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99)
- 2023(14744)
- 2022(12550)
- 2021(11339)
- 2020(9396)
- 2019(21612)
- 2018(21122)
- 2017(39967)
- 2016(22214)
- 2015(24860)
- 2014(25000)
- 2013(24705)
- 2012(23604)
- 2011(21655)
- 2010(22111)
- 2009(20464)
- 2008(20553)
- 2007(18756)
- 2006(16628)
- 2005(15076)
- 学科
- 济(98540)
- 经济(98433)
- 管理(59872)
- 业(57313)
- 企(43661)
- 企业(43661)
- 方法(39065)
- 数学(34126)
- 数学方法(33756)
- 中国(30554)
- 农(27849)
- 地方(26637)
- 学(21647)
- 财(21572)
- 业经(21254)
- 贸(19171)
- 贸易(19160)
- 农业(18946)
- 易(18472)
- 制(17015)
- 环境(15984)
- 银(15593)
- 银行(15521)
- 融(15168)
- 金融(15166)
- 行(14896)
- 发(14481)
- 技术(14193)
- 地方经济(14163)
- 和(13996)
- 机构
- 大学(328333)
- 学院(327882)
- 济(132817)
- 经济(129864)
- 研究(120351)
- 管理(118703)
- 理学(101362)
- 理学院(99980)
- 管理学(98072)
- 管理学院(97461)
- 中国(89351)
- 科学(78236)
- 京(73919)
- 农(68085)
- 所(64120)
- 财(58670)
- 研究所(58395)
- 业大(55552)
- 中心(54500)
- 农业(54172)
- 江(51123)
- 北京(47125)
- 财经(46270)
- 范(45137)
- 师范(44544)
- 院(42847)
- 经(41831)
- 州(40796)
- 经济学(40411)
- 省(38722)
- 基金
- 项目(216834)
- 科学(168087)
- 基金(154729)
- 研究(150924)
- 家(138299)
- 国家(137088)
- 科学基金(114861)
- 社会(95218)
- 社会科(90171)
- 社会科学(90137)
- 省(86052)
- 基金项目(82566)
- 自然(75779)
- 自然科(74055)
- 自然科学(74030)
- 划(73671)
- 自然科学基金(72677)
- 教育(68535)
- 资助(62770)
- 编号(59836)
- 发(51814)
- 重点(49674)
- 成果(48401)
- 部(46420)
- 创(44493)
- 课题(42700)
- 计划(42445)
- 科研(41945)
- 创新(41761)
- 发展(40330)
- 期刊
- 济(151636)
- 经济(151636)
- 研究(96197)
- 中国(69132)
- 农(62347)
- 学报(61675)
- 科学(53717)
- 大学(44863)
- 财(44606)
- 学学(42342)
- 管理(42338)
- 农业(42173)
- 教育(35308)
- 融(30225)
- 金融(30225)
- 技术(27262)
- 业经(25641)
- 经济研究(24135)
- 业(22796)
- 财经(22791)
- 问题(21571)
- 经(19675)
- 版(17535)
- 技术经济(16673)
- 贸(16327)
- 业大(16188)
- 科技(16040)
- 商业(15717)
- 图书(15713)
- 资源(15538)
共检索到4991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姚永玲
城市发展不仅是生产部门规模的扩大,更重要的是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强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壮大,尤其是大城市人口的增加、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都在能源消费中占居主要份额。本文综合考虑城市经济增长、人口规模扩大和空间扩张等三方面因素,选取北京市市辖区的统计数据,采用LMDI指标分解方法,将能源消耗分解为经济规模、单位产值能耗、人均能耗、人口密度和能源空间支持系数等五项指标,分析各因素对城市能源消耗的贡献。从经济、人口和空间三个方面所体现的城市发展综合来看,经济因素对能源消耗的贡献最大;人口因素所消耗的能源约占能源总消耗的一半;紧凑型空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能源消耗。结论认为,城市经济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
关键词:
城市发展 能源消耗 LMDI指标分解法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宋辉 刘新建
本文以我国1997年、2002年、2005年和2007年不变价投入产出表和分行业能源统计数据为基础,从单位GDP能耗的构成因子出发,应用多因素多阶影响统计测度模型对我国能耗强度变化的趋势和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并针对有关行业能耗状况提出了今后发展对策。
关键词:
能源消耗强度 发展趋势 影响因素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吴承忠
