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89)
2023(7273)
2022(6175)
2021(5484)
2020(4553)
2019(10115)
2018(9774)
2017(18842)
2016(10277)
2015(10750)
2014(10201)
2013(10136)
2012(9237)
2011(8194)
2010(8200)
2009(7445)
2008(7156)
2007(6072)
2006(5300)
2005(4435)
作者
(31536)
(26460)
(26083)
(24590)
(16603)
(12706)
(11644)
(10431)
(10054)
(9016)
(8973)
(8676)
(8318)
(8144)
(8122)
(8004)
(7978)
(7817)
(7560)
(7387)
(6748)
(6401)
(6296)
(6009)
(5953)
(5612)
(5593)
(5582)
(5291)
(5222)
学科
(42943)
经济(42898)
管理(27465)
(26049)
(20008)
企业(20008)
方法(18477)
数学(16899)
数学方法(16779)
中国(14013)
(10805)
(10677)
地方(10518)
(9659)
业经(8350)
(8247)
贸易(8242)
(7941)
(7911)
产业(7293)
农业(7274)
环境(7256)
城市(7045)
(6565)
财务(6563)
财务管理(6555)
企业财务(6303)
结构(6038)
技术(5878)
(5746)
机构
大学(144190)
学院(142621)
(60135)
经济(59003)
管理(54717)
研究(52098)
理学(48645)
理学院(47965)
管理学(47117)
管理学院(46854)
中国(37664)
科学(34985)
(33875)
(31574)
业大(28038)
(26766)
农业(25143)
研究所(25071)
(24088)
中心(23378)
北京(21407)
财经(20164)
(19606)
(19543)
经济学(18915)
(18614)
(17398)
经济学院(17342)
农业大学(17176)
师范(17075)
基金
项目(108068)
科学(85222)
基金(81144)
(74518)
国家(73952)
研究(69296)
科学基金(62896)
社会(47231)
社会科(44995)
社会科学(44981)
基金项目(44396)
自然(43482)
自然科(42523)
自然科学(42510)
自然科学基金(41769)
(40626)
(36240)
资助(31883)
教育(30118)
重点(24802)
编号(24178)
(23460)
(22963)
计划(22619)
(22345)
科研(21406)
创新(21082)
国家社会(20481)
科技(19699)
教育部(19086)
期刊
(58996)
经济(58996)
研究(38659)
学报(31068)
科学(26813)
(26165)
中国(22894)
大学(22799)
学学(22095)
管理(17291)
农业(17235)
(17160)
经济研究(10555)
(10545)
金融(10545)
问题(10343)
业经(10314)
财经(9787)
(9277)
业大(9068)
技术(8796)
(8454)
林业(8075)
(7987)
科技(7860)
城市(7638)
资源(7454)
商业(7248)
农业大学(7108)
教育(6895)
共检索到1948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金桂香  刘海轩  卢泽洋  吴鞠  许丽娟  孙广鹏  李苹  李军  徐程扬  
于2013-2016年7-8月,利用小气象站观测北京城市森林小气候特征,研究了城市森林冠层结构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叶面积指数(ILA)(r=-0.314, P=0.002),平均叶倾角(AMT)(r=0.472, P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海轩  卢泽洋  金桂香  孙广鹏  吴鞠  许丽娟  徐程扬  
通过城市森林冠层结构对空气温湿度、风速的作用规律分析冠层结构对林内舒适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积指数(LAI)、冠高比(RCT)、冠层通透度(PC)与林内舒适度显著相关; LAI对空气温度(T)有显著影响,RCT和PC对空气温度(T)有极显著影响,LAI和RCT、PC和RCT对T有极显著的交互作用,T随LAI的增加而降低,随RCT和PC的增加而升高; LAI和RCT对空气相对湿度(RH)有极显著的影响,并存在极显著的交互作用,RH随着LAI的增大而增加,随RCT的增加而降低; LAI和RCT对林内风速(v)有极显著的影响,并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v随着LAI和RCT的增加而降低.冠层结构对森林舒适度的影响主要来自林分的降温效应,而降温效应受LAI、RCT和PC的影响;冠层结构调节舒适度的湿度效应来自LAI和RCT;冠层结构调节舒适度的风速效应受LAI和RCT影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海轩  吴鞠  许丽娟  徐程扬  
