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78)
2023(10220)
2022(9116)
2021(8707)
2020(7343)
2019(17303)
2018(17273)
2017(33184)
2016(18392)
2015(20682)
2014(20409)
2013(20226)
2012(18586)
2011(16514)
2010(16266)
2009(14454)
2008(13947)
2007(11899)
2006(10246)
2005(8654)
作者
(53799)
(44677)
(44403)
(42160)
(28304)
(21447)
(20199)
(17702)
(16970)
(15920)
(15311)
(14847)
(14141)
(13915)
(13745)
(13742)
(13685)
(13395)
(12611)
(12582)
(11338)
(10848)
(10694)
(10007)
(9944)
(9895)
(9877)
(9769)
(8990)
(8963)
学科
(69319)
经济(69243)
管理(48697)
(46247)
(37786)
企业(37786)
方法(33176)
数学(28779)
数学方法(28450)
(18674)
(18169)
中国(17349)
地方(17168)
(16514)
业经(14987)
农业(12835)
(12070)
贸易(12062)
(11787)
(11619)
环境(11527)
理论(11340)
技术(10774)
(10763)
(10480)
财务(10421)
财务管理(10401)
企业财务(9839)
教育(9580)
(9552)
机构
大学(252724)
学院(250231)
管理(100016)
(92668)
经济(90564)
理学(87478)
理学院(86374)
研究(85458)
管理学(84744)
管理学院(84309)
中国(61145)
科学(58284)
(57220)
(45823)
(44084)
业大(42827)
研究所(40827)
(40210)
中心(38174)
北京(36519)
农业(36107)
(34799)
(33633)
师范(33249)
财经(32746)
(31180)
(29848)
(28752)
技术(27725)
师范大学(27058)
基金
项目(182485)
科学(141944)
基金(131544)
研究(129280)
(116431)
国家(115513)
科学基金(98282)
社会(78045)
社会科(73795)
社会科学(73775)
基金项目(71430)
(71084)
自然(67230)
自然科(65594)
自然科学(65579)
自然科学基金(64376)
(61189)
教育(58410)
资助(53742)
编号(52590)
成果(41923)
重点(40995)
(39002)
(38938)
(37763)
课题(35886)
科研(35678)
创新(35235)
计划(35064)
大学(33325)
期刊
(97830)
经济(97830)
研究(70188)
学报(47210)
中国(45124)
科学(41596)
(41132)
管理(34920)
大学(34670)
学学(32569)
(29252)
农业(28843)
教育(27431)
技术(20838)
(17056)
金融(17056)
业经(16126)
图书(15046)
财经(14895)
经济研究(14888)
(14861)
科技(13783)
问题(13104)
业大(12859)
理论(12632)
(12519)
(12465)
资源(12328)
林业(12138)
实践(11891)
共检索到3534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庆棠  阎海平  任云卯  侯智  杜建军  
作者经过3a多时间(2 0 0 0—2 0 0 3 ) ,对5 2种针叶树、阔叶树、灌木和花卉等植物表面温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北京各种植物表面暖季有明显降温作用,冷季有升温效应,其作用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阔叶树、花卉植物和灌木、针叶树;热季各种表面温度由高到低排列顺序为:干土、水泥路面、砖墙、花岗石、裸土、空气温度、植物表面、湿土、水面;针叶树不同种间表面温度差异较小(1~2℃) ,而阔叶树不同种间差异较大(3℃以上) ;夏季草坪虽比各种植物降温效果差些,但比各种铺装表面降温显著.建议在首都绿化中,应坚持生物多样性原则,乔、灌、草、花相结合,应多栽叶片小的阔叶树,加大花卉植物栽种数量,在已...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陶薪宇   范舒欣   董丽  
