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5)
- 2023(1131)
- 2022(1076)
- 2021(1028)
- 2020(800)
- 2019(2176)
- 2018(2069)
- 2017(3759)
- 2016(2261)
- 2015(2419)
- 2014(2283)
- 2013(2337)
- 2012(2303)
- 2011(2165)
- 2010(2303)
- 2009(2064)
- 2008(1992)
- 2007(1769)
- 2006(1565)
- 2005(1381)
- 学科
- 济(9938)
- 经济(9931)
- 地方(6278)
- 地方经济(3594)
- 农(3277)
- 业(3076)
- 学(2718)
- 管理(2688)
- 方法(2625)
- 农业(2533)
- 数学(2503)
- 数学方法(2465)
- 中国(2252)
- 环境(1696)
- 业经(1475)
- 城市(1260)
- 贸(1250)
- 贸易(1249)
- 生态(1163)
- 易(1093)
- 发(1079)
- 企(1077)
- 企业(1077)
- 资源(1067)
- 农业经济(1017)
- 财(1003)
- 收入(998)
- 城市经济(973)
- 林(968)
- 及其(963)
- 机构
- 学院(30722)
- 大学(30658)
- 研究(15706)
- 科学(12520)
- 京(11748)
- 农(10906)
- 济(10447)
- 中国(10276)
- 经济(10250)
- 所(9808)
- 研究所(9183)
- 业大(8783)
- 农业(8525)
- 北京(8284)
- 管理(8274)
- 理学(6921)
- 理学院(6694)
- 管理学(6451)
- 中心(6414)
- 管理学院(6403)
- 省(6168)
- 科学院(6077)
- 院(5856)
- 农业大学(5443)
- 室(5418)
- 林业(5114)
- 实验(4948)
- 实验室(4746)
- 业(4603)
- 江(4555)
共检索到478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新国 张继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 张金凤 张志毅 朱之悌
历时16a(1982~1997),从北京地区毛白杨基因资源调查收集开始,经苗期测定、林期测定、速生无性系选择、形质调查和木材材性测定,选育出11个不飞絮毛白杨雄株行道树优良无性系.其具有不飞毛、速生丰产、干形通直、树形美观、抗病虫能力强、材性优良等特性,适合于华北平原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和短周期工业用材林培育中推广.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顾万春 归复 于志民 穆吕钦 孙翠玲 张继华
观测北京、河北、河南3地点的13年生毛白杨无性系试验林,无性系间的树高、胸径、木材密度、纤维长度等性状的差异均极显著;无性系的遗传稳定性、生长适应性、主干通直系数、树体形态系数、抗病虫指数等性状存在一定差别。材积生长量无性系×地点交互作用极显著,无性系间生长型不同(“广适型”、“高产型”、“低产型”)。无性系的材积生长量、木材密度、主干通直系数、树体系数和抗病虫害指数的重复率分别为0.580、0.536、0.390、0.411和0.500,性状经济权重分别为0.35、0.25、0.10、0.10和0.20,建立多功能型无性系的选择指数,其综合育种增益比对照品种≥15%为中选优良无性系新品种。为...
关键词:
无性系,遗传稳定性,适应性,指数选择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惠恩 刘朝辉 胡东燕 董保华 陈俊愉
在分析北京行道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北京行道树发展的思路与对策.着重介绍了北京行道树增选的一些基本情况,提出了一些有望在北京发展的行道树种.
