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28)
2023(16942)
2022(14137)
2021(12873)
2020(10752)
2019(24643)
2018(24512)
2017(46425)
2016(25355)
2015(28546)
2014(28829)
2013(28161)
2012(25874)
2011(23483)
2010(23647)
2009(21993)
2008(21101)
2007(18844)
2006(17054)
2005(15019)
作者
(74552)
(62040)
(61462)
(58872)
(39420)
(29602)
(28001)
(24502)
(23635)
(22155)
(21059)
(20989)
(19896)
(19759)
(19086)
(19011)
(18367)
(18203)
(17700)
(17692)
(15631)
(15333)
(15041)
(14258)
(14047)
(13668)
(13642)
(13627)
(12569)
(12243)
学科
(119991)
经济(119797)
管理(70208)
(63757)
(52970)
企业(52970)
方法(45740)
数学(38232)
数学方法(37759)
(31458)
中国(31354)
地方(27990)
业经(27672)
(26223)
(24739)
农业(21034)
(19838)
理论(19486)
(18423)
环境(16352)
(15764)
贸易(15752)
地方经济(15730)
(15496)
(15493)
金融(15488)
银行(15447)
(15406)
(15341)
(15119)
机构
大学(365723)
学院(362441)
(147972)
经济(144722)
管理(139805)
研究(128638)
理学(120168)
理学院(118738)
管理学(116477)
管理学院(115833)
中国(93867)
(81186)
科学(79672)
(66390)
(65234)
(60036)
研究所(59329)
中心(56564)
业大(54245)
(54028)
财经(52516)
北京(51950)
(50237)
师范(49772)
(47593)
(46586)
农业(46543)
经济学(44528)
(43283)
师范大学(40296)
基金
项目(245119)
科学(191880)
研究(179979)
基金(176016)
(153323)
国家(152011)
科学基金(129804)
社会(114340)
社会科(107508)
社会科学(107472)
(95645)
基金项目(92776)
自然(82655)
教育(81980)
自然科(80685)
自然科学(80664)
(80512)
自然科学基金(79154)
编号(73467)
资助(71944)
成果(60740)
重点(54995)
(53098)
(52888)
课题(51586)
(49856)
国家社会(46641)
创新(46450)
科研(46221)
教育部(45371)
期刊
(172385)
经济(172385)
研究(112061)
中国(74476)
学报(60076)
(56714)
科学(54710)
管理(52697)
(50029)
大学(45676)
教育(44120)
学学(42529)
农业(38755)
技术(32399)
(29627)
金融(29627)
经济研究(27691)
业经(27023)
财经(26245)
(22561)
问题(22211)
图书(20005)
(19185)
技术经济(18562)
(17549)
科技(17305)
理论(16816)
现代(16447)
统计(16420)
资源(15645)
共检索到5486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伟  张士运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与现代化的重要战略举措。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综合考虑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建设中的各种影响因素,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理论,给出了一种新的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建设评价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这种方法能综合考虑到影响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建设的各种影响因素,将评价因素的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处理,从而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建设做出科学合理的分析评价,及时发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建设中的不足,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政府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和为制订宏观调控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哲  李国成  余茂辉  
文章通过构建经济、社会、生活、人口、生态环境融合度五个方面22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的多因素综合指数评价法,对安徽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水平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安徽省城乡一体化进程存在着显著的地域差异,并且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与城乡二元结构状况呈负相关关系,与区域城市化率呈正相关关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洪银兴  
中国的市场化改革走过了36个年头。当前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旧有红利释放进入衰减期,社会矛盾进入集中爆发期。而中国特有的多重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和不断固化,正是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若要完成GDP年均增速7%左右的任务,全面缩小城乡差距进而化解社会矛盾,那么,释放中国尤其是西部农村的增长潜力,实现西部城乡统筹发展,建立西部城乡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白永秀  
我国已进入后改革时代,后改革时代的关键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包括城乡建设规划、城乡市场体系、城乡产业发展、城乡经济主体、城乡公共服务、城乡基础设施、城乡社会管理、城乡生活方式等"八个一体化"。当前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重点是:(1)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载体建设;(2)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模式的形成;(3)夯实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基础;(4)培育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生活方式;(5)强化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中的人文关怀。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任保平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分工基础上,通过城乡协作而形成的城乡之间互为市场、相互带动的关系。综合发展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形成机制有聚集扩散机制和市场互动机制。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实现条件是传统农业得到根本改造、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的发展和制度基础的完善。从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内涵与外延出发,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度量纬度有城乡空间联系、城乡经济联系、城乡生活联系、城乡环境联系、城乡体制联系和城乡社会联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炜达  
在城乡统筹战略的推动下,成都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成就显著。总结成都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经验,认为城乡规划不是市区规划和农村规划的简单相加,城市空间拓展要避免"摊大饼"模式;城乡一体化的推进需要获取集聚经济与规模经济效应;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转变政府职能,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缩小城乡差距的突破口是土地制度创新。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广西财政厅办公室课题组  李杰云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宋国恺  
两个阶段新世纪以来,北京市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土地的变动大致划分为两个重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0年~2010年,第二个阶段是2010年至今。2000~2010年,两种土地变动模式同时展开新世纪初期,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使得高碑店乡成为典型城乡接合部。高碑店乡土地非农化是通过一次性货币安置农民"转居"或"转工"完成的。据有关资料显示,高碑店乡从1993年到2002年底10年期间,"转居"、"转工"的农民共有10765人。通过一次性货币安置农民"转居"或者"转工"的确解决了土地非农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方辉振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其形成机理不仅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以城乡要素自由流动转换为条件的、以工业化城市化为基础的聚集扩散机制发生作用的自然产物,而且是以政府为主导的、以建立城乡均衡决策机制为条件的、以规划政策制度为手段的统筹协调机制发挥作用的自觉结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涛  
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在一体化进程中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从而形成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新格局。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统筹城乡发展,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要站在现代化全局的高度,把城镇和农村发展摆在"一盘棋"上,统筹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公共财政制度、土地管理和使用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保障体制,营造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政策和规划环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许德才  唐少清  
随着北京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城乡一体化规划变得更加深入化与实际化。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关系,就如同树木和泥土之间的关系。城市的繁华发展救济着乡村,使乡村得以稳定发展,而城市却每时每刻都离不开乡村的喂养。二者总是水乳交融、相互依存。"十一五"时期和"十二五"的前两年是北京市社会建设发展最快、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实现"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协调了北京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了人居和发展环境,促进了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呈现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趋势。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天宇  姜彦福  
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模式对我国经济保持长期、快速、稳定发展产生了很大阻碍,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对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我国西北三个城市的数据为例,分析了目前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树成  
昆山市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在城乡规划布局、产业发展,都市农业建设、劳动力就业、社会保障、交通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社会管理等领域推进城乡一体化,取得了显著成效,基本实现了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目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俊华  景甜  
区域发展差异大、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不一致、生态脆弱、公共服务不均等城乡经济社会的差异化特征,决定了陕西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实施过程不能采用固定的、单一的模式。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相关指标体系,测算陕西城乡一体化的实现程度,结合陕西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根据区域类型的特点将其发展划分为四大类:城郊区、资源富集区、农业区和生态脆弱区,总结不同的类型区域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成功经验,为陕西及我国其他同类地区统筹城乡一体化提供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