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66)
2023(14354)
2022(12358)
2021(11652)
2020(9701)
2019(22318)
2018(22265)
2017(42451)
2016(22974)
2015(25978)
2014(25308)
2013(24848)
2012(22908)
2011(20620)
2010(20922)
2009(18880)
2008(18434)
2007(16391)
2006(14496)
2005(12325)
作者
(63723)
(52773)
(52367)
(49854)
(33785)
(25213)
(23970)
(20580)
(19957)
(18863)
(18102)
(17614)
(16762)
(16641)
(16254)
(15918)
(15657)
(15469)
(15077)
(14942)
(12965)
(12935)
(12644)
(12065)
(11890)
(11814)
(11727)
(11613)
(10562)
(10403)
学科
(89166)
经济(89072)
管理(69389)
(66144)
(56533)
企业(56533)
方法(37242)
数学(30844)
数学方法(30477)
中国(28110)
(23392)
地方(21805)
技术(21309)
业经(21233)
(20599)
(17977)
理论(16976)
(16557)
贸易(16546)
(16030)
农业(15849)
(15650)
(15535)
环境(14391)
(14275)
金融(14274)
(14249)
银行(14213)
(13869)
技术管理(13620)
机构
大学(315114)
学院(313850)
管理(128132)
(123100)
经济(120147)
理学(110301)
理学院(109021)
管理学(107325)
管理学院(106719)
研究(105633)
中国(78523)
(70684)
科学(64517)
(54589)
(51415)
中心(47661)
研究所(46670)
(45997)
北京(45473)
(44873)
业大(44627)
财经(43353)
(43203)
师范(42889)
(39412)
(39410)
(38033)
经济学(35080)
农业(34678)
师范大学(34675)
基金
项目(214554)
科学(169327)
研究(161312)
基金(153428)
(132110)
国家(130954)
科学基金(113729)
社会(100362)
社会科(95039)
社会科学(95014)
(84083)
基金项目(82416)
教育(73816)
自然(73022)
自然科(71336)
自然科学(71322)
(70813)
自然科学基金(70034)
编号(66846)
资助(61479)
成果(54484)
(48216)
重点(47420)
课题(46614)
(46370)
(46263)
创新(44195)
项目编号(41359)
国家社会(40168)
大学(40038)
期刊
(138068)
经济(138068)
研究(95670)
中国(65470)
管理(49459)
学报(44704)
科学(43432)
教育(42586)
(40364)
(39522)
大学(34523)
学学(31602)
技术(29327)
农业(28601)
(26443)
金融(26443)
业经(22863)
经济研究(20953)
图书(20329)
财经(19934)
问题(19070)
科技(18427)
(17034)
技术经济(15778)
(15744)
(15574)
论坛(15574)
理论(15507)
现代(15338)
实践(14353)
共检索到4715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耘  
科技创新能力是世界城市影响力、控制力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过程,本质上是不断提升北京国际影响力与控制力的过程。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建设的核心是强化枢纽功能,是对北京科技体系在国际、国家科技体系中的功能定位的概括。因此,强化北京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功能是推进北京世界城市建设的战略突破口和着力点。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赛飞  刘晓丽  
首先界定了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内涵;其次,分析广州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外部环境及基础条件,发现广州面临世界各大城市加快创新布局、中国迈向创新型国家、广东迈向中等创新型国家和地区水平的外部环境,具备较大的城市规模、较高的发展水平、高效的劳动生产率和中等的研发投入强度等基础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广州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应发挥的主要功能。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忠国  徐婷婷  解宏涛  
公共交通枢纽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核心设施。论文对西直门公交枢纽进行了充分的实地调查,并用仿真模型为手段对换乘流量及结构进行了分析,找出了西直门公交枢纽在换乘空间设计、外部交通状况和交通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姜军  
通过总结郑州航空港现阶段的成功经验,借鉴国际航空物流业发达地区的发展历程与启示,分析郑州航空港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郑州加快建设国际航空物流枢纽的策略建议。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秀智  张彩凤  
交通枢纽是一种或多种交通工具和运输方式的交叉和衔接之处。由于交通枢纽的外部性作用,使其对周边住宅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验证交通枢纽与住宅价格的关系,搜集北京市东直门交通枢纽周边的存量住宅交易价格数据,采用特征价格模型和统计分析软件测算了东直门交通枢纽对周边存量住宅价格的空间影响范围和程度。结论为:一是相比轨道交通的单一站点和轨道线路,交通枢纽对存量住宅价格的影响范围广而复杂;二是交通枢纽也会对周边住宅价格产生负面影响。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永灿  
中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已建水电站9.8万座,装机容量达3.5亿千瓦,稳居世界第一,拥有三峡、白鹤滩、溪洛渡、锦屏、双江口等世界级特大型水利水电枢纽。这些重大设施极大支撑了水能高效开发和水资源综合利用,持续并稳定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能源供给、防洪保障,为我国南水北调、西电东送、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战略做出重要贡献。大型水电枢纽的洞室群复杂、地下厂房跨度大、水力发电机组多,运行过程中面临大流量泄洪和高速水流消能的巨大挑战,对水工建筑物的安全性、稳定性、耐久性要求十分严苛。引水隧洞、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刘晖   张艳芳  
2004年香港特区政府提出建设区域教育枢纽的设想,作为“一国两制”框架下香港特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建设区域教育枢纽,建立与“一国两制”相耦合的特区高等教育,对于香港和内地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也彰显“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价值。香港特区区域教育枢纽政策既是对国际高等教育竞争的回应,也是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呼应,更是对“一国两制”的响应。根据“一国两制”理论,基于“全球—国家—地方”分析框架,探讨“一国两制”下香港特区区域教育枢纽建设,发现香港特区区域教育枢纽建设选择高等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区域化和高等教育多元化三大发展战略和建设路径,在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深化区域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和促进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区域教育枢纽建设初具形制,未来可期。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高菲   李军凯   方力  
