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25)
2023(9273)
2022(8425)
2021(8036)
2020(6667)
2019(15822)
2018(15837)
2017(30686)
2016(16831)
2015(18923)
2014(18786)
2013(18626)
2012(17030)
2011(15219)
2010(14975)
2009(13544)
2008(12920)
2007(10985)
2006(9430)
2005(8000)
作者
(48993)
(40642)
(40294)
(38303)
(25747)
(19562)
(18284)
(16135)
(15408)
(14503)
(14043)
(13477)
(12675)
(12658)
(12412)
(12385)
(12283)
(12086)
(11593)
(11350)
(10174)
(9819)
(9770)
(9171)
(9041)
(9028)
(8923)
(8859)
(8196)
(8128)
学科
(65130)
经济(65063)
管理(46183)
(43432)
(35811)
企业(35811)
方法(31282)
数学(27181)
数学方法(26885)
(17245)
地方(16346)
中国(15612)
(15264)
(14804)
业经(13989)
农业(11790)
环境(11675)
(10916)
贸易(10911)
(10860)
理论(10667)
(10502)
技术(10122)
(9755)
(9546)
财务(9488)
(9474)
财务管理(9472)
教育(8974)
企业财务(8968)
机构
大学(234140)
学院(232021)
管理(95094)
(86931)
经济(84918)
理学(83475)
理学院(82471)
管理学(80994)
管理学院(80596)
研究(77570)
中国(54606)
(52959)
科学(51683)
(39524)
(39486)
业大(38249)
(37156)
研究所(36603)
中心(34614)
北京(33667)
(31748)
(31125)
农业(31115)
师范(30839)
财经(30717)
(28345)
(27967)
(26491)
师范大学(25109)
经济学(24749)
基金
项目(169344)
科学(131866)
基金(122008)
研究(121844)
(106970)
国家(106110)
科学基金(90762)
社会(74328)
社会科(70287)
社会科学(70267)
基金项目(66393)
(66022)
自然(61153)
自然科(59678)
自然科学(59659)
自然科学基金(58551)
(56314)
教育(54893)
资助(50061)
编号(50024)
成果(39827)
重点(37541)
(36339)
(36031)
(35060)
课题(33881)
创新(32668)
科研(32641)
计划(31447)
大学(31077)
期刊
(91456)
经济(91456)
研究(65595)
学报(40753)
中国(39795)
科学(36716)
(35546)
管理(32927)
大学(29942)
学学(28075)
(25998)
农业(25318)
教育(25312)
技术(19208)
(15188)
金融(15188)
业经(15154)
图书(13934)
财经(13842)
经济研究(13787)
(12578)
科技(12471)
问题(12201)
理论(12044)
(11595)
资源(11384)
实践(11358)
(11358)
业大(10876)
(10824)
共检索到3223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钟亚凤  张彦威  陈笑瑜  骆勇  国立耘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雅婷  张世珖  李永忠  
为探明烟草野火病菌的初侵染源,应用SPA-ELISA,间接-ELISA反应试剂盒对从田间及温室中采集的土壤、烟株根围、田间杂草、种子等进行了检测,明确云南烟草野火病的初侵染源主要为种子和根部残体.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伟  沈瑞祥  王晓军  
北京地区板栗实腐病的病原菌有 5种 .在板栗怀黄品种处于不同活力状态的种子上接种 ,表明这些病原菌的致病性有差异 .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致病性最强 ,受种子活力状态的影响较小 ;Dothiorellagregaria致病性较强 ,潜育期的长短受种子活力的影响较明显 ;Fusariumsolani,Phomopsissp .和Rhizopusstolonifer致病性较弱 ,仅在种子活力水平较低时致病 ,且发病率也低 .在栗果不同发育阶段和种子贮藏时期分离检查花器和栗果组织带菌状况 ,病原菌在板栗雌花受粉期以后开始侵入花柱和栗苞外壳 ,8月中旬花柱和果皮上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尹跃艳  端永明  徐兴阳  邱仕芳  张廷金  丁铭  董家红  张仲凯  
烟草花叶病毒在烟草种植上为害严重。在烟草育苗前期,对育苗基质、水源、漂盘残根、育苗棚周围植物及烟草种植区病株残体、土壤用烟草花叶病毒TAS-ELISA试剂盒检测。结果表明,在水源、漂盘残根、烟草种植区病株残体、土壤中均可检测到烟草花叶病毒,在育苗棚周边8个科的14种植物中检测到烟草花叶病毒,此类毒源可能成为苗期烟草花叶病发生蔓延的初侵染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明远  武东繁  