【目的】选择与林内小气候舒适度相关的城市森林冠层结构指数,为进一步优化城市森林结构、改善城市森林热环境提供参考。【方法】以与城市森林降温效应相关度较高的一维度冠层结构指标(包括叶面积指数、平均叶倾角、冠层厚度、枝下高、冠高比和冠层通透度)为基础,从林内外空气流动和能量交换的角度,构建多维度城市森林冠层结构指数,通过相关分析筛选对小气候舒适度解释度较高的城市森林冠层结构指数。【结果】一维度冠层结构指标与林内舒适度(S)、舒适度相对变化(Sd)呈弱度相关关系,对S的解释力为0~30. 5%,对Sd的解释力为0~53. 5%;多维度冠层结构指数对S和Sd的解释程度明显提升,对S的解释力为0~37. 5%,对Sd的解释力为30. 9%~55. 1%;热垂直扩散结构指数和热水平扩散结构指数的协同作用对S的解释程度相对较高(43. 5%);垂直冠层指数和树冠垂直均匀指数的协同作用对Sd的解释程度最高(63. 9%)。【结论】城市森林舒适度和舒适度相对变化受多个冠层结构指标和指数共同影响,所构建的多维度冠层结构指数(包括热垂直扩散结构指数、热水平扩散结构指数、综合热扩散结构指数、垂直冠层指数、树冠均匀指数、树冠垂直均匀指数和冠层综合指数)与林内小气候舒适度及其相对变化相关性较高。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海轩  金桂香  吴鞠  孙鹏  刘畅  徐程扬  
城市化进程加快引发了城市热岛效应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城市森林的温湿效应能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是居民夏季户外活动舒适及健康的保障。以北京城市公园内17处片状林为研究对象,以林分面积和林内到林缘的距离(林内不同深度,L)作为林分规模的参数、以叶面积指数(LAI)作为表征林分结构的参数,对城市森林面积、L、LAI等参数与城市森林降温、增湿程度及温湿指数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森林规模和林分结构对城市森林的温湿效应有显著影响:1)城市森林温湿效应随林分面积增大而增高,61.67%的相对降温程度(d T)、69.44%的相对增湿程度(dRH)、55.63%的相对温湿指数(d THI)变化是由城市森林面积...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余志康  孙根年  罗正文  冯庆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我国夏季普遍高温,传统的近距离山地避暑,已不能满足大众对凉爽气候环境的需求。论文着眼我国高纬地区消夏旅游,选取212座城市1980—2010年长期气候观测数据,利用温湿指数、风寒指数、衣着指数对40°N以北城市夏季气候舒适度进行定量测评。研究结论如下:1从气候舒适度角度分析,空间上,东北地区适合消夏旅游的地域广阔,内蒙古和新疆北部山地,适合消夏旅游地域较小;时间上,6月气候舒适度最舒适,均值为7.62,8月次之,7月较差,均值仅6.81。2从旅游舒适期长短分析,东北三省以及新疆的阿勒泰消夏期最长,达60多天,而河北北部、内蒙古中部、新疆伊犁消夏期为30~45 d,内蒙古西部、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晏海  王雪  董丽  
选择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8个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对其夏季日间微气候效应进行了定量化研究,并采用不舒适指数作为评价指标,比较了不同植物群落对人体舒适度影响的差异,最后分析了群落冠层特征对微气候和不舒适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夏季高温天气里,植物群落可显著降低空气温度和光照强度,提高相对湿度;与对照点相比,植物群落内的日均降温强度为1.6~2.5℃,增湿强度为2.9%~5.2%,遮光率为61.0%~96.9%;与对照点相比,植物群落都能降低一定的不舒适指数,降低不舒适指数率为2.5%~4.3%,不同植物群落间降低不舒适指数率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表明不同树种的微气候效应具有差异。最后通过对微气候因...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晓磊  许景伟  李传荣  胡丁猛  赵振磊  