【目的】探究植物群落表面温度和温湿度的空间变化规律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旨在为基于热环境调节的北京绿地建设与优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移动观测法实地测定北京公园植物群落内部的表面温度及不同高度处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探究不同类型群落表面温度和近地面、冠下、冠层内部的温湿效应的差异。【结果】不同类型群落的表面温度存在极显著差异,乔木高度、群落种植密度与表面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群落郁闭度、天空可视因子、叶面积指数与表面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群落不同高度处的降温强度和增湿强度存在极显著差异。1.5、4.0 m处,不同类型群落的降温强度存在极显著差异;6.0 m处,不同类型群落的增湿强度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高度处影响群落降温增湿能力的群落指标有所不同:郁闭度与1.5、2.5 m处的降温强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天空可视因子与1.5 m处的降温强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灌木高度、群落种植密度与1.5 m处的增湿强度分别呈极显著负相关和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植物群落具有降温增湿的作用,不同高度处群落的表面温度和温湿度存在差异。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彭程  宿敏  周伟磊  王苏铭  李景文  王玲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植物,特别是外来入侵植物数量和分布范围不断增加和扩展,可能对北京现有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可持续发展产生较大影响。针对外来植物,特别是入侵植物的数量与分布问题,依据3年的北京各区县野外调查数据以及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了实地调查中所记录的北京地区72科165属234种外来植物的组成特点,包括原产地、区系特点和引入原因,并重点对入侵植物的组成与分布状况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北京市67.77%的外来植物原产于亚洲,38.03%属于世界分布植物。其中,从引进用途上,观赏植物所占的比例为28.22%;在物种组成上,菊科、豆科、蔷薇科种数最多。在野外调查记录的28种主要入侵植物分布上,通...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学迅  孙砚胜  冯云  
为了使香鱼成为北京地区大、中型水库增殖的新品种,以开发利用和增殖香鱼资源,我们于1994—1997年的先后4次将辽宁省庄河地区碧流河水库河流中自繁自育的陆封型香鱼的受精卵,共计近1000万粒,分别移植到北京的怀柔水库和密云遥桥峪水库,同时对香鱼移植的...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霍文娟  韩震  
海洋表面温度是海洋环境的重要参数。遥感技术是进行海表面温度研究的有效手段之一。以印度洋北部海域为研究区域,利用Aqua卫星上的微波数据(AMSR-E)和光学数据(MODIS),进行了海表温度反演研究。首先对AMSR-E L2A数据和MODIS L1B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将AMSR-E的各极化通道亮温数据与实测海表温度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建立AMSR-E海表温度的反演模型,而MODIS海表温度则通过采用线性多通道算法得到,最后以AMSR-E亮温数据为主,MODIS海表温度数据为辅,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了海表温度反演模型。利用该模型反演印度洋北部海域海表温度,反演结果与实测数据相...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联瑛  马建  金衡  于志水  张建喜  
2019年9月,许联瑛等在《植物研究》第39期报道了常绿阔叶植物石楠(Photinia serratifolia)在北京地区出现逸生的情况。此后,对北京地区的常绿阔叶植物持续进行实地观察和研究,又发现女贞(Ligustrum lucidum)、披针叶胡颓子(Elaeagnus lanceolata)、黄杨(Buxus sinica)、阔叶十大功劳(Mahonia bealei)4种植物出现了逸生苗现象,现报道如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范希峰  侯新村  左海涛  武菊英  段留生  
