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79)
- 2023(7235)
- 2022(6236)
- 2021(5728)
- 2020(5001)
- 2019(11944)
- 2018(11687)
- 2017(22675)
- 2016(12712)
- 2015(14570)
- 2014(14677)
- 2013(14728)
- 2012(14104)
- 2011(12814)
- 2010(13137)
- 2009(12167)
- 2008(12465)
- 2007(11294)
- 2006(9699)
- 2005(8689)
- 学科
- 济(56476)
- 经济(56423)
- 管理(31386)
- 业(28919)
- 方法(26053)
- 数学(23428)
- 数学方法(23243)
- 企(21603)
- 企业(21603)
- 中国(16406)
- 学(14850)
- 农(14292)
- 地方(13218)
- 财(12395)
- 贸(9747)
- 贸易(9746)
- 农业(9476)
- 业经(9412)
- 易(9331)
- 制(8848)
- 和(8473)
- 环境(8449)
- 银(7535)
- 银行(7492)
- 城市(7442)
- 理论(7334)
- 务(7319)
- 财务(7304)
- 财务管理(7282)
- 融(7237)
- 机构
- 大学(190425)
- 学院(188401)
- 济(75310)
- 经济(73441)
- 研究(69512)
- 管理(67651)
- 理学(57913)
- 理学院(57066)
- 管理学(55896)
- 管理学院(55539)
- 中国(50982)
- 科学(46635)
- 京(44606)
- 农(38908)
- 所(37124)
- 研究所(34169)
- 财(33199)
- 业大(32913)
- 中心(31888)
- 农业(30977)
- 北京(28724)
- 江(28703)
- 财经(26670)
- 范(25905)
- 师范(25634)
- 院(25051)
- 经(24222)
- 经济学(23735)
- 州(22640)
- 经济学院(21668)
- 基金
- 项目(128094)
- 科学(99027)
- 基金(92265)
- 研究(87327)
- 家(82692)
- 国家(82063)
- 科学基金(68403)
- 社会(54065)
- 社会科(51092)
- 社会科学(51073)
- 基金项目(49908)
- 省(49174)
- 自然(46401)
- 自然科(45247)
- 自然科学(45233)
- 自然科学基金(44389)
- 划(43351)
- 教育(39389)
- 资助(37825)
- 编号(34496)
- 重点(29891)
- 发(28258)
- 成果(27745)
- 部(27738)
- 计划(25870)
- 科研(25331)
- 创(25205)
- 课题(24437)
- 创新(23771)
- 大学(23075)
共检索到2739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祁立南 杜红玉 包志毅
对北京地区38个公园绿地的春季观花木本植物的个体观赏特征及整体景观特色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城市公园绿地中应用的春季观花木本植物有70余种,全部为落叶树种,以观花灌木种类为最多,体现了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的地域性;应用频度超过80%的春季观花木本植物有15种,以寓意美好的传统花木为主,而应用频度超过40%的春季观花木本植物仅有28种,仍有大量春季观花植物需要推广;花期时序分布以四月份最为集中且重叠性较高;花色以白色系、红色系及黄色系为主。显著的花相、艳丽的色彩和集中的花期构成了北京春季植物景观繁花景象和色彩冲击力的基础。
关键词:
绿地 春季 木本植物 观赏特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晓燕 李吉跃 翟洪波
在北京林业大学校园内 ,选择侧柏、雪松等 10个正常管理、正常生长的乔木、灌木和藤本树种为研究对象 ,于 2 0 0 2年 3月下旬到 5月中旬 ,选择天气晴朗之日 ,测定 1年生小枝的水势和水力结构参数 .测定结果表明 ,水势日变化呈单峰型趋势 ,即清晨和晚上的水势高 ,中午水势低 ,各月份水势变化趋势一致 ,水势季节变化趋势是 3月的水势值低于 4、5月水势值 .春季水势日变化与比导率日变化呈正相关关系 ,即早晚高、上下午低的单峰型变化趋势 ,但两者的变化趋势又不完全同步 .针叶树种比导率季节变化不明显 ,阔叶乔灌木、藤本的比导率季节变化比针叶树明显 ,且变化情况基本一致 ,5月份比导率略...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繇
通过2 a的调查,研究了长白山区的通化、白山、延吉、吉林等10个市、县公园共124种园林木本植物的开花、结果、落叶、长叶等物候情况。调查植物中,花较显著的植物有63种,占全部种的50.81%,以观花为主的植物54 种,花颜色主要是白、红、黄3种,百分比分别是53.97%,31.75%和14.29%。果较显著的植物有58种,占全部种的 46.77%,以观果为主的植物34种,果的颜色主要是红、黑、绿3种,百分比分别是55.17%,18.97%和17.24%。叶较显著的有40种,占全部种的32.26%,主要观叶植物有21种。株型较显著的植物有54种,占全部种的43.55%, 主要观株型植物有24种。...
