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57)
2023(1964)
2022(1775)
2021(1693)
2020(1428)
2019(3607)
2018(3482)
2017(6031)
2016(3620)
2015(3957)
2014(3895)
2013(3809)
2012(3824)
2011(3489)
2010(3475)
2009(3183)
2008(3178)
2007(2802)
2006(2513)
2005(2114)
作者
(13093)
(11198)
(11177)
(10697)
(6955)
(5509)
(5051)
(4492)
(4227)
(4171)
(3988)
(3775)
(3754)
(3631)
(3623)
(3570)
(3382)
(3380)
(3232)
(3154)
(2989)
(2940)
(2725)
(2485)
(2483)
(2447)
(2419)
(2360)
(2354)
(2335)
学科
(13768)
经济(13759)
地方(7009)
(5923)
(4796)
(4683)
管理(4362)
方法(4200)
数学(3917)
地方经济(3911)
数学方法(3843)
农业(3484)
中国(3298)
(3297)
森林(3297)
(3240)
生态(2772)
(2624)
贸易(2623)
环境(2424)
(2414)
业经(2316)
(2154)
(2006)
企业(2006)
生态学(1824)
资源(1776)
(1772)
(1771)
植物(1740)
机构
大学(49944)
学院(49490)
研究(24527)
科学(19739)
(17209)
中国(16746)
(16594)
(16344)
经济(16006)
(14789)
业大(14377)
研究所(13943)
管理(13823)
农业(13147)
北京(11679)
理学(11661)
理学院(11348)
管理学(10770)
管理学院(10690)
中心(10201)
(9795)
(9498)
林业(9400)
(8957)
农业大学(8597)
科学院(8565)
实验(8340)
实验室(7928)
研究院(7714)
(7548)
基金
项目(39702)
科学(28509)
(27131)
国家(26970)
基金(26921)
研究(22774)
科学基金(20453)
自然(15787)
自然科(15307)
自然科学(15300)
自然科学基金(14996)
(14959)
基金项目(14618)
(13969)
社会(12165)
资助(11667)
社会科(11413)
社会科学(11409)
科技(10537)
计划(10078)
重点(9909)
(9420)
教育(9330)
科研(8290)
专项(7812)
编号(7811)
(7145)
(7074)
(6928)
创新(6788)
期刊
(19494)
经济(19494)
学报(17797)
(15049)
科学(14234)
研究(13102)
大学(12826)
学学(12358)
农业(9837)
中国(9750)
林业(9569)
业大(5894)
(5864)
资源(4266)
科技(4121)
(4075)
业经(3932)
管理(3846)
教育(3637)
农业大学(3624)
自然(3561)
问题(3318)
(3287)
(3256)
技术(3233)
科技大(3190)
科技大学(3190)
农林(2740)
(2740)
中国农业(2686)
共检索到768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丽  牛树奎  马钦彦  刘艳红  阚振国  
为研究易燃可燃物负荷量及空间分布对林火种类、火行为等的影响,该文以北京市八达岭林场4种针叶林型为研究对象,比较4种林分相同垂直层面和不同空间层次上的易燃可燃物负荷量及分布,分析不同林分的火种类、林火行为和森林火险,并基于林分总负荷量评估森林燃烧性。结果表明:侧柏林易发生高强度林火,由于冠层易燃可燃物较少,可以发生树冠火,但不利于蔓延;油松林不易发生地表火,因为地表可燃物清理迹象严重,但一旦起火,易形成蔓延速度较快的树冠火;华山松林可以发生火灾并形成中强度地表火;华北落叶松林可以发生地表火,但树种本身难燃,在极端环境条件下,可以发生树冠火。4种林分的燃烧性为:侧柏林>油松林>华北落叶松林>华山松...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牛树奎  王叁  贺庆棠  孙武  陈锋  
以北京山区主要针叶林(侧柏林和油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林分中乔木、灌木、草本和枯枝落叶层的可燃物负荷量进行调查与分析,定量研究了森林可燃物的垂直分布规律。根据各可燃物种类负荷量垂直分布和树冠火发生的关系,建立了可燃物垂直连续性指数和评估等级,对2个针叶林的树冠火发生的危险性进行了评估与分析。结果表明:侧柏林发生树冠火的可能性较高,油松林相对较低;从垂直连续性指数看,侧柏林为1.002,高度连续,油松林为0.893,中度连续;侧柏林发生树冠火的危险性大于油松林,说明该指标能较好地描述和解释针叶林的可燃物垂直连续性及树冠火发生的危险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牛树奎  贺庆棠  陈锋  王叁  许格希  孙武  
以北京市山区主要针叶林(侧柏林和油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林分树冠可燃物的负荷量、结构、理化性质及火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建立了树冠可燃物水平连续性指数D和评估等级,并对侧柏林和油松林的可燃物水平连续性进行评估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可燃物负荷量对火蔓延速度的影响显著,随可燃物负荷量增大,火蔓延速度增加,增加幅度受到可燃物紧密度的影响;风速对火蔓延速度的影响十分明显,对可燃物水平连续性的影响程度大于坡度;相同风速下,油松林树冠火的蔓延速度大于侧柏林;侧柏林D的平均值为1.470(高度连续),油松林D的平均值为0.933(中度连续),侧柏林树冠火蔓延的危险性大于油松林,一旦发生火灾,侧柏林比油松林更容...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邢韶华  崔国发  林大影  姚永刚  李惠伶  杨树云  
