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24)
- 2023(10443)
- 2022(9366)
- 2021(8781)
- 2020(7349)
- 2019(17410)
- 2018(17360)
- 2017(34306)
- 2016(18663)
- 2015(20842)
- 2014(20876)
- 2013(20700)
- 2012(18854)
- 2011(16629)
- 2010(16596)
- 2009(14944)
- 2008(14641)
- 2007(12451)
- 2006(10849)
- 2005(9179)
- 学科
- 济(76220)
- 经济(76136)
- 管理(54058)
- 业(50238)
- 企(41626)
- 企业(41626)
- 方法(35816)
- 数学(31442)
- 数学方法(31113)
- 中国(21866)
- 财(19697)
- 农(18269)
- 地方(17926)
- 学(16193)
- 业经(15257)
- 务(13309)
- 财务(13249)
- 财务管理(13226)
- 农业(12708)
- 企业财务(12512)
- 理论(12017)
- 环境(11980)
- 制(11877)
- 贸(11815)
- 贸易(11807)
- 和(11588)
- 易(11363)
- 技术(10612)
- 划(10358)
- 银(9730)
- 机构
- 大学(258419)
- 学院(255524)
- 管理(105424)
- 济(100807)
- 经济(98479)
- 理学(92000)
- 理学院(90935)
- 管理学(89410)
- 管理学院(88952)
- 研究(85039)
- 中国(61624)
- 京(58203)
- 科学(53461)
- 财(45215)
- 所(42137)
- 业大(38759)
- 研究所(38485)
- 农(38218)
- 中心(38184)
- 北京(37204)
- 财经(36786)
- 江(35029)
- 范(33642)
- 经(33511)
- 师范(33362)
- 院(31109)
- 农业(29993)
- 经济学(29814)
- 州(29168)
- 财经大学(27592)
- 基金
- 项目(181490)
- 科学(142845)
- 基金(132321)
- 研究(131693)
- 家(114763)
- 国家(113841)
- 科学基金(98749)
- 社会(82858)
- 社会科(78492)
- 社会科学(78472)
- 基金项目(71811)
- 省(69640)
- 自然(65423)
- 自然科(63897)
- 自然科学(63887)
- 自然科学基金(62703)
- 教育(59348)
- 划(59199)
- 资助(54244)
- 编号(53522)
- 成果(42638)
- 重点(39974)
- 部(39548)
- 发(38217)
- 创(37121)
- 课题(36096)
- 创新(34601)
- 科研(34560)
- 教育部(33967)
- 大学(33775)
- 期刊
- 济(105923)
- 经济(105923)
- 研究(76996)
- 中国(43899)
- 学报(39647)
- 科学(37552)
- 管理(37190)
- 财(34225)
- 农(33401)
- 大学(29992)
- 学学(28127)
- 教育(25559)
- 农业(23776)
- 技术(21265)
- 融(18158)
- 金融(18158)
- 财经(17004)
- 经济研究(16893)
- 业经(16649)
- 问题(15555)
- 经(14388)
- 图书(14004)
- 理论(13261)
- 科技(12356)
- 实践(12296)
- 践(12296)
- 技术经济(12245)
- 现代(12163)
- 业(11795)
- 资源(11613)
共检索到3623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覃成林 周立云 覃成菊
北京城市人口的增长是必然的 ,但必须对人口规模进行必要的调控 ,这是北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北京城市人口增长调控要运用市场化的方式 ,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措施 ,以结构调整为导向 ,适度控制城市人口数量的增长 ,重点优化城市人口结构 ,合理调整城市人口空间布局
关键词:
北京 城市人口增长 调控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袁熹
人口变化是北京近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本文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分析 ,指出北京近代人口变化的几个显著特征。第一 ,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第二 ,人口自然结构变化明显 ,外来人口比重大于本市人口 ,性别比高 ,青壮年人口占城市总人口一半以上 ,等 ;第三 ,人口社会经济结构呈多方向变化 ,家庭人口趋于缩小 ,从旗人为主到汉人为主的变化 ,教育程度两极分化 ,职业结构的近代色彩 ,等 ;第四 ,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最后 ,本文指出 ,这些人口变化和人口问题体现了北京城市转型期的特点 ,而这些人口问题的解决程度 ,也将成为衡量北京近代化水平的尺度。
关键词:
近代 北京市 人口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均
收集了自清光绪末期至民国中期北京城市户口统计资料,通过数据分析和相关社会经济因素分析,表现了近代北京城区及其内部的人口地理特征,包括人口规模演变、各阶段人口分布状况、城市人口职业结构等几个方面。明确指出近代北京城市人口的发展与变化是城市性质由封建政治中心向近代工业时代的政治中心及区域中心城市转变的必然结果和主要表现。
关键词:
近代城市,城市人口,北京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耀军 刘沁 韩雪
城市人口空间分布属于城市空间结构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要素,因此,城市人口空间的分布状态是否合理是城市化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多年来,北京市在注重人口规模调控的同时,也非常重视人口空间分布的优化。文章应用北京市第三、四、五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结果,通过借助ArcGIS空间统计分析工具和技术对数据转换与处理,模拟结果显示,从1982年至2010年间,北京城市核心区人口分布趋于疏散和合理,城市功能拓展区变化趋于集中和不均衡。这样的趋势必将引起城市功能拓展区交通拥堵,教育、医疗资源紧张,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影响北京的和谐发展与世界城市建设。优化北京人口空间分布需要综合措施。
