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55)
2023(11490)
2022(10187)
2021(9521)
2020(7896)
2019(18572)
2018(18399)
2017(35511)
2016(19407)
2015(21838)
2014(21641)
2013(21334)
2012(19575)
2011(17604)
2010(17432)
2009(15799)
2008(15149)
2007(13073)
2006(11502)
2005(9948)
作者
(57690)
(47629)
(47352)
(44987)
(30474)
(22946)
(21503)
(18904)
(18332)
(16902)
(16485)
(16013)
(15191)
(14981)
(14915)
(14566)
(14438)
(14405)
(13726)
(13628)
(11938)
(11477)
(11465)
(10948)
(10694)
(10574)
(10555)
(10408)
(9597)
(9479)
学科
(76292)
经济(76202)
管理(53597)
(48922)
(40986)
企业(40986)
方法(35156)
数学(30212)
数学方法(29855)
中国(21596)
(18804)
(18488)
地方(18426)
业经(16628)
(16593)
理论(13291)
(13025)
贸易(13019)
(12684)
环境(12630)
(12550)
农业(12522)
(11889)
技术(11694)
(10615)
(10454)
财务(10391)
财务管理(10372)
教育(10323)
企业财务(9818)
机构
大学(275377)
学院(270862)
管理(109377)
(102054)
经济(99525)
理学(95347)
理学院(94171)
研究(93729)
管理学(92423)
管理学院(91955)
中国(66116)
科学(62457)
(62209)
(47520)
(46051)
业大(44112)
研究所(43857)
(43728)
中心(41619)
北京(39593)
(37914)
(37441)
师范(37030)
农业(36585)
财经(35874)
(34653)
(32771)
(31235)
师范大学(30410)
经济学(29408)
基金
项目(195685)
科学(153393)
基金(142283)
研究(138077)
(125784)
国家(124816)
科学基金(107031)
社会(85626)
社会科(80960)
社会科学(80935)
基金项目(77008)
(75502)
自然(72967)
自然科(71275)
自然科学(71256)
自然科学基金(69955)
(65344)
教育(62239)
资助(58280)
编号(55458)
成果(44057)
重点(43852)
(41836)
(41465)
(40536)
课题(38378)
创新(37825)
科研(37775)
计划(37049)
大学(35696)
期刊
(108783)
经济(108783)
研究(78960)
中国(49200)
学报(47926)
科学(43623)
(40356)
管理(39065)
大学(35190)
学学(32902)
(30457)
教育(29840)
农业(28631)
技术(22308)
(18660)
金融(18660)
业经(17326)
图书(17247)
经济研究(17236)
财经(16379)
问题(15521)
(14600)
科技(14324)
(13868)
理论(13676)
资源(13202)
实践(12776)
(12776)
现代(12677)
业大(12630)
共检索到3857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叶明确  任会明  
本文基于银行空间分布数据,从城市联系的视角建立城市网络体系,对1979—2018年北京市和上海市的网络空间结构的时空演化进行探讨。研究发现:(1)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北京市和上海市的城市网络结构体现出诸多的共性:参与城市网络空间单元的数量逐年增加,向中心城区的空间集聚化趋势在加剧;两城市表现出较强的网络互联性、方向演化性以及显著的空间等级差异化。(2)两城市的网络空间格局也表现出典型的差异化:上海的网络布局中心由南桥镇移动到陆家嘴街道,历经单中心向"一主多核"的演化,核心边缘共振延伸。而北京的网络布局"中心化"趋势明显,以金融街街道、卢沟桥街道、新村街道等中心城区多核联动的格局模式发展成熟,同时以密云镇领衔的边缘区的核心位置也逐渐突出,核心—边缘的网络空间边界逐渐清晰化。(3)通过QAP回归分析发现:影响两城市网络的因素具有差异化,楼宇经济、人口因素、街镇户数等相关经济因素对上海城市网络的影响要大于北京,交通通达性对北京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只有在上海地铁站的平均站数大于2.1时才会呈现正相关,处于城市边缘的街镇所实现的连接度要远大于考虑它们的经济条件所应该有的连接度,尤其是在北京。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任会明  叶明确  祝影  
利用2016年上海市教育机构的相关数据,运用连锁网络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及ArcGIS空间分析方法测度了上海城市网络的空间结构特征。研究发现:①整个网络具有较强的集聚性,节点中心性空间分异显著,呈现出小世界效应的特征。②网络层级鲜明,五角场街道、徐家汇街道为上海教育网络的集聚中心,处于城市网络的最高层级。整个城市网络呈现四边形架构的空间格局,五角场街道—徐家汇街道—张江镇—江川路街道为网络的核心架构顶点。③通过QAP回归分析发现,人口因素、地理距离、交通通达性、产业集聚、名牌效应以及商务经济发展水平是上海城市网络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城市教育网络的扩展具有促进作用。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林章林  
