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03)
- 2023(11138)
- 2022(9909)
- 2021(9407)
- 2020(7951)
- 2019(18327)
- 2018(18245)
- 2017(35309)
- 2016(19329)
- 2015(21523)
- 2014(21475)
- 2013(21152)
- 2012(19400)
- 2011(17315)
- 2010(17171)
- 2009(15465)
- 2008(14915)
- 2007(12892)
- 2006(10952)
- 2005(9397)
- 学科
- 济(72338)
- 经济(72255)
- 管理(52722)
- 业(50356)
- 企(41868)
- 企业(41868)
- 方法(34652)
- 数学(29949)
- 数学方法(29601)
- 学(19001)
- 农(18834)
- 财(17970)
- 中国(17917)
- 地方(17119)
- 业经(15684)
- 贸(12932)
- 贸易(12923)
- 农业(12764)
- 易(12492)
- 理论(12441)
- 制(12391)
- 和(12065)
- 务(11940)
- 财务(11879)
- 技术(11864)
- 财务管理(11856)
- 环境(11768)
- 企业财务(11288)
- 银(10672)
- 银行(10632)
- 机构
- 大学(267643)
- 学院(265134)
- 管理(106867)
- 济(99473)
- 经济(97193)
- 理学(93250)
- 理学院(92135)
- 管理学(90421)
- 研究(90297)
- 管理学院(89940)
- 中国(64837)
- 科学(60076)
- 京(60062)
- 农(46115)
- 所(45958)
- 业大(44488)
- 财(44046)
- 研究所(42509)
- 中心(40371)
- 北京(38528)
- 江(37010)
- 财经(36054)
- 农业(35916)
- 范(35270)
- 师范(34931)
- 院(33795)
- 经(32917)
- 州(30616)
- 经济学(28587)
- 师范大学(28493)
- 基金
- 项目(192238)
- 科学(149711)
- 基金(138811)
- 研究(136648)
- 家(122826)
- 国家(121856)
- 科学基金(103692)
- 社会(83686)
- 社会科(79205)
- 社会科学(79184)
- 基金项目(75119)
- 省(74523)
- 自然(70242)
- 自然科(68545)
- 自然科学(68524)
- 自然科学基金(67239)
- 划(63995)
- 教育(61522)
- 资助(57182)
- 编号(55140)
- 成果(43829)
- 重点(43019)
- 部(41152)
- 发(40487)
- 创(39483)
- 课题(37745)
- 科研(37414)
- 创新(36838)
- 计划(36211)
- 大学(35166)
共检索到3737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牛树奎 崔国发 雷鸣 李新彬 赵树田
该文根据北京市怀柔县喇叭沟门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条件和森林分布状况 ,对森林和林区植被的易燃特性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选取了植物 (树种 )组成、郁闭度、林分年龄、森林类型、坡向、坡度、海拔高度等 7个林分因子作为燃烧性分量 .通过对各小班的燃烧性综合指标的计算、排序 ,划分了 5个森林燃烧性等级 .并在此基础上 ,对喇叭沟门乡进行了防火区划分 ,为制定自然保护区规划和开展森林防火工作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森林燃烧性 防火区 自然保护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成克武 崔国发 王建中 李俊清
喇叭沟门林区森林系统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与北京市民生活密切相关 ,保护好该区生物多样性尤为重要 .通过对喇叭沟门林区森林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计算 ,其直接使用价值为 845 6 7万元 ,间接使用价值为 2 491 8万元 ,生物多样性所产生的生态功能价值远远超出其产生的实物价值 ;林区森林植被系统每年可吸收CO2 38万t,释放O2 2 8 4万t,减少土壤侵蚀 48 4万t,可吸收SO2 1 6 34 5t.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清春 张向辉 张林艳 牛树奎 崔国发
该文以北京喇叭沟门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 (GIS)手段 ,对其森林景观特征及多样性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喇叭沟门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以蒙古栎 (Quercusmongolica)林、山杨 (Populusdavidiana)林为主体 ,但因人为破坏等原因 ,灌木林和非林地景观类型亦占较重要的位置 .保护区的 3个功能区中 ,核心区景观破碎化程度低 ,缓冲区景观破碎化程度相对较高 ,试验区内景观破碎化程度最高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鲁绍伟 余新晓 刘凤芹 张振明 赵广亮 姚永刚
