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40)
2023(7330)
2022(6428)
2021(5779)
2020(5075)
2019(12151)
2018(11888)
2017(23415)
2016(12915)
2015(14780)
2014(15108)
2013(15153)
2012(14389)
2011(13111)
2010(13434)
2009(12585)
2008(12518)
2007(11258)
2006(9681)
2005(8677)
作者
(40180)
(33657)
(33517)
(32055)
(21240)
(16243)
(15393)
(13296)
(12665)
(11959)
(11441)
(11305)
(10749)
(10698)
(10611)
(10526)
(10493)
(9846)
(9839)
(9575)
(8543)
(8215)
(8102)
(7667)
(7661)
(7507)
(7443)
(7318)
(6774)
(6740)
学科
(60788)
经济(60741)
管理(32596)
(29755)
方法(26088)
数学(23608)
数学方法(23402)
(21878)
企业(21878)
地方(17082)
中国(16801)
(15737)
(14448)
(12118)
(10885)
贸易(10882)
农业(10439)
(10430)
业经(9938)
环境(9591)
土地(9475)
(8990)
地方经济(8574)
(8388)
城市(7937)
(7254)
金融(7252)
(7156)
银行(7131)
(7104)
机构
大学(192533)
学院(191000)
(77787)
经济(75883)
管理(71489)
研究(68800)
理学(61109)
理学院(60245)
管理学(59126)
管理学院(58763)
中国(50843)
科学(45097)
(44780)
(37821)
(36077)
(33265)
研究所(33025)
业大(32442)
中心(31912)
农业(30165)
(29184)
北京(28518)
财经(26850)
(26251)
师范(26005)
(24898)
(24239)
经济学(24065)
(23183)
经济学院(21963)
基金
项目(129511)
科学(100665)
基金(93250)
研究(90340)
(82589)
国家(81976)
科学基金(68933)
社会(56770)
社会科(53771)
社会科学(53747)
基金项目(50304)
(50124)
自然(45798)
自然科(44610)
自然科学(44596)
(43926)
自然科学基金(43726)
教育(40306)
资助(37847)
编号(36308)
重点(29711)
(29177)
成果(28922)
(28084)
(25956)
课题(25603)
计划(25335)
科研(25044)
创新(24537)
大学(23233)
期刊
(84393)
经济(84393)
研究(53809)
中国(38748)
(33372)
学报(32946)
科学(30632)
(25166)
大学(23563)
农业(22283)
学学(22197)
管理(22186)
教育(15741)
技术(15236)
(14162)
金融(14162)
问题(13803)
业经(13605)
经济研究(12906)
财经(12765)
(12389)
资源(11905)
(10977)
(9734)
技术经济(9508)
(9335)
(9218)
现代(9117)
图书(9062)
统计(9038)
共检索到2805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谭峻  苏红友  
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和生态密切相关。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来反映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状况,并设计了土地利用协调度模拟模型。模拟结果显示:北京市土地利用系统整体比较协调,经济效益系统的协调度高而社会、环境效益系统协调度不够;考察各城市功能区,经济效益系统协调度不相上下,但社会效益系统、环境效益系统协调度差别较大。利用协调度模型对城市土地利用进行综合评价,有利于制定有针对性的合理利用城市土地的政策和措施。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谭峻  李楠  魏锜琀  
研究目的:分析北京市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基本对策。研究方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来反映城乡土地利用状况,设计适合北京市城乡土地利用协调度模拟模型,评价模拟结果。研究结果:北京市城乡土地利用系统总协调度为0.677,处于"比较协调"区间的中下水平。研究结论:利用协调度模型对城乡土地利用进行综合评价,有利于制定有针对性的合理利用城乡土地的政策和措施。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雪瑞  王秀兰  冯仲科  
准确判别城市扩展规律,剖析演化过程,对于预测城市未来演化趋势,制定合理的调控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遥感对地观测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城市扩展变化数据,成为城市扩展监测的主要手段。本文以1988、1996、2004年TM遥感影像为依据,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并首次采用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提取了北京市城市实体边界,分析了北京市1988-2004年间城市扩展的面积、方向、扩展类型以及城市扩展的导向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近20年一直处于城市扩展的快速发展阶段,并受地形、环境、卫星城、交通干线及政府等方面导向影响。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望  张安录  蔡银莺  
采用多目标决策方法,结合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实际情况,构建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协调度评价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武汉城市圈中大部分城市土地利用协调程度不高,只有武汉和仙桃市属于比较协调范畴,潜江和天门市属于基本协调范畴,鄂州、孝感、黄冈、咸宁市属于不太协调范畴,黄石市属于不协调范畴。土地利用协调度的大小排序为:武汉>仙桃>天门>潜江>咸宁>鄂州>孝感>黄冈>黄石。再通过比较各市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3个子系统得分高低并结合序参量指标值大小,揭示影响各市土地利用协调度分值高低的原因。最后,对各市未来土地利用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佑启  
北京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问题与对策研究陈佑启(中国农科院区划所.北京100081)城乡交错带是在城市乡村地域体系基础上衍生的一种过渡性区域、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土地利用问题最多、矛盾最尖锐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与乡村之间呈现了相...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郭树斌  
研究土地利用效益,分析其系统协调度对于缓解中国人地矛盾,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社会、经济、生态3个方面选取12个评价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评价模型计算得出中国土地利用效益指数。研究表明:(1)中国土地利用效益在15年间呈持续上升趋势;(2)15年土地利用效益系统协调度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从最初的极不协调变化为较为协调,协调度值从0.03变化为0.67;近年来协调度有所下降,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当注重3大效益的协同发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郭树斌  
研究土地利用效益,分析其系统协调度对于缓解中国人地矛盾,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社会、经济、生态3个方面选取12个评价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评价模型计算得出中国土地利用效益指数。研究表明:(1)中国土地利用效益在15年间呈持续上升趋势;(2)15年土地利用效益系统协调度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从最初的极不协调变化为较为协调,协调度值从0.03变化为0.67;近年来协调度有所下降,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当注重3大效益的协同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洁  
