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30)
2023(3219)
2022(2747)
2021(2623)
2020(2119)
2019(5145)
2018(5166)
2017(9669)
2016(5378)
2015(5955)
2014(5639)
2013(5436)
2012(5048)
2011(4270)
2010(4225)
2009(3664)
2008(3377)
2007(2708)
2006(2278)
2005(1878)
作者
(13423)
(11282)
(10989)
(10319)
(6932)
(5455)
(5163)
(4278)
(4234)
(3841)
(3760)
(3551)
(3499)
(3428)
(3419)
(3304)
(3287)
(3208)
(3193)
(3063)
(2672)
(2670)
(2534)
(2518)
(2449)
(2435)
(2363)
(2338)
(2310)
(2210)
学科
(18034)
经济(18017)
管理(10817)
(9890)
贸易(9887)
(9668)
(9351)
地方(7948)
(7688)
(7145)
出口(7136)
出口贸易(7136)
(6452)
(6325)
企业(6325)
方法(5962)
数学(5471)
数学方法(5335)
中国(4501)
农业(4069)
业经(3820)
地方经济(3386)
(3205)
环境(3187)
(3086)
城市(2664)
(2640)
(2416)
理论(2329)
技术(2301)
机构
学院(63093)
大学(62144)
(23017)
管理(22513)
经济(22397)
研究(20897)
理学(19259)
理学院(18939)
管理学(18562)
管理学院(18439)
(16588)
中国(15875)
科学(13844)
北京(10847)
(10590)
业大(10460)
中心(10425)
(9845)
(9678)
(9600)
师范(9591)
(9443)
研究所(8995)
农业(8391)
(8192)
师范大学(7858)
(7744)
财经(7432)
技术(7229)
经济学(6802)
基金
项目(46049)
科学(35477)
研究(34412)
基金(31832)
(27307)
国家(27028)
科学基金(23468)
社会(20792)
社会科(19597)
社会科学(19591)
(18509)
基金项目(17522)
(15795)
自然(15416)
教育(15087)
自然科(14994)
自然科学(14992)
自然科学基金(14698)
编号(14697)
资助(12753)
成果(11348)
(10888)
课题(10261)
重点(10053)
(9365)
(9172)
创新(8768)
发展(8752)
(8747)
科研(8702)
期刊
(26078)
经济(26078)
研究(18209)
中国(12715)
学报(9576)
(9377)
科学(8600)
大学(7568)
(7388)
教育(7216)
管理(6965)
学学(6853)
农业(6641)
技术(6027)
(5174)
业经(4981)
资源(4877)
问题(4571)
(4254)
图书(4069)
城市(3984)
经济研究(3960)
国际(3795)
(3795)
金融(3795)
(3684)
(3298)
现代(3173)
书馆(2888)
图书馆(2888)
共检索到943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尚意  罗梦婷  丁玥  景悦  
居家养老是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形式,它需要高效的商业和社会服务系统来支撑。在中国,许多城市推行"老年餐桌",以解决老年人做饭难的问题。在北京城区调查发现,"老年餐"的价位低,但承担"老年餐桌"服务的餐馆无力提供充足的送餐服务,原因在于居民需要的老年餐送餐总距离远远高于餐馆可提供的送餐总距离。为解决这个问题,本项目针对老年餐配送过程特点,建立包含客户需求时段、老年餐桌送餐成本等变量的数学模型,结合GIS的技术和物流的多种算法,探究老年餐配送系统在时间及成本限制下的最优送餐路线。所得解决方案为:第一,基于"旅行商"和"动态规划设计",建立了老年餐送餐集散中心模型,它可以解决老年餐送餐成本高的问题。第二,利用Arc GIS的网络分析功能,确定出最短的送餐线路,进而将最短的送餐线路起点作为老年餐的理想供餐点。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梁进社  吴颖  张锦宗  
以北京市西城区西四南大街-西四北大街-新街口南大街-新街口北大街沿线的婚纱摄影、电气五金、乐器和服装四种同类商品集聚型商店为例,探讨了该布局模式的形成机制及其效应。论文认为,在市场竞争中获取较大的份额是这类布局模式产生的基本原因;搜寻成本的存在和商家与消费者间交流产生的信息溢出效应有利于这种集聚;相对于分散型模式,同类商品集聚型布局模式在市场中更具有竞争力,因为它降低了交易成本,使商家和消费者都获利;同类商品集聚型布局模式更适应于产品有差异且类别众多的商品,不应与其他的布局模式形成对立。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朱英明  王昌佐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曲冰  冷嘉伟  