古代北京城市休闲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多方面因素影响了北京城市居民休闲发展的阶段特征。从都城的性质与功能、都城民俗、都城居民的人口构成三个方面详细探讨了这些因素对北京城市休闲发展的影响。认为国家机器对古代北京的休闲功能具有完善作用,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对休闲发展具有明显影响;都城由军事城市向消费城市的转变及宦官集团、文人士大夫集团等特殊阶层对休闲发展有重要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周国富 宫丽丽
近年来,京津冀地区环境污染严重导致环境面临压力。运用能源消耗碳足迹衡量指标,计算出京津冀地区1996~2011年的能源消耗碳足迹;然后利用STIRPAT模型进行拟合回归,讨论经济增长与碳足迹之间的定量关系,找出能源消耗碳足迹的影响因素,从而验证京津冀地区不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结果表明:首先,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耗结构一直变化不大,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其中煤在能源消耗中所占比重最大。其次,京津冀地区碳足迹呈现上升趋势。再次,京津冀地区人均GDP和能耗结构是驱动碳足迹增长的主要因素,但产业结构对碳足迹的影响力也不容忽视。最后,脱钩指数分析表明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处于相对脱钩状态,而回...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孙铮 石培基
北京作为一个城市区域,各部分的均衡协调发展十分重要。本文在充分考虑基础设施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前提下,采用人均GDP和人口数为主要指标,对2001~2010年北京城市内部的区域差异进行了整体的分析测算,然后将北京市按照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生态涵养发展区这四大区域划分,运用锡尔指数计算了四大区域内部各区县间的差异。研究发现北京市的总体锡尔指数与大区间的锡尔指数都在下降,而区域内部的差异在上升,说明北京市区域发展的不均衡和不协调还很严重。文章最后根据区域差异的变动趋势提出了相关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
城市发展 区域差异 锡尔指数 城乡一体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艳芝 鲁春霞 谢高地 李娜 胡绪千
水短缺严重制约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本文基于2000-2012年间北京城市发展以及水资源利用等数据,采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工业、农业、生活和环境用水与城市化率、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水平等城市发展指标之间的关联程度,探讨水资源利用结构随着城市发展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总量变化的影响最大,关联度r2为0.83;城市化率和居民生活水平次之;经济发展水平最弱,关联度r3为0.62;2生活用水受到城市发展水平的影响最大,关联度r3为0.92;其次为农业和工业用水;环境用水量受城市发展水平影响最小,关联r4度为0.68;3城市发展过程中,生活用水的增加和人均GDP等经济...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畅 孔宪丽 高铁梅
利用中国29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在中观层面上对中国工业部门及其内部不同能耗特征的各工业行业的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不仅研究了技术进步及能源价格对工业行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还考虑了高耗能产品出口贸易结构、产权结构以及能源替代等因素。实证结果表明,科技经费支出的增加有助于高能耗行业能源效率的提高,这些行业通过加强节能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将有很大的节能潜力;企业产权结构和出口贸易结构对工业行业的能源消耗强度有显著影响;能源相对价格的提高对工业行业的节能降耗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电力、石油等能源产品占总能源消费比例的增加降低了工业行业特别是高能耗行业的能源消耗强度。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怡君 王丽 牛文元
城市是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的综合载体,其中经济是一个城市功能的主要体现、职能的重要组成。经济发展程度高的城市往往是其所在区域甚至整个国家经济的核心中枢。这些城市既体现着各自区域内经济技术发展的最高水平,同时也往往占有着大量的资源,消耗了相当多的能源。2006年GDP排名100强的城市,GDP贡献率为67.36%,同时用电量占全国的41.59%,用水占全国的58.02%,天然气(含煤气)和液化石油气使用量更是占到了全国的75%以上,是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控制的重点区域。因此,本文应用Tapio脱钩模型定性定量相结合地研究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类型,中国百强城市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的关系,其中,我...