以济南南部山区4种典型游憩林(侧柏纯林、侧柏黄栌混交林、刺槐纯林、经济林)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了游憩林调节小气候和人体舒适度的效应。结果表明:在炎热的夏季,4种游憩林均具有显著的降温、增湿及降低风速的作用,能明显改善人体舒适度。不同游憩林调节小气候的作用存在差异,与对照相比,侧柏纯林、侧柏黄栌混交林、刺槐纯林、经济林分别日均降温2.10、2.75、2.15、0.67℃;增湿5.35%、8.0%、6.04%、2.92%;降低风速51.0%、66.4%、67.4%、37.0%。从人体舒适度来看,游憩林林内很舒适的时间延长了1 6 h;8:00-10:00和17:00-18:00达很舒适标准,最适合...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刘秀萍  
目前,城市化的加快直接导致生态建设用地不足,而城市森林建设主要致力于解决城市绿化质量差、生态环境效能低以及维护管理成本高的问题,因此从林木树冠覆盖和空间三维绿量角度开展城市森林结构优化、生态空间扩展以及森林质量提升的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论文以北京城区居住区和机关单位为研究对象,以北京市城区2013年7-9月份经过几何校正和正射校正的分辨率为0.5m的World View 2遥感影像和2013年目视解译的北京城区树冠覆盖栅格与矢量图为数据源,结合实地调查,分别在整体水平上、不同环路、不同行政区和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田志会  郑大玮  郭文利  赵新平  王志华  
北京山区面积为10417.5km2,占北京市土地总面积的62%,主要担负着北京的生态屏障功能,而其经济的发展是山区生态功能发挥的有力保障,生态旅游是协调二者的有效途径,应成为山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由于气候是开展旅游活动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对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定量评价,可为山区的旅游规划及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利用北京山区1km2网格的气候资料,在GIS的支持下,计算了各网格的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并由此推算出了1月~12月的旅游气候舒适度及不同舒适度等级的分布面积。结果表明,北京山区旅游气候适宜期较长,除1月、2月和12月份旅游气候不适外,其它时间均为旅游气候适宜期,其中旅游气候...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马丽君  孙根年  马耀峰  王洁洁  
文章选取东部18个城市分析气候舒适度的年内时空变化,将其年内变化分为3种类型:倒"U"形、"M"形、宽"U"形。收集2005~2007年各城市入境客流量,分析其年内时空变化状况,将其年内变化分为4种类型:"W"形、倒"U"形、"M"形、"U"形。年内客流量重心变化与气候舒适度重心变化具有很强的时间同步性,说明气候舒适度是影响客流量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在客流量月指数与气候舒适度指数比较的基础上,建立了入境旅游客流量月指数模拟模型。利用旅游资源丰度、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气候舒适指数3个因素,建立其与客流量地域分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琳  周素红  关美宝  陈菲  
公交车是服务居民日常活动—出行的重要微观空间,也是城市公共空间的组成部分。目前,车厢内微环境污染及其对乘客的负面效应已引起广泛关注。然而,国内外鲜少有研究分析公交车微环境对乘客舒适度的非线性影响,也尚未探测各个微环境变量影响舒适度的阈值以及乘客的最佳微环境暴露水平。论文在广州6条典型公交线路上同时收集车内微环境实时监测数据、乘客问卷调查数据、公交出行属性数据和公交车外部环境,采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公交车微环境与乘客舒适度之间的非线性模型并展开分析。研究表明,公交车内温度、相对湿度、PM2.5浓度、噪声和载客量均对舒适度有非线性影响,但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当车内温度为23.5~28.0℃、相对湿度为45%~58%、PM2.5浓度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吴章文  