关键词:
行道树 树种增选 北京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之悌
1 三倍体毛白杨新品种选育背景及当前产业化进展我国森林资源匮乏,木材短缺。1998年以来,每年进口纸和木材近100亿美元,相当于每年建一个长江三峡的投资,耗费实在惊人。1980年初,林业部和国家科委将解决木浆原料列入国家科技攻关,其中毛白杨专题交由北京林业大学朱之悌教授负责。朱之悌和他的弟子们经15年努力,针对毛白杨树种特性,采用染色体部分替换和染色体加倍技术,将传统38根染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鹿振友 孙立谔
对毛白杨杂交新品种的力学性质进行了全面检测,并据此进行新品种培养的筛选,最后从14个杂交品系中筛选出6个力学性质较好的新品种与对照材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筛选出的杂交新品种已经克服了毛白杨早期生长迟缓的缺点,1年生苗木移栽大田就可迅速成长;5年期树龄的材性已达到并超过对照树种的力学性质指标,所以这种遗传育种是成功的,可以在我国大面积推广,为发展我国造纸纸浆工业提供可靠的速生树种的木材资源。
关键词:
速生毛白杨,杂交新品种,力学性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顾万春 归复 于志民 穆吕钦 孙翠玲 田奇凡
按生长性状预选出毛白杨13年生10个无性系(另2个作对照)用于材质测定。试材取自北京大兴县测定林,每无性系在3个重复中各抽样1株,伐倒取样。分析表明,毛白杨无性系间纤维长度、宽度和长宽比差异极显著,重复率依次为0.777、0.537和0.676;木材全年密度、早材密度和晚材密度差异极显著,重复率依次为0.536、0.514和0.429。毛白杨无性系纤维长(YL)随树龄t增长呈指数曲线生长模型:YL=7.1955e-0.8369(t-1);全年密度(YD)随树龄t增长呈波动生长模型:YD=0.5053+0.00067t。无性系材积生长量与木材密度、纤维长度之间呈独立遗传。经过材积生长量、木材全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楠 董丽 郝培尧 晏海 王阔 罗杨
通过分层随机取样,对北京市中心城区行道树种类构成、应用频度、多样性指数、径阶结构、树高组成及季相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中心城区行道树共有13科21种,其中常绿与落叶的比例为24︰1;行道树种类丰富度较高,但分布不均匀;新城区在行道树树种丰富度上总体要高于老城区;行道树径阶结构分布上,老城区偏大,新城区则偏小;在行道树树高方面,二者差异不明显;中心城区行道树在季相结构上,以夏、秋为主,春季景观较薄弱。根据北京市现状,采取引入新品种、控制树种搭配等改进措施,可以缓解行道树绿化当前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行道树 物种构成 多样性 规格 季相景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翎 孙宜 崔纪如
‘金园’丁香是北京植物园,从采自于河北山上的种子播种,并育出小苗的北京丁香中选育出的新品种。该品种花色金黄(yellow 8B),性状独特且稳定,适应性强,生长健壮,适合在我国北部园林绿化中推广。
关键词:
‘金园’丁香 品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明华 沈俊宝 白庆利 徐伟
从1979年开始,用了约15年时间,采用杂交和雌核发育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地将黑龙江野鲤的耐低温、荷包红鲤耐高密度养殖和镜鲤生长快等优良性状综合到三杂交种中,建立了Ⅰ、Ⅱ两个选育系,再用它们与野鲤和镜鲤回交,从6个回交种中选出2个与Ⅰ、Ⅱ两个雌核发育系组合成合成系并系统选育到F7,育成了抗寒力达97.6%(H1IF6),生长速度比当地养殖鲤快近一倍的高寒鲤。研究中发现黑龙江野鲤的抗寒因子可以转移给杂种,并稳定地遗传给后代;与野鲤回交可同时加强抗寒能力和提高生长速度,以及采用雌核发育技术与常规结合,可加速选育速度。
关键词:
鲤 耐寒性 杂交育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舜庆
1960~1982年,经过育种材料的搜集、整理、亲本选择、遗传规律观察等工作,通过种内和种间的有性杂交,选出了高产型、观赏型、高产观赏兼用型、对锈病高抗型和免疫型的玫瑰。1989~1992年,选取5个不同类型,进行小区对比试验,两年对鲜花产量分析,均高于对照,最高较对照增产195.4%,出油率不低于对照,香气符合玫瑰香型。
关键词:
