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32)
2023(15503)
2022(13119)
2021(11736)
2020(9973)
2019(22873)
2018(22148)
2017(43218)
2016(23095)
2015(26133)
2014(26299)
2013(26383)
2012(25142)
2011(23080)
2010(23706)
2009(22544)
2008(21672)
2007(19546)
2006(17500)
2005(16371)
作者
(68704)
(57456)
(57383)
(54573)
(36755)
(27653)
(26323)
(22345)
(21948)
(20608)
(19704)
(19365)
(18557)
(18295)
(18084)
(17913)
(16907)
(16862)
(16631)
(16538)
(14611)
(14246)
(13994)
(13261)
(13184)
(12923)
(12749)
(12655)
(11678)
(11391)
学科
(121638)
经济(121529)
(64063)
管理(63932)
(49997)
企业(49997)
方法(46753)
数学(41554)
数学方法(41282)
中国(36142)
地方(32115)
(29677)
(29048)
金融(29046)
(27352)
(27346)
银行(27309)
(26387)
业经(24229)
(22470)
(22234)
农业(20877)
(20273)
贸易(20258)
(19475)
地方经济(17868)
(16936)
财务(16900)
财务管理(16855)
环境(16601)
机构
学院(341733)
大学(341342)
(154904)
经济(151773)
管理(126463)
研究(124214)
理学(107333)
理学院(105976)
管理学(104365)
管理学院(103714)
中国(99698)
(74961)
科学(72667)
(71009)
(63976)
研究所(57467)
中心(57338)
(57163)
财经(55758)
(52796)
(50479)
经济学(49571)
北京(48505)
业大(47339)
(45099)
师范(44681)
经济学院(44591)
农业(44462)
(44074)
(42364)
基金
项目(216541)
科学(170744)
研究(159381)
基金(157024)
(135895)
国家(134720)
科学基金(115074)
社会(103464)
社会科(98271)
社会科学(98246)
(84230)
基金项目(82461)
教育(72347)
自然(71576)
(71080)
自然科(69902)
自然科学(69884)
自然科学基金(68689)
资助(65175)
编号(63951)
成果(52624)
(52335)
重点(49538)
(48478)
课题(45188)
(44816)
国家社会(43094)
发展(42691)
(42049)
创新(42045)
期刊
(179961)
经济(179961)
研究(109119)
中国(72317)
(55107)
(52319)
学报(50911)
(47532)
金融(47532)
科学(47330)
管理(46627)
大学(38518)
学学(36285)
农业(34560)
教育(33756)
经济研究(29984)
技术(29450)
财经(29148)
业经(27532)
(25144)
问题(23584)
(19219)
技术经济(18890)
(18314)
统计(17218)
世界(17154)
国际(17015)
商业(16666)
理论(16467)
(15475)
共检索到5391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太峰  王子博  
作为我国经济中心的首都北京,日前已进入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的新时期,分析北京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运用数量经济方法,在单整和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利用误差修正模型(ECM)及Granger因果检验对北京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进行实证分析,认为首都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不仅存在正向促进关系,而且存在Granger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北京实际,对北京金融业发展和金融中心建设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谢太峰  王子博  
本文通过构建误差修正模型(ECM)并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实证研究京沪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内在逻辑联系,得出结论:京沪两地区域金融发展对其区域经济增长均有正向带动作用,而且上海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更大,北京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多地体现于后一期。北京地区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而上海地区只存在金融发展引起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京沪两地均存在经济增长内部的跨期影响。因此,对于京沪两大中心城市而言,为了推动地区经济高速增长,都要继续着力发展金融业。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艾洪德  徐明圣  郭凯  
本文在对我国区域性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发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与投资增长之间却不存在因果关系,但后者的结论不稳健;东部和全国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而中、西部二者之间则几乎是负相关的关系,且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过度开放金融竞争和推动金融的市场化改革,对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可能反而不利。基于这样的结论,我们提出了优化区域金融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守东  杨东亮  赵晓力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始终是备受瞩目的领域。本文对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速度的关系进行研究,通过数理模型导出:地区金融发展的速度影响该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影响的大小由该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决定,在理论上存在着门限效应。通过应用门限回归模型,对中国31个省市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支持了中国地区的金融发展速度对经济增长速度具有门限效应这一结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杜云福  
本文应用面板数据门限模型,对我国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金融发展速度对经济增长速度的作用比消费和投资都要大很多;我国各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存在较低、中等和较高三个区制;属于区制Ⅱ的地区,金融发展速度对经济的增长速度作用最大,此时有利于相对贫穷地区追赶富裕地区;属于区制Ⅰ的地区,金融发展速度与经济增长的速度可能出现负的相关关系,三个区制的门限效应显著。由此我们在寻求加快落后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的时候,应该避免依靠投资和消费的作用,而要着重考虑依靠地区金融发展作用,尤其是利用地区金融发展到一定水平值之后,即当此水平值超过区制Ⅱ的门限值以后,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倍数效...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谢太峰  王子博  