白菜接种黑腐病后,置15、20、25、30℃的光照培养箱中保湿48h。11天后移在室温下,病菌均可以完成侵染。病害的进程随着环境温度的提高而表现出正相关。在上述温度梯度下,大白菜黑腐病病情指数达到50的天数,分别为35、32、27、8天。使其致死的时间分别为41、35、32、32天。因此,鉴定时提高环境的温度,有利缩短发病的时间,若接种的温度控制在25℃或30℃,则接种后的第11或第8天即可进行病情调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丽娜   郝靖璞   曹军   纪兆林  
[目的]桃枝枯病严重威胁着我国南方桃产业的发展,造成20%~50%的产量损失。据报道,南方桃园中桃拟茎点霉(Phomopsis amygdali)属于桃枝枯病菌流行优势种,但其侵染过程及致病影响因子目前尚不清楚。[方法]通过探究桃拟茎点霉分生孢子的萌发过程,运用扫描电镜观察不同时间点分生孢子侵染桃嫩枝的部位,并在不同温度、湿度、光照长度的处理下探究该菌致病力的强弱,进一步运用商品化壳梭孢毒素对其进行毒力测定。[结果]桃拟茎点霉的甲型分生孢子在PDA固体培养基上培养3 h萌发率为66.4%,9 h后分生孢子萌发率为97.6%,24 h后分生孢子产生单根较长的芽管,30 h后菌丝产生隔膜,36 h后产生有分支的营养菌丝。扫描电镜结果显示,侵染菌丝主要入侵桃嫩枝木质部导管及中央髓部,并且破坏木质部导管的结构,然而,在韧皮部并没有观察到侵染菌丝的存在。温度和相对湿度是影响桃拟茎点霉致病力的主要因子,且病害流行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相对湿度为98%。此外,本文还发现桃拟茎点霉产生的壳梭孢毒素是其致病因子。[结论]本文首次探究了桃拟茎点霉的侵染过程并初步明确了影响其致病力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桃枝枯病菌的致病机制及病害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丽娜   郝靖璞   曹军   纪兆林  
[目的]桃枝枯病严重威胁着我国南方桃产业的发展,南方桃园中桃拟茎点霉(Phomopsis amygdali)属于桃枝枯病菌流行优势种,但其侵染过程及致病影响因子目前尚不清楚。因此,本文旨在探究P.amygdali侵染过程及其致病影响因子。[方法]探究桃拟茎点霉分生孢子的萌发过程,运用扫描电镜观察不同时间点分生孢子侵染桃嫩枝的部位,并在不同温度、湿度、光照时间的处理下探究该菌致病力的强弱,进一步运用商品化壳梭孢素对其进行毒力测定。[结果]桃拟茎点霉的甲型分生孢子在PDA固体培养基上培养3 h萌发率为66.4%,9 h后分生孢子萌发率为97.6%,24 h后分生孢子产生单根较长的芽管,30 h后菌丝产生隔膜,36 h后产生有分支的营养菌丝。扫描电镜结果显示,侵染菌丝主要入侵桃嫩枝木质部导管及中央髓部,并且破坏木质部导管的结构,然而,在韧皮部并没有观察到侵染菌丝的存在。温度和相对湿度是影响桃拟茎点霉致病力的主要因子,且病害流行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相对湿度为98%。桃拟茎点霉产生的壳梭孢素是其致病因子。[结论]本文首次探究了桃拟茎点霉的侵染过程,并发现温度和相对湿度是影响该菌致病力的主要环境因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陆宁海  徐瑞富  吴利民  田雪亮  
对番茄褐斑病菌侵染条件及致病性的研究表明,温度与保湿时间对番茄褐斑病菌(Helminthosporiumcarposaprum)的侵染有很大的影响。当温度为10℃时,病原菌潜育期达74h;当温度为25~30℃时,潜育期仅为6.0~8.0h。叶面保湿时间愈长,愈利于病原菌的侵染,叶面最少保湿时间为6h。病原菌侵染的最佳温度和保湿时间组合为:温度25~30℃,保湿时间24~48h。不同番茄品种对病菌的敏感性差异较显著,世纪、夏丰为高度感病品种,百果强丰和博爱15号为中抗品种,霸王、皖粉3号和皖粉4号为抗病品种。不同菌龄的H.carposaprum对番茄的致病性也有差异,菌株培养10d时的致病力较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贺伟  尹伟伦  沈瑞祥  王晓军  
在栗果发育和采后贮藏过程中 ,定期测定了栗果组织中酚类物质、可溶性糖、淀粉等物质的含量及带菌率和发病率 ,并测定了成熟栗果失水过程中种子生活力和几种生理指标的变化。在栗果发育阶段 ,总苞、花柱、果皮、种皮中酚类物质的含量 ,均在 1mg .g- 1 鲜重以上 ,明显超过离体条件下邻苯二酚对 4种病菌菌丝生长产生显著抑制作用的 0 5mg.g- 1 的浓度 ;花柱、栗苞、果皮组织中均有一定数量的病菌分布 ,但不表现症状 ;这表明栗果发育期栗实腐病菌处于潜伏状态与栗果组织中高含量的酚类物质有关。栗果成熟时 ,果皮中酚类物质含量急剧减少 ,减弱了对病菌的抑制作用。采收后种子随含水量减少 ,种子发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金凤媚  宋建  薛俊  陈东亮  王姝  张越  孙海波  
