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02)
2023(12149)
2022(9821)
2021(9364)
2020(7514)
2019(17060)
2018(17068)
2017(31856)
2016(16821)
2015(18797)
2014(18101)
2013(17194)
2012(15685)
2011(14240)
2010(14885)
2009(13855)
2008(13584)
2007(12346)
2006(10911)
2005(9667)
作者
(45325)
(38569)
(37816)
(35921)
(23950)
(18376)
(16865)
(14903)
(14428)
(13603)
(12899)
(12816)
(11977)
(11812)
(11635)
(11375)
(11112)
(11078)
(10814)
(10763)
(9451)
(9305)
(9270)
(9077)
(8624)
(8614)
(8514)
(8136)
(7645)
(7546)
学科
(72402)
经济(72337)
(58791)
(49550)
管理(46741)
(38476)
企业(38476)
农业(33144)
方法(28139)
数学(24264)
数学方法(23704)
业经(22799)
中国(20107)
技术(19329)
地方(16342)
(13811)
理论(13691)
(12872)
农业经济(12476)
(12426)
技术管理(12377)
(12235)
(11813)
(11026)
银行(11018)
(10815)
贸易(10804)
(10644)
(10453)
(10244)
机构
学院(234404)
大学(228151)
(96913)
管理(95477)
经济(94921)
理学(82911)
理学院(82117)
管理学(80498)
管理学院(80083)
研究(74348)
中国(59580)
(51976)
(49980)
科学(44185)
(40409)
业大(39020)
农业(38983)
中心(35936)
(35826)
(35326)
研究所(31751)
北京(31567)
财经(31486)
(30782)
师范(30554)
(28655)
(28653)
经济管理(27789)
经济学(27688)
(26138)
基金
项目(157343)
科学(125937)
研究(121466)
基金(112439)
(96138)
国家(95183)
科学基金(83888)
社会(77899)
社会科(73470)
社会科学(73454)
(64871)
基金项目(59178)
教育(55316)
(52439)
自然(51564)
编号(51453)
自然科(50457)
自然科学(50447)
自然科学基金(49562)
资助(44080)
成果(40633)
(38358)
(35448)
课题(35395)
创新(34880)
重点(34836)
(33845)
国家社会(31755)
(30864)
(30572)
期刊
(113866)
经济(113866)
研究(66898)
(57790)
中国(56711)
农业(39334)
管理(34883)
科学(32768)
教育(31925)
学报(31515)
(29027)
大学(26480)
业经(25587)
技术(24892)
学学(24705)
(22784)
金融(22784)
(18929)
经济研究(15368)
问题(15334)
科技(15056)
农业经济(14708)
财经(14605)
农村(14463)
(14463)
技术经济(13600)
(13116)
(12590)
(12246)
统计(11757)
共检索到3557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申秋红  王济民  刘春芳  
农村科技协调员是北京市科委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培养新型农民,构建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而进行的重要举措。目前京郊以农村科技协调员为骨干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框架已基本形成。本文追溯了这一举措的理论渊源,并深入分析这一举措的创新意义,在此基础上,对进一步完善农村科技协调员队伍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北京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创新和完善对全国各地的农村科技推广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彦峰  袁汝兵  贠强  
农村科技协调员是一支来自农民、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农村科技人才队伍,他们在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农村科技推广创新的动力与标志。农村科技协调员体系是北京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核心,本文研究了农村科技协调员体系在选拔、激励、协调、保障、培训五个方面运行机制的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将为北京及我国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创新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孟鹤  刘娟  
北京市于2007年实施了以农村科技协调员为核心的非政府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力求实现对政府农技推广体系的有力补充。本文基于对来自北京8个郊区县30个乡镇的农村科技协调员样本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了当前农村科技协调员参与科技服务工作的行为特征、内在动机、外部环境、服务效果及发展需求,以此为基础,以有效整合农村科技服务资源、实现科技支撑现代农业产业链发展、发挥现代服务业引领作用为目标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德海  王雪薇  林夏竹  赵迪  
本文揭示了北京农村科技协调员目前的工作状态、自我认识、信息获取渠道、绩效考核标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培训需求。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科技协调员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岗位规范,对进一步完善农村科技协调员队伍建设,构建首都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提出了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彭凌凤  
在总结各地近年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将高等涉农院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农业科技推广分为试验示范基地、校地共建综合服务体系、校企专项合作以及直接服务经营主体四种模式。基于院校、地方、农业经营主体的各自取向,本文从科技服务能力、科技服务效果和教学科研效果三个视角比较以上模式的优势、适应性与局限性。分析表明,在科技服务能力、服务内容完整性、服务覆盖面等方面,校地共建综合服务体系的效果最为理想,但实施这一模式有较高的条件要求。要以这一模式为主导方向,并行不悖发展多种模式。同时,要从推动科技资源深度整合、改革完善教育科研体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彭凌凤  
