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83)
- 2023(3541)
- 2022(3052)
- 2021(2910)
- 2020(2107)
- 2019(5137)
- 2018(5001)
- 2017(9092)
- 2016(5166)
- 2015(5924)
- 2014(5792)
- 2013(5723)
- 2012(5648)
- 2011(5083)
- 2010(5481)
- 2009(5224)
- 2008(5243)
- 2007(4769)
- 2006(4299)
- 2005(3903)
- 学科
- 济(24044)
- 经济(24015)
- 管理(13473)
- 中国(9926)
- 业(9906)
- 地方(7948)
- 方法(7794)
- 企(7650)
- 企业(7650)
- 数学(6494)
- 数学方法(6332)
- 城市(6328)
- 学(5925)
- 农(4710)
- 城市经济(4506)
- 环境(4035)
- 理论(3991)
- 财(3981)
- 业经(3886)
- 发(3633)
- 制(3598)
- 地方经济(3503)
- 贸(3411)
- 贸易(3406)
- 易(3177)
- 农业(3059)
- 划(3057)
- 和(3046)
- 方城(2670)
- 融(2631)
- 机构
- 大学(79527)
- 学院(77529)
- 研究(30415)
- 济(28951)
- 经济(28032)
- 管理(26697)
- 京(22442)
- 中国(22423)
- 理学(22408)
- 理学院(21939)
- 管理学(21346)
- 管理学院(21211)
- 科学(20550)
- 所(15790)
- 北京(14899)
- 研究所(14313)
- 中心(13507)
- 范(12670)
- 农(12640)
- 师范(12566)
- 财(12447)
- 业大(12135)
- 江(11668)
- 院(11337)
- 师范大学(10605)
- 农业(10059)
- 财经(9759)
- 州(9557)
- 科学院(9385)
- 经济学(8867)
- 基金
- 项目(51212)
- 科学(40527)
- 基金(37640)
- 研究(34356)
- 家(33555)
- 国家(33279)
- 科学基金(28792)
- 社会(22278)
- 社会科(21103)
- 社会科学(21095)
- 基金项目(20432)
- 自然(19667)
- 自然科(19283)
- 自然科学(19280)
- 自然科学基金(18877)
- 省(18103)
- 划(16826)
- 教育(15132)
- 资助(15058)
- 编号(12980)
- 重点(11485)
- 发(11056)
- 成果(10740)
- 部(10367)
- 课题(9707)
- 计划(9680)
- 创(9507)
- 科研(9324)
- 国家社会(9186)
- 大学(9068)
共检索到1217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鲁春霞 冯跃 孙艳芝 谢高地 胡绪千
北京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居民点附近的地下水是历史时期城市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地表水源不足与维持漕运通畅是历史时期北京地区水利设施建设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元代以前莲花池水系是北京地区城市发展的水资源基础,城市供水保障区域经历了以永定河为主转移至以瓮山泊、高粱河地区为主的变化过程。元代,城市发展的水资源基础转移至高梁河水系。通惠河的开通将城市供水保障区域拓展至昌平白浮泉地区,明清时期白浮泉水源的断绝使保障区域范围回缩至瓮山泊一带。1949年以来,北京的供水系统逐步完善,城市供水实现跨区域、多来源、多系统的联合调度。地下水供水保障区域呈现横向扩张、纵向加深的变化趋势,取水口由集中于市区和近郊逐步外移至...
