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47)
- 2023(10154)
- 2022(8899)
- 2021(8278)
- 2020(7078)
- 2019(16542)
- 2018(16367)
- 2017(31239)
- 2016(17617)
- 2015(20089)
- 2014(20503)
- 2013(20045)
- 2012(18956)
- 2011(17305)
- 2010(17803)
- 2009(16472)
- 2008(16424)
- 2007(15247)
- 2006(13315)
- 2005(11957)
- 学科
- 济(70886)
- 经济(70829)
- 管理(50306)
- 业(49852)
- 企(38897)
- 企业(38897)
- 方法(31901)
- 数学(28476)
- 数学方法(28051)
- 农(22548)
- 中国(18893)
- 财(17892)
- 地方(17101)
- 技术(15945)
- 农业(14872)
- 学(14865)
- 贸(14512)
- 贸易(14507)
- 业经(14107)
- 易(14048)
- 制(13033)
- 理论(12178)
- 策(11111)
- 银(11015)
- 银行(10975)
- 环境(10769)
- 行(10464)
- 务(10421)
- 财务(10367)
- 财务管理(10342)
- 机构
- 学院(257388)
- 大学(254572)
- 济(103144)
- 经济(100730)
- 管理(95216)
- 研究(90117)
- 理学(80910)
- 理学院(79946)
- 管理学(78387)
- 管理学院(77926)
- 中国(66975)
- 京(57540)
- 科学(57301)
- 农(49851)
- 所(47623)
- 财(46659)
- 研究所(43234)
- 中心(42061)
- 业大(41871)
- 江(40737)
- 农业(39635)
- 北京(37023)
- 财经(36272)
- 范(34433)
- 师范(34063)
- 经(32719)
- 州(32420)
- 院(31874)
- 技术(31761)
- 经济学(30893)
- 基金
- 项目(167733)
- 科学(129554)
- 研究(122250)
- 基金(117560)
- 家(103481)
- 国家(102616)
- 科学基金(85930)
- 社会(73251)
- 社会科(69393)
- 社会科学(69368)
- 省(67461)
- 基金项目(61657)
- 教育(58008)
- 划(57584)
- 自然(56442)
- 自然科(55068)
- 自然科学(55049)
- 自然科学基金(54021)
- 编号(51415)
- 资助(49543)
- 成果(42353)
- 重点(38531)
- 发(37373)
- 课题(36854)
- 部(36808)
- 创(35252)
- 创新(33018)
- 科研(31865)
- 计划(31752)
- 大学(30853)
共检索到3891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春江
本文依据两年的实验资料,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结合生产实际确定了北京地区中高产田上不同追求目标的优化栽培技术方案。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侯思
荷花(Nelumbo nucifera)为莲科莲属水生宿根花卉,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花型独特、色彩艳丽、株形挺拔,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有湖栽、池栽、盆栽等多种形式,广泛应用于各类公园、风景区、庭院水景或室内装饰。虽然在我国的栽培历史长达3000多年,但在实际栽培中,盆栽荷花存在管理欠规范等问题,导致荷花长势不整齐、生长势弱、病虫害严重等,极大地影响观赏效果。本研究在了解北京地区荷花应用栽培管理现状的基础上,通过盆栽荷花栽种方法和施肥方式实验,探究荷花栽培管理环节的最适方法,得到结论如下:1.种藕在平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松令 刘玲玲 程麦凤 郑王义
1997~ 1999年对渗灌与播种方式在旱地小麦产量形成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两个栽培因素中 ,渗灌有极显著的增产作用 ,两年平均渗灌量为 32 0mm ,产量达 6 6 86 7kg/hm2 ,较对照增产 19 4 %。播种方式间产量存在一定差异 ,其中 ,窄行条播与露地穴播增产幅度较大 ,二者产量分别为 6 477 9kg/hm2 和 6 40 5 4kg/hm2 ,分别较传统的露地条播增产15 9%与 14 6 %。窄行条播与渗灌措施间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 ,窄行条播加渗灌产量达 7112 0kg/hm2 ,较露地条播 (不灌 )增产 33 9% ,大于两单项技术与...