城市更新使得城市旅游休闲公共空间发展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基于对上海城市旅游休闲资源的统计,本文对1949年~2015年上海城市旅游休闲公共空间的演化模式进行探讨。研究发现:(1)旅游休闲公共资源基于其物理空间基本固定,对研究城市旅游休闲空间的发展具有客观性,其研究结果较为理想,在方法上具有可行性;(2)60余年间上海城市旅游休闲公共资源在数量上迅速增加,类型上不断丰富,其发展与城市功能的变迁密切相关,也与上海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密切相关;(3)60余年间上海中心城区的旅游休闲资源集聚度始终很高,并不断扩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尹占娥  殷杰  许世远  廖邦固  
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化时空格局演化成为城市发展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主要采用遥感与GIS空间分析方法,利用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4个时相的遥感数据,通过城市扩展强度指数、圈层同心圆分析和扩展方向扇区分析,探讨转型期上海各时段城市化发展的空间扩展速度和水平、时空格局演化及其驱动力。研究表明:1)1979-2009年上海城市化面积增长幅度达1064%,城市用地占市域面积由3.95%增至42.22%,2000年后城市化进程加速增长;2)上海城市形态1979年呈"单核"团状分布,2000年发展到由中心城区、卫星城、郊区城镇和沿交通干道组成的"多核—多轴"多边形分布模式,到2009年城市形态呈现网络状大面积大都市化扩展模式,传统的中心城区和郊区连成一体;3)上海城市化发展驱动力具有政策和经济发展双重驱动特点,城市化扩展阶段性明显,不同时段、区域表现的城市化时空格局演化特征有所差异。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黄胜利  
本文借助城市经济基础理论 ,通过区位商的计算 ,在时间尺度上 ,展现了上海城市经济基础逐步多元化的特征 ;在空间尺度上 ,以北京为参照 ,比较了城市经济基础的异同。最后就城市经济基础的变动趋势及可持续发展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叶忠海  
以人的发展为中心,提高人的素质,形成学习化社会将成为时代最强音。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学习型社区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础;而学习型社区的形成,又依赖于成熟的社区教育。为此,强化社区教育研究,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其中,学校和社区的沟通研究,是研究社...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谢媛  
良好的社区公共生活是国际大都市必不可少的社会微观基础,它为城市高级劳动力创造良好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因此是城市提升能级的途径之一。国际大都市的城市治理实践表明,建立除政府与市场之外的社会公共领域,采用有别于传统的"统治"的治理方法,有利于促进城市社会和谐,这同时也提供城市高级人才良好的居住环境与工作条件的重要方式。上海在向国际大都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人口数量巨大、人口老龄化问题、社区人员异质化加强等问题,为此,上海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城市公民意识,改善社区的管理与组织工作,完善地方财政制度,这样才能不断巩固城市的社会微观基础,促进城市国际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建伟  方相林  石江江  
采用基于因子的协整、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对创新网络、区域创新环境与上海城市创新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后,发现创新网络和区域创新环境分别在较短和较长时期内是城市创新的GranGer原因;创新网络、城市创新自身及区域创新环境对上海城市创新的作用依次减小;对上海城市创新的贡献,创新网络一直大于区域创新环境,但二者的作用一直在不断增加。在此基础上,本文从优化创新空间布局、完善政策体系、扩大交流合作及完善中介服务方面提出相关对策以促进上海城市创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兴坡  李璟  周亦昀  陈子薇  丁永生  
为了优化上海城市生态网络结构,综合应用景观格局、景观格局指数以及景观生态网络分析方法,提出上海城市生态品质提升途径。首先,应用面向对象的遥感图像分类方法获得了2008年和2015年上海市建设用地、农业用地、水域和绿地等景观类型分布,应用Fragstats软件获得景观格局指数,比较了城市景观格局和景观格局指数的演变;其次应用最小成本路径方法构建城市生态网络,与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叠置,确定了生态网络结构的间断点;最后与《上海市基本生态网络规划》比较,提出了城市生态网络发展建议。本研究获得如下结论:(1)2008~2015年,上海市建设用地、农业用地、绿地和水域的面积比例由38∶51∶5∶6演变为46∶39∶7∶8。(2)上海市景观格局日趋破碎化、复杂化,连通性下降;建设用地的优势景观类型地位强化,郊区建设用地呈现破碎化入侵,农业用地面积减少且破碎化;绿地系统面积增大,但连通性不足,结构待优化。(3)经最小阻力分析获得上海市105条潜在生态廊道线路,在浦东新区、奉贤区、金山区、松江区和青浦区具有较好的环状度;经叠置分析识别出上海市骨干生态廊道的62个间断点,主要分布在青浦区、松江区、浦东新区以及奉贤区。(4)经比较分析发现,城市生态网络规划的生态网络骨架基本保持,但局部的生态网络结构存在问题,上海西北部和北部的生态廊道空间萎缩,东南部生态空间出现碎片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瑞峰  