以城市街区为研究对象,从集约化概念和测度方法角度出发,探讨集约化街区评价体系的建构,以及数据包络分析法作为评价方法的可行性问题。在此基础上,将上述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应用于南京新街口片区的实例分析和讨论中,构建从指标体系到空间评价、再到形态引导的操作方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魏宗财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CBD范围界定方法的基础上,依托实地调研的数据,采用墨菲指数法、商业办公租金等值线法定量界定新街口CBD的范围,并将其划分为硬核和核缘两部分,旨在为新街口CBD的发展提供范围支撑,并以此提出CBD范围界定的量化方法,期待为国内CBD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马欢欢  周年兴  谢引引  尹上岗  
基于公共自行车租赁大数据,利用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和PageRank算法,对南京市新街口商业区公共自行车使用者的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并揭示公共自行车慢行行为的空间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公共自行车慢行行为存在显著的方向偏移性规律,慢行网络形成了"核心—边缘"网络模式;②慢行行为空间中心性呈现多中心圈层分布格局,与传统的商业集聚区存在空间错位现象;③慢行行为空间遵循哈里斯和厄尔曼的多核心理论;④公共自行车慢行行为存在明显的通勤慢行行为与商业中心辐射慢行行为的空间特征差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汪程  黄春晓  李鹏飞  王超  
随着规划及设计的转型,传统的物质空间规划正朝着以人为中心的规划转变,人对空间的使用逐步成为空间构建的焦点。本文正是以南京市新街口地区人群的空间使用为研究对象,利用百度地图热力图,配合观测、问卷与访谈,在人、空间、时间三个维度上分析了中心区空间利用的特点,总结了中心区在不同空间、时间、人群三个层面上的分异特征,并深入分析了其产生的动因,包括空间公共性、功能业态、环境设计、人群差异等因素。面对城市中心区未来的空间更新与品质提升,厘清中心区时空利用现象及其背后逻辑,将有助于规划理念、方法的转变。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孙道胜  柴彦威  
在城市社区规划中,通常将社区视作各自独立的空间单元。这一方面导致对社区的内部空间结构缺乏考虑;另一方面,因为较少考虑与其他社区之间的关联,而容易出现区域协调较差、效率低下、重复配置、过度建设等问题。社区生活圈空间体系的构建有助于从居民行为出发,重新理解社区的微观结构,有助于在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中解决空间落地问题。研究采用"提出假设—实证验证"的方法,首先基于城市社区的"自足性"、"共享性"概念以及居民出行能力制约等因素,从理论上提出社区生活圈体系的三圈层结构:社区生活圈Ⅰ是自足性的圈层,以社区物理边界划定;社区生活圈Ⅱ是在居民出行能力制约下形成的,其中的设施主要面向本社区提供服务;社区生活圈Ⅲ是共享性的圈层,是多个社区生活圈之间重叠的部分。研究以北京市清河街道18个社区为案例,采用个体居民GPS数据,界定社区生活圈的时空范围,并通过社区生活圈内的"集中度"和"共享度"的计算,对案例社区进行社区生活圈层的划分。研究结果表明,社区生活圈体系的实际划分结果与理论假设相吻合。最后,研究提出了基于社区生活圈体系的公共服务设施空间优化策略,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分级落地提供了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孙道胜  柴彦威  
在城市社区规划中,通常将社区视作各自独立的空间单元。这一方面导致对社区的内部空间结构缺乏考虑;另一方面,因为较少考虑与其他社区之间的关联,而容易出现区域协调较差、效率低下、重复配置、过度建设等问题。社区生活圈空间体系的构建有助于从居民行为出发,重新理解社区的微观结构,有助于在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中解决空间落地问题。研究采用"提出假设—实证验证"的方法,首先基于城市社区的"自足性"、"共享性"概念以及居民出行能力制约等因素,从理论上提出社区生活圈体系的三圈层结构:社区生活圈Ⅰ是自足性的圈层,以社区物理边界划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灵姝  张伟一  马欣  