关键词:
旱地小麦 渗灌 窄行条播 协同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戴天红 曹崇文
利用谷物低温干燥的数学模拟程序和北京地区1986~1993年连续8年的实际气象数据,对北京地区小麦低温干燥进行模拟分析。考察了风量、小麦初始含水率、收获日期和逐年气象条件的变化以及谷床厚度等因素对北京地区小麦低温干燥的影响。
关键词:
低温干燥 小麦 谷物 模拟分析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崔欢虎 张鸿杰 马爱萍 陈爱萍 王红
系统论述了山西旱地小麦在山西小麦生产中的地位、现状及其与降雨的相关性 ,回顾了山西旱地小麦栽培技术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提出了山西旱地小麦再上新台阶的 5项战略性意见
关键词:
旱地小麦 生产现状 栽培技术体系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义丰,王大生,刘勇
水稻稻茬小麦因水稻收获晚、适耕期短、整地困难、播种质量差等因素的影响,很难适期播种,加之水稻稻茬土壤板化,理化性状差,导致稻茬小麦的单产长期低而不稳,在200kg上下徘徊。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们提出了以旱作水稻替代水稻,并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旱作水稻比水稻早熟10天,并能调整土壤理化性状,旱作水稻稻茬小麦比水稻稻茬小麦增产100kg。
关键词:
旱作水稻,稻茬小麦,增产栽培技术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许纪发 张季中 姜桂娟 邢立伟 孙平平 杜洪志 杜兴臣
春小麦栽培技术课程采取"教学、生产、推广、研发"4方共建的方式,经过5个循环的实践检验与理论提升,创新了课程改革模式、学习模式和教学运行模式,并将其上升到种植技术类课程开发和运行管理的共性规律,对涉农专业核心课程改革有良好的示范借鉴价值,在省内外中高等职业院校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
区域特色 春小麦栽培 课程改革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卞新民 李萍萍 高德明 章熙谷 邵汉池
以田间试验资料为基础,研究了苏南地区稻田小麦套种玉米的生产潜力和技术优化组合问题。结果表明,该地区稻田种植麦套玉米可获得7000~7500kg/hm2以上的产量,技术优化后单产可达9000~10500kg/hm2。统计分析表明,播期、密度、施肥总量三项技术因子对产量影响较大,密度和肥料运筹对净收入影响较大,肥料运筹、麦幅比和播期对利润影响最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郑海水 曾杰 翁启杰 汪炳根 陈玉培 黎明
在对西南桦的生物学特性、生长、用途以及分布区较详细论述的基础上 ,主要对西南桦的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发展西南桦人工林的关键在于选用适生种源 ,适时采种 ,正确处理和保存种子 ,种子必须低温 (10℃以下 )保存。造林最好用营养苗 ,7~ 8月播种 ,10月中~ 11月中将芽苗移入营养袋内继续培育 ,3~ 4月出圃造林。育苗基质要疏松 ,排水性能要好 ,苗期要加强水肥管理 ,苗高 2 0~ 30 cm时出圃造林。在上年的 11~ 12月整地 ,采用带状或穴状整地方式 ,穴要大(5 0 cm× 5 0 cm× 4 0 cm)。造林要适时 ,一般 3~ 4月 ,在干湿季明显的地区 ,7~...
关键词:
西南桦 生物学特性 栽培技术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符策强 唐甸伟 刘杰
玉兰笋是以食用性笋为主的楠竹品种。自70年代从广东佛山引种海南,80年代末经科技人员与笋农的精心培育,艰苦摸索,配套了高产栽培技术,引发了玉兰笋经济开发的契机。90年代初,形成规模生产,玉兰笋产量逐年提高,海南省现有笋园达4000多公顷,食笋能自给。...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苏碧照
早稻-再生稻的配套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福建沙县凤岗镇农技站苏碧照凤岗镇地处沙县城关,年均温19.30℃,全年活动积温(>0℃)7026℃,年降雨量1612mm,是具备发展农业生产的一个良好生态条件。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种植结构的调整,粮经争地矛...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邵国军 张秀茹 韩勇 王先俱 李建国 沈枫 刘青云
辽粳9号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选育的水稻新品种,于2003年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综合性状好、适应性广等特点熏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熏2004年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熏已跃升为辽宁省的主栽品种熏本研究通过对辽粳9号品种的高产性状分析熏提出了其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株形结构 稳定性 适应性 生理机能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肖吉安 罗望生 任国安
优质稻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及效益分析湖南省桃江县农业局肖吉安,罗望生,任国安桃江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有水田面积52万亩,年产稻谷4亿多公斤。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县优质稻发展迅速,年种植面积13-15万亩,并初步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产...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冯在根 谢成林 严功林 周长军
应用农业系统工程原理,对影响稻麦机械化高产栽培的几个关键农艺措施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到了小麦亩产400公斤以上、水稻亩产550公斤以上,稻麦亩产950公斤以上的优化农艺组合,同时研究了稻麦稳定高产栽培的配套技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