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50)
2023(3965)
2022(3522)
2021(3349)
2020(2930)
2019(7113)
2018(6898)
2017(12549)
2016(7269)
2015(8217)
2014(8411)
2013(8089)
2012(7785)
2011(7094)
2010(7394)
2009(6953)
2008(6990)
2007(6291)
2006(5693)
2005(5149)
作者
(23108)
(19358)
(19303)
(18324)
(12146)
(9339)
(8836)
(7575)
(7458)
(7021)
(6838)
(6677)
(6300)
(6174)
(6144)
(5874)
(5859)
(5638)
(5633)
(5605)
(5110)
(4896)
(4783)
(4571)
(4398)
(4308)
(4259)
(4240)
(4062)
(3907)
学科
(28895)
经济(28830)
管理(18661)
(16077)
(13413)
企业(13413)
方法(12161)
数学(10506)
数学方法(10263)
(8527)
中国(7908)
(7235)
地方(7057)
(7035)
(6409)
业经(5604)
(4882)
(4700)
理论(4676)
农业(4609)
环境(4579)
(4293)
金融(4292)
(4206)
银行(4190)
(4030)
(3844)
(3812)
贸易(3810)
体制(3765)
机构
大学(110476)
学院(106385)
研究(41570)
(39288)
经济(38341)
管理(38310)
理学(32653)
理学院(32097)
管理学(31239)
管理学院(31036)
中国(30051)
(28192)
科学(28170)
(22493)
(21184)
研究所(20740)
(18953)
北京(18656)
业大(18437)
中心(17785)
农业(16706)
(16332)
(16325)
师范(16147)
(15407)
财经(14607)
师范大学(13482)
(13175)
(12632)
(12545)
基金
项目(73339)
科学(56894)
基金(52673)
研究(50016)
(47497)
国家(47135)
科学基金(39145)
社会(30779)
社会科(28975)
社会科学(28963)
基金项目(27811)
(27660)
自然(26552)
自然科(25888)
自然科学(25877)
自然科学基金(25386)
(25262)
教育(22653)
资助(21812)
编号(19086)
重点(17340)
成果(16544)
(15910)
(15504)
计划(15098)
课题(14600)
(14305)
科研(14261)
创新(13574)
科技(13344)
期刊
(45609)
经济(45609)
研究(31611)
中国(23424)
学报(21271)
科学(19447)
(18438)
大学(15743)
学学(14613)
(14351)
管理(13089)
农业(12509)
教育(11804)
技术(8712)
(7964)
金融(7964)
财经(7239)
(7006)
资源(6956)
经济研究(6377)
(6305)
业经(6285)
(6170)
统计(6144)
问题(6132)
业大(5698)
(5539)
科技(5432)
决策(5142)
技术经济(5128)
共检索到1625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静  张景秋  
轨道交通换乘站点的便捷程度直接影响着整个轨道交通线网的效率,它不仅是决定人们选择出行方式的关键因素,也是轨道交通规划设计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以北京城区除4号线以外的现有轨道交通线路之间的换乘车站为研究对象,通过主、客观对比研究的方式,分析和评价北京城区轨道交通换乘便捷度水平,研究各换乘站点便捷度的强弱及其空间分布的合理性,对目前北京轨道交通换乘站点分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甄茂成  张景秋  朱海勇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不断推进,其对城市空间布局与重构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剖析交通与城市经济活动及其功能区集聚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以北京城市商务办公空间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2008年前后商务办公空间格局和集聚程度随轨道交通变化情况,并进一步探讨不同发展阶段轨道交通换乘站点对商务办公空间集聚程度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办公集聚区等级随着轨道交通换乘站点等级的提升而提升。轨道交通换乘站点对办公区位选择有正向的引导作用,使得办公集聚区的规模和等级有不同程度的提升,集聚效应更为显著。②北京轨道交通换乘站点周边所形成的办公集聚区在数量和规模上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在500 m、800 m以及1500 m半径范围内,随着换乘站点辐射范围的扩大,其涵盖的高等级办公集聚区的数量也呈现增多现象。③轨道交通换乘站点的功能属性对办公集聚区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空间引导作用。④历史惯性、距离衰减、外部效应和主导功能差异是影响轨道交通换乘站点周边、不同半径范围内办公集聚区数量和等级的主要作用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谦  吴殿廷  鲍捷  
通过改进用于描述网络系统通达程度的分散指数,基于换乘便利程度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总体通达性的指标——换乘效率指数。通过对京沪穗三地轨道交通网络换乘效率指数的比较,发现北京轨道交通的换乘效率不及另外两地;通过对1988年以来8个不同时期北京轨道交通网络格局演变造成的换乘效率变化进行研究,发现北京换乘效率指数在2011年之前总体呈下降趋势,当前则在逐年提升,这是由于历史上重视规模扩张而忽视效率提高造成的。最后针对北京外围线路比例偏高、中心城区线网不足、规划不合理等相关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杨丹  殷勇  郝成  
在分析市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旅客流线的基础上,选取旅客走行时间和换乘站建筑成本为目标,建立了优化模型,并以即有站为例,通过站点的改进方案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德利  杨青山  
城市交通条件是反映城市宜居性的重要标志之一,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是建设"宜居北京"的重中之重。在界定研究区域,建立城市交通便捷性指标的基础上,通过对北京市部分区域进行问卷调查,基于北京市交通满意度综合评价模型,对北京市交通出行结构、出行满意度等空间分异特征进行分析。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将主观交通便捷性评价和客观交通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用以分析研究区范围内交通便捷性。结果表明,北京市交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城市建设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不协调;道路网络规划不尽合理;"职住分离"导致交通问题的加剧;公共客运交通难以应对私人交通工具的强劲挑战;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缺乏有效整合。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崔昆仑  周岱霖  袁媛  杨箐丛  何冬华  