关键词:
脱钩分析 Tapio脱钩模型 低碳城市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耿竹青 吴国蔚
“大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信息中心,中国北方最大的城市集聚区和最先进的经济核心地带,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迅速高速发展相比,“大北京”无论在区域发展的意识还是区域发展的行动上,都还远远不够。面对“大北京”发展中的种种问题,本文重点在于通过对我国三大经济圈进行比较研究,从多方面综合分析,找出制约大北京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对其未来发展中的优势、劣势以及即将面临的问题进行预测,并探求一些解决”大北京”地区发展问题的新思路、新途径,以期为谋求整个区域的协调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经济圈 大北京地区 北京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景秋 蔡晶
办公业发展作为城市经济转型的组成部分,在北京城市变化中经历了4个阶段:(1)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办公业萌芽期。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北京城市大力发展工业,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这一时期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外商驻京机构很少;而国内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行业基本处于萌芽阶段。因而,该时期无真正意义上的办公业。(2)现代化城市——办公业起步期。改革开放至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北京向现代化城市迈进,商务管理职能为主体的办公业开始萌芽,城市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第三产业中生产性服务业开始兴起。(3)国际化大都市——办公业起飞期。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早期,北京开始向国际化大都市靠近,...
关键词:
办公业 城市变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萌萌 丁建勋
揭示能源强度的演变规律是研究我国节能减排问题的一个前提,本文首先从理论上研究了能源强度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发现能源强度与人均收入的关系并不唯一,这需要通过实证研究来确定我国能源强度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基于理论分析,本文选取1953-2010年间的数据,对人均收入与我国的能源强度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现阶段,能源强度与人均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关键词:
能源强度 人均收入 线性关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敬淦
分析了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北京城市发展的特殊性。认为应重点从城市发展的主要历史经验中研究那些规律性的问题,从而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北京城市发展的特殊规律,用以指导北京今后的城市发展。
关键词:
北京 历史经验 规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焦文献 陈兴鹏 贾卓
经济增长和能源节约需要统筹兼顾,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还应减少能源消耗。本文以甘肃省工业部门24个细分产业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各产业的能耗比重及其变化情况,发现能源消耗集中在六大高耗能产业,并且其比重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其次,应用能耗产出弹性分析了能源消耗与产业产值增量变化之间的相对关系,重点评价了六大高耗能产业的可持续状态;然后,应用改进型结构分解法分析了部门结构变化和部门强度变化在工业部门能源强度降低中所起的作用,并通过进一步分解产品结构变化和产品强度变化对部门强度变化的影响,还原了部门结构变化对工业部门能源强度降低的真实作用;最后,结合甘肃省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耗的现状提出了节约能源的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士春 习蓉 何正霞
运用LMDI加和分解法,从我国整体、不同行业、工业内不同部门的角度探讨我国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整体上,我国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经济产出效应,对碳排放的整体贡献为148.49%;其次是人口规模效应,整体贡献为9.65%;最后是能源结构效应,整体贡献为1.36%;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抑制因素是能源强度效应,对碳排放的整体贡献为-53.43%;产业结构效应有抑制作用,整体贡献为-6.07%,潜力没有显现出来;从不同产业的角度研究发现,农林牧渔业、建筑业整体上"低碳"发展状态较好,工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其他行业"低碳"发展状态不佳;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是工业,通过工...
关键词:
能源消耗 碳减排 影响因素 LMDI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