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83)
- 2023(9810)
- 2022(8372)
- 2021(7476)
- 2020(5996)
- 2019(13742)
- 2018(13573)
- 2017(25706)
- 2016(14081)
- 2015(15776)
- 2014(15813)
- 2013(15715)
- 2012(15167)
- 2011(13923)
- 2010(14271)
- 2009(13437)
- 2008(13489)
- 2007(12314)
- 2006(11213)
- 2005(10799)
- 学科
- 济(64415)
- 经济(64314)
- 管理(42257)
- 业(39867)
- 企(30852)
- 企业(30852)
- 地方(21823)
- 中国(21462)
- 农(18940)
- 制(17689)
- 方法(17672)
- 财(16340)
- 业经(16321)
- 数学(14675)
- 数学方法(14522)
- 融(13456)
- 金融(13453)
- 银(13446)
- 银行(13428)
- 行(13042)
- 农业(12970)
- 地方经济(12084)
- 体(11683)
- 学(11454)
- 环境(11291)
- 贸(11233)
- 发(11231)
- 贸易(11220)
- 易(10730)
- 技术(9943)
- 机构
- 学院(205661)
- 大学(205113)
- 济(88495)
- 经济(86553)
- 研究(78067)
- 管理(73918)
- 理学(61375)
- 中国(60709)
- 理学院(60522)
- 管理学(59657)
- 管理学院(59242)
- 京(48419)
- 科学(44959)
- 财(44206)
- 所(40327)
- 研究所(35732)
- 中心(35028)
- 农(34002)
- 江(33492)
- 财经(32899)
- 北京(32034)
- 经(29524)
- 范(28856)
- 师范(28578)
- 院(28148)
- 业大(27966)
- 经济学(27227)
- 州(26954)
- 农业(26052)
- 省(24982)
- 基金
- 项目(128485)
- 科学(101002)
- 研究(97972)
- 基金(91031)
- 家(78545)
- 国家(77823)
- 科学基金(66085)
- 社会(62944)
- 社会科(59604)
- 社会科学(59597)
- 省(50268)
- 基金项目(47621)
- 教育(43891)
- 划(42647)
- 编号(39789)
- 自然(39529)
- 自然科(38542)
- 自然科学(38534)
- 自然科学基金(37825)
- 资助(36778)
- 成果(34179)
- 发(33871)
- 重点(29547)
- 课题(29309)
- 制(28896)
- 部(28443)
- 发展(27797)
- 展(27328)
- 创(26956)
- 国家社会(25944)
共检索到3420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傅正华 张耘 李志斌
北京地区转制研发机构和外资研发机构数量、科技活动人员大体相当,但在投入产出方面这两类机构却存在较大差异:在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方面,外资研发机构的人员劳务费的支出高于转制研发机构,而在固定资产购建方面则正好相反;在科技成果产出方面,外资研发机构在专利申请尤其是发明专利申请数量上要多于转制研发机构,而科技论文和科技著作的产出,转制研发机构则远远高于外资研发机构。两类机构科技投入产出的差异对于促进转制研发机构健康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借鉴和启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倪红福 夏杰长
企业使用的研发成果和技术可能来自自身执行R&D活动,也可能是来自于其他企业R&D活动,故企业使用研发成果中隐含的R&D投入更能真实反映R&D投入对生产率的贡献。本文利用耶鲁-加拿大技术流动一致矩阵测算北京制造业分行业使用研发成果中隐含R&D投入,并实证检验了企业执行R&D投入、使用研发成果中隐含R&D投入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执行R&D和使用研发成果中隐含R&D投入对生产率具有正影响,且后者的产出弹性系数比前者的高一倍。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孙雁 刘霞 霍竹 张保国
鉴于我国新型研发机构研究存在明显的区域性且北京新型研发机构相关研究较少,为系统把握北京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经验和不足,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面构建研究框架,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等8家新型研发机构为例,总结分析北京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经验以及存在问题或挑战。分析显示:北京新型研发机构在顶层设计、创新要素集聚和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取得较好成效,但在机构可持续发展、协同创新机制建设和人才集聚方面仍有不足。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推动我国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研究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和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建设等对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祝影 李茜
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活动日益增多,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过程中外资研发机构的数量成为各地政府追求的主要考评指标,纷纷采取优惠政策吸引外资研发机构进驻,却并不关注个体外资研发机构的本地绩效。而事实上,在华外资研发机构规模不一、质量素质不等,对本地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利弊影响各不相同。利用SPSS软件对31个机构18个指标构建的数据库进行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应从投资主体研发实力、机构自身研发条件和对当地的贡献度三个因子评价外资研发机构的本地绩效,从因子得分情况可以归纳不同绩效机构的一些共同特征,从而为中国政府实现对在华外资研发机构的综合评价和分类管理提供一定的依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姜春 李诗涵 胡峰 程龙
回答好“新型研发机构成长的制度生成逻辑”这一根本问题,是认识、研究、发展新型研发机构的基本前提。本文重点分析新型研发机构成长的制度基础,基于政策目标-政策工具-政策执行-政策效果四维框架,对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具有突出表现的深圳、北京、南京、上海四个重要城市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制度创新。政府支持新型研发机构的制度有如下特征:政策目标更多是培育新创新主体而非对传统科研机构升级替代;政策工具是调动社会力量而非政府参与竞争;政策执行已形成常态化制度而非临时性手段;政策效果表现在质量效益贡献而非传统重数量指标。特殊制度安排也衍生了新问题,集中在新型研发机构的法律主体地位、市场化发展能力和政府科技治理能力现代化三个方面,这也是未来改革的着力点。
关键词:
政府 新型研发机构 制度创新 制度困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罗扬 于亮亮 徐欣
