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36)
- 2023(10920)
- 2022(9786)
- 2021(9289)
- 2020(7740)
- 2019(18196)
- 2018(18033)
- 2017(34809)
- 2016(19063)
- 2015(21430)
- 2014(21574)
- 2013(21250)
- 2012(19326)
- 2011(17474)
- 2010(17378)
- 2009(15891)
- 2008(15279)
- 2007(13100)
- 2006(11479)
- 2005(9901)
- 学科
- 济(74108)
- 经济(73988)
- 管理(53555)
- 业(48476)
- 企(40526)
- 企业(40526)
- 方法(33894)
- 数学(29299)
- 数学方法(28937)
- 中国(21715)
- 农(18492)
- 学(17710)
- 财(17673)
- 地方(17538)
- 业经(15593)
- 制(13791)
- 理论(12775)
- 和(12641)
- 农业(12174)
- 环境(12149)
- 贸(11880)
- 贸易(11875)
- 易(11425)
- 技术(11034)
- 务(10929)
- 财务(10864)
- 财务管理(10845)
- 企业财务(10289)
- 划(10245)
- 银(10211)
- 机构
- 大学(269567)
- 学院(264971)
- 管理(107511)
- 济(100737)
- 经济(98262)
- 理学(93645)
- 理学院(92503)
- 管理学(90870)
- 管理学院(90375)
- 研究(88141)
- 中国(63617)
- 京(60464)
- 科学(56752)
- 财(45537)
- 所(43520)
- 业大(40948)
- 农(40795)
- 研究所(39915)
- 中心(39767)
- 北京(38718)
- 财经(36841)
- 江(36725)
- 范(36603)
- 师范(36283)
- 经(33524)
- 院(32494)
- 农业(31976)
- 州(30532)
- 师范大学(29764)
- 经济学(29568)
- 基金
- 项目(188047)
- 科学(147479)
- 研究(136594)
- 基金(136446)
- 家(118614)
- 国家(117642)
- 科学基金(101473)
- 社会(85256)
- 社会科(80591)
- 社会科学(80570)
- 基金项目(73854)
- 省(71977)
- 自然(67075)
- 自然科(65473)
- 自然科学(65459)
- 自然科学基金(64259)
- 划(61781)
- 教育(61631)
- 编号(55905)
- 资助(55359)
- 成果(45310)
- 重点(41527)
- 部(40736)
- 发(39361)
- 创(38603)
- 课题(37988)
- 创新(35997)
- 科研(35730)
- 大学(34935)
- 教育部(34864)
- 期刊
- 济(108543)
- 经济(108543)
- 研究(78010)
- 中国(48221)
- 学报(43337)
- 科学(39743)
- 管理(37756)
- 农(36271)
- 财(32740)
- 大学(32691)
- 学学(30120)
- 教育(29110)
- 农业(25433)
- 技术(21725)
- 融(19445)
- 金融(19445)
- 图书(17625)
- 业经(17229)
- 财经(17156)
- 经济研究(16272)
- 问题(15934)
- 经(14446)
- 理论(13716)
- 科技(13293)
- 实践(12815)
- 践(12815)
- 现代(12569)
- 业(12489)
- 资源(12296)
- 技术经济(12010)
共检索到3784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高越 何迪燊 李思莹 李晶莹
本文通过建立因子分析模型,从产业转移、就业与人口、交通等3个方面分别评估了城市副中心建设对于疏解非首都功能的贡献度。在产业转移方面,城市副中心具有较好的市场潜力,在科技创新产业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这对产业转移起到强有力的吸引作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推动城市副中心在产业转移上的一大关键动力。在就业与人口方面,城市副中心作为人口和城市功能转移的重要区域,承接了一部分经济功能,但未能达到良好效果。在交通方面,主要从交通需求方面分析了北京市交通拥堵的原因。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弘
北京"单中心、同心圆式"的城市空间格局,使城市功能过度集中于中心城区,给中心城区造成了严重的交通拥堵和环境压力,限制了北京综合承载能力的提升,影响到北京的可持续发展。东京、巴黎等都通过建设"副中心"解决了城市发展中的空间矛盾。北京应借鉴国际大都市发展经验,启动建设京西副中心、通州—亦庄副中心和顺义副中心,打造分散疏解中心区功能的重要空间载体,解决北京城市发展中的空间结构矛盾。
关键词:
城市副中心 多中心 空间结构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可云