该文根据北京八达岭的自然条件和森林分布状况,对林区植被的易燃性进行了研究与分析.选取了八达岭林场121个小班作为研究对象,以其样地内的植物(树种)组成、郁闭度、坡度、坡向、海拔高度、灌草生物量、枯落物生物量、森林类型和平均枝下高等因子作为燃烧性分量,对各小班的燃烧性综合指标进行计算、排序,划分了5个燃烧等级,统计不同等级所包含小班的面积和所占百分比,并利用GIS绘制了八达岭林区燃烧等级分布图.结合目前所进行的森林健康经营,提出采用原生森林植被近自然恢复、游憩设施建设、现有林地肥力恢复降低火险等级综合措施、监测体系建设措施降低森林火险等级,对该地区森林防火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崔国发 成克武 申国珍 路端正 李俊清 喻士文 赵树田
在喇叭沟门自然保护区 ,已经不存在原始林 ,但在局部地段仍然较好地保存着具有原生性森林景观特征的蒙古栎林和胡桃楸林 .植物群落划分为 4个植被型组 ,8个植被型 ,2 2个群系 .针叶林主要有油松林、侧柏林和华北落叶松人工林 ;阔叶林有蒙古栎林、山杨林、白桦林、胡桃楸林、黑桦林 ;灌丛主要有荆条灌丛 ,三裂绣线菊灌丛、照山白灌丛、平榛灌丛、毛榛灌丛、六道木灌丛和胡枝子灌丛 ;灌草丛主要有荆条 -野古草 -隐子草灌草丛、三裂绣线菊 -野青茅 -披针苔草灌草丛 ;草甸主要有野青茅草甸 ,大齿山芹 -梅花草 -日本乱子草草甸 ,远东芨芨草 -红柴胡 -拳参草甸等在喇叭沟门自然保护区 ,已经不存在原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路端正 成克武 崔国发 王建中 穆琳
喇叭沟门林区是北京市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现有维管植物 6 5 5种、1 3变种及变型 ,隶属于 1 0 2科、36 7属 ,其植物区系在北京地区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及特殊性 .科、属分析表明该区与北京维管植物分类群结构基本一致 ,维管植物有半数集中于一些世界性大科之中 .以草本植物占优势的植物生活型反映了本区由暖温带向温带过渡的气候特征 .属的分布区类型表明了该区系的温带性质 ,并反映了该区系形成过程中与热带区系的历史渊源以及与东亚区系之间较紧密的联系
关键词:
维管植物 区系分析 喇叭沟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成克武 崔国发 李新彬 路端正 李俊清 彭光强 彭明本 马世林
该文根据植物的用途 ,将喇叭沟门林区植物资源分为 9类 ,对各类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及前景进行了评价 ,并提出了林区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策略措施
关键词:
植物资源 评价 喇叭沟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路端正 成克武 王建中 崔国发
苔藓植物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对喇叭沟门林区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过程中 ,对苔藓植物标本进行了系统的采集 .经分析鉴定 ,确定了喇叭沟门林区苔藓植物 2 3科、37属、5 3种 ;其中裂叶苔科、壶藓科、塔藓科、三瓣苔属、并齿藓属、拟柳叶藓属、硬羽藓属、细喙藓属、塔藓属等 3科、6属、1 2种为北京及河北的新记录
关键词:
苔藓植物 新记录 喇叭沟门林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路端正 成克武 谢磊 李俊清 崔国发 王建中
该文报道了在喇叭沟门林区发现的北京植物区系中 1新记录属、2新记录种、2新记录变种和其它 4种、1变种、2变型在北京地区分布的新地点 ;同时对以往发表的 1个种的错误鉴定进行了订正
关键词:
新记录 新分布 喇叭沟门林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崔国发 李俊清 牛树奎 胡德夫 路端正 王建中 孟昭霞 喻宝金 李栋 徐占明 彭光强 彭明本
喇叭沟门林区是北京市最大的天然林区 ,在此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有效保护原生性蒙古栎林和胡桃楸林 ,保护 99种濒危植物 ,保护密云水库的水源涵养林和森林旅游资源 .喇叭沟门自然保护区设计总面积 1 6 6 82 .4hm2 ,其中核心区面积 5 2 0 0 .8hm2 ,缓冲区面积 5 1 1 3.3hm2 ,试验区面积 6 36 8.3hm2 .保护区内森林面积 96 2 3.4hm2 .行政范围包括孙栅子、胡营子、北辛店、四道穴、下河北和帽山村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天然林 濒危植物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崔国发 成克武 路端正 王建中 李俊清
该文讨论了国内外濒危物种评价的研究进展 ,分析了物种的受威胁因素 ,在此基础上筛选出喇叭沟门自然保护区植物濒危系数的计算指标 ,并参照《国际濒危物种等级新标准》和濒危系数 ,确定了评价该区植物濒危状况的等级 ,对该区全部维管植物濒危状况进行了量化综合评定 .评价结果表明 ,北京喇叭沟门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消失种 1 3个 ,极危种 1 4个 ,濒危种 36个 ,渐种危 49个 ,敏感种 71个 ,安全种 44 8个 .通过分析、计算物种遗传损失系数和急切保护值 ,提出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自然保护区植物保护级别的评价方法 ,确定了急需保护植物种类、优先保护次序 ,并提出了不同保护级别物种相应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濒危物种 评价 物种保护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崔国发 李俊清 蒋兆刚 王冬青 王建中 彭光强 彭明本 袁宝贵