为加快我国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进程、提高建设质量,以南京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为例,通过主要建设成效和具体举措分析,结合典型案例,研究其在功能定位、组织机构、共建模式、协同机制等方面的建设经验,探索新型研发机构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新路径。分析表明,南京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主要功能定位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产业孵化、合同研发、公共技术服务和人才培养五方面;完善顶层设计、强化统一领导,明确功能定位、聚焦重大需求,优化政策体系、注重落地实施,创新发展机制、激发要素活力,加强分类指导、突出绩效导向,是其建设发展提供的重要经验启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章熙春 江海 章文 资智洪
总结国内外主要科研机构的发展现状,系统地分析其组建形式、运行模式和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做法及特点,归纳与总结其在体制机制上的创新之处,并探索从政策、资金、性质、定位、组织结构等方面给出进一步加强发展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议。
关键词:
新型研发机构 体制机制 运行管理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梁正 薛澜 朱琴 朱雪祎
本文基于对北京主要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定量分析结合定性分析的方法,对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的动因进行鉴别,总结归纳了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的不同战略类型。同时,本文考察研发战略与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和中国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中国企业等知识主体的知识交流活动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不同知识交流形式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跨国公司与中国知识主体的知识交流明显受制于其在华研发战略,并与其人员本地化程度、生产营销网络的本地嵌入性,以及在华知识交流渠道的多样性显著相关。
关键词:
跨国公司 研发机构 研发战略 知识交流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徐小俊 孙雁 郭昉
新型研发机构是我国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而建立的一种新型科技创新组织,是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国家层面的外部治理,对推动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分析新型研发机构的概念和内涵、形成内因、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从明确概念和定位、打通晋升“国家队”的发展通道、全面规划和统筹布局、强化复合型人才培养责任四个方面提出推动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关聚 安立仁
外资企业在华研发机构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参与者,如何促进外资研发机构在区域间均衡发展及带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采用随机前沿技术研究了27省市外资企业研发机构的创新效率,对2006-2012年面板数据的研究结果发现:外资企业创新效率区域间分化明显,没有呈现自东向西逐渐下降的特征,各地区创新投入要素对创新产出的贡献差异较大,外部因素对效率的影响也表现出区域差异。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建议实施差异化的创新管理政策,改革外资研发机构管理体制,实施基于创新项目收益的新产品税收优惠政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何舜辉 杜德斌 王俊松
在总结上海外资研发机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探讨其空间布局演化规律及区位因素,可为城市空间规划与研发产业布局提供借鉴。结果表明:(1)全域分散化趋势明显:距中心城区10~20 km范围的近郊区是外资研发机构分布的峰值圈层,随着时间推移,分布点向外围圈层扩散,中心城区集聚的倾向不显著。同时基于街道和区县统计的空间差异性逐渐缩小,空间分布趋于分散化。(2)局域聚焦特征显著:在不同方位形成少数不同等级的集聚区,即"张江—金桥—外高桥"东部集聚区、以漕河泾为主的中部集聚区、"紫竹—莘庄—闵行开发区—松江工业区"西南集聚区、"安亭—嘉定工业区"西北集聚区。从时序上看,这种多极引领的簇群式空间组织模式相对稳定,其中张江、漕河泾和紫竹园区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强化。同时集聚区交通指向性明显,依托主干道与地铁交通网形成互动联结。(3)计量回归结果表明,传统区位因素(地租成本、交通通达性、资源要素)、集聚因素和制度因素对外资研发机构区位决策具有正向影响,且在不同发展阶段,对不同规模机构影响有所差异。归结起来,上海外资研发机构的空间演变机制亦是政府引导下的市场作用机制。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裘文进 周文泳
加强内外联动是东道国从外资研发机构获得技术外溢的关键环节,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了上海外资研发机构的发展特点、技术外溢面临的问题,并对进一步增强外资研发机构技术外溢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外资研发机构 技术外溢 实证研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柳卸林,赵捷
本文通过对跨国公司设在北京的19家研究开发机构的调查,探讨了这些研究开发机构的基本状况、管理模式、活动特点。这些研究结论对我们了解跨国公司研究开发机构在中国的活动性质,评估他们对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影响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跨国公司 研究与开发 机构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刘丽静
文章从规范范围、标目选取原则、各种标目形式和著录语言几个方面,对香港和北京地区的中文名称规范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规范工作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关键词:
中文名称 规范控制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赵尚梅 胡飞 杨海军
近年来中国专利和论文产出均呈爆炸式增长,企业和公共研究机构作为研发创新主力,其创新行为有何特点?是否发挥了各自的比较优势?本文使用2008-2014年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调研数据,采用泊松准极大似然估计等方法,对企业和公共研究机构的研发产出进行比较研究。本文使用论文发表数和专利申请数度量研发产出数量,使用SCI论文发表数和专利授权数度量研发产出质量。研究表明,公共研究机构在论文产出数量和质量两方面都表现出色,而企业研究机构在专利产出的数量和质量两方面都未能表现出显著优势。为研究企业没能发挥在专利产出方面优势的原因,本文使用子样本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公共研究机构充分发挥了人力资源的作用;而企业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