基于信息熵的基本原理,计算了东京23区以及市部和岛部的信息熵和均衡度,分析了其土地利用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对中国十大城市的信息熵和均衡度进行讨论,通过各城市之间以及与东京的土地利用比较发现,我国城市在工业用地比例上明显偏高,城市的土地利用应当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功能定位密切结合,充分发挥城市的级差地租优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艳芝  鲁春霞  谢高地  李娜  胡绪千  
水短缺严重制约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本文基于2000-2012年间北京城市发展以及水资源利用等数据,采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工业、农业、生活和环境用水与城市化率、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水平等城市发展指标之间的关联程度,探讨水资源利用结构随着城市发展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总量变化的影响最大,关联度r2为0.83;城市化率和居民生活水平次之;经济发展水平最弱,关联度r3为0.62;2生活用水受到城市发展水平的影响最大,关联度r3为0.92;其次为农业和工业用水;环境用水量受城市发展水平影响最小,关联r4度为0.68;3城市发展过程中,生活用水的增加和人均GDP等经济...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凤朝  张博  刘源远  孙玉涛  
研究目的:运用协调度模型,定量测算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偏离最优状态的程度和城市土地利用的潜力。研究方法:模型构建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大连市的土地利用系统基本有序,发展比较协调,但尚有潜力可挖;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的发展水平欠佳,在未来土地利用过程中应作为改善的着力点。研究结论:城市土地利用协调度及潜力度模型对城市土地利用评价具有较高可信度和可操作性。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唐杰  
本研究构建了适用于四川省土地利用经济投入与产出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权法测算了各指标权重,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衡量了土地利用经济投入与产出效益的高低及其耦合协调发展的阶段类型。研究表明,四川省目前土地利用经济产出效益略滞后于土地利用经济投入效益,仅自贡市的土地利用经济产出超前于经济投入;四川省土地利用经济投入与产出效益空间格局均呈显著的不均衡性,高值区集中于以成都为核心的小范围区域,低值区集中于以攀枝花为中心的四川省南部、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中心的西部和以广元—巴中为中心的东北端;四川省土地利用经济投入与产出效益处于拮抗耦合与中度失调发展阶段类型,耦合度格局呈现"东高西低"的态势,但高值耦合区并不排除存在虚假耦合现象;协调发展度高值区分布于以成都为核心,覆盖其毗邻的绵阳、德阳和南充等不规则圈层区域,低值区集中在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中心的四川省西部范围区域。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倢  
论文以北京市为例,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北京市内18区县反映城市发展状况指标进行定量综合评估,以明确北京市各区县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为确定各区县发展优势及功能定位提供科学依据。并结合北京市现有城市功能空间分布特点,提出在城市服务核心区(主城区)和生态涵养区(山区)之间的城市功能拓展区内,建立朝阳—通州、丰台、石景山、海淀4个发展区。通过在各发展区内形成人流、物流循环,分担主城区人口、功能过于集中的压力。并通过功能区之间的产业连接,形成环状产业发展轴,构成北京国际化大都市发展骨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朱志远  苗建军  
为考察城市群的资源协调利用状况,在界定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内涵的基础上,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与纵横向拉开档次法,运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构建了协调性测度模型,分析了成渝城市群协调发展水平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显示:成渝城市群的协调发展趋势与区域生态效率变化一致,二者呈现相互促进的正相关关系,但协调发展状况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变化不一致;成渝城市群土地利用与生态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状况总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样本期内,成都、达州、资阳三地的协调水平较高,眉山、乐山的协调水平较低。据此认为,成渝城市群区域生态效率的改善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必要条件,二者的协调发展必须以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并且应建立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促进成渝城市群土地的集约利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朱志远  苗建军  
为考察城市群的资源协调利用状况,在界定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内涵的基础上,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与纵横向拉开档次法,运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构建了协调性测度模型,分析了成渝城市群协调发展水平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显示:成渝城市群的协调发展趋势与区域生态效率变化一致,二者呈现相互促进的正相关关系,但协调发展状况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变化不一致;成渝城市群土地利用与生态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状况总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样本期内,成都、达州、资阳三地的协调水平较高,眉山、乐山的协调水平较低。据此认为,成渝城市群区域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晓芳  
[目的]通过构建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评价长江中游地区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度。[方法]运用由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均方差权值法构成的综合确权法,基于耦合度、协调发展度模型探讨2006~2014年长江中游地区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关系,并进行时空上的分析与评价,借助空间自相关模型探讨协调发展水平的空间集聚特征。[结果]长江中游地区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总体较高,协调发展类型由研究基期的低度协调型逐步优化为末期的中高度协调型。武汉都市圈为协调发展度高水平集聚区;协调发展度高值点主要集中在武汉与长沙,协调发展度低值点由基期的益阳、娄底等城市转变为末期的宜昌、咸宁、鹰潭等地。2006~2012年Moran's I值均为负,协调发展度集聚特征由相异属性集聚向随机状态转变,2014年Moran's I值正,协调发展度呈相似属性集聚状态。[结论]长江中游地区协调发展度空间集聚特征呈现由相异属性集聚向相似属性集聚状态转化,协调聚集区空间格局趋于稳定,发展态势良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