针对北京王府井商业街公共空间现状的重点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从提升城市生活环境质量的角度,就空间场所营造、景观设计、环境设施、交通规划等提出构想和建议,旨在探索提高城市开放空间品质的景观学路径,并通过该典型个案的研究为北京市乃至其他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提供借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徐萌萌  刘峰  赵和生  
街道承载了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与价值。街道的营建是城镇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提升街道环境品质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形象和人居环境品质。本文以南京市中山路街道为例,对其关于交通通行能力、人行道环境和节点环境的典型实例进行调查,分析人在街道中的行为及人对街道环境设施的应变。对各项实例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归纳典型问题并提出提升此类街道品质的一些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徐萌萌  刘峰  赵和生  
街道承载了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与价值。街道的营建是城镇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提升街道环境品质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形象和人居环境品质。本文以南京市中山路街道为例,对其关于交通通行能力、人行道环境和节点环境的典型实例进行调查,分析人在街道中的行为及人对街道环境设施的应变。对各项实例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归纳典型问题并提出提升此类街道品质的一些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史宝刚  尹海伟  孔繁花  刘佳  
垂直绿化作为缓解城市建设用地紧张与绿化用地不足矛盾的重要绿化类型,可较为有效地降低以热岛效应为代表的热环境变化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文章以南京市新街口地区为例,将建筑尺度上有较多研究基础的垂直绿化降温效应上推至街区层面,依据垂直绿化的适建性构建其建设情景,基于ENVI-met模型对不同情景下垂直绿化的降温效应整体的、可能的特征或态势做出判断。结果表明:依据适建性所构建的3种垂直绿化建设情景,整体降温效应均呈现出早晚时间段好于中午的特征,在水平空间上降温效应随距离呈函数衰减的特点;相同面积不同建设布局的垂直绿化降温效果较为相似,但其内在降温特征存在差别;在仅考虑对研究区空气温度降低方面,垂直绿化降温效能偏弱,其整体的降温效能为部分的简单叠加。研究弥补了街区尺度上进行垂直绿化生态评价方面定量分析之不足,研究结果可为规划实践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制定垂直绿化的推进策略提供参考和依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郭晓宇  郭小东  顾建波  
在城市灾害频发与城市防灾规划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提出了街道安全设计的概念、内涵及设计内容。以丽泽商务区综合防灾减灾规划中的街道安全设计部分为例,通过对该地区的防灾规划定位与设计目标的分析,结合街道安全设计原则,对现有规划方案进行有效整改,以期为防灾规划与城市设计的结合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董晓峰  尹洪广  陈鹭  张亚娟  
以人为中心,全面、系统地满足居民的居住需求,具备一定韧性并与人居环境发展模式相适应的健康社区是建设健康城市的基础。在探讨健康社区内涵的基础上,建立了健康社区要素构成系统,并运用层级分析法、德尔菲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构建健康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并量化赋值。选取北京市海淀区上地街道4个典型社区进行实证研究,获得不同类型社区的健康社区建设差异性的原因。最后,针对研究中发现的社区短板,提出全面构建社区医疗保健、安全应急与生活服务体系、切实加强多层次社区体系建设、全面推进社区公共空间与园林绿地建设、促进社区街区的综合功能发展、有序完善社区便捷服务圈建设、完善社区营造与共建共享的优化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