为了确定北京菊花产区是否发生了番茄斑萎病毒病,了解该病毒北京分离物的序列变异情况,对该地区发生的TSWV进行了分子检测,并对该病毒编码的依赖RNA的RNA聚合酶(RDRP)、多糖蛋白(Gn-Gc)、运动蛋白(NSm)、外壳蛋白(N)、非结构蛋白(NSs)等5个基因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TSWV北京地区菊花分离物(Beijing-jh)的5个编码基因与国内各分离物的进化关系较远,与来自韩国和西班牙的分离物亲缘关系较近。相似性分析表明,N基因是最为保守的基因,核酸平均相似性为97.2%,蛋白为98.6%,RDRP的变异性最大,核酸平均相似性为95.4%,蛋白为96.8%,且Beijing-jh分离物的5个基因编码的氨基酸与来自西班牙分离物的相似性最大,初步表明,该分离物可能是由于贸易活动由国外传入我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树蓉  柳振亮  苏淑钗  王大鹏  刘克锋  
1997—2006年研究了北京地区大棚和露地引进阿月浑子良种Kerman、Peters及对照新疆阿月浑子叶褐斑病的症状、病原菌、致病程度影响因子、防治措施和效果。结果表明:肉眼可见为叶正、背面的症状有褐色圆形或不规则的病斑,严重者成片叶色焦黄。病原菌除了已报道的尾孢属外还发现有交链孢属。感病主要条件是30℃以上的月均温和64%~70%的空气相对高湿度。病情与品种、树势及栽培条件有关:Kerman和Peters抗病性较强;树势健壮,叶片磷含量达1.7503g·kg-1且含有较多铜、硼的壮苗无病;栽植过密、叶面积指数7以上较易致病。采取预防为主严控灌水,保持土壤自然含水量在10%~20%。生长期空...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朱致翔  时浩杰  雷飞斌  张传清  
由茶麋子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引起的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干腐病是山核桃栽培过程中的主要病害,该病菌表现明显的"潜伏侵染"特性。研究山核桃树体中干腐病菌的定量检测技术对山核桃干腐病的预测预报及科学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茶麋子葡萄座腔菌的eF1α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普通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扩增发现引物eFrt-F1/r1对山核桃干腐病病菌的特异性及扩增效率较高,可稳定扩增出230 Bp的目标条带。应用此特异性引物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干腐病病菌检测方法能够定量检测出山核桃植株样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乐  邢艺林  李正楠  郭金堂  冉隆贤  
【目的】建立枣缩果病菌链格孢菌的抗硫酸铜标记,为揭示链格孢菌在枣树上的侵染规律与深入掌握枣缩果病菌的致病机制和有效控制该病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平板抑菌圈法,从硫酸铜、氯化钴、硝酸银和放线菌酮4种药剂中筛选出硫酸铜可以作为标记链格孢菌CN193菌株的药剂。应用孢子萌发抑制法,在凹玻片中按1∶1的比例放入1.0,1.5,2.0 mg·m L~(-1)硫酸铜与链格孢菌孢子悬浮液的混合液,培养12 h后通过孢子萌发抑制率确定硫酸铜的起始浓度。将培养基中硫酸铜的浓度由1.5 mg·m L~(-1)逐渐提高至4.5 mg·m L~(-1),以培养菌株对硫酸铜的抗性;选取单孢培养,得到稳定的抗硫酸铜突变体...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宫亚军  王泽华  石宝才  康总江  朱亮  郭晓军  刘建华  魏书军  
【目的】明确北京地区蔬菜主要害虫桃蚜的抗药性水平。【方法】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检测北京地区6个田间种群和1个室内敏感种群对5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用双向等位特异PCR技术检测击倒抗性水平,并检测桃蚜体内2种抗性相关酶的活力。【结果】结果表明通州、顺义、大兴、海淀、延庆和门头沟6个田间种群和1个敏感种群桃蚜均对高效氯氰菊酯产生了高水平抗性,除延庆和门头沟外,抗性纯合子比例均在90%以上。门头沟、通州和延庆种群的桃蚜对毒死蜱和吡虫啉抗性倍数分别在2.05—4.24和32.03—41.27倍之间。除大兴种群对阿维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抗性倍数分别为3.45和2.82),海淀种群对阿维菌素的敏感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姚琳  叶慧丽  胡容平  吴江  卢代华  毛建辉  何忠全  
2009~2011年对稻曲病的侵染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稻曲病菌厚垣孢子的生存力很强,即使在-20℃的低温条件下也可保持8个月以上的活性,揭示厚垣孢子完全可以成为来年稻曲病的初侵染来源;在水稻的苗期、分蘖期、孕穗期和齐穗期分别对其进行药剂处理,孕穗期处理的防效最高,均超过90%,与其他处理间有极显著的差异,揭示孕穗期是稻曲病菌侵染的关键期;水稻不同播期对稻曲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抗性越强的品种分期播种对稻曲病的影响越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