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06)
2023(12309)
2022(10312)
2021(9548)
2020(8098)
2019(18045)
2018(17874)
2017(33703)
2016(18421)
2015(20245)
2014(19801)
2013(19172)
2012(17773)
2011(15951)
2010(16385)
2009(15314)
2008(15445)
2007(14429)
2006(12875)
2005(11647)
作者
(50413)
(42570)
(41916)
(40137)
(26943)
(20074)
(19088)
(16064)
(15955)
(15399)
(14482)
(14173)
(13747)
(13486)
(13260)
(13023)
(12290)
(12267)
(12227)
(12187)
(10741)
(10397)
(10093)
(9751)
(9695)
(9525)
(9477)
(9325)
(8564)
(8418)
学科
(69119)
经济(68956)
管理(63706)
(57456)
(50341)
企业(50341)
方法(24724)
(22472)
中国(21751)
数学(20480)
(20228)
数学方法(20199)
(18399)
技术(18008)
业经(16999)
(14545)
银行(14527)
地方(14098)
(13931)
(13925)
财务(13857)
财务管理(13824)
(13676)
(13647)
金融(13645)
企业财务(13267)
(13147)
技术管理(12604)
理论(12348)
农业(11824)
机构
大学(250274)
学院(248558)
(101022)
经济(98749)
管理(95000)
研究(84069)
理学(80120)
理学院(79195)
管理学(77890)
管理学院(77393)
中国(66413)
(55497)
(53671)
科学(48561)
(41162)
(40864)
财经(40546)
中心(39824)
(37679)
(36764)
研究所(36593)
北京(35571)
业大(34263)
(32021)
(32021)
师范(31684)
经济学(31577)
(30812)
财经大学(30202)
农业(28965)
基金
项目(162204)
科学(129238)
研究(121519)
基金(117682)
(101822)
国家(100909)
科学基金(87664)
社会(79066)
社会科(74779)
社会科学(74764)
(63693)
基金项目(61846)
教育(56963)
自然(54831)
自然科(53605)
自然科学(53589)
(53586)
自然科学基金(52719)
编号(47559)
资助(46756)
成果(40880)
(39122)
重点(36811)
(36060)
创新(35690)
(35575)
课题(35236)
(34049)
国家社会(32839)
(32547)
期刊
(119355)
经济(119355)
研究(79727)
中国(61633)
(44571)
管理(40268)
学报(37741)
(35058)
科学(34936)
教育(34546)
大学(29959)
(29286)
金融(29286)
学学(27526)
农业(22662)
技术(22607)
财经(21329)
经济研究(18587)
业经(18514)
(18423)
问题(15105)
图书(13304)
科技(13248)
技术经济(12218)
(12144)
(11816)
(11706)
论坛(11706)
(11397)
现代(11300)
共检索到3982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施昌奎  
"十二五"时期民间资本将成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重要力量,排解民间资本对建设和经营保障性住房"利润稀薄、机会成本太高、退出机制缺位和政策不确定性"四大忧虑是地方政府面临的重任。国外发达国家和我国香港地区民间资本在保障性住房布局、建设、经营和退出领域的成功做法为北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北京应从排解民间资本进入保障性住房的忧虑入手,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和我国香港地区的成功经验,着力在布局、建设、经营、退出四大领域进行制度、体制和机制创新。科学制定保障性住房总体布局规划,完善配建奖惩制度,促进社区和谐发展。扩大建设规模,拓宽融资渠道,增加障性住房房源,特别是要创新市场运作方式,吸引保险资金进入,运用信托投资基...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吴晓  
本文在简要介绍分析国内外对于保障性住房分配与管理研究的成果、现状及存在不足之后,对我国保障性住房分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后系统提出了我国保障性住房分配与管理的若干制度创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高群  
文章指出,我国当前的保障性住房是以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为主的保障体系。住房保障制度是政府利用国家和社会的力量,为住房困难群体提供其基本生活所需住房的若干制度安排,以便在房地产领域实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文章认为,与商品房相比,保障性住房制度还很不完善,加快社会保障住房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不仅能够改善中低收入群体的福利,也是我国加快城市化进程和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保障。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祖晓青  
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融资机制方面存在诸如资金来源不足,住房公积金日常运作不规范,缺少住房信贷的政策担保体制等问题。要尽快建立保障性住房体系的法制基础,明确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事权和财权,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融资渠道,加大对保障性住房投融资的风险控制以及加快建设保障性住房金融机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董倩  
