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80)
- 2023(6142)
- 2022(5033)
- 2021(4525)
- 2020(3786)
- 2019(8658)
- 2018(8499)
- 2017(15604)
- 2016(8959)
- 2015(9564)
- 2014(9508)
- 2013(9279)
- 2012(9129)
- 2011(8217)
- 2010(8334)
- 2009(7537)
- 2008(7876)
- 2007(6944)
- 2006(6101)
- 2005(5545)
- 学科
- 济(32673)
- 经济(32628)
- 管理(22174)
- 业(20980)
- 企(16661)
- 企业(16661)
- 方法(15471)
- 学(13562)
- 数学(13216)
- 数学方法(12886)
- 农(8322)
- 财(7791)
- 中国(7769)
- 环境(7589)
- 业经(6391)
- 地方(6095)
- 制(5767)
- 贸(5743)
- 贸易(5742)
- 融(5738)
- 金融(5733)
- 技术(5719)
- 和(5665)
- 农业(5542)
- 银(5523)
- 易(5500)
- 理论(5467)
- 银行(5461)
- 划(5455)
- 行(5219)
- 机构
- 大学(134807)
- 学院(132345)
- 研究(53208)
- 济(46281)
- 经济(45194)
- 管理(43607)
- 科学(39683)
- 理学(37843)
- 中国(37308)
- 理学院(37184)
- 管理学(35890)
- 管理学院(35665)
- 农(35502)
- 京(33594)
- 所(30396)
- 业大(28833)
- 农业(28600)
- 研究所(28457)
- 中心(22726)
- 北京(21684)
- 财(21047)
- 江(19913)
- 院(19307)
- 农业大学(18582)
- 省(17909)
- 室(17758)
- 科学院(17645)
- 范(17494)
- 财经(17213)
- 师范(17195)
- 基金
- 项目(96651)
- 科学(73804)
- 基金(70390)
- 家(66507)
- 国家(66052)
- 研究(59203)
- 科学基金(54022)
- 自然(39338)
- 自然科(38467)
- 自然科学(38447)
- 自然科学基金(37739)
- 省(37110)
- 基金项目(36839)
- 社会(36048)
- 社会科(34193)
- 社会科学(34176)
- 划(33390)
- 资助(29937)
- 教育(26318)
- 重点(23067)
- 计划(22419)
- 科技(20762)
- 发(20498)
- 编号(20277)
- 部(19874)
- 科研(19659)
- 创(19432)
- 创新(18450)
- 专项(16995)
- 成果(16923)
共检索到1912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丽 黄亦工 贾麦娥 郑淮兵 赵楠 苏雪痕
采用电导法、组织变褐法、生长恢复法及TTC还原法研究了北京园林中主要常绿阔叶植物的抗冻性 .结果表明 ,随着低温胁迫的加强 ,组织的电解质渗透率、褐化指标以及生长恢复后的冻害指数都明显上升 ,TTC还原法测定的细胞活力明显下降 ,不同指标的总体趋势高度一致 ,与种类的抗冻性密切相关 .被测植物的抗冻区域如下 :八角金盘- 10℃以上 ,洋常春藤、女贞、扶芳藤 - 8~ - 12℃ ,大叶黄杨 - 10~ - 15℃ ,凤尾兰、火棘、广玉兰 - 15~ - 2 0℃ ,黄杨- 15~ - 2 5℃ .对不同方法比较后认为 ,电导法可以用于实践中快速、客观地评价和比较常绿阔叶植物抗冻性 .对抗冻性...