玫瑰,杂交育种,鲜花产量,出油率,抗病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守边 王燕频 刘小祥 张艳芳 陶胜祥
梅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为了发展这一名花,中国梅花研究中心自1981年开始进行杂交育种,已从自然杂交实生苗中选育新品种共35个.其中‘小红长须’、‘磨山宫粉’、‘江砂宫粉’、‘菱红台阁’、‘荷花玉蝶’、‘单轮朱砂’、‘单红垂枝’、‘粉皮垂枝’、‘汉粉垂枝’、‘跳雪垂枝’、‘汉雪垂枝’、‘磨山垂枝’等12个品种,在1993年11月12日鉴定会上,被认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琰 余韵 刘勇 王开勇 周晓杰 王洋
【目的】针对城市树木健康评价的快速化、准确化及生产化,调查并分析北京市首都功能核心区主要绿化树种洋白蜡Fraxinus pennsylvanica的生长、健康及管护现状,为构建精炼、全面的洋白蜡行道树健康评价体系及管护技术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北京市核心区11条主要街道的洋白蜡行道树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K-means聚类构建健康评价模型,采用判别分析进行结果验证,将评价结果与评价指标结合建立洋白蜡BP神经网络健康预测模型;同时从生长状况、管护措施以及环境因子3个方面,分析胸径、树高、修枝留茬数量、防踩铺装等因素对洋白蜡行道树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研究区域中,健康、亚健康、不健康及濒死单株分别占总数的39.20%、41.26%、16.78%和2.76%;建立的BP神经网络健康预测模型中,训练集、验证集、测试集与总集的期望值与预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7、0.972 0、0.997 6及0.995 3,均大于0.950 0,表明此模型能准确地反映洋白蜡行道树12个评价指标与健康评价类别的关系,可用于对同一地区其他白蜡行道树健康状况预测;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表明:胸径、修枝留茬、防踩铺装、株距、树池面积、车道数及车道走向均对洋白蜡行道树的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影响(P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晓阳 崔雅君 邱尔发 符庆成
【目的】通过2010和2020年北京市行道树结构特征对比分析,探寻行道树结构特征10年变化趋势,发现目前行道树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后期行道树栽植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分别在2010年和2020年6-9月,对北京市六环内道路采用典型抽样方法,选择相同地段,对行道树进行每木检尺。从不同角度分析北京市城区行道树的树种组成、应用频度、重要值和冠幅结构10年变化情况。【结果】10年期间,北京市行道树增加了6科10属8种,变化的树种均为偶见种,乔灌比增大;行道树主要以乡土树种和落叶树种为主,且落叶树种占比不断增加;应用频度排名前10行道树占比总和增加,其中白蜡占比增加最多;黄刺玫应用频度10年间下降比例最大;国槐的重要值下降8.2%,但仍远大于其他树种;行道树平均冠幅降低0.1 m,1级和5级冠幅等级行道树占比均降低;平均冠幅排名前10的行道树冠幅更加集中,其中二球悬铃木在1级冠幅等级下降比例最大。【结论】北京市行道树的树种丰富度有所增加,但仍存在树种结构相对单一、单个树种占比增大等问题,不利于城市道路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因此,北京市行道树应该扩大树种的选择范围,将阔叶落叶乔木树种、常绿灌木和草本植物搭配种植,加强本地种的培育和应用并适当引进价值高的外来树种;同时在城市绿化时,做好树冠结构的保护,增强行道树的遮荫效果。
关键词:
行道树 树种组成 重要值 冠幅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正武 刘红梅 王家伦
利用无性系茶树品种黔湄419号种子,经Co60-γ射线处理并经系统选种、无性繁殖法培育成高产、高效三倍体茶树新品种——黔辐4号。黔辐4号品种为大叶类,中偏晚生种,生长势极强,抗寒及抗病虫性强,主要生化成分与黔湄419相当,产量均超过对照黔湄419及福鼎大白茶,适制绿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