在总结各地近年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将高等涉农院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农业科技推广分为试验示范基地、校地共建综合服务体系、校企专项合作以及直接服务经营主体四种模式。基于院校、地方、农业经营主体的各自取向,本文从科技服务能力、科技服务效果和教学科研效果三个视角比较以上模式的优势、适应性与局限性。分析表明,在科技服务能力、服务内容完整性、服务覆盖面等方面,校地共建综合服务体系的效果最为理想,但实施这一模式有较高的条件要求。要以这一模式为主导方向,并行不悖发展多种模式。同时,要从推动科技资源深度整合、改革完善教育科研体制、完善激励制度等多个方面着手,推动农科教、产学研结合。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禹拥军  田淑敏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推动“三农”工作的一项战略举措。本文初步分析了现阶段京郊建设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明确建设发展思路,依据不同的情况确定不同的新农村发展类型和模式,力求达到十个方面的标准。本文最后指出,在政府政策措施的引导、规范下,京郊新农村可实现健康、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章政  
本文对华北农村一个普通乡村短短5年内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及其原因即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革进行了系统分析。本文认为,应该从完善土地经营、优化土地管理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几个方面正确认识“郑各庄现象”。“郑各庄现象”的社会经济意义在于它提出了一种乡村城市化的新模式,建立了一套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中土地委托—代理机制的新理念。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何得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突破原有以行政区域为单元的农技推广界限,探索建立政府推动下,以大学为依托、以基层农技力量为骨干,吸纳企业、地方经济组织和农户参与,与区域农业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新模式,可称之为"农林科大模式"。它是国家现行农技推广体系的重要补充,对于探索和建立高效、快捷而又能够持续运行的农技推广新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较强的推广价值和重要的借鉴作用。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金明  林金国  邹双全  
从林业科技推广的内涵和功能入手,深刻分析福建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围绕新阶段林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技术需求特点,提出创新林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的构想及完善林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的意见。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黄杰  陈香玉  李成贵  
立足农业推广的知识与信息系统理论,结合北京市农业现状,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近年实践形成以市院、院区(县)、院镇、院企(基地)四极对接和综合服务试验站、专家工作站、科技小院、示范基地四极服务为核心内容的双"四极"科技推广服务模式,开拓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便捷通道,为新时期推进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推广工作提供经验和启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余学军  
美国建立了以大学为基础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实现了农业教育、科研、推广的紧密结合,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迅速转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中国推出了科技特派员制度,科技人员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科技服务和科技创业。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组建多层次的科技特派员,围绕欠发达地区的木材加工产业、养殖产业、茶产业、竹产业等开展科技服务与技术支撑;同时,以法人科技特派员的形式与县域开展全面的科技合作与对接,有效地促进了地方农业科技进步,同时也为高校教师提高创业能力搭建了平台。这种以科技特派员为载体的大学服务社会的模式是中国农业科技推广的一个创新案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得桂  
广大农民群众对农业科技的需求与日俱增,农业科技推广服务能力不足问题日益凸显,给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是提升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的有力举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立的以"农业试验示范站"为核心载体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突破原有以行政区划为单元的农技推广界限,采取"扎根农村"、"着眼产业"和"面向小农"等创新性举措,为构建中国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进行了有益探索。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玉清  田素妍  雷颖  邹静  
农村科技推广是大学服务社会职能的具体体现。我国大学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根据国家和地方的现实需求,通过开展农村科技服务,积极推动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阐述了大学多年来对农村科技服务模式的探索以及结合农业发展现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要求和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创建的较为典型的农村科技服务新模式。指出推动大学农村科技模式持续、有效发展,必须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为大学农村科技服务提供优良的政策环境以及推动大学服务资源有机整合。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孙武学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项前所未有的伟大创举。重视并解决好“三农”问题,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具有特殊重要性。高等学校服务和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最大潜力和动力,在于发挥“第一生产力”和“第一资源”的作用,就是要在“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的理念下,整合力量,集成学科优势,针对新农村建设中的实践与理论问题,全方位开展科技攻关和示范推广,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智力与人才支撑。在这个过程中,农林高等院校首当其冲,可能近水楼台先得月;但如果仅仅满足于此,那就太狭隘、太局限了。抓住大机遇,顺应大潮流,全国所有高等学校都应无愧于时代召唤,全面动员,抓紧行动,在新农村建设广阔天地中做奉献,显身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