"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京津冀区域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布局优化、公共服务共享、生态环境联治等方面蕴藏着巨大的协同潜能。为更好地推进这一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并增进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我们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中国人民大学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院院长孙久文、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河北经贸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创新中心主任杨开忠、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教授张可云、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都市郊区发展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张强等专家学者,...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建忠 詹圣泽
本文通过探索大城市病的主要表现特征与危害,证明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以史为鉴,从而避免北京等中心城市、特大城市的区域资源错配路径和方法依赖,避免"摊大饼"覆辙,对科学布局产业链、规范实施产业政策、严格资源环境保护利用、控制无序扩张等有积极意义。突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路径对策,强调中央顶层设计和实施好京津冀一体化规划的重要性,科学确立疏解的战略重点,统筹调控好北京城区发展,科学实施产业升级、转移和退出机制,确保通州行政副中心外迁取得显著成效。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全社 李林君 王海南
明确北京市在"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中的事权角色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按照"概念—原则—依据"的思路,对北京针对"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这一国家战略的事权配置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北京在"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中的事权调整应遵循服务首都、基本公共服务先行、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正确处理"政府—市场"关系、合理补偿成本等五方面原则。同时提出地理空间维度下的北京事权匹配和阶段时间维度下的事权匹配。
关键词:
疏解 非首都核心功能 事权 京津冀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从北京市园林绿化部门获悉,为实施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将结合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全面增加城市副中心绿色空间总量,2019年完成"新增绿化面积3.7万亩,改造提升3.3万亩"的目标。据了解.北京市园林绿化部门已制定相关绿化落实方案.将推动城市副中心"一带、一轴.两环、一心"的绿色空间格局和城市副中心外围"两带、两楔"环状绿色生态绿带建设,全面启动城市绿心
关键词:
城市副中心 北京市 城市绿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鹏飞 王玉海 刘学敏
北京城市副中心是我国首都可持续发展的产物。在新时代背景下研究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功能及其效应,有利于特大城市在优化城市发展模式中积累经验,对将通州建成副中心示范区具有现实意义。基于北京市2012~2016年各区的人口与GDP数据,运用地理集中度、不一致指数、空间相关性指数和分形理论等方法探究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效应,结果表明:(1)整体来看,北京城市副中心在承接非首都功能方面初见成效,人口集聚的经济导向性明显,但人口集中度与经济集中度的变化存在差异。(2)通州区构建了"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保障了人口和经济的稳步集聚,但南北差异较大,辐射带动作用有待加强。(3)北京城市副中心在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与雄安新区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两翼",构建了京津冀地区"一核、双城、两翼、三轴、四区、多节点"新的空间格局,加强了京津对河北省各市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最后,从管理机制、内在要素间的关联性方面提出了促进北京城市副中心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可云 董静媚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也是根治北京"大城市病"的必由之路。北京与首尔、京津冀地区与首尔都市区之间的发展有很多相似性,同时也存在差异。北京在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过程中,应根据本土情况,合理借鉴韩国在首尔疏解战略中采取的政策手段。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要与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密切联系;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各种规划要在统一领导下进行,使其具备可操作性;提升河北的发展水平,以更好地配合北京的非首都功能疏解;以业控人,合理定位,发挥市场和制度的作用;加强新城自足性建设,丰富完善多核心空间结构;做好前瞻性规划,建设具有特色和先进运营理念的通州行政副中心;构建京津冀一体化交通网络,改善北...