【目的】研究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 L.)、荻(Triarrhena sacchariflora(Maxim.)Nakai)和芦竹(Arundo donax L.)3种草本能源植物在北京地区的生物质产量和品质特性,为其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于2006-2009年在北京草业与环境研究发展中心试验基地进行田间试验,对产量和品质指标进行田间观测和室内分析。【结果】在北京地区,柳枝稷、荻和芦竹的最高生物质产量分别为28.33、29.67和34.46t·hm-2。3种草中,柳枝稷和荻生物质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较高,木质素含量较低,有利于纤维素乙醇转化;热值、灰熔点和C、H元素含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史长丽  郭家选  梅旭荣  赵全胜  卢志光  
目的农田表面温度变化规律及其特征的研究,对于采用该指标进行农田墒情监测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方法以华北平原夏玉米农田尺度为研究对象,采用涡度相关技术和热红外遥感技术,研究了夏玉米全生育期内不同环境条件下农田能量平衡各分量及气温环境因素与农田表面温度的关系。结果在不存在土壤水分胁迫情况下,夏玉米不同生育阶段日变化过程中,气温与农田表面温度的相关程度不同,叶面积指数(LAI)较低时二者高度相关,随着生长发育LAI的增加,二者相关程度降低且分散程度增大;净辐射和潜热通量的大小是确定农田表面温度高低的主要能量因子,二者相关程度随着生育期LAI的增减呈抛物线变化趋势,晴天日农田郁闭时,农田表面温度与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梁善庆  李思程  柴媛  傅峰  
【目的】研究不同电热层位置和不同结构的电热实木复合地板温度变化规律,为电热实木复合地板的电热性能及结构优化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碳纤维纸作为发热元件,通过热压方式制备具有电热功能的实木复合地板,测试了通电荷载后时间-温度效应、温度不均匀度、电-热辐射转换效率和表面网格温度,分析不同电热层位置对表面温度、温度不均匀度和电-热辐射转换效率的影响,模拟了表面温度二维和三维分布图,探讨不同结构电热实木复合地板正面和背面温度变化规律,拟合了时间-温度变化曲线幂函数方程。【结果】表面温度均随通电荷载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最终趋于稳定,切断电源以后,温度快速下降直至与环境温度平衡。随电热层位置下移,发热稳定后表面温度随之降低,电-热辐射转换效率也相应降低。功率密度为200、300、400和500 W/m~2,电热层位于近表层时,表面温度比底层温度分别高了17.2%、21.8%、24.8%和26.8%。随功率密度的增加,温度不均匀度增加,电-热辐射转换效率也随之增加,功率密度达到500 W/m~2时,电热层位于近表层的电-热辐射转换效率达95.6%。二维和三维模拟图表明:表面温度分布总体呈中间高、四周低趋势,电热层位于表层尤为明显且存在聚热现象。不同结构电热实木复合地板正面表面温度随通电荷载时间增加而增加,背面木材厚度越厚,正面表面温度越高,反之背面温度越低,拟合方程表明时间-温度变化呈幂函数关系,决定系数最高达0.999 9。【结论】电热层位置和地板结构对电热实木复合地板表面温度和电-热辐射转换效率影响显著,电热层位于近表层时更有利于电热性能改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伟  朱子岳  刘澳星  刘林  王雅春  
本研究旨在利用红外热像仪检测阴囊表面温差(ΔSST),探究ΔSST与精液品质的关系。2016年冬季实测北京奶牛中心种公牛站39头青年种公牛的阴囊表面温差ΔSST(早晨SST为5.14±1.32℃,中午SST为4.50±1.28℃)和牛舍环境温度,并收集了2016年10月—11月精液品质和畸形率检测结果数据,利用固定模型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对精子畸形率的影响,Logistic回归模型对鲜精活力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不同ΔSST分组间精子畸形率差异不显著,早晨ΔSST高、低2组畸形率分别为10.80%、11.95%,中午ΔSST高、低2组畸形率分别为12.32%、10.46%;2)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表明,品种,采精次数,早晨ΔSST分组,协变量月龄和体重等因素显著影响鲜精活力合格概率。因此,在避免其他因素影响拍摄效果的前提下,可利用热像仪测定阴囊表面温差,从而监测精液品质,并作为预测青年种公牛鲜精活力是否合格的有效标助信息。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洁  韩烈保  江涛  