关键词:
常绿阔叶植物 抗冻性 电导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联瑛 马建 金衡 于志水 张建喜
2019年9月,许联瑛等在《植物研究》第39期报道了常绿阔叶植物石楠(Photinia serratifolia)在北京地区出现逸生的情况。此后,对北京地区的常绿阔叶植物持续进行实地观察和研究,又发现女贞(Ligustrum lucidum)、披针叶胡颓子(Elaeagnus lanceolata)、黄杨(Buxus sinica)、阔叶十大功劳(Mahonia bealei)4种植物出现了逸生苗现象,现报道如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丽 路艳红 黄亦工 苏雪痕
该文研究了北京露地园林中常绿阔叶植物在越冬期间叶组织水分及淀粉粒的动态变化 .结果表明 ,随着越冬进程 ,叶组织含水量呈下降趋势 ,而水分饱和亏缺逐渐增大 ,至 2月份时达最低 ,之后开始恢复 .种类之间差异明显 .凤尾兰变化幅度最小 ,女贞和火棘水分亏缺最为严重 ,导致叶片在早春严重干枯和脱落 ;早春黄杨、广玉兰及大叶黄杨水分亏缺恢复较快 ,而八角金盘、洋常春藤恢复速度较慢 .秋冬自由水含量除八角金盘外其余种类均表现为 1 0~ 1 2月含量下降 ,2~ 3月开始回升 ,下降速度较快的有凤尾兰、广玉兰、火棘及黄杨等 ,相应地这些种类在秋冬束缚水含量上升 .1 0月下旬 ,八角金盘、洋常春藤、...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乐 蔡永立 刘志国 孙灿
以广泛分布于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内37种主要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爆芽的起始时间、高峰时间、持续时间、结束时间等爆芽物候参数研究常绿阔叶林中主要木本植物的爆芽物候同步性的特征.结果表明:(1)大部分植物爆芽起始时间集中在3月下旬,高峰时间集中在3月底4月初,结束时间集中在4月上旬;(2)不同植物爆芽同步性不一,马银花Rhododendron ovatum在所有植物中爆芽同步性最高(CV值为1.23),橄榄槭Acer olivaceum爆芽同步性最低(CV值为0.32),其余植物爆芽同步性介于两者之间;(3)37种主要本木植物爆芽的起始时间、高峰时间、结束时间同步性较高,爆芽开始早的植物,结束...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帅锋 苏建荣 刘万德 张志钧 刘庆云 李忠文
通过对云南普洱地区不同恢复阶段(恢复15年、30年和原始林群落)季风常绿阔叶林群落内附生维管植物的调查,分析了不同恢复阶段附生维管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多度、分布和相似性关系,并探讨附生维管植物与宿主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0.81 hm2的调查样地中,共发现附生维管植物3 116株(分属9科20属22种);(2)原始林中附生维管植物的物种丰富度(17种)要显著高于恢复30年(7种)和15年(5种)群落;(3)原始林与不同恢复阶段群落中附生维管植物的物种组成有显著不同,恢复15年群落中的附生植物主要由蕨类植物组成,兰科植物是原始林附生植物的主要物种组成,有些物种仅出现在原始林中,可以作为季风常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袁春明 刘文耀 杨国平 李小双
分别在哀牢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沟谷和坡面调查了10个20m×50m的样地,研究哀牢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木质藤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及其与支柱木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共记录到DBH≥1cm的木质藤本植物402株(隶属于23种21属16科)和DBH≥10cm的林木1522株(隶属于47种30属15科);与其他亚热带森林比较,该森林中木质藤本植物物种较为丰富但多度较低;藤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密度和基面积在沟谷显著高于坡面,而林木的差异性不显著;木质藤本植物在支柱木上呈集群分布,并且不同种支柱木被藤本植物攀援的百分比间存在显著的差异(P<0.001),说明藤本植物的攀援对支柱木具有选择性;云南越桔、薄叶马银花和...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郭志华 肖文发 周云龙
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地带性植被类型。在广州流溪河上游流域,分布有少量的保存较好的常绿阔叶林,主要见于海拔200m以下的地区。由于分布面积狭小,因此其植物区系并不丰富。种子植物科、属的地理成分表明,该植被型的区系具有显著的热带、亚热带性质,同时具有一定的温带成分,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泛热带分布和旧世界热带分布对该森林的区系性质影响很大。常绿阔叶林植被及其区系都是在中生代末起源于华夏古陆,其中少量的落叶成分也是干旱促成、华夏起源的。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植物区系 区系指数 流溪河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韩艳 林夏珍
