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5)
2023(1528)
2022(1442)
2021(1319)
2020(1155)
2019(2681)
2018(2595)
2017(4525)
2016(2627)
2015(2874)
2014(2754)
2013(2745)
2012(2788)
2011(2499)
2010(2602)
2009(2423)
2008(2411)
2007(2103)
2006(1901)
2005(1734)
作者
(9657)
(8415)
(8337)
(7866)
(5244)
(4255)
(3780)
(3409)
(3134)
(3097)
(2849)
(2767)
(2744)
(2726)
(2722)
(2580)
(2480)
(2432)
(2380)
(2300)
(2252)
(2195)
(2058)
(1965)
(1844)
(1839)
(1838)
(1824)
(1785)
(1777)
学科
(10646)
经济(10639)
地方(6323)
(4092)
管理(4088)
(3700)
地方经济(3566)
(3565)
方法(2852)
农业(2757)
中国(2736)
数学(2609)
数学方法(2586)
(2332)
(2027)
(1993)
(1920)
(1914)
企业(1914)
(1890)
环境(1872)
虫害(1819)
业经(1761)
及其(1756)
(1692)
病虫(1683)
病虫害(1683)
(1564)
金融(1562)
(1558)
机构
学院(36895)
大学(36704)
研究(17717)
科学(13694)
(13523)
(12609)
中国(12448)
(12424)
经济(12098)
农业(10906)
(10887)
研究所(10088)
管理(10036)
业大(9694)
北京(8608)
理学(8370)
理学院(8086)
中心(7920)
管理学(7780)
管理学院(7719)
(7266)
科学院(6924)
农业大学(6890)
(6326)
(6180)
(5883)
(5766)
实验(5720)
实验室(5508)
重点(5220)
基金
项目(27918)
科学(20053)
基金(19057)
(18485)
国家(18351)
研究(16614)
科学基金(14264)
基金项目(10524)
(10452)
自然(10450)
自然科(10154)
自然科学(10145)
(9994)
自然科学基金(9940)
社会(9362)
社会科(8741)
社会科学(8740)
资助(7647)
科技(7149)
计划(7092)
(7055)
重点(6818)
教育(6619)
编号(5950)
(5817)
(5535)
科研(5510)
专项(5301)
创新(5297)
(5208)
期刊
(15215)
经济(15215)
学报(12580)
(12490)
研究(10020)
科学(9706)
中国(9265)
农业(8507)
大学(8498)
学学(8133)
(5232)
业大(4398)
农业大学(3523)
(3376)
(3248)
金融(3248)
(3106)
管理(3090)
资源(2901)
林业(2685)
教育(2659)
自然(2528)
中国农业(2465)
科技(2225)
问题(2204)
业经(2160)
技术(2087)
经济研究(2031)
(1988)
(1926)
共检索到584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雷恒树  华战迎  范灵姣  王红清  
为鉴定近2年北京市草莓苗圃及生产园大发生的,给草莓种苗产业及生产者带来严重损失的草莓枯死萎蔫病症的病原以及采取适宜的防控措施,以发生枯萎病症的‘红颜’草莓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并且对病原菌进行形态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致病性测定,另外对病原菌做杀菌剂室内毒力筛选试验。结果表明:1)导致北京地区‘红颜’草莓枯萎病发生的病原为尖孢镰刀菌; 2)室内毒力试验结果表明多菌灵、百菌清与腈菌唑等杀菌剂能抑制尖孢镰刀菌菌丝的生长。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一光  林羽  陈方永  杨小平  
为了查明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大面积杨梅枝条枯死的主要原因,采用组织分离法对枯死的杨梅枝条进行病原分离,获得1种主要真菌分离物HN01。根据分离物的培养性状、孢子大小,结合显微镜检测和分子生物学ITs序列测定,该菌株被鉴定为聚多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sydowiana)。对菌株进行柯赫氏法则验证,证明聚多拟盘多毛孢是导致杨梅枝条枯死的病原菌。筛选4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的防效较好,EC50值为1.21mg/L。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一光  林羽  陈方永  杨小平  
为了查明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大面积杨梅枝条枯死的主要原因,采用组织分离法对枯死的杨梅枝条进行病原分离,获得1种主要真菌分离物HN?01。根据分离物的培养性状、孢子大小,结合显微镜检测和分子生物学ITs序列测定,该菌株被鉴定为聚多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sydowiana)。对菌株进行柯赫氏法则验证,证明聚多拟盘多毛孢是导致杨梅枝条枯死的病原菌。筛选4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的防效较好,EC50值为1.21 mg/L。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黄仲生  杨玉茹  朱晓丹  