1984~2000年,在亚热带地区选择8处森林旅游区进行了小气候对比观测。根据逐时气温和空气相对湿度观测值,比较了森林旅游区内外、林分内外及不同海拔高处的舒适温度持续时间。结果表明:由于地形和森林的共同作用,森林旅游区令人感觉舒适的时间为14~24h,感觉闷热的时间0~10h,感觉极不舒适无法忍受的时间为0;而邻近乡镇、中小城市同期感觉舒适的时间仅0~11h,感觉闷热的时间10~24h,感觉极不舒适、无法忍受的时间长达5~9h;在一定高度内,由于海拔的升高,令人感觉舒适的时间由12h增加到24h,令人感觉闷热的时间则从12h减少到0。这一结果说明夏季酷热难熬的亚热带地区,林区和山区是避暑消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璊璊  冯莉  郭松  田慧慧  
城市热舒适度的评价是判断热环境优劣的主要方式,其结果可为城市规划、改善城市热环境提供科学依据,而温湿指数(THI)综合反映了温度和湿度两个因子对人体热感的影响,是衡量城市热舒适度的一项重要指标。选取江苏省南京市作为研究区,以1994、2000、2010和2013年夏季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数据源,反演地表温度,并结合归一化水汽指数(NDMI)对传统温湿指数进行改进,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了南京市热舒适度的动态变化,通过计算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不同热舒适度分级下景观格局指数的变化,统计了2.5 km尺度上单元格网温湿指数平均值及变异系数并对其与景观组成和结构特征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从微观尺度上探讨城市景观格局与城市热舒适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宏观上,从1994年到2013年景观格局对南京市热舒适度的影响不断加深,影响面积和强度都不断增大,城市热环境逐渐恶化;微观上,景观类型组成和结构对城市热舒适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水体、耕地、林地能显著改善热舒适度,其中水体对热舒适度的改善效果最好,其景观优势度越大、分布越集中,效果越明显;反之,建设用地优势度越大、聚集度越高,热舒适度越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华兴夏  王琳佳  唐德才  
气候条件不仅对旅游气象资源的空间分布有影响,还会影响着旅客对于目的地的选择。文章利用南京近30多年基本气候资料,对温湿指数、风寒指数和着衣指数进行分级赋值,通过综合气候舒适度模型来评估南京旅游气候的舒适度和持续时间,结合南京入境旅客流量的年内变化,划分旅游的旺季与淡季。同时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2006~2012年间气候舒适度与入境旅客月指数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气候舒适度与平均入境旅客月指数的绝对关联度为0.6808,这说明气候舒适度指标与旅客流量指标呈正相关关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蔚丹丹  李山  
气候舒适度对人居环境和人类活动具有深远影响,相关的评价模型/指数在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人体健康和旅游发展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体感分级标准作为气候舒适度评价模型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对模型效度有着重要的裁量权,也是实践应用中最终的度量衡工具。目前体感分级标准研究和应用中异地套用和局地实测的传统做法,在制定国家尺度普适性标准时遇到较大瓶颈。本文试图提出包含"定级—定名—定点—定宽"等基本环节的"季节锚点法"这一新的体感分级思路,并基于中国1981-2010年间814个基本(基准)气象站点的日值气象数据,以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为例开展了实证研究。研究给出了"暑—热—暖—温—凉—冷—寒"这一针对中国区域的7级体感划分标准,并具体给出了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在各体感等级上的阈值区间,进而在此基础计算评价了中国气候舒适期和不舒适期的时间长短、空间格局及其历时变化,得到一些有益发现。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就细分人群、测试模型和区域差异等方面的体感分级标准开展更多深入探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