京城市发展以及水资源利用等数据,采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工业、农业、生活和环境用水与城市化率、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水平等城市发展指标之间的关联程度,探讨水资源利用结构随着城市发展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总量变化的影响最大,关联度r2为0.83;城市化率和居民生活水平次之;经济发展水平最弱,关联度r3为0.62;2生活用水受到城市发展水平的影响最大,关联度r3为0.92;其次为农业和工业用水;环境用水量受城市发展水平影响最小,关联r4度为0.68;3城市发展过程中,生活用水的增加和人均GDP等经济...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欣葵  
北京城市更新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精华保护与重点建设阶段、分散性破坏与城市运行瘫痪阶段、建设性破坏与整体风貌衰变阶段、整体创造和渐进式改造阶段。北京城市更新的特征是,城市更新实践偏离理论指导,城市更新实践的成功之处是延续和优化传统国都的城市功能和布局,适应经济发展优化旧区功能,创设新功能区,保持了城市中心的繁华和活力,但现代化建设破坏传统城市的尺度和风貌,长期忽视居民生活条件而致居住设施衰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陶然  
外部效应与城市政策选择──从北京城市增容费政策所引发的思考陶然近期,北京市将交纳城市增容费作为获得北京城市户口的先决条件。政策刚一出台,立刻在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特别是高等院校引起较大争议。北京市城市增容费政策,主要是考虑到北京市近年人口增加过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