关键词:
物候调查 城市园林 木本植物 观赏价值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文同
根据对北京地区木本植物属的统计分析,结果可划分为14种土理分布类型,以温带分布为主,占区系成分属数的71.7%,其中以北温带分布类型占主导地位;与热带植物区系有一定联系,占区系成分的24.5%;与各大洲植物区系存在着广泛的联系。
关键词:
木本植物区系 地理成分 北京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杰 贾宝全
【目的】探讨北京市六环内城市道路附属绿地木本植物多样性以及结构特征,梳理北京市城区道路绿化建设现状,探索北京市城市道路附属绿地存在的问题及梯度变化规律。【方法】以0. 5 m的World View 2遥感影像为基础,目视解译北京六环外1 km范围内道路,以每种类型道路总长度的10%作为调查长度,利用Arcgis对该范围已命名道路随机选取实地勘测路段,调查选取路段木本植物树种、胸径、冠幅等指标,并对调研数据进行多样性及结构分析。【结果】本研究共记录北京市道路附属绿地木本植物33科、61属、77种,其中乔木59种、灌木15种、藤本3种;使用数量最多、频度最高的树种为国槐;北京本地种62种;植物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沿环路呈现了由城内向城外逐步增加的变化趋势;乔木平均胸径24. 07 cm,平均胸径沿环路由内向外逐渐减小,胸径等级分布在Ⅱ级数量最多;径级较大的树木占比由城内向城外逐渐减少,国道与胡同较大径级树木比例高于其他类型道路;乔木平均冠幅6. 33 m,Ⅳ级冠幅即6~8 m最为常见;各环路间冠幅由城内向城外逐渐减小,国道与胡同大冠幅树种占有较大比例。【结论】北京市道路绿地的物种多样性不高,优势树种优势度过强,尤其是北京市市树国槐,无论在数量上还是使用频率上都远高于其他树种;在乔木树种中,青年期占比较高,分布不均匀,幼年期树种过少;整体树冠覆盖较好,冠幅分级分布均衡;北京市道路绿地受城市化进程影响明显,沿环路由城内向城外显示出物种增加、胸径和冠幅减小的梯度变化;城市道路(环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胡同)物种丰富度明显高于公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大径级树木多分布于国道与胡同,公路冠幅大于城市道路。
关键词:
道路 北京 多样性 结构 环路 类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祝昊冉 冯健
通过选取规模、形式、服务设施数量、交通便捷度、开放时间和门票价格等指标,从利用的角度对北京城市公园等级进行分类并探讨其特征。然后,重点研究了北京不同类型城市公园的空间布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发现:北京公园的空间分布形态主要呈现局部集中、整体分散的特征;不同类型的公园布局体现了城市休闲活动的多中心空间结构特征;游园的空间布局与中心地结构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经济和人口因素对公园布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人口密度和人口老龄化程度,与公园分布具有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毛小岗 宋金平 杨鸿雁 赵倩
利用北京市城市园林绿化普查的公园数据,基于ArcGIS、Fragstats软件平台和景观生态学的景观指标,采用整体格局、分区格局和梯度格局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了2000-2010年北京城市公园的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并揭示了引起其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近10年北京城市公园的数量与面积呈现大幅度的增长,其中专类公园和社区公园面积增长最快;综合公园和专类公园在分布规模上占绝对优势;公园的连接度由"中心高外围低"向"中心高外围也不断提高"方向发展;公园的聚集度由城市中心聚集向外围多方位多处聚集发展。②各类城市公园在各扇区和圈层的均衡比指数(ERI)差异较大、均衡比曲线变化幅度复杂,分区间分布不均衡的现象明显。③基于45°八方位样带的梯度分析进一步表明,北京城市公园的空间分布不很均衡、梯度变化特征显著,大面积公园主要分布在"正北"和"西北"方向;在"西"、"东"、"西北"、"东北"方向附近的公园面积、数量较多,且数量和面积增长较快。④北京城市重大事件、城市绿化方针政策、快速城市化和居民日益增长的环境需求是引起近10年城市公园空间格局变化的四大主要因素;四大因素促成了公园数量和面积等总体格局的大幅增长,也造成了公园在各分区和梯度上的分布不均衡。研究结果对于北京城市公园进一步优化布局和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佩瑗 胡砚秋 张璐 苏志尧 王祥林