关键词:
人口 空间分布 ArcGIS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胡兆量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制订的总体规划人口规模指标都被提前突破。制订符合实际的人口规模指标要依据北京发展的特殊规律。北京发展的特殊性是首都地位带来的超强集聚力。可以从天时、地利和人口三方面分析北京的超强集聚力。控制北京人口规模的根本途径是遵循北京的发展规律,尽可能地控制和分散城市的功能和项目。
关键词:
北京市发展规律 首都效应 首都情节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玮
一、现实问题 《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以下简称《规划方案》),经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原则批准已近三年了。在这三年中,随着蓬勃开展的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北京市人口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它使我们思虑:北京城市人口规模如何控制?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杜午禄
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人口数量增长过快,依然是我国当前人口问题中的核心所在,而城市人口增长过快,特别是一些大城市人口膨胀问题更是突出焦点。北京市的人口增长问题,形势也十分严峻,从人口普查资料反映出的信息是:人口总量逐年增加,人口增长率高居全国各省市的前列,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傅娟 孙久文
基于北京市2004-2011年间城市社会经济面板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和非参数的马奎斯特指数法,分析了北京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及北京市16个区县经济增长效率的差异。研究表明:北京城市增长的全要素生产率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推动,城市技术效率水平一般,各区县内部差异明显,规模效应的抑制是制约技术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北京城市技术效率和生产率变化呈现弱衰退的趋势,主要原因是规模效率的下降,且各区县间的技术效率和生产率变化也存在着差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项本武 杨晓北
在城市便利性分类的基础上,利用全国213个地级以上城市2003-2013年城市面板数据研究了不同城市便利性对城市人口增长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显示:气温、降水等城市自然便利性、人均公共交通资源等交通便利性和在岗工人工资等经济便利性对城市人口增长解释能力较强,收入水平是城市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活质量和生活成本是影响人口迁移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而城市人口密度显著为正,表明流动人口有向大城市聚集趋势。
关键词:
城市便利性 人口增长 自然便利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项本武 杨晓北
在城市便利性分类的基础上,利用全国213个地级以上城市2003-2013年城市面板数据研究了不同城市便利性对城市人口增长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显示:气温、降水等城市自然便利性、人均公共交通资源等交通便利性和在岗工人工资等经济便利性对城市人口增长解释能力较强,收入水平是城市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活质量和生活成本是影响人口迁移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而城市人口密度显著为正,表明流动人口有向大城市聚集趋势。
关键词:
城市便利性 人口增长 自然便利性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朱农,曾昭俊
文章从城市发展的基本理论出发,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了中国20世纪90年代城市人口增长的决定因素。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的发展具有趋同性,即城市规模越大,人口增长率越低;(2)迁移的惯性对城市人口增长起促进作用;(3)对外开放能显著促进城市的发展,在经济还处于相对封闭状态的内陆地区,其作用尤为显著;(4)基础设施条件能显著影响城市人口增长的节奏。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管陵 葛扬
住房泡沫给家庭经济活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带来了巨大挑战,改变着家庭人口规模和城市人口流动规模。本文在索罗增长模型基础上构筑了住房泡沫与城市人口增长的理论框架。通过分析住房泡沫变化对家庭生育和迁移决策的动态影响机制发现:住房泡沫对人口增长的直接影响取决于经济增长方式;住房泡沫从抚养成本和家庭收入两个方面改变家庭净抚养人口数,进而间接影响人口增长率;住房泡沫通过驱动资本增长率,调整产业间劳动力配置,间接使人口增长率随资本增长率的增加而减少。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秦萧 沈山 武廷海
随着美国大都市区的城市蔓延,城市增长管理工具备受关注。具有弹性和导向性的城市服务边界管理成为城市蔓延主要的管理工具之一。辨析了城市服务边界的概念,构建了城市服务边界界定方法的技术框架;运用城市现状服务边界与建成区边界的叠合分析,判断了城市无序蔓延区和服务低效区的位置与规模,以控制和引导城市合理发展;运用城市规划期末服务边界与规划区边界的叠合分析,可为城市总体规划提供参考,从而较为科学地调整城市规划区范围。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弘
北京"单中心、同心圆式"的城市空间格局,使城市功能过度集中于中心城区,给中心城区造成了严重的交通拥堵和环境压力,限制了北京综合承载能力的提升,影响到北京的可持续发展。东京、巴黎等都通过建设"副中心"解决了城市发展中的空间矛盾。北京应借鉴国际大都市发展经验,启动建设京西副中心、通州—亦庄副中心和顺义副中心,打造分散疏解中心区功能的重要空间载体,解决北京城市发展中的空间结构矛盾。
关键词:
城市副中心 多中心 空间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