轨道交通站点根据其所处区位、周边土地利用情况、现状开发分异的不同,往往与城市开发活动具有不同的结合方式,并对城市空间发展具有不同的作用,一般可分为适应及引导两种类型。以台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沿线站点为例,在对站点周边的土地利用及开发活动分异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归纳适应及引导型站点周边土地利用布局的特征,为指导周边土地利用优化提供依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柳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城市公共交通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营管理得到了较快发展,占城市通勤出行的比重越来越高,有效缓解了北京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促进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文章在总结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取得巨大成就基础上,分析了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动力机制,认为经济发展、科学规划、"奥运效应"、制度创新是提升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的最主要的四大推动因素。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宇嘉  张振宇  
分析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换乘衔接影响因素,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换乘枢纽衔接的评价方法。运用仿真软件建立模型,对枢纽内换乘衔接情况进行模拟,得到指标计算参数值;通过体系内各指标的取值情况分析和评价枢纽换乘衔接效果。以北京地铁海淀黄庄枢纽为实例,得出其整体上的换乘衔接较为顺畅但换乘设施仍需改进的评价结果。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祝昊冉  冯健  
通过选取规模、形式、服务设施数量、交通便捷度、开放时间和门票价格等指标,从利用的角度对北京城市公园等级进行分类并探讨其特征。然后,重点研究了北京不同类型城市公园的空间布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发现:北京公园的空间分布形态主要呈现局部集中、整体分散的特征;不同类型的公园布局体现了城市休闲活动的多中心空间结构特征;游园的空间布局与中心地结构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经济和人口因素对公园布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人口密度和人口老龄化程度,与公园分布具有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卓  张景秋  
以北京城区展览馆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切入点,将展览馆空间分布的发展阶段分为新中国成立至1970年、1970年至1990年和1990年至今三个阶段,重点分析了其历史演变过程中每个阶段的空间分布特点及成因,认为北京城区展览馆空间分布呈现"总体集中和局部分散"的特征,并分别从城区之间的差异、长安街及其延长线为界的南北差异以及交通环线的角度,指出北京展览馆空间分布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并对北京展览馆的未来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吕韬  姚士谋  曹有挥  梁双波  陈振光  
我国城市密集区与城市群的迅速发展,对交通网络化、现代化的需求日益迫切,而城际轨道交通是城市群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前提。国外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表明,城际轨道交通是城市群客流运输最佳的交通方式选择,两者相互影响、互为促进,城市群区域和城际轨道交通之间的空间结构存在着必然的空间映射关系。基于此,本文根据我国城市群发展现状及其区域空间结构发展的5种模式,相应提出放射型、钟摆型、串珠型和网络型等4种城际轨道交通布局形式,并阐述各自特点。在未来一定时期,国内城际轨道交通将蓬勃发展,必须根据城市群区域空间结构发展模式,进行科学规划和布局形式的选择,以有效满足日益庞大的客流需求和推动城市群发展战略的实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斯乔  
以地铁为代表的城市轨道交通在改变城市发展格局的同时,对城市人口分布、居民出行成本等产生着重要影响。对此,文章以湖北武汉零售商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城市轨道交通的开通对零售商业空间布局的影响。研究发现,湖北武汉城市轨道交通向网格化的发展,带动了城市副中心的发展,并优化了城市人口空间分布格局,从而改变了以往三镇鼎立的局面,最终使得城市零售商业呈现分散化的发展方式。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邓亚娟  马荣国  胡绍荣  
在确定轨道交通站点影响范围的基础上,指出轨道交通站点建设需与城市空间、周边环境及已有交通网络相协调;将轨道交通站点按照所在区位、开发程度、交通条件等因素进行类别划分,针对不同类型的轨道交通站点,提出了相应的站点区域规划理念,并提出了公交导向下站点区域配套交通设施和公共空间规划方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诗奇  郭静  李若溪  李强  
以北京轨道交通典型站点东直门站、回龙观站和人民大学站为对象,分析各站点周边2000m范围内以及不同环带的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率、信息熵、均衡度等指标,揭示不同站点周边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特征。位于城市中心和城市外围的轨道交通站点,其周边的土地利用既具有相似性又具有差异性。东直门站周边的土地利用强度大,复杂程度高,土地利用较为成熟;回龙观站周边土地利用率较低,以住宅用地为主,其他功能用地有待开发;人民大学站周边土地开发程度较高,但利用类型相对单一,集中于科教、商业、居住等功能。东直门站和回龙观站2000m范围内均以住宅用地为主,但两者的内外圈层界限存在差异;人民大学站与东直门站的多种功能均高度集...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潘海啸  薛松  赵婷  
本文首先分析了随着我国城市轨道建设所出现的问题,指出建立多模式平衡交通体系的重要性。论文结合我们在上海的多年调查,探讨了轨道交通站点的影响范围,指出这一影响范围要大于传统TOD所确定的范围。通过出行者的货币和时间成本分析,得出自行车是在汇流段最有效的交通工具的结论。通过对站点地区交通方式选择与工作地点关系的分析,指出在城市中心区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可以减少分流段的时间成本达25%以上。所以在构筑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交通系统中,必须全面鼓励自行车的发展。自行车是多模式平衡绿色交通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平衡因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