关键词:
供水格局 供水保障区域 城市扩张 北京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谢高地
中国持续30多年的城市化过程中,大量人口由乡村聚集到城市,到2010年,全国约一半人口生活在城市。毫无疑问,这一世界上规模空前的城市化进程对中国人口的分布、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效应已经产生了或者将要产生持久的重大影响。需要关注的是在这一城市化进程中,短期内快速发育形成的若干超大城市,还没有经历过超大规模社会经济系统与其生态环境系统的彼此长期相互适应的考验。城市的规模不可能不受资源环境约束而无限制扩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谢高地 张彪 鲁春霞 肖玉 刘春兰 张波 徐谦 李令军 曹志萍 李娜 陈文辉 章予舒 冷允法
采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与实地调查,对比2000-2010年北京城市建成区面积与人口分布的变化,发现:1北京的常住人口2000年以来以每年78万的速度快速扩张,相应地,城市建成区面积以每年109km2的速度不断扩张;22010年1 961万常住人口中,80%集聚在城市建成区,在集聚于城市建成区的人口中,95%集聚于中心城,仅有5%集聚于卫星城;3在北京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过度密集地聚集于中心城,集约的社会经济活动不断侵占生态空间,在北京城市建成区,人均生态空间由2000年187.5m2下降到2010年的91.3m2。这种过快过密的人口集聚,同时导致资源消耗量和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城市物质代谢强度超过...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松雪 林坚
居住的郊区化和居住用地的分散布局往往是城市蔓延的先导现象,研究城市居住用地扩张模式,有助于加深对城市扩张机理的认识,并为形成相应的空间治理措施提供支撑。以北京市为研究区域,将城市用地面状图斑与城市居住区点状空间数据相结合,通过城市用地扩张指数LEI的计算,对1996~2006年、2006~2015年两时段的北京城市居住区用地进行了区位类型的划分,识别了城市新增居住用地的扩张模式,并采用logit模型对城市居住用地区位类型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性分析。研究发现,1996~2015年,北京市连片城市建成区以外的新建居住区以散点型的用地扩张模式为主,与典型城市蔓延现象中跳跃式的用地扩张模式一致,且蔓延趋势逐渐强化;与城市建成区的距离是居住用地区位类型变化过程中唯一显著的影响因素;连片城市建成区以外的大规模居住区建设对城市用地的扩张没有显著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
居住用地 用地扩张模式 北京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詹美旭 葛幼松
从南京城市空间快速扩张的过程分析入手,从经济、社会、环境生态三个方面建立了评价城市用地效益的指标体系。以1995年各指标数据为基准,进行标准化后得到了1995~2004年各指标的具体变化数值,改变传统测定指标权重方法,采用改进的信息熵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运用数据加权的方式量化得到了1995~2004年城市用地的经济、社会、环境综合效益。结果表明:1995~2004年南京城市用地扩展规模偏大,扩张速度偏快,并出现了局部发展失衡,但总体上城市用地的综合效益不断改善。南京市已从注重经济增长进入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阶段,其中土地的经济效益呈现阶段性提升的特征,社会、环境效益则持续改善,但工业用...
关键词:
空间扩张 用地效益 信息熵法 南京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宗晓华 冒荣
高等教育的规模及其与经济体系的调适程度成为判断一国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西方主要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扩张过程伴随着适应性的结构调整,保障了高等教育与经济体系形成良性的动态调适关系。我国高等教育虽然迅速从精英化阶段跨越到大众化阶段,但相应的适应性结构改革却没有到位。未来的改革思路是,在保持高等教育稳步扩张的同时,一方面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发展更多地依靠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的内生驱动,另一方面重建高等教育的治理机制,调整高等教育的供需结构。
关键词:
高等教育扩张 结构演变 经济体系 调适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赵媛媛 何春阳 龚立萍 姚辉
研究目的:评估城市扩展过程中耕地的生产功能损失。研究方法:以北京为例,在遥感影像生成的1991、1997、2000和2004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支持下分析了耕地损失特征;利用气象数据结合桑斯维特纪念模型计算了作物生产潜力;从点、线、面和各区县角度分析了1991—2004年耕地损失对作物生产潜力的影响。研究结果:北京耕地由1991年的6158.9km2减少为1997年的5598.9km2,2000年的5121.4km2以及2004年的4387.8km2;由中心城市周围的面状耕地损失、次级城区周围的点状耕地损失和交通干线周围的线状耕地损失导致的作物生产潜力损失总量分别约为14.52×104t、20....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曾文清 张斌
我国自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建立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尤其在控制城市扩张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加之人口和经济增长等对城市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导致规划方案频繁调整,城市扩张趋势并未得到有效遏制。为此,通过对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变迁分析,认为需要从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两个方面重新定位和强化;并利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从制度供需匹配度、制度结构兼容度和制度激励约束相容度3个方面对土地利用规划制度控制城市扩张的适应性效率进行了评判。最后,提出提高土地利用规划制度适应性效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制度 城市扩张 适应性效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冠军 戴向前 周飞