木本植物群落具有遮阴和辐射消减的功能,可以缓解城市夏季的热岛效应。为定量研究城市公园木本植物群落的辐射消减效应,选择江门市城区公园24个木本植物景观单元,采用半球面影像技术获取林冠影像,分析模拟城市公园植被冠层结构和林下光照条件。结果表明:1)江门城区公园木本植物景观单元的叶面积指数(ILAI)处于0.88~2.22之间,低于自然环境植被IN,LAI水平;2)冠层对光照的辐射消减率随ILAI的增加而增大,ILAI与直射光消减率和散射光消减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3)城区公园树木景观单元林冠下直射光的变异程度强于林下散射光,林冠对直射光的影响大于散射光;4)城市公园林冠对直射光和散射光的消减作用极显...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于海英 杨莉琳 谭廷鸿 莫忠妹
[目的]明确北京东灵山暖温带森林木本植物不同物候期对气候变暖响应的季节性差异。[方法]本文利用2003-2019年北京市暖温带森林24种木本植物的6种物候期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和相关分析计算各物候期对季节气温响应的最优相关时段,并应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对比各物候期对相关时段内气温响应敏感度的差异。[结果]展叶始期、始花期和盛花期对气温响应的最优相关时段分别为物候期前48、64、55 d(3月上中旬至4月底、5月上中旬),该时段内气温每升高1℃,始花期平均提前6.38 d,显著高于展叶始期(提前4.52 d)和盛花期(提前5.05 d)。萌芽期对气温的响应方式与上述3种物候期不同,其最优相关时段为秋冬季10月28日至下一年1月14日,其次是冬春季3月11日至4月14日(萌芽期前34 d)和夏季7月14日至8月27日。秋冬季相关时段气温每上升1℃,萌芽期提前5.48 d,显著高于冬春气温使其提前的天数(3.71 d),而夏季气温上升1℃使萌芽期推迟9.74 d,与其他均显著不同。与普遍的观点不同,叶变色期和落叶期对气温响应的最优相关时段为春夏季4月初至7月中下旬,而对夏秋季(8月下旬至9月中下旬)气温响应显著的物种很少。在气温上升1℃的情况下,春夏季相关时段气温使叶变色期和落叶期分别提前7.12和9.55 d,而夏秋季气温使其分别推迟2.27、5.96 d。近50年,研究点冬末春初(2、3月)气温的上升速度是其他月份的2倍以上,而秋冬季(10—12月)气温无显著变化。[结论]北京东灵山森林木本植物各物候期对不同季节气温的响应方式和强度具有显著差异,且各季节气温的变化呈现不一致性,这可能会对从植物个体到生态系统的各个层次都产生深刻的影响。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吕陈 石楠
从历史演变特征分析,不同时期影响北京城市贫困空间分布的主导因子存在较大差异:明、清时期的北京城市空间分化以身份、地位为基础,同时受制度与宗教的制约,形成皇族、贵族集聚于中心地带,底层阶级集中于城墙附近与外城(南城)的格局;近代北京城市在半殖民地化的社会过程中,经济地位成为空间分化过程的主导因子,城市空间呈现"中上层居住在中心,贫民迁居在外围"的圈层结构;现代北京城市贫困空间分布受政策、经济体制、城市化进程等多因子交互作用,城市空间由计划经济时期的均质化发展向市场经济时期的空间贫富分异态势演化。
关键词:
北京市 贫困空间 时空演变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孙丰硕 刘垚 齐磊 曹翰 隋金玲
【目的】探讨北京城市绿地冬季鸟类群落特征,为北京市未来绿化隔离带建设及冬季城市鸟类保护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年11月—2014年1月采用样线调查法对北京市六环内的城市绿地鸟类群落进行系统调查,并对鸟类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相似度指数等特征参数进行分析,使用SPSS 22.0中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类型绿地间群落特征的差异。研究涉及绿地共40处,根据绿地地理位置、功能结构等特征,分为郊野公园(n=18)、城区公园(n=7)、带状绿地(n=10)和校园绿地(n=5)4种类型。【结果】共记录到12目30科57种鸟,共8 853只,其中雀形目鸟类最多,共35种(61.40%),雁形目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陶泽兴 戴君虎