北京喇叭沟门自然保护区具有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 ,开展生态旅游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应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 ,把自然保护区规划成具有保护、科研、教育、生产和旅游等多功能的“自然 -经济 -社会的实体” ,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维护自然保护区的持久稳定性 .发展生态旅游 ,应该保持当地的清新、自然、古朴、宁静 .为了避免开发旅游资源对自然环境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根据环境容量和旅游资源容量的分析结果 ,确定该区合理容量为 1 0 0 0人 /d ,合理年容量 6万人次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自然资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宗学政 田晓瑞 田恒 陈方
[目的]利用燃烧概率模型模拟计划火烧前后两种情景下的森林燃烧概率,在景观尺度上定量评估计划火烧在林火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利用SPOT6卫星数据提取大兴安岭部分区域在2016年火险期前进行计划火烧处理的可燃物状况,基于研究区附近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利用R软件计算2016年火险期每日的火险指数,通过BURN-P3模型分别模拟计划火烧前后的森林燃烧性,评估计划火烧对森林燃烧概率和火行为的影响。[结果]2016年火险期前该区域进行计划火烧的面积为44 931 hm~2,占区域总面积的20.8%。计划火烧后,研究区平均燃烧概率从0.016 4降到0.012 4,落叶针叶林、常绿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草地和落叶阔叶林平均燃烧概率分别降低4.2%、3.5%、5.9%、2.3%和0.6%。计划火烧前研究区的平均火烧强度和平均蔓延速度分别为548.9 kW·m~(-2)和2.2 m·min~(-1),通过计划火烧处理,火烧强度和蔓延速度分别降低17.9%和24.3%。落叶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是发生树冠火的主要类型,火强度高、火蔓延速度快。计划火烧处理后研究区的树冠火比例降低了11.7%。[结论]火险期前的计划火烧减少了区域内草类可燃物的空间分布,降低了草类可燃物载量,也有效降低了区域内的森林燃烧性,平均火强度、蔓延速度和树冠火发生比例均显著降低。计划火烧区附近2 500 m范围内的燃烧概率明显降低。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彭笑颖 吴新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压力越来越大,亟需在旅游中放松、体验慢节奏的生活状态,乡村旅游成为了更多游客的选择。乡村旅游的发展,带动了一方的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助力。文章通过对喇叭沟门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数据研究,针对喇叭沟门满族乡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更好地发展乡村旅游,拉动乡村振兴。
关键词:
旅游 生态 文化 民俗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连强 牛树奎 陈锋 陶长森 陈羚 张鹏
【目的】森林燃烧性是森林被引燃的难易程度和着火后的火行为特征,分析可燃物火行为及燃烧性为妙峰山林场地表可燃物管理、火险区划及森林防火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林场内12种主要森林类型调查数据和二类清查资料,选择地表潜在火行为、火环境、可燃物理化性质及床层结构4大类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计算104个小班地表可燃物燃烧性并对地表可燃物燃烧性指数CI进行了排序。【结果】(1)无风条件下104个小班中,各优势树种小班地表潜在火行为有以下规律:针叶林普遍较大且地表火强度达到2 000 kW/m以上、蔓延速度3 m/min以上、火焰高度1.5 m以上,灌木林次之地表火强度700~2 000 kW/m、蔓延速度1.5~3 m/min、火焰高度1~1.5 m,阔叶林较小地表火强度700 kW/m以下、蔓延速度1.5 m/min以下、火焰高度1 m以下。(2)主成分分析表明,地表可燃物燃烧性与火行为指数正相关,与海拔因素负相关,与含水率负相关,与有效负荷量和床层高度正相关。(3)聚类分析表明,小班地表可燃物燃烧性指数CI分为5个等级:高燃烧性(Ⅰ)、较高燃烧性(Ⅱ)、可燃烧性(Ⅲ)、较低燃烧性(Ⅳ)、低燃烧性(Ⅴ)。各燃烧性等级的小班优势树种分别为:油松、落叶松、侧柏等针叶林,位于林场东南、西北部;油松、落叶松、侧柏与栓皮栎、五角枫等针阔混交林,主要位于林场西北部;栓皮栎、黄波罗、五角枫等阔叶纯林,集中于林场东南、西北部;山桃、荆条等灌木林及少数栓皮栎林、黄波罗等阔叶混交林,分布在林场东北部;荆条、山杏、鼠李、绣线菊等灌木,主要位于林场西南和中部。【结论】以油松、落叶松等针叶林为主的小班地表潜在火行为普遍较大,极易形成高强度地表火,易发生树冠火;燃烧性受到火环境、火行为和可燃物的影响,特别是可燃物有效负荷量、床层高度、海拔和含水率因子;高燃烧性和较高燃烧性小班多数位于林场北部、西北部,要注重对不同燃烧等级小班分类管理、科学巡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