北京地区气候条件恶劣,干旱缺水,适应北京地区气候条件的地被种类很少.为满足绿化的需求,通过对北京周边地区的植物调查、引种及物候观测,初步选出适合北京园林绿化利用的草本地被植物13种.通过对引种植物部分生态效益的测定,可以对其生态作用有一个定量的认识,为今后园林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于2005年5月中旬在北京林业大学草坪试验站进行,试验结果显示,马蔺、矮紫苞鸢尾、异穗苔草的生态效益最高,蛇莓、东方草莓、匍匐委陵菜的生态效益最低.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邓万云  周继华  黄琴  梅丽  郭自军  徐学欣  韩美坤  王志敏  
为探究藜麦在北京地区的适应性及其适宜播期范围,利用引进的藜麦种植材料设置不同地域适应性观察和不同播期试验,进行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及其产量表现的评价。结果表明,2年不同试验点藜麦均正常成熟:2014年产量为1 764.7kg/hm~2;2015年3个试验点平均产量为1 880.1kg/hm~2,其中房山大安山获得最高产量为2 235.2kg/hm~2。不同播期藜麦生育期在117~127d,株高在185.1~197.5cm,茎粗在19.8~24.8mm,单株主茎一级分枝数在20~27个,产量1 363.78~2 029.26kg/hm~2,单株粒重27.86~33.20g/株,千粒重2.29~2...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阎海平  张玉钧  
通过对北京小西山地区维管束植物的调查统计,从优势科、生活型谱及区系成分等方面分析了小西山地区的植物区系特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文梅  武亚楠  张振明  
【目的】降雨能够洗脱植物叶表面滞留的颗粒物,使叶表面具有反复滞留颗粒物的能力,研究不同降雨强度、降雨历时对植物叶表面颗粒物洗脱特征的影响对于植物去除颗粒物的机制有科学指导意义。【方法】通过模拟降雨的方法,量化了在15、30和45 mm/h降雨强度的不同历时降雨过程下植物叶表面颗粒物的洗脱量和降雨对叶表面不同粒径颗粒物的影响。【结果】(1)植物叶表面的洗脱量随降雨量的增大而增大。(2)在不同降雨强度下,降雨对叶片表面颗粒物的洗脱量在树种之间显著相关(P银杏>卫矛>杜仲。(3)4种植物叶表面的洗脱量随降雨历时的延长而增大,在5 min时,4种植物的洗脱量基本一致,在10和15 min时,卫矛、迎春、银杏的叶表面颗粒物洗脱量显著增大(P0.05)。(4)3种粒径的洗脱量在总颗粒物洗脱量中占的百分比不同,呈现出0.45~2.5μm<2.5~10μm<10~100μm,10~100μm的洗脱量显著高于0.45~2.5μm和2.5~10μm(P0.05),降雨强度与各粒径颗粒物洗脱百分比也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不同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历时对于植物叶表面颗粒物的洗脱因植物树种的差异性、颗粒物粒径大小而有不同的影响。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鲁红月  汪金涛  张畅  
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是重要的大洋性经济头足类资源,其资源变动极易受海洋环境的影响。将影响太平洋褶柔鱼种群变动的内禀自然增长率(intrinsic natural growth rate,r)、最大环境容纳量(carrying capacity,K)与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结合起来,分别构建4种剩余产量模型(模型1、模型2、模型3、模型4),研究SST影响下的太平洋褶柔鱼种群资源变动情况。结果表明,其中加入环境因子的3种资源评估模型(模型2、模型3、模型4)的偏差信息准则(DIC)的值均小于传统的剩余产量模型(模型1)的DIC值,且以模型4的DIC值最小(132.6),表明该模型评估效果较好。研究认为,2007—2018年,太平洋褶柔鱼的捕捞死亡率F_t普遍低于最大可持续产量(maximum sustainable yield, MSY)水平的捕捞死亡率F_(MSY),其捕捞产量普遍低于最大可持续产量MSY。目前太平洋褶柔鱼冬生种群资源状况受环境影响较大,建议有必要留意因捕捞压力和环境压力造成的资源量减少趋势,确保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