植物遭受冻害将导致细胞脱水、光合能力降低,造成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损失。过去40年,气候增暖一方面降低了霜冻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另一方面使植物春季物候期提前,延长了植物叶和花暴露在严酷低温环境的时间。准确评估植物冻害变化需综合考虑气候增暖的双重效应。目前,国内尚未有研究对植物在中国不同气候分区的冻害进行系统分析。论文基于中国物候观测网的物候观测记录,计算了过去40年4种常见木本植物(榆树、刺槐、垂柳、白蜡)叶的春季冻害程度,揭示了冻害变化的时空格局,同时探究了春季最大冻害发生时间的变化及其与物候的关系。研究发现:(1)各物种展叶始期主要呈提前趋势,约60%的区域提前趋势显著(P<0.05),而白蜡的冻害程度变化整体不明显。就不同气候分区而言,榆树和垂柳在温带地区冻害增加的比例最大,刺槐在高原气候区冻害增加的比例近10%,在寒温带、温带和暖温带区的冻害增加的比例均在3%~6%之间,白蜡仅在暖温带地区的冻害有所增加。研究结果可为准确评估植物冻害风险、制定具有区域差异的气候变化响应和适应策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
物候 展叶 抗冻性 冻害 木本植物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支建江 刘勇 张明娟
研究调查了江苏省南京市主城区具有代表性的24个星级广场乔、灌木的物种组成,观赏习性(观花、观果、观叶、观形),应用频率及重要值等。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城市广场木本植物种类较丰富,共有53科91属124种(包括种以下单位),其中:乔木类62种,灌木类52种,藤本类6种,竹类4种,但乡土树种应用偏少,骨干树种较单调,观赏植物配植不尽如人意。建议增加观花观果植物、芳香植物及南京市市树市花在南京城市广场的应用。表4参11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永滨 林文俊 陈世品 罗汉强 李明河 吴妙丽
对台湾木本植物科、属、种的大陆地理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台湾有113科483属1675种木本植物,属的热带性质明显.全部科、462属均在我国大陆广泛分布,分别占台湾木本植物科、属的100%、95.65%,科、属级水平大陆性特征明显.台湾特有木本植物种类多(451种);台湾与大陆木本植物共有种有731种,占台湾木本植物的43.64%,多属于我国西南、华南、华东成分,西北、东北成分较少,种级水平大陆性特征不明显.台湾木本植物区系与我国大陆最为密切,其次为日本和菲律宾,同时与印度、马来西亚、朝鲜半岛也有联系.
关键词:
区系 木本植物 大陆性岛屿 台湾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永龙 孙艳丽 徐铭泽 刘杉
【目的】通过揭示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形态结构性状与生化性状的变异特征、变异来源,以及各功能性状间的相互关系,为阐明典型温带落叶阔叶林木本植物的共存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21年7—8月,以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落叶阔叶林内23种落叶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灌木(12种)、乔木(11种)2种生活型植物8个关键叶片功能性状的变异特征与相互关系,进一步探讨了叶片性状的变异来源和基于叶片性状的植物生态适应策略。【结果】(1)乔木、灌木2种生活型植物在叶片碳、氮、磷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组织密度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乔木的比叶面积显著低于灌木,其叶厚度和叶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灌木。(2)对于大多数叶性状而言,物种变异是解释叶片功能性状变异的主要因素。影响叶厚度与比叶面积变异的主要因素均是物种和生活型,叶干物质含量的变异由物种、个体和生活型三者共同解释。(3)大部分灌木植物位于叶经济谱中快速投资–收益型物种的一端,而乔木物种位于缓慢投资–收益型物种的一端,表明群落内植物在适应环境差异时存在不同的性状权衡策略,比叶面积是划分2种生活型植物生态策略的关键叶性状。【结论】不同生活型植物通过优化结构性状组合,适应冠层垂直梯度的资源再分配,生境的细微环境差异将会促进群落共存和植物的生态位分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