全球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是世界各研究机构的研究热点。分析比较全球城市创新评价指数可深化对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形成与演化逻辑的认识,以及量化刻度全球城市创新发展格局。以8套知名全球城市创新评价指数为对象,重点分析其评价目的、评价方法、评价指标、评价结果等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动态跟踪北京与纽约、波士顿、伦敦、东京等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排名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全球城市创新格局较为稳定,北京在科学论文和创业生态等指标上的得分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但人才和大学等指标仍是其得分短板,需要进一步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打造高效率开放创新生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瑛莹  
本文以我国2015-2022年29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将“国家物流枢纽工程建设”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国家物流枢纽工程建设对城市商贸流通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第一,国家物流枢纽工程建设能够显著促进城市商贸流通效率的提升,且经过平行趋势、安慰剂及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第二,国家物流枢纽工程建设可以通过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这条路径有效提升商贸流通效率。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春才  
北京作为我国会展业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城市,尽管会展业已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但就会展业的整体规模和会展城市的国际影响力而言,与国际知名会展城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北京应当抓住经济快速发展的机遇,充分发挥自身的产业、资源及区位优势,重点实施品牌化、多元化、国际化战略,尽快实现构建国际会展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单建华  郗恩崇  
文章提出了以客运枢纽所包含站场个数、参与的运输方式、投资运营模式3种划分公路客运枢纽的分类方法;根据经济学理论和客运枢纽的特点,将客运枢纽中的城市客运站定性为准公共产品;把公交场站、农村客运站(亭)等公益性更强的客运设施,定性为纯公共产品。论文对客运枢纽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客运枢纽创新与发展的建议,主要包括:提出关于客运枢纽规划的建议;关于客运枢纽筹资建设的建议;关于客运枢纽运营的建议;关于多站式客运枢纽运营体制改革的建议。这些建议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最后,作者选择了无锡、苏州、太仓客运枢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许爱萍  
国家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提出,为三地科技协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文章分析了三地由于科技创新资源分布不均衡、创新成果区域间转化存在障碍、创新人才流动受制于体制约束等问题,阻碍了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效率。京津冀三地科技创新协同发展需要在认清三地科技创新优势与困境的基础上,打造京津冀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体系,通过制定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实现"官产学研"合作的新典型。通过京津冀科技创新系统的协同,以建设高端人才聚集、流通工程、科技创新保障机制工程,推动大项目在天津和河北落户、推进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促进科技创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张明斗  李学思  
随着城市间创新联系的持续增强,城市创新网络的优化与发展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日益凸现。部分研究考察了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和城市创新网络特征的影响,但鲜有文献关注城市的网络节点特征对其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尤其缺乏相应的经验分析。本文认为,在城市创新网络中各个城市即网络中的节点,创新资源和活动在节点的聚集产生规模效应,创新资源和活动在节点间流动则带来溢出效应,两者都有利于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因此,反映节点在网络联系中重要性的节点枢纽性和反映网络中不同节点聚集成团程度的节点聚集度提高,均有利于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节点枢纽性的提高对城市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因而可以通过改善基础设施的路径促进城市绿色创新效率提升;节点聚集度的提高为城市金融发展带来更多的需求和机会,因而可以通过增加创新投融资规模的路径促进城市绿色创新效率提升。在城市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城市间的创新联系较便利,节点枢纽性提高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提升的促进作用较大;而在城市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创新聚集的效率相对较高,节点聚集度提高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提升的促进作用较大。以2010—2018年中国279个城市为样本,通过引力模型构建城市创新网络,进而测度节点枢纽性和节点聚集度,分析发现:节点枢纽性和节点聚集度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在节点枢纽性促进城市绿色创新效率中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城市金融机构存款水平在节点聚集度促进城市绿色创新效率中具有显著的遮掩效应;节点枢纽性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促进效应在东、中、西部地区依次减弱,而节点聚集度的促进效应依次增强。相比已有文献,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拓展和深化:一是从网络节点特征角度拓展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二是从影响路径和区域异质性层面深化网络节点特征影响创新效率的机制研究,三是为通过改善网络节点特征促进绿色创新效率提升提供经验证据。本文揭示了城市创新网络进化(节点枢纽性与节点聚集度提高)对绿色创新效率提升的重要作用及其影响路径和区域异质性,有利于在新发展阶段通过优化城市网络发展格局进一步促进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连玉明  
认为世界城市是全球战略性资源、战略性产业和战略性通道的控制中心,也是世界文明融合与交流的多元文化中心,是城市硬实力与软实力的高度统一体。从世界城市的概念和本质出发,探讨了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基本战略的定位,认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应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和首都特征的世界城市区域体系新模式,进而推动环渤海地区的加速崛起。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光衿  
随着南京空港枢纽经济的迅速发展,传统单一的外语人才已经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创新型外语人才广受欢迎。南京地方高等院校众多,新的经济形势对地方高等院校培养创新型外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本文利用调研数据,从南京空港枢纽经济现状和地方高等院校创新型外语人才现状入手,思考创新型外语人才服务南京空港枢纽经济的积极意义,探讨地方高等院校创新型外语人才对接南京空港枢纽经济的政策与实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