经鉴定,中国黄瓜枯萎病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生理小种鉴定,引用Armstrong等所采用的鉴别寄主MSU8519、MSU44134、PI390265进行“抗”或“感”的反应侧定。结果分别为抗一抗—感的反应,证明国内黄瓜枯萎病菌类孢镰刀菌也存在小种,与美国、以色列和日本所存在的特性不同,暂定名为小种4号。防治试验结果,带病种子用有效成分0.1%防霉宝可湿粉+0.1%平平加溶液浸种1h,消毒效果100%;发病初期,采用新杀菌剂12.5%治萎灵水剂200~400倍液灌根治疗,防效达81.23%~92.00%,每亩增产34.98%~46.09%。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黄仲生  杨玉茹  朱晓丹  王志清  耿本聪  
1982~1987年间自黑龙江、北京等10个省市采集到60份西瓜病株,分别进行分离和培养鉴定,结果有尖孢镰刀菌、茄病镰刀菌、木贼镰刀菌。致病性试验是将3个镰刀菌分别接种于西瓜品种郑州3号,结果尖孢镰刀菌致病,茄病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不侵染。分别从黄瓜和甜瓜枯萎病株分离出来的尖孢镰刀菌,与西瓜病株分离得的尖孢镰刀菌进行交互接种于西瓜、甜瓜和黄瓜的幼苗上。鉴定的结果是不同的专化型,即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niveum(E. F. Smith)Snyder et. Hans.〕。在防治上,采用综合防治措施,经过1989~1990年试验,防效达9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大忠  温庆放  康建坂  李永平  薛珠政  
进行了嫁接防治苦瓜枯萎病的研究,结果表明闽研1号苦瓜和山东威龙2号南瓜嫁接亲和性最好,成活率高达94.7%。2个南瓜品种作砧木均可有效地防治苦瓜枯萎病的发生,校正防效均达到100%,防治效果极显著地好于2个芋瓠品种。嫁接后砧木为威龙2号南瓜和黑子南瓜的粗蛋白分别增加了26.63%、21.35%;砧木为威龙2号南瓜的维生素C增加了20.56%,砧木为黑子南瓜的维生素C却降低了40.56%;以2个南瓜品种作砧木嫁接后在水分方面与闽研1号实生苗差异不明显。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侯圣凡  刘峻杰  李小峰  王红清  
为快速鉴定Fusarium oxysporumf.sp.fragariae(Fof)引起的草莓枯萎病,主要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建立了Fof的快速检测体系,使用组织分离法和PCR法对LAMP技术辅佐验证。结果表明:25μL体系中添加Buffer 2.50μL、Mg~(2+)(100 mmol/L)0.25μL、dNTPs(10mmol/L)1.00μL、FIP和BIP(20μmol/L)各1.00μL、F3和B3(10μmol/L)各0.50μL、LoopF(10μmol/L)0.75μL、Bst DNA聚合酶(8U/μL)0.50μL、Betaine(5mol/L)1.00μL、DNA模板1.00μL和ddH_2O 15.00μL,反应结束后添加0.40μL的SYBR Green Ⅰ染料为最佳反应体系;该体系最适反应温度为62.9℃,最佳反应时间为60min;特异性试验表明该体系能从16种草莓常见病原菌中特异性检测出Fof,最低检出限为45pg/μL,比常规PCR检测效率高;随机抽取田间病害样品16株,采用LAMP体系检测罹病草莓根茎中的病原菌,其中12株感病草莓的病原菌为Fof,使用组织分离法和PCR法验证了LAMP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传统病原菌鉴定耗时约5~7d,而LAMP检测1d内便可完成。综上,本研究建立的LAMP检测体系为Fof准确快速检测及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小慧  朱震  马雪莲  卢颖林  李奇伟  冉炜  沈其荣  
采用室内分离和盆栽致病性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从田间大棚西瓜枯萎病病株的根部、茎部和叶片分离纯化获得34株疑似病原菌的菌株,并从中挑选出6株形态差异明显的菌株用于盆栽回接试验。结果表明:菌株LD和LB回接7 d后植株开始出现轻微萎焉症状,到第14天时发病率分别达到100%和72%,病情指数分别为2.00和1.14;菌株LA、LC和XB在回接30 d后西瓜植株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为14%和0.29;而菌株XA在回接30 d后植株未出现发病症状。对西瓜植株的生物量统计表明,在接种病原菌30 d后,接种菌株XA和XB的处理植株的株高和地上部干质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接种菌株LA和LC的处理西瓜植株的株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康德贤  陈振东  吴永官  李文嘉  黄慧俐  黎炎  范世超  
在大田自然发病状态下,对36份来自国内外的冬瓜种质资源进行抗枯萎病性鉴定,结果表明:7份材料表现高抗,占总数的19.4%;11份材料表现中抗,占总数的30.6%;10份材料表现轻抗,占总数的27.8%;8份材料表现感病,占总数的22.2%;不同冬瓜种质资源的不同生长时期对枯萎病的抗性表现明显不同;研究发现,不同皮色的冬瓜资源对枯萎病的田间抗病性也明显不同,其中黑皮冬瓜资源最为抗病,其次为粉皮冬瓜资源,而青皮冬瓜对枯萎病的抗性较差;通过对病原形态、培养特性及对瓜类作物的致病性测定研究,将引起广西冬瓜枯萎病的病原鉴定为尖镰孢冬瓜专化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秀梅  王继华  王丽花  吴学尉  彭绿春  瞿素萍  
对从百合枯萎病病株上分离得到的病原菌进行形态特征、致病性以及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在PDA培养基上气生菌丝白色绒毛状,小型分生孢子卵圆形或椭圆形,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克隆分析菌株的核糖体DNA-ITS区域序列,分离菌与GenBank中尖孢镰刀菌的ITS序列同源性最高达99.8%,仅有1个碱基的差异,进一步证实嵩明百合种植基地百合枯萎病的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淑斌  张颢  