本文为探索最优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方式,通过利用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法计算决策层中每个决策指标的权重,从而选择最优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方式——企业自建政府回收,从根本上平衡政府、居民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所选择的最优保障性住房建设方案不仅仅能节省国家财政支出,还能维护社会稳定团结。并且在城镇一体化的今天,做好城镇居民保障性住房基础设施建设,以保障人民生活,提高城市人居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董倩  
本文为探索最优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方式,通过利用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法计算决策层中每个决策指标的权重,从而选择最优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方式——企业自建政府回收,从根本上平衡政府、居民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所选择的最优保障性住房建设方案不仅仅能节省国家财政支出,还能维护社会稳定团结。并且在城镇一体化的今天,做好城镇居民保障性住房基础设施建设,以保障人民生活,提高城市人居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赵健  
一、我国住房制度的演变及各阶段住房保障的特点住房制度指调整并约束住房建设、分配、交换、管理等方面行为的规范,主要包括法律、法规及政策等。住房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关系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进步。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实行的是福利制、低租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邓雄  
实践表明,合理的利益平衡和风险分担是PPP项目成功的关键,想要在盈利性相对较弱的公共品投资中吸引民间资本参与,融资工具的便利性和丰富程度也是影响PPP项目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论文结合PPP的主要模式及其特点,分析了影响PPP模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的因素,较为全面地总结了当前主要的PPP融资方式,最后提出推广PPP模式的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强   赖行健  
通过市场化举措推动存量闲置资产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是形成存量时代下新住房体系产业发展模式、推动房地产发展模式转型的创新和重要抓手。目前,存量改建在政策体系、市场主体、金融要素配置上存在诸多不适应不匹配的难点。国际经验表明,激励社会资本加大供给、充分发挥专业投资运营机构能力以及利用资产证券化等融资工具对加快推进租赁住房市场化具有重要作用。建议形成多部委协同,住房与产业政策协同,规划土地资金等多要素协同的存量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新机制,从转变观念、释放供给、调动积极性、保障退出、监管到位等方面完善相关政策。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慧  
西部地区资本形成不足,关键在于其经济发展一直受到资本(尤其是民间资本)来源的强烈约束。尽管近几年西部地区投资增幅明显上升,但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政府投资的拉动,国有投资比重仍然偏高。与东部地区比较,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并没有优势,对民间资金的投资引诱不足。西部靠中央政府大规模投资拉动经济发展已不可持续,必须通过利益导向、法制保障、政策创新、社会服务体系创新等方面的一系列机制创新来增强吸引民间投资的能力,进而增强自身的发展能力。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曹爱红  伊彤  李功越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实施创新券的现状和创新券的种类、使用方法,分析了国外推行创新券制度的特点、主要优势和不足,以及北京市实施创新券制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就北京市利用创新券制度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陕西省高度重视住房保障工作,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标志性工程加以推进。到2010年底,"十一五"时期住房保障目标全面完成,由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双限商品房等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房组成的覆盖城乡不同收入群体的"4+1"住房供应体系基本建立。累计建设廉租住房15万套,发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颖  
自1998年我国正式启动以"取消福利分房,实行居民住房货币化"为核心的住房制度改革以来,已经整十年了。十年来,我国住房制度发生了哪些变化?面对全国大中城市高处不胜寒的房价,人们不禁重新审视和研究现阶段我国住房制度设计的核心和基础到底应该是什么?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戚瑞双  
随着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迅速增多,以及住房价格的不断高涨,北京市保障性住房需求不断增大,但是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却出现了福利固化、少见退出等现象,加剧了北京市保障性住房供给与需求的矛盾,这主要是由于北京市现有保障性住房缺乏明确的可操作的退出机制导致的。通过对北京市现有保障性住房及其退出机制的梳理,本文提出了建立政府监管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北京市保障性住房监管体系与退出条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