本文在单整、协整检验的基础上,构建误差修正模型(ECM)并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模型,对上海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上海区域金融发展对其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带动作用;上海地区存在金融发展引起经济增长的单项因果关系,同时上海区城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跨期影响间隔为一期;上海地区存在区域经济增长的内部跨期影响。上海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这种内在关系是对包括北京在内的国内其他城市"金融中心热"的最好诠释。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陆妙燕  
金融发展与经济运行的关系问题一直处于不断的研究积累过程中。文章将金融行业细分成银行、证券、保险三个子行业,并选取了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月度数据,通过ADF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后,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再对变量之间做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分析,以检验银、证、保三者在长期中是否对经济增长起到推动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金融结构中,保险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于银行业与证券业。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国晓丽  
文章采用北京1978—2009年的数据,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及脉冲响应分析对北京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北京金融相关率、金融储蓄结构与经济增长均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其中金融相关率与经济增长间呈正相关关系,金融储蓄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则呈负相关关系;且北京金融相关率与经济增长二者互为因果关系,此外,北京经济增长是金融储蓄结构的格兰杰原因,而金融储蓄结构却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对此进一步提出对策建议,即应适度扩大北京金融规模,促进金融服务效率的提高;同时提升北京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的能力,缩小对境内外资金的依赖。在"十二五"时期,需要有重点适时地扩大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子铱  魏政  张涛  
文章通过运用动态面板数据的广义矩方法,分析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金融中介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金融中介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差异。发达地区金融中介的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欠发达地区金融中介对经济发展则无促进作用。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艳  李新波  
对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现状进行统计描述,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对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具体关系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东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比较显著。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肖建国  
本文用多变量向量自回归(VAR)方法,研究了中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区金融中介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运用过度识别约束的协整检验以及弱外生性的检验方法,我们发现了东部和中部地区金融中介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对金融中介发展具有弱外生性。同时,我们也发现实际利率在不同地区对经济增长和金融中介发展的作用效果不尽相同。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周扬波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支撑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1988年~2007年间长三角地区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两省一市的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与投资增长的因果关系不明显,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景武  
本文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我国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东部地区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向因果关系,而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则存在相互抑制关系。由此可见,中国区域金融存在显著的差异。事实上,就我国转轨经济而言,区域金融差异的形成与变化并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偶然结果,而是一个由中央政府制度主导到地方政府制度主导再到市场经济主体主导的渐进式制度变迁过程。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黄晶  卢家昌  
本文在对现有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金融功能论为理论基础,通过收集江苏省1980—2010年相应数据,分别从社会融资总量和融资内部结构两个方面实证检验了地区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实证结果表明江苏省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总量推动作用显著,内部结构则存在差异性。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丁艺  李靖霞  李林  
论文首先采用区位熵从银行、证券、保险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金融集聚程度,发现东部地区的金融集聚程度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然后采用2003~2007年区位熵的省际数据检验了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金融集聚对我国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银行业对经济增长弹性系数明显大于证券业集聚与保险业集聚的弹性系数,而且其弹性系数呈现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最后,论文通过建立东、中、西部地区的面板数据模型,同样得出银行业集聚对经济增长作用最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