为向北京市植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提供技术支持,根据实地样地调查结果,分析了北京山地植物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各海拔段内物种丰富度相差不大,大部分样地内物种数在35种左右,乔木样地内物种数大部分在35~40种之间,灌丛样地内平均物种数一般低于35种。Margalef丰富度指数的变化可以很明显的划分为3段,在海拔800m以下小于2.3,海拔800~1700m之间大于2.3,海拔1700m以上又小于2.3。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上与Margalef丰富度指数相同。物种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在海拔梯度上存在一个抛物线状的分布规律。Wilson...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谭笑  孙向阳  阎海平  王铁柱  任云卯  董俊岚  
该文研究了北京西山地区针叶林林窗的形成方式及其特征 .结果表明 :在西山人工针叶林中 ,林窗形成最主要的方式为人为砍伐 ,占 76 7% ;其次是由病虫害和干旱形成的 .林窗以 10~ 2 0m2 所占的面积比例最大 ,为2 7 93 % ,而以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田晓瑞  戴兴安  王明玉  舒立福  高成德  
利用北京市土地利用图和LandsatTM影像,采用监督分类方法对可燃物进行分类,获得可燃物分类图,并对各类可燃物的特征进行详细描述。结果表明:可燃物可分6类,即O-1草地(中低盖度)、O-2草地(高盖度)、S-1灌丛、S-2幼林、C-1针叶林、M-1针阔混交林和B-1阔叶林。由于TM卫星影像分辨率的限制,很难分别出林分垂直结构的差异。这一分类结果,可以满足森林火险等级预报的需要,但对于火行为预报,还需要根据林分燃烧性、林分垂直结构及可燃物分布状态进一步分类。对当前的可燃物分类方法与制图途径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讨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艳红  马炜  
对小兴安岭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可燃物进行分层分类型调查,比较其碳储量垂直分布,分析从未成林地到成熟林林火种类、行为和燃烧性,据此评估森林燃烧性等级,并提出可燃物处理和营林防火措施。结果表明:未成林碳储量仅87.660t/hm2,但各层可燃物连续性好,草本着火且形成高强度地表火后,易引发树冠火,属高燃烧性林分,应加大灌草清除;幼龄林碳储量138.574t/hm2,不易发生地表火,但枯死枝可引发树冠火,高林分密度有利于树冠火蔓延,属高燃烧性林分,应注重整枝,兼顾地表可燃物清理;中龄林碳储量163.884t/hm2,可能发生地表火,因间伐修枝而抬高树冠,降低了林冠火发生的可能性,属低燃烧性林分,可计划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陶长森  牛树奎  陈锋  李连强  陈羚  张鹏  
【目的】树冠火作为一类对森林生态系统特别是针叶林造成严重损害的森林火灾,一旦发生树冠火,其在林火蔓延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通过对针叶林潜在火行为大小和冠层危险指数的探究,以及其在一天中的变化情况,了解树冠火危害大小及发生的条件,为预防及扑救林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以北京山区主要的针叶树种油松和侧柏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种林分可燃物的载量、理化性质、分布规律的调查,计算林分潜在火行为随风速变化的趋势,并利用树冠火发生和发展的气象因子临界指标来建立冠层危险指数。最终,结合该地区的气象资料,选取外业调查期间的2 d为例,计算冠层危险指数,判断2种林分可能发生树冠火的类型、时间、持续时长以及林分潜在火行为大小。【结果】2种林分的理化性质差距较小,但冠基高度上相差较大;在高风速(40 km/h)天气下,油松林发生连续型树冠火,蔓延速度和火线强度分别为17.0 m/min、16 079 k W/m,侧柏林发生间歇型树冠火,蔓延速度和火线强度分别为11.4 m/min、5 290 k W/m,油松林和侧柏林分别在风速为30、37 km/h时达到高强度火;油松林的冠层危险指数TI(torching index)和CI(crowning index)值随时间分别在17.1~29.6 km/h和33.9~38.8 km/h范围内波动,侧柏林的波动范围分别为11.9~21.1 km/h和47.5~54.9 km/h,油松林在48 h内发生地表火、间歇型树冠火、连续型树冠火的时间占比分别为87%、9%、4%,其最高速度和火焰最大强度分别为17.5 m/min、8 598 k W/m,而侧柏林只能发生地表火和间歇型树冠火,其比例为56%、44%,最大潜在火行为指标分别为14.5 m/min、4 506k W/m。【结论】2种林分中,冠基高度是树冠火发生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林分整体潜在火行为随风速变化明显,且能在5级风速下形成高强度森林火灾;侧柏林更易形成树冠火,油松林发生极高强度火灾的可能性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耿玉清  余新晓  岳永杰  李金海  张国桢  刘松  
为探讨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以北京山地典型针叶林和阔叶林为对象,对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密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土壤易氧化碳含量和土壤颗粒有机碳含量逐渐递减。在0~10cm和10~20cm土层内,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均显著地高于针叶林土壤。土壤有机碳密度随土层深度变化的趋势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似,但针叶林与阔叶林之间不同深度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差异没有规律性。土壤易氧化碳占土壤总有机碳的比率范围为0.36~0.45,土壤颗粒有机碳占土壤总有机碳的比率范围为0.28~0.73,且随土层深度增加比率减小。土壤活性有机碳与土壤总有机碳极显著相关,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高宝嘉  张桂娟  周国娜  张鸿军  于志勇  李利学  迟宝利  