为了发展节水型园林及为干旱地区绿化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盆栽控水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干旱胁迫对大叶桂樱Prunus zippeliana,石栎Lithocarpus glaber,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木荷Schima superba和红叶石楠红罗宾Pho-tinia glabra×P.fraseri‘Red Robin’5种常绿阔叶树幼苗为试材,采用盆栽控水的方法,研究干旱胁迫对幼苗地上部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比较5种树的抗旱性。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5种树幼苗的影响有差异,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下降,5种树幼苗地上部形态均发生相应改变,叶片相对水分亏缺增大,失水率减小,相对电导率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罗梅 郑小贤
【目的】研究福建省将乐国有林场常绿阔叶次生林主要种群间的联结性,为探索植物群落演替及原生性植被类型的恢复提供依据,为该林场常绿阔叶次生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在福建将乐林场选取重要值较大的22个树种,利用种间联结指数VR研究群落的整体关联性;利用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分析种对间的联结性。【结果】该林场常绿阔叶次生林种间联结指数VR为1.014,主要种群总体呈现较弱的正关联。231个种对中,χ2检验结果显示,正、负关联的种对数分别为110和119对,正负关联种对数的比值为0.924;显著和极显著相关种对数占总数的11.3%。P...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符潮 戴利燕 刘倩 李江 章挺 刘仁林
以九连山常绿阔叶林为实验对象,采用样方取样法对群落中的部分植物叶片N、P元素进行测定,并从不同物种、不同生活型、不同生境类型、不同离地高度等多个空间分布的植物叶片N、P元素化学计量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九连山常绿阔叶林群落平均含N量为15.91 mg/g,平均含P量为1.17 mg/g,群落的发展主要受P元素的限制,在物种水平上,不同植物叶片中的N、P元素含量差异较大。(2)群落中蕨类植物通常比被子植物叶片的N、P含量低,不同生活型N、P含量呈现的规律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3)山谷植物N、P总体含量明显高于山脊,山谷植物群落主要受到N元素的限制,而山脊植物则主要受到P元素的限制;在一定离地高度内,植物叶片N、P含量逐渐升高,达到最大值后逐渐下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红 马益新 王海洋
Seed sizes of 74 woody species, including 40 trees and 34 shrubs, of middle subtropic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in Mt. Jinyun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likely mechanism of seed size variation was analysi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re was considerable variance in the seed length and gre...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万德 苏建荣 李帅锋 郎学东 黄小波 张志钧
【目的】探索植物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组分随物种和植物器官的变化特征,了解不同树种的生长动态、碳代谢特征及生长对策。【方法】在云南普洱季风常绿阔叶林中,选取20个重要物种,采集植物叶片、枝条、树干及树根,测定其可溶性糖类(蔗糖、果糖、葡萄糖)及淀粉浓度,分析其NSC各组分随物种和植物器官的变化特征。【结果】不同植物器官间NSC存在显著差异,叶片中蔗糖、果糖、葡萄糖浓度最高,树干中浓度最低,而根中淀粉浓度最高,叶片中浓度最低。不同物种之间蔗糖、果糖、葡萄糖及淀粉浓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绝大多数物种可溶性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哀建国 翁国杭 董蔚
基于2×2联列表,应用种间共同出现百分率(C)和联结系数(D)等公式测定了浙江省石垟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16种主要乔木和23种主要灌木种群的种间联结性。结合已有的生态位研究结果,共同探讨植物种群之间的联结状况。结果表明:乔木层中木荷Schima superba,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马银花Rhododendron ovatum和麂角杜鹃Rhododendron latoucheae与其他多数种群间的联结性较高,而雷公鹅耳枥Carpinus viminea,老鼠矢Symplocos stellaris,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浙江新木姜...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区余端 王楚彪 苏志尧
以2008年受冰灾破坏的车八岭山地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设置2 hm2固定样地开展连续3年(2008~2010年)的地表植被群落和环境调查,研究地表植被的动态及其与立地因子的关系。结果发现:1)地表植被的组成和分布三年间有极显著差异(p<0.005),其中林冠开度越大地表植被丰富度和多样性越低;2009年坡向对地表植被的影响极显著(p<0.005),从阴坡到半阴坡地表植被总个体数、丰富度和多样性逐渐降低;2010年林冠开度和乔木丰富度的综合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