建立健全促进节约用水的价格形成和动态调整机制是"十四五"时期水价改革的重点内容。本文从居民生活用水价格切入,剖析水价调整对居民用水行为影响机理,构建了影响概念性模型,以北京市为例,综合运用水费支出系数计算等多种方法,测算促进北京市居民节水的水价水平。结果表明:北京市促进居民节水水价水平约在7.5元/立方米以上,成本水价为10元/立方米;考虑社会稳定和用户承受能力,结合调价实际,近期可将第一阶梯水价调整至7.5元/立方米,远期调整至更高水平。根据研究结果,针对性提出完善水价形成机制以及促进节水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梁昊光
新中国60年来,随着城市的转型,以及产业园区化、居住社区化、资源资产化和环境生态化,北京城市发展的空间格局面临诸多现实问题、科学问题与政策问题,虽然60年来城市空间结构变化的形态特征非常直观,但其发生发展的机理、动力及过程却十分复杂。本文利用时间和空间发展指标测度其地区资源、生态、文化、社会、经济及其与外围城市之间相互作用对北京城市发展空间的体现,并从立体趋势面分析政策、制度和经济社会变迁对空间干预的影响。
关键词:
北京 空间格局 城市转型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毛小岗 宋金平 杨鸿雁 赵倩
利用北京市城市园林绿化普查的公园数据,基于ArcGIS、Fragstats软件平台和景观生态学的景观指标,采用整体格局、分区格局和梯度格局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了2000-2010年北京城市公园的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并揭示了引起其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近10年北京城市公园的数量与面积呈现大幅度的增长,其中专类公园和社区公园面积增长最快;综合公园和专类公园在分布规模上占绝对优势;公园的连接度由"中心高外围低"向"中心高外围也不断提高"方向发展;公园的聚集度由城市中心聚集向外围多方位多处聚集发展。②各类城市公园在各扇区和圈层的均衡比指数(ERI)差异较大、均衡比曲线变化幅度复杂,分区间分布不均衡的现象明显。③基于45°八方位样带的梯度分析进一步表明,北京城市公园的空间分布不很均衡、梯度变化特征显著,大面积公园主要分布在"正北"和"西北"方向;在"西"、"东"、"西北"、"东北"方向附近的公园面积、数量较多,且数量和面积增长较快。④北京城市重大事件、城市绿化方针政策、快速城市化和居民日益增长的环境需求是引起近10年城市公园空间格局变化的四大主要因素;四大因素促成了公园数量和面积等总体格局的大幅增长,也造成了公园在各分区和梯度上的分布不均衡。研究结果对于北京城市公园进一步优化布局和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吕陈 石楠
从历史演变特征分析,不同时期影响北京城市贫困空间分布的主导因子存在较大差异:明、清时期的北京城市空间分化以身份、地位为基础,同时受制度与宗教的制约,形成皇族、贵族集聚于中心地带,底层阶级集中于城墙附近与外城(南城)的格局;近代北京城市在半殖民地化的社会过程中,经济地位成为空间分化过程的主导因子,城市空间呈现"中上层居住在中心,贫民迁居在外围"的圈层结构;现代北京城市贫困空间分布受政策、经济体制、城市化进程等多因子交互作用,城市空间由计划经济时期的均质化发展向市场经济时期的空间贫富分异态势演化。
关键词:
北京市 贫困空间 时空演变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戚本超 周达
在研究北京建国以后城市职能发展演变轨迹基础上,提出应正确解读建国初期将北京定位为全国的经济中心的城市职能;正确解读北京不是全国经济中心但还是要大力发展首都城市经济的命题;正确解读首都国际交往中心和经济管理中心的城市职能,抓住机遇,加快产业升级,促进北京的新发展。
关键词:
经济中心 城市职能 定位 职能演变 北京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焦新颖 李伟 陶卓霖 喻忠磊 宋金平 张文新
本文应用北京区域统计年鉴2005、2009、2013年3期分区县、分行业产值数据,采用结合GIS的偏离份额模型,分析北京市2004-2008年、2008-2012年和2004-2012年3个时段中心城与新城间产业空间演化情况,并预测2012-2020年产业空间演化趋势。研究发现:1北京工业向新城扩散明显,尤其是向顺义、通州、亦庄和房山,呈弧形向东向南扩展;2商业、生产性服务业虽出现向城市发展新区新城转移趋势,但在中心城区集聚状况没有明显改变,在市域内呈圈层式分布,交通、运输和仓储业呈轴向扩展;3房地产业扩散明显,朝阳、通州、大兴发展突出,总体呈环状扩展;3公共服务业向新城扩展显著,但高质量的教育、卫生、文化资源仍集聚于中心城区。从总体上看,北京产业空间演化以工业外溢为主,房地产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也有显著扩散,但生产性服务业和商业扩散并不明显。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雪瑞 王秀兰 冯仲科
准确判别城市扩展规律,剖析演化过程,对于预测城市未来演化趋势,制定合理的调控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遥感对地观测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城市扩展变化数据,成为城市扩展监测的主要手段。本文以1988、1996、2004年TM遥感影像为依据,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并首次采用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提取了北京市城市实体边界,分析了北京市1988-2004年间城市扩展的面积、方向、扩展类型以及城市扩展的导向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近20年一直处于城市扩展的快速发展阶段,并受地形、环境、卫星城、交通干线及政府等方面导向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