本文利用北京、郑州和上海585位消费者的调查数据,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消费者购买新疆特色农产品——库尔勒香梨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消费者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对产品质量安全性的要求、对产品新鲜程度的要求、对产品原产地的重视程度、对产品品牌的重视程度和对亲友推荐的认可程度,对其购买行为有正向作用;消费者职业状况(科教文卫业)、对产品外观的要求、对产品价格水平的重视程度和对销售推介的重视程度,对其购买行为有负向作用;性别、婚姻状况、职业状况(商业服务业)、对产品营养成分含量的要求和对产品口感的要求,对其购买行为影响不显著。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德超  李香萍  杨吉山  陈中原  吴朝军  
随着城市建成区域不断扩展 ,上海市的河流数量锐减 ,水质明显恶化 ,雨季暴雨积水严重 ,给城市水系水质和排水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分析了 5 0年来上海市城市化过程中河网水系的演化及其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耦合关系 ,得出了河流自然排水功能下降 ,径流系数 (不透水面积 )增加的不利于城市排水的结论。作者提出了尽量保留现有城市河道 ,完善泵站—管网排水系统。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申研   张道根  曹之虎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在全国四化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80年代,党中央国务院先后批准了《上海经济发展战略汇报提纲》、《上海城市总体规划》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上海经济向外向型转变的报告》,为上海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上海城市建设和城市经济迅速发展。1990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又作出了开发和开放浦东新区的决定,这就使上海的城市空间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有了新的变化,使上海在国际国内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在这变化了的新形势下,进一步明确上海城市的性质,重新审视上海在世界和我国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对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对于我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达良俊  杨同辉  宋永昌  
城市作为人口主要集中居住的地区 ,其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已经受到普遍关注。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健康、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城市是全球人类的共同理想。通过建设城市森林来改善城市环境 ,维持和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 ,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促进城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是现代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 ,城市森林是城市有生命的基础设施之一 ,对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上海市的自然生境条件、环境质量状况、生态敏感区的分布、城市化程度等方面进行城市生态分区 ,同时根据水系及道路交通系统的等级 ,提出上海城市森林布局的建议和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学广  李鲁奇  
基于环渤海地区44个城市的铁路客运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可达性分析、GIS空间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初步揭示了该地区城市网络的空间形态、整体联系和局部联系特征。研究表明:(1)从空间形态上看,该网络大致形成"三纵二横"格局,五条客流带的走向同主要铁路干线基本一致;(2)从整体联系上看,该网络较为密集,但城市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呈现两极分化特征,其中北京—济南一带连接性和可达性始终处于较高水平;(3)从局部联系来看,大致形成辽宁、京津冀、山东西部和山东半岛四个子群,子群间联系呈现明显的距离衰减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