关键词:
北京 功能疏解 京津冀 行政副中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继敏
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是全球城市区域空间重构中的一个典型案例。和国内外的其他全球城市区域的发展类似,受到了国际、国家、地方等不同尺度因素的影响。作者从尺度重组视角重点关注了近年来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发生的一系列新变化,以及在这一背景下北京城市副中心产业发展中应当关注的新动向,指出在中美贸易摩擦、中央提出"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经济战略,以及国家层面提出疏解非首都功能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情境下,北京城市副中心一方面要沿袭国务院批复的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产业定位;另一方面,应当加大在科技创新、高端制造等领域的投入力度,畅通经济"内循环"的堵点、难点。
关键词:
尺度重组 全球城市区域 副中心 双循环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涂满章 詹圣泽 詹国南
文章借鉴世界主要特大城市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成功经验,对北京及其京津冀一体化协调发展和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必将大有助益,同时对我国其他特大城市的建设发展和开辟新型城市化建设道路都具有积极作用。通过探索、比较和借鉴世界经典特大城市的建设模式和理念,对于推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描绘并建设好雄安新区;对于有效改变特大城市、中心城市的区域资源错配路径和方法依赖,避免重蹈特大城市"摊大饼"建设的覆辙;对于科学布局合理的产业链,实施规范的产业政策;对于严格大城市在资源环境的保护和利用,控制其发展空间、承载人口等的无序扩张都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涂满章 詹圣泽 詹国南
文章借鉴世界主要特大城市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成功经验,对北京及其京津冀一体化协调发展和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必将大有助益,同时对我国其他特大城市的建设发展和开辟新型城市化建设道路都具有积极作用。通过探索、比较和借鉴世界经典特大城市的建设模式和理念,对于推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描绘并建设好雄安新区;对于有效改变特大城市、中心城市的区域资源错配路径和方法依赖,避免重蹈特大城市"摊大饼"建设的覆辙;对于科学布局合理的产业链,实施规范的产业政策;对于严格大城市在资源环境的保护和利用,控制其发展空间、承载人口等的无序扩张都极富意义。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薛领 陈宥伶
北京市推动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契机,体现了三大意义:一是治理北京“大城市病”,实践首都可持续发展性;二是聚焦核心功能定位,促进产业高效转型和国际化水平城市管理目标;三是加强地区之间互补关系,实现京津冀城市群融合式发展。通过建立北京市CGE模型,设置固定资本投资、劳动力和间接税率两个模拟情景探讨其影响,研究表明:劳动力调整对于疏解的作用来说,采矿业、高耗能制造业产出受冲击大,有助于产业转移,但是劳动力增加未必对重点发展产业有正向促进作用,建筑业所受冲击最大,且劳动力调整长期下不具可行性,需要其他配套方案的配合互补。间接税率的调整,对需要疏解的第一、二产业产出有小幅减少,为较缓和的疏解手段。
关键词:
非首都功能 产业疏解 CGE模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邓仲良 张可云
基于修正的MTOPSIS模型和产业承接指标,从空间和产业两个维度建立了产业承接地的选择方法。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中的制造业为例,利用2013年天津与河北各市的产业数据,对天津和河北11个地级市的规模以上工业进行了测算,定量确定了北京产业疏解承接地的综合承接能力和产业比较优势。研究表明,沧州、邢台和唐山、廊坊、衡水可分别为北京石油加工业、金属加工业、造纸业、纺织业的产业承接地。北京非首都功能中的制造业疏解目的地得到了明确,为京津冀地区产业承接的政策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利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深层次推进。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洌瑄 王崑声
基于历史因素与现实社会经济背景,北京城市副中心系统表现为发展动力上的外力驱动型特征、组织秩序上的政府主导型特征、优化约束上的质量先导型特征。为更好地发展城市副中心,应通过外力驱动及政策支持等增强经济发展动力,优化完善主导功能系统;利用区位优势错位发展,承接好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建立正反馈循环动力机制;推动体制改革,善用智慧手段,促进社会协同,形成集中统一与多主体、多机制有序共存的治理生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谭日辉 陈思懿 王涛
韧性城市建设是应对当前城市出现的各种问题和风险的有效手段,而既有研究对城市副中心韧性城市建设的探讨相对有限。基于国内外研究和当前实际,将数字技术与韧性城市建设进行融合,并从社会韧性、环境韧性、组织韧性和经济韧性四个维度,以北京城市副中心为例,系统分析了四个维度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讨论数字平台对韧性城市各个维度的优化和嵌入路径,以期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发展和韧性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
数字平台 韧性城市 副中心城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