采用温室接种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和分子鉴定方法对柏木枯萎病病原进行了研究。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及玉溪市采集柏木枯萎病病样13份,分离获得来自柏木树根部、茎干及枝的18个真菌分离物。经过致病性试验证实,分离物CWC1-CWC10均为柏木枯萎病病原菌。经形态学鉴定,CWC1-CWC10均为Neofusicoccum parvum。利用rDNA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region(ITSI-5.8S-ITS2)进行PCR扩增,并将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显示,其rDNA 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与N.parvum的同源性为99%,分子鉴定与...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潘汝浩  王继琛  王磊  凌宁  张楠  沈其荣  黄启为  
从山东平度连作的生姜枯萎病病株中分离得到1株菌株,通过形态学鉴定、rDNA-ITS区序列分析和回接试验确认该菌株为生姜枯萎病病原菌。采用盆栽试验,在健康土壤中接种不同浓度的病原菌孢子悬液研究不同接种浓度对生姜枯萎病发生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克土病原菌孢子数量103是导致生姜植株发病的临界浓度,当每克土接种数量不高于105时,病情指数随接种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加;当每克土接种数量高于105时,病情指数不再显著增加;随着每克土中接种的病原菌孢子数量的增加,各处理根际土壤中的尖孢镰刀菌数量也增加,且根际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均显著高于土体土壤,根际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是土体土壤的1.19~1.86倍。结...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鹤  杜国栋  宋亚楠  鲁晓峰  英楠  
通过对连作草莓根际土壤中生防木霉菌的分离、筛选,明确生防木霉菌的防病效果,为草莓连作障碍中根腐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从不同连作地块的健康草莓植株根际土壤中分离到木霉菌株75株,采用传统平板对峙法对木霉菌进行初步筛选,根据几丁质酶产酶活性、β-1,3-葡聚糖酶产酶活性和重寄生能力,对木霉菌的抑菌能力进一步复筛,并将筛选出的优势木霉菌菌株组合,研究混合菌剂对草莓根腐病标靶病原菌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经初筛有19株木霉菌株对标靶病原菌的抑制率大于40%,并通过复筛选出3株具有不同生防优势的菌株,"经鉴定3株菌株分别为拟康宁木霉、哈茨木霉和刺孢木霉,"菌株组合后,复合菌发酵液对标靶病原菌抑制率高达57...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韦锡昌   林蓝慧   蒙姣荣   李界秋   王忠文  
【目的】从香蕉根际土壤等材料中分离筛选获得对香蕉枯萎病菌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为香蕉枯萎病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及菌株资源。【方法】采用稀释平板分离法,从香蕉枯萎病罹病土壤、桑蚕和发酵藻等材料中分离得到微生物,再分别采用平板划线法和单孢分离法对细菌、真菌进行分离和纯化,以香蕉枯萎病菌亚热带4号生理小种(Foc STR4)为靶标菌,采用平板对峙法进行拮抗菌的筛选试验,对抑制效果最好的菌株进行基因测序鉴定、生理生化指标测定;以只接种Foc STR4为对照进行防治香蕉枯萎病的盆栽试验。【结果】从罹病的香蕉根际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对Foc STR4有明显抑制效果的拮抗细菌TU3-1,抑制率为56.18%,在实验中发现TU3-1对香蕉炭疽病菌等其他13种供试植物病原菌有抑制作用,其中对香蕉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为75.99%。盆栽试验结果显示,与只接种Foc STR4处理相比,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为51.81%。经基因测序、序列比对和生理生化实验观测,TU3-1菌株被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属(Bacillus velezensis),该菌株为革兰氏阳性菌,厌氧性,可水解淀粉和纤维素,产生氨气和蛋白酶,最适宜培养基为PDA培养基,最适培养温度为30 ℃,最适生长pH为7。【结论】筛选鉴定得到1株对Foc STR4抑制率为56.18%、对香蕉枯萎病防治效果为51.81%的拮抗细菌TU3-1,被鉴定为B. velezensis TU3-1对其他10种植物病原真菌及3种植物病原细菌也有抑制作用,表现出广谱抑菌活性,可进一步开发作为生防菌种质资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马利平  乔雄梧  高芬  郝变青  
枯萎病拮抗菌B96-II(Bacillussp)自沤肥浸渍液中分离筛选获得。进一步试验证明,该菌对黄瓜枯萎病菌、西瓜枯萎病菌、青椒枯萎病菌等有明显抑制效果。可观察到的抑菌现象有:对孢子的溶解作用;对孢子壁的破坏作用;对芽管的生长抑制和对菌丝致畸等作用,对上述3种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为56.2%,57.3%,54.7%,对芽管的抑制率分别为88.5%,87.5%,79.5%。拮抗物质之一是几丁质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