The dead surface combustibles of artificial coniferous forests in Chengde were focused in this paper.Predicting models between fuel loading and the stand and landform factors,as well as between water ratio of combustibles and weather factors were established with a regression analysis method.The mod...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李伟克  张晨  谷兴翰  牛树奎  殷继艳  刘晓东  
【目的】针对北京西山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林可燃物分布特征,实施不同强度可燃物调控措施,并依据调控后林下植被的生物多样性和光合特性的变化,对可燃物调控措施的影响进行评价。【方法】在北京西山试验林场,选取华北地区针叶林—侧柏林,通过对林分可燃物分布特征的调查和分析,制定以修枝、割灌为主的调控措施,分别为未调控(ck)、修枝高度2.5 m并适当清理地表凋落物(P_1)、修枝高度3.0 m和割灌并适当清理地表凋落物(P_2)、修枝高度3.5 m和割灌并适当清理地表凋落物(P_3),每个处理设置3块20 m×20 m的标准地,对比调控与未调控林分的林下植物多样性和优势灌木的光合特性变化。【结果】不同强度可燃物调控措施均改变了林下植被的生物多样性,其中P_2调控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优势度和多样性及灌木层的物种均匀度显著高于对照;调控林分的林下优势灌木(主要是孩儿拳头Grewia biloba var.parviflora和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光补偿点、暗呼吸速率均比对照增加,而表观量子效率则减小,其中P_2调控措施下的林下植物光合产物的积累更明显。【结论】调控措施改变了林分结构,使林下光照强度增加。不同调控强度对植被生物多样性和光合特性的影响存在差异,P_2调控最有利于研究区域的林分恢复。图2表4参26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成向荣  赵忠  郭满才  王迪海  袁志发  
对陕西安塞县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人工林细根的垂直分布特征进行详细调查,以细根表面积为指标建立了在土壤入渗水和深层土壤水混合作用下的刺槐细根垂直分布模型S=AhB(C+Dh+Eh2+Fh3),式中:A、B、C、D、E、F为经验系数,其中A>0、B>0、F≠0;S为从地表到一定深度的细根表面积(cm2·dm-3);h为土壤深度(cm)。该模型可以从理论上确定细根分布的最大深度hmax和细根分布达最大值时的土壤深度hp,以及土壤入渗水对根系生长影响的最大深度hq,hq可以近似的作为土壤入渗水和深层土壤水对细根生长影响的分界点。根据刺槐细根的垂直分布模型,刺槐林下土壤水分在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景明  周志勇  田子珩  王九中  宋孟青  李杰  
森林垂直结构的定量分析在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以北京山地天然栎林为例,根据树冠光竞争高度原理设计划分林分垂直层次的方法,对栎林的垂直结构分析方法和所采用的参数进行验证,并对划分出的不同层次间林木胸径、树高和树冠长度3个指标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为客观地对天然栎林进行垂直层次定量划分,并对其他群落类型也有参考价值。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彭程  宿敏  周伟磊  王苏铭  李景文  王玲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植物,特别是外来入侵植物数量和分布范围不断增加和扩展,可能对北京现有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可持续发展产生较大影响。针对外来植物,特别是入侵植物的数量与分布问题,依据3年的北京各区县野外调查数据以及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了实地调查中所记录的北京地区72科165属234种外来植物的组成特点,包括原产地、区系特点和引入原因,并重点对入侵植物的组成与分布状况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北京市67.77%的外来植物原产于亚洲,38.03%属于世界分布植物。其中,从引进用途上,观赏植物所占的比例为28.22%;在物种组成上,菊科、豆科、蔷薇科种数最多。在野外调查记录的28种主要入侵植物分布上,通...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勇  胡林  冯仲科  
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知识发现技术研究了北京房山地区林木可燃性.通过将历史林火数据进行去噪处理、分类处理,建立房山林火数据库;用知识发现算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不同林木的可燃性,并用传统方法获取了林分生物量.实验表明,林分的生物量与林木可燃性并无必然的联系,林分的燃烧是一种复杂现